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森松国际(02155) - 2025 - 中期业绩
森松国际森松国际(HK:02155)2025-08-28 16:4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22.7%至26.87亿元人民币[4] - 净利润同比下降10.9%至3.33亿元人民币[4] - 净利润率提升至12.4%[4] - 每股基本盈利下降至0.28元人民币[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26.8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4.77亿元下降22.7%[16] - 毛利额同比下降23.3%至7.89亿元人民币[76]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22.7%,从2024年上半年的3,476,752千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687,283千元[71] - EBITDA下降5.9%至5.23亿元[8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开支减少48.0%至1.14亿元人民币[5] - 员工成本总额为6.77亿元,同比增长12.3%(2024年同期:6.03亿元)[23] - 研发成本为1.13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8.0%[24] - 存货成本为18.98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5%[24]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22.5%,从2,448,304千元降至1,898,497千元[74] - 销售成本总额同比下降22.5%至18.98亿元人民币,其中原材料成本下降36.3%至9.48亿元[75] - 销售及营销费用增长7.1%至8688万元,占总收益比率升至3.2%[78] - 一般及行政费用增长12.9%至2.99亿元,主要因海外业务扩张导致薪酬和差旅费增加[79] - 研发费用大幅下降48.0%至1.14亿元,因项目优先级调整和资源整合[80] - 贸易应收减值损失下降57.2%至2215万元,因加强风险管控[82] - 折旧摊销费用合计增加38.6%[86]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核心设备收益为8.20亿元,同比下降34.4%(2024年同期:12.49亿元)[16] - 反应器收益大幅下降至2.37亿元,同比减少64.3%(2024年同期:6.64亿元)[16] - 容器类产品收益显著增长至2.18亿元,同比上升174.8%(2024年同期:7927万元)[16] - 电子化学品业务收益大幅下降86.2%,从660,233千元降至91,280千元[72] - 日化业务收益同比激增241.1%,从91,552千元增至312,279千元[72] - 制药和生物制药业务收益增长20.1%,从663,583千元增至797,202千元[72] - 动力电池原材料业务收益下降38.0%,从651,460千元降至404,154千元[72][73] - 油气炼化业务收益下降53.8%,从461,244千元降至213,220千元[72]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为7.46亿元,同比下降51.0%(2024年同期:15.24亿元)[19] - 北美市场收益保持稳定为5.51亿元,同比微增0.2%[19] - 欧洲市场收益大幅增长至2.41亿元,同比上升140.7%(2024年同期:9995万元)[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新签订单金额大幅增长89.5%至59.96亿元人民币[4] - 未完成订单总额增长20.4%至105.66亿元人民币[4] - 公司通过满足客户CAPEX预算和提供OPEX分析来规避同质化竞争并提升客户技术倚重[52] - 公司凭借确定性Alpha战略和动态Beta优势实现订单触底后快速回升[48] - 公司利用智能化工程和微通道反应器技术帮助AI服务提供商快速实现算力基础设施全球部署[51] - 公司拥有跨越制造、跨国服务和全球交付的全方位能力[56] - 公司采取设立全球技术服务中心和深化人力资源国际化来服务跨国企业需求[56] - 公司通过制造基地局部调整快速切换服务场景适配不同行业需求[50] - 公司致力于打造具备全球经营、欧美研发、亚太制造及在地服务的综合跨国企业[55] - 公司承接北非领军企业首座模块化制药工厂,3个多月完成近90个高度集成模块生产,1个月内完成所有吊装并通过验收[60] - 公司报告期内获得多个国内外头部医药外包服务组织和生物药企资本性支出项目订单[60] - 公司通过模块化建设方式帮助客户实现工厂与工艺模块深度融合,大幅降低生产成本[60] - 公司在北美、南美洲、亚洲、欧洲及大洋洲等地区制药和生物制药、动力电池原材料、日化及油气炼化等行业获得充沛订单[49]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及银行存款维持在25.85亿元人民币[8] - 合约负债增长30.0%至19.18亿元人民币[9] - 利息收入增长至3876万元,同比上升50.8%(2024年同期:2569万元)[22] - 当期所得税拨备为89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4%[25] - 实际税项开支为6921.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1%[25]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0.281元,基于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3.377亿元人民币及12.029亿股加权平均数[31] - 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0.268元,基于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3.377亿元人民币及12.579亿股加权平均数[32] - 贸易应收款项(扣除亏损拨备)为9.476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8.5%[33] - 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为11.467亿元人民币,较年初下降1.7%[33] - 预付款项为2.245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23.7%[33] - 公司主要中国附属公司适用15%优惠所得税率[2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35,842千元下降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947,551千元,减少8.5%[34] - 超过三个月但于一年内的贸易应收款项大幅减少43.4%,从人民币434,838千元降至246,109千元[34]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人民币1,076,073千元增至2025年6月末的人民币1,103,597千元,上升2.6%[35] - 三个月内贸易应付款项占比60.1%(662,533千元),较2024年末的59.3%略有提升[35] - 公司宣派2024财政年度股息每股0.15港元,总额182,926,000港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0.8%[36] - 以股份支付交易确认开支从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23,012千元降至2025年的人民币13,164千元,降幅42.8%[37] - 新受限制股份计划确认开支人民币22,886千元(2024年同期:无)[40] - 行使购股权导致人民币30,720千元从资本储备转入股本账户[42] - 公司注销2,074,000股库存股,价格区间为3.55-4.83港元/股[45] - 其他收入大幅增长130.7%至1.40亿元,主要受高收益外币存款和政策性动迁补偿驱动[77] - 所得税费用下降26.1%至6922万元,实际税负降至17.2%[81] - 存货增长28.3%至10.23亿元,合同负债增长29.9%至19.18亿元,反映大额订单积压[87][89] - 公司现金及银行存款余额为人民币2,584,568千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10,880千元[90] - 公司已抵押受限制银行存款为人民币30,359千元[90] - 公司未到期短期理财产品及远期外汇合同金额为人民币588,948千元[90] - 公司银行授信总额相当于约人民币6,180,828千元,其中未动用授信相当于约人民币4,157,356千元[91] - 公司借款总额由人民币214,185千元增加1.1%至人民币216,483千元[92] - 公司借款利率介于2.11%至3.53%之间,其中固定利率借款约130,788千元,可变利率借款约85,695千元[92]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由4.1%降至3.9%[92] 公司运营和战略 - 公司具备服务多行业和多产品能力的绝大多数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制造岗位员工[50] - 公司在中国、香港、日本、印度、意大利、新加坡、瑞典、美国、墨西哥、马来西亚及泰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附属公司和办事处[55] - 在马来西亚设立注册资本300万令吉的全资附属公司[47] - 公司附属公司MET Malaysia注资后股本为3,000,000马来西亚令吉[95] - 公司附属公司森松制药获投资方认购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12,946,412元,总投资额人民币330,000,000元[98] - 公司附属公司MET Italy注册资本为4,500欧元[99] 行业和市场趋势 - 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到1.5万亿元[61] -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8年出货量突破1GWh,2030年全球出货量达614.1GWh,渗透率约10%,市场规模超2500亿元[61] - 半固态电池2024年开始量产,2025年采用锰酸锂/镍锰酸锂体系降低成本并提升能量密度[61] - 国务院方案首次并列提出"绿醇、绿氨、绿氢"新能源船舶推广政策[63] - 国际海事组织2023年实施新规要求船舶符合能效指数标准,加速老旧船舶淘汰改造[63] - 国务院工作报告首次明确支持创新药发展,将建立创新药目录和丙类药品目录[58] - 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大至近亲属,提高大病保险封顶线以刺激医疗消费增长[59] - 全球半导体材料市场规模从2012年448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667亿美元,CAGR为3.69%[69] - 预计2024年全球芯片市场同比增长19%达到6,300亿美元,2025年预计增长13.8%至7,167亿美元[69] -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到2025年达3,000万千瓦以上[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