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泰格医药(03347)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8 16:55

财务表现:收入与利润 - 营业收入为32.5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为3.83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2.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润率为11.8%,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为2.10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67.1%[3]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率为6.5%,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3] - 基本每股盈利为0.45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1.1%[3]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为32.5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33.58亿元下降3.2%[148] -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3.6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5.58亿元下降34.9%[148]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3亿元人民币,少数股东损益为亏损0.21亿元[148] - 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均为0.45元,较2024年同期的0.57元下降21.1%[149] - 2025年半年度总收入为32.50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33.582亿元下降3.2%[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2.107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下降67.1%[6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9.1%下降至报告期的6.5%[61] - 期内利润362.8百万元,同比下降34.9%[55] - 基本每股收益为0.45元,同比下降21.1%(从0.57元)[192] - 稀释每股收益为0.45元,同比下降21.1%(从0.57元)[193]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合并净利润为3.83亿元,同比下降22.2%(从4.93亿元)[19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从2024年上半年的405.1百万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83.3百万元,下降5.4%[178]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毛利为9.7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6.6%[3] - 毛利率为30.1%,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3] - 公司营业成本为人民币2,272.5百万元,同比上升12.2%,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为69.9%[43] - 直接人工成本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为37.9%,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43] - 直接项目相关成本占营业收入百分比为22.6%,同比上升3.6个百分点[43] - 销售及营销开支107.9百万元,同比增加6.4%[48] - 行政开支355.3百万元,同比减少5.7%[49] - 研发开支127.0百万元,同比增加1.8%[50] - 财务成本净额63.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财务收入净额16.1百万元[53] - 2025年半年度总毛利为9.780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3.330亿元下降26.6%[161] - 公司毛利为人民币978.0百万元,同比下降26.6%;毛利率为30.1%,同比下降9.6个百分点[43] - 2025年半年度财务费用为0.63亿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财务净收入0.16亿元[148] - 财务费用从2024年上半年的-16.1百万元转为2025年上半年的63.3百万元[179] 财务表现:其他财务数据 - 投资收入233.0百万元,同比大幅增长229.6%[51]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4.086亿元人民币,较同期的1.773亿元增加130.4%[63] - 销售商品及提供服务的现金收入增加3.2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5%[63] - 税费支付的现金从3.238亿元减少37.0%至2.038亿元[63] - 投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0.459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现金净流出46.218亿元,改善约46.677亿元[65]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8.2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现金净流入2.062亿元,变化显著[65] - 2025年半年度投资收益大幅增长至2.3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0.71亿元增长229.3%[148] - 投资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70.7百万元大幅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33.0百万元,增长229.4%[180] - 报告期间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为负人民币89.6百万元,而同期为负人民币98.4百万元[120] - 报告期间出售金融资产收益及获得红利合共为人民币24.7百万元,同期为人民币4.8百万元[120] 业务线表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4.695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降10.2%[29]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板块毛利335.2百万元,同比下降46.6%[44] - 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板块毛利率22.8%,较去年同期38.4%大幅下降[44] - 2025年半年度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收入为14.695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6.371亿元下降10.2%[161] 业务线表现: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7.809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3.5%[29]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板块毛利642.8百万元,同比下降8.8%[45]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板块毛利率36.1%,低于去年同期41.0%[45] - 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780.9百万元,同比增长3.5%[38] - 2025年半年度临床试验相关及实验室服务收入为17.80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7.211亿元增长3.5%[161] 业务线表现:具体业务项目与规模 - 正在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为646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800个减少19.25%,较2024年12月31日的831个减少22.26%[32] - 正在进行的I期临床研究项目为276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340个减少18.82%[33] - 正在进行的II期临床研究项目为116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147个减少21.09%[33] - 正在进行的III期临床研究项目为144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192个减少25.00%[33] - 境内进行的药物临床研究项目为409个,较2024年6月30日的537个减少23.84%[34] - 公司医疗器械团队拥有超600名专业人才,报告期间共完成67个医疗器械项目,报告期末正在进行的有588个[35] - 公司注册团队服务的客户数量从上年度末的845家增至报告期末的911家,增长7.81%[36] - 报告期间公司新增美国FDA IND项目29个,其中21个已获得临床批件[36] - 公司药物警戒业务新增在研项目121个、新增客户87家,全球范围内药物警戒客户总数突破300家,累计承接项目超2,000个[37] - 现场管理组织业务正在进行项目数量为2,443个,较2024年末增加190个[39] - 现场管理组织团队拥有超过3,700名临床研究协调员[39] -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服务客户总数突破370家,正在进行项目893个[40] - 方达控股实验室服务项目数量为4,549个[41] - 医学影像业务新增15家客户,累计助力43款产品获得上市许可[42] - 临床注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逾20%[31] 地区表现 - 公司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6.979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下降9.2%[30] - 公司境外业务收入为人民币15.525亿元,较2024年同期同比增长4.4%[30]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境外进行中的单一区域临床试验为194个,国际MRCT为43个[23] - 公司累计MRCT项目经验达到150个[23] - 公司美国团队近200人,覆盖美国27个州的68个城市[24] - 美国地区正在进行中的临床试验超过40个,2025年上半年新开展5个项目[24] - 公司欧洲、中东、非洲地区团队规模超过160人,累计执行超过210个I到IV期临床试验[24] - 公司韩国团队人员规模超过450人,累计完成超过2,600个临床试验及相关服务项目[24] - 收购日本Micron后,公司在日本员工人数超过200人[24] - 2025年上半年境外收入为15.526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4.878亿元增长4.4%[161] 员工与团队规模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全球员工数量达到10,251人,覆盖33个国家[28] - 项目运营职能员工总计9,098人,其中中国区7,663人,美洲834人,欧洲、中东及非洲115人[28] - 公司雇员总数由期初的10,185人略微增加至报告期末的10,251人[123] - 国内雇员人数由8,559人略微减少至8,542人,主要因后勤人员减少及业务优化[123] - 海外雇员人数由1,626人增加至1,709人,主要因美国团队规模扩大[1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全球员工数量达到10,251人,包括超过1,700名海外员工[97] 市场地位与行业环境 - 公司2024年以10.6%的市场份额保持中国临床外包服务市场的领先地位[21] - 公司2024年全球市场份额为1.1%,是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中国临床外包服务提供商[21] - 2025上半年,公司为26个获批的中国1类新药提供了服务[21]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8款1类新药获批准,创历年同期最高[8] - 2025年中国药审中心公示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达到1,001个[8]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达27.84亿美元,同比增长211%[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潜在总金额达617.18亿美元,同比增长140%[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对外授权交易数量为82笔,同比增长75%[11] - 中国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审评审批时间缩短至30个工作日[15] - 2022年以来中国临床CRO行业竞争加剧,部分中小型CRO在2024年底开始收缩规模[17] - 2025年以来客户对临床CRO的早期询价积极性明显提高[17] - 国内生物医药企业2025年上半年对外授权交易首付款创新高[17] - 减重、细胞基因疗法、抗肿瘤创新疗法等热门治疗领域研发活动高度活跃[18] - 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制定创新药目录[15] - 2025年7月1日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出台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16条具体措施[15][16] - 公司为60%的中国已上市I类新药提供服务[100] - 公司在中国临床外包市场的份额为10.6%(2024年)[100] - 公司在全球临床服务市场的份额为1.1%(2024年)[100] - 公司合作的中国临床试验机构数量超过1,400家[100] - 公司已完成建设8家联合共建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公司在中国部署19个区域分部(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公司建立300家核心合作伙伴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公司建立98家绿色通道中心(截至2025年6月30日)[100] - 2025年上半年共有38款1类新药获NMPA批准,创历年同期最高,2024年全年批准48个[106] - 2025年上半年CDE公示的创新药临床试验数量达1,001个,2024年全年为1,858个[106] - 全球前20大新药靶点中有18个靶点的管线数量全球占比超过50%[106] - 2025年ASCO年会上有73项来自中国的研究入选口头报告,较2024年增长40%,占全球48%[106] - 2024年美国FDA批准的IND申请中超过50%来自中国,中国在研新药数量跃居全球第二位[106] - 国家药监局建议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109] - 国家医保局联合卫健委发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16项具体措施[109] -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已从仿制药主导转变为以创新为绝对引领,创新能力位居全球前列[104] - 行业正迎来众多突破性创新成果,“走出去”趋势日益显著[105] 技术创新与ESG - 公司开发的基于大语言模型的脱敏工具,其关键技术参数F1 SCORE达到0.919[26] - 公司于2025年8月荣获MSCI ESG最高评级AAA等级[27] - 公司维持深圳证券交易所国证ESG评级最高的AAA评级[27] - 公司已建立药品和医疗器械两大一体化研发服务平台[98] - 公司设立质量管理委员会并由总经理担任第一责任人[99] 投资与金融资产 - 公司金融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02.469亿元,较2024年末的101.888亿元略有增加[78][82] - 公司上市股本证券投资达人民币1.973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92.2%,主要因非上市公司估值转至上市公司[79][82] - 公司非上市股权投资为人民币50.631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主要由于持续投资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1.079亿元[80][82] - 公司非上市基金投资为人民币47.82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3.1%,主要因公允价值减少1.268亿元及出售投资0.638亿元[80][82] - 公司寿险保单金额为人民币0.012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69.1%[78][80] - 公司非上市债务工具为人民币1.161亿元,较2024年末减少13.2%,主要由于出售几种工具[81][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资产总额为102.469亿元,较2024年末的101.888亿元增长0.6%[163] 借款与融资 - 公司未偿还借款总额为人民币20.893亿元,其中短期借款15.325亿元,长期借款5.568亿元[83] - 公司权益负债比率为8.7%,较2024年末的9.6%有所下降[84] - 公司未偿还租赁负债为人民币5.04亿元,较2024年末下降2.6%[85] - 公司可动用的未动用银行融资总额为人民币67.275亿元[83] - 总借款从2024年末的23.2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末的20.9亿人民币,减少约9.8%[171] - 1年内到期的借款从2024年末的19.9亿人民币降至2025年6月末的15.3亿人民币,减少约23.1%[171] - 公司未动用的银行融资总额从2024年末的64.5亿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末的67.3亿人民币[173] - 2025年6月30日短期借款为14.3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19.12亿元下降24.7%[147] - 2025年6月30日长期借款为5.5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3.24亿元增长72.0%[147] 资本承诺与联营公司投资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履行资本承担总额约为人民币2.10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405亿元下降约12.4%[88] - 公司未就基金或公司收购投资计提拨备的资本承担约为人民币1.777亿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348亿元下降约24.3%[88] - 公司承诺向联营公司杭州泰鲲投资额外资本人民币65亿元[88] - 杭州泰鲲的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00亿元,其中公司作为有限合伙人出资人民币98亿元[9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缴足人民币35亿元作为杭州泰鲲的注册资本[90] - 公司于杭州泰鲲投资的账面值为人民币37.519亿元,占集团总资产的13.1%[9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杭州泰鲲的资产净值为人民币75.038亿元,报告期间产生利润人民币2.913亿元[92] - 报告期间,公司从其于杭州泰鲲的投资收取股息人民币150万元[92] - 投资于基金或公司的资本承担为1.78亿元,较2024年末的2.35亿元下降24.3%[194] 资产与负债项目变动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359.8百万元减少5.3%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287.7百万元[68] - 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89.0百万元增加26.4%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12.5百万元[69]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7.3百万元增加19.3%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306.9百万元[70] - 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76.8百万元增加人民币27.3百万元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104.1百万元[70] - 合同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2,504.7百万元增加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