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为2128.08万元,同比下降58.77%[3] - 营业收入为2128.08万元,同比下降58.77%[21] - 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收入同比下降65.89%[2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078.73万元[2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877.83万元[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92%[2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6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128.08万元,同比下降58.77%[116]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2024.87万元,同比下降63.0%[190] - 2025年半年度净亏损为1650.28万元,同比扩大23.5%[191] - 营业收入大幅下降58.8%,从5161万元降至2128万元[186] - 公司净亏损扩大9.3%,从1911万元增至2088万元[18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2078.73万元[200] - 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08元/股,同比下降16.2%[188]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087.65万元,同比扩大9.3%[188] - 2025年半年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5.02万元,去年同期为-10.06万元[191] - 2025年半年度投资收益为508.86万元,同比增长24.6%[19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费用投入1263.16万元[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9.36%,同比增加27.12个百分点[20] - 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121.20%[21] - 报告期内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263.16万元,同比下降24.08%[10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9.36%,较上年同期增加27.12个百分点[100]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例为0%,与上年同期持平[100] - 销售费用642.02万元,同比下降35.54%[122] - 管理费用1761.62万元,同比下降18.45%[122] - 研发费用1263.16万元,同比下降24.08%[122] - 营业总成本下降27.0%,从7705万元降至5624万元[186] - 研发费用减少24.1%,从1664万元降至1263万元[187] - 2025年半年度研发费用为1199.32万元,同比下降22.8%[19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光学目标与场景仿真系统业务是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核心产品为高精度光学目标与环境模拟系统,用于导弹制导系统、红外/光电探测设备技术仿真、测试与评估[30] - 激光对抗系统业务突破多项关键技术,包括激光空间合束技术、AI多目标智能图像识别技术等,已完成国内多台套激光发射系统样机研制[31] - 光电专用测试设备产品线包括装备配套四随检测设备、靶标专用测试设备、简易红外目标源和工业精密测量设备,应用于军工及工业检测领域[32] - 光电专用测试设备中研制的便携式宽温平行光管和手持式光学目标生成器具有环境适应性强、便携性与精度高的特点[33] - 其他应用领域技术及产品将军用光电技术向民用转化,衍生出电力检测、森林防火、野生动物监测、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检等多种民用高端智能光电产品[34] - 公司开发高精度半实物仿真测试平台[70] - 公司开发中波红外制导组件并获小批量交付[69] - 公司光电检测设备具备小型化设计、宽温段外场标校和高效光电转化等核心技术[75] - 公司便携式宽温平行光管具有体积小、环境适应性强、功耗低三大核心优势[75] - 公司野生动物保护产品可应对东北虎、野猪等动物入侵问题[76] - 公司电力检测设备具备环境适应性强、监测距离远、分辨率高等优势[76] - 公司新开发人兽冲突智能管理平台、东北虎直报系统等多个民用项目[94] - 研发产品毛利率从2023年36.04%降至2025年上半年18.11%[113] - 光学制导系统产品毛利率2023年25.09%、2024年-62.96%、2025年上半年-43.07%[114] 各地区表现 - (注:提供的材料中未包含明确的地区表现信息) 研发活动与技术创新 - 研发人员数量为162人[3] - 新增授权专利9件[3] - 新增授权软件著作权7件[3] - 公司专注于光学制导、模拟仿真等技术领域[3] - 公司持续推动军用技术向其他领域转化[4] - 新增授权专利9件和软件著作权7件[81] - 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可见光、红外、激光及毫米波全波段仿真技术的供应商[74] - 公司构建了覆盖导弹研制全生命周期的仿真系统[74] - 公司为航天科工集团和航天科技集团定制开发长波红外目标模拟器等关键设备[74] - 公司实现国内首次应用数字微镜阵列进行调光[71] - 公司拥有薄膜式波束合成技术解决红外-雷达-激光复合干扰问题[90] - 公司采用新体制碳基仿真技术提升动态范围等指标优于行业水平[90] - 公司完成双光制导系统、高速红外探测装置等项目论证工作[89] - 公司开展非制冷国产化机芯算法及像移补偿可靠性提升技术攻关[8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2件,授权软件著作权50件[98]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授权专利9件,授权软件著作权7件[98]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16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件[98] - 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6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43件[98] - 报告期内新增实用新型专利15件,获得授权5件[98] - 公司于2021年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7] - 研发项目总投资规模为3.3亿元人民币,累计投入1.877亿元人民币[105] - 激光对抗关键技术研究及样机研制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552.88万元人民币,完成率69.11%[103] - 光学吊舱、导航系统研发项目总投资4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207.49万元人民币,完成率51.87%[103] - 便携式光电检测设备研发项目总投资3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52.09万元人民币,完成率17.36%[103] - 野生动物保护系列产品研发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91.34万元人民币,完成率31.89%[104] - 不同波段模拟仿真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总投资35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98.75万元人民币,完成率28.21%[104] - 森林防火预警技术研究项目总投资850万元人民币,本期投入160.61万元人民币,累计投入774.84万元人民币,累计完成率91.16%[105] - 研发人员数量162人,占公司总人数比例43%[107]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1,287.41万元人民币,平均薪酬7.9万元人民币[107] - 研发人员中硕士、博士研究生占比30%,本科占比64%[107] - 公司通过GJB5000B二级军用软件工程化管理体系监督审查规范软件研制流程[85] - 2025年2月公司取得长出瞳距宽波段共口径复合模拟光学系统专利(CN222545571U)提升仿真成像质量[90] - 2025年4月公司取得小型激光投影模拟系统专利(CN113985441B)实现模块化设计提升产品可靠性[90] - 2025年4月公司取得大视场高分辨率可见光投影光学系统专利(CN222784620U)显著提升仿真系统精准度[90] 项目交付与订单情况 - 公司承接的系统级项目处于生产及装调阶段[3] - 已交付产品涉及大系统联调和测试导致验收周期延长[3] - 公司新增在手订单及已立项意向订单1.53亿元[69] - 公司作为联合承研单位完成3项国家纵向课题研究[63] - 公司承担4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型号配套研制工作[63] - 公司完成20余项国家重点武器型号配套研制工作[63] - 公司与军工集团所属单位完成工程项目100余项[63] - 公司中标辽沈工业集团半实物仿真测试系统项目[65] - 公司参与东北林业大学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部分设备完成研发及试用将进入量产阶段[86] - 公司联合多所高校及军方单位申报的扫描式高能激光微光斑动态测量仪获批国家工信部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24年3月初完成开题评审[86] 行业环境与政策 - 军工行业政策支持加快发展新质战斗力[4] - 光电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正加大国家级省级产业基金投资并加快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产业集群与龙头企业[44] - 电网已形成直升机无人机巡线加激光雷达扫描加数据处理分析加数据应用与可视化展示的智能巡检业务模式 可提高巡检效率并数字化展现结果[45] - 森林防火工作进入现代阶段 通过卫星监测红外探测航空巡护地理信息系统等高科技手段研发应用 现代化步伐明显加速[46] - 军工电子行业自主可控需求迫切 在国产军品技术指标质量与进口一致前提下优先选用国产产品 核心部件国产化更加迫切[47] - 军工客户对保密性安全性要求严格 供应商需具备较强保密意识和严格组织纪律观念 对保密资质及安全意识有严格要求[48] - 军品具有个性化小批量特点 军方依据应用环境指标参数性能提出特殊要求 定制化特性较为明显[49] - 军工采购具有强计划性特征 型号产品从列装到淘汰周期较长 维护修理售后需求延续性强 变更供应商需复杂流程[51] - 军工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需通过国家和用户资质认证及产品认证 要求企业有较强研发能力和丰富行业经验[54] - 军品研制开发要求企业拥有先进研发平台试验设备及较强研发团队 需强大财力支撑 采购定型列装过程复杂长周期[57] - 军工配套企业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 在科研技术创新方面拥有强大实力 高端信息化武器装备研制周期普遍较长[60] 公司治理与人事变动 - 公司于2025年1月10日完成董事会换届选举,第三届董事会任期自当日起三年[136] - 公司于2025年1月10日完成监事会换届选举,第三届监事会任期自当日起三年[137] - 核心技术人员龙夫年因退休离任,仍担任公司顾问[138][140] - 独立董事高修柱、曹如鹏、齐荣坤离任[139] - 独立董事孙伟民、王会林、姜广顺当选[139] - 监事会主席刘波离任,李雪莲当选新任监事会主席[137][139] - 董事会秘书王玉伟离任,陈国兴接任董事会秘书[137][139] - 半年度利润分配预案为不分配不转增[140]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358.60万元,同比增加20.19%[21][2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358.60万元[122]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10904.53万元[122]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78.21万元,同比下降159.76%[122] - 2025年半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358.60万元,同比改善20.2%[194] - 2025年半年度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6663.36万元,同比增长6.8%[194] - 2025年半年度收回投资收到现金190468.82万元,同比增长219.6%[19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9.1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18.7%[195][198] - 投资支付的现金为18.00亿元,同比增长157.1%[195]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转正,为1.09亿元,上年同期为-1.04亿元[195]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214.04万元,同比恶化2.7%[19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95亿元,较期初增长62.3%[195]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6620.55万元,同比增长1.8%[197] - 支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3878.56万元,同比增长0.7%[198] - 支付的各项税费为782.11万元,同比大幅增长119.5%[198]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变动 - 总资产为12.28亿元,同比下降3.23%[21]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194.635亿元,较期初增长62.25%,主要系理财产品到期赎回影响[123] - 存货期末余额109.332亿元,较期初增长33.26%,主要系发出商品及在产品增加[123] - 其他流动资产期末余额24.682亿元,较期初大幅增长600.57%,主要系新增2000万元可转让存单及待认证进项税额增加[123]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44.064亿元,本期购买金额178.035亿元,出售/赎回金额190.469亿元[127] - 睿光公司总资产11.956亿元,净资产为负5.479亿元,报告期净利润亏损3.2917亿元[129] - 应付票据期末余额106.5万元,较期初大幅下降99.15%,主要系票据到期承兑影响[123] - 应交税费期末余额1.5787亿元,较期初下降78.10%,主要系应交增值税减少[123] - 其他应付款期末余额1.0897亿元,较期初下降71.77%,主要系支付前期应付款项[123] - 使用权资产期末余额5900万元,较期初下降59.47%,主要系计提折旧影响[123]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期末余额392.4万元,较期初下降69.34%,主要系支付房屋租赁费[123] - 应收账款账面余额21255.93万元,应收票据余额324.83万元,合同资产2390.99万元,合计占当期营业收入1126.45%[111] - 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至-0.65亿元,较期初增亏46.7%[18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降至10.72亿元,较期初减少1.8%[180] - 负债总额降至1.57亿元,较期初减少11.8%[180]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底的13.01亿元下降至2025年中的12.64亿元,减少2.0%[183][184] - 货币资金大幅增长63.3%,从1.19亿元增至1.95亿元[182]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21.9%,从5.64亿元降至4.41亿元[182] - 应收账款下降16.4%,从1.60亿元降至1.34亿元[182] - 未分配利润亏损扩大184%,从899万元增至2549万元[184] - 合同负债增长21.0%,从6089万元增至7369万元[183] - 货币资金增加至1.95亿元,较期初增长62.2%[178] - 交易性金融资产减少至4.41亿元,较期初下降21.9%[178] - 应收账款减少至1.36亿元,较期初下降16.1%[178] - 存货增加至1.09亿元,较期初增长33.3%[178] - 流动资产总额降至9.52亿元,较期初减少3.1%[178] - 合同负债增至0.74亿元,较期初增长20.8%[179] - 应付职工薪酬降至0.45亿元,较期初减少52.3%[179] - 所有者权益合计由10.92亿元下降至10.72亿元,减少2.0%[200]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首次公开发行募集资金总额为9.5225亿元,累计投入8.652亿元[156] - 截至报告期末募集资金投入进度为47.42%[156] - 本年度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571.64万元[156] -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批产线升级改造及精密光机零件制造项目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94.9万元,投入进度1.18%[158] - 睿光航天光电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募集资金总额2.3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13亿元,投入进度49.23%[159]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募集资金总额1.36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097.19万元,投入进度30.21%[16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募集资金总额2.5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2.53亿元,投入进度101.41%[160] - 募集资金投资总额8.65亿元,累计投入募集资金4.1亿元,总体投入进度47.42%[160] - 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批产线升级改造及精密光机零件制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160] - 睿光航天光电设备研发生产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5年12月[160]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延期至2026年12月[160]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累计招聘研发人员133人,其中在职49人,离职或淘汰84人[162] - 睿光航天光电设备研发生产项目已完成生产车间、装调中心及综合办公楼的主体工程建设[161] - 公司对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报告期内最高管理额度为5.4亿元人民币[165] - 截至报告期末现金管理余额为3.81亿元人民币,未超出授权额度[165] 股东结构与股份变动 - 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237户[168] - 控股股东
新光光电(68801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