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营业收入为4.62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55%[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907.8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4.71%[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072.73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11%[20] - 营业利润2,323.78万元,同比减少13.37%[54]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907.88万元,同比减少24.71%[54]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6.5%至4.63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4.34亿元人民币)[162] - 净利润下降25.9%至1849万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494万元人民币)[163]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下降24.7%至1908万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534万元人民币)[163]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828元/股,同比下降25.27%[22] - 基本每股收益下降25.3%至0.0828元/股(2024年半年度:0.1108元/股)[164] - 母公司营业收入增长8.3%至4.59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4.24亿元人民币)[166] - 母公司营业利润大幅增长207.4%至9992万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3250万元人民币)[167] - 母公司净利润增长218.2%至9581万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3011万元人民币)[167]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2.16%,同比增加1.36个百分点[2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95%[2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06%[23] - 研发支出5,623.5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12.16%[5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9.95%,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06%[55] - 营业成本增长5.4%至3.14亿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2.98亿元人民币)[162] - 销售费用大幅增长26.1%至4346万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3448万元人民币)[162] - 研发费用增长20.0%至5624万元人民币(2024年半年度:4688万元人民币)[163]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5623.58万元,较上年同期4688.12万元增长19.95%[70]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2.16%,较上年同期10.80%增加1.36个百分点[70] - 研发投入增长主要因公司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及人员结构优化,薪酬总额及平均薪酬增长所致[71] - 支付给职工现金增长16.4%,从8251万元增至9604万元[169]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力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38%[22] - 电力行业业务收入44,244.75万元,同比增长9.38%[58] - 水利行业业务收入1,481.94万元,同比增长16.79%[58] - 轨道交通行业业务收入530.28万元,同比下降68.71%[58] - 公司产品覆盖电力、水利、轨道交通、新能源等行业人工智能解决方案[29][37] - 公司输电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应用于锡盟—山东1000kV特高压线路和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等重大项目并完成验证[41] - 公司水利解决方案于2024年8月入选工信部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44] - 公司参与全国18个铁路局的线路安全环境管控平台试点工作,并在多个铁路局中标[46] - 公司新能源解决方案在湖北秭归、新疆阿拉尔等地集中式光伏电站完成部署应用[46] - 输电线路巡检等场景应用质效提升,实现跨模态感知与执行能力[74] - 低照度监拍装置达行业先进水平,应用于水利、轨道、电力等场景,研发投入9860万元,本期费用172.35万元,累计投入457.58万元[74] - 数字电力站所智能巡检系统达行业领先水平,应用于变电、配电场景,研发投入16200万元,本期费用170.27万元,累计投入1427.12万元[74] - 基于空间感知的隐患判定系统达行业领先水平,应用于输电场景,研发投入12000万元,本期费用159.1万元,累计投入159.1万元[74] - 配网智能视频监控装置达行业领先水平,研发投入10000万元,本期费用133.26万元,累计投入133.26万元[74] - CRM系统终端设备维护达行业先进水平,应用于输电场景,研发投入3330万元,本期费用96.25万元,累计投入328.67万元[74] - 复杂环境无人机自主巡检技术达行业领先水平,研发投入12000万元,本期费用96.01万元,累计投入96.01万元[74] - 输电通道隐患识别算法达行业领先水平,研发投入14000万元,本期费用108.31万元,累计投入108.31万元[74] - 智慧水利县域平台达行业领先水平,研发投入15000万元,本期费用99.28万元,累计投入676.72万元[74] - 研发覆冰场景模拟导线监测装置,实现覆冰监测产品准确识别,项目金额900万元[26] - 为输电场景打造视觉底座模型,项目金额360万元,缩短项目交付周期[27] - 构建水利领域知识图谱和企业大规模语言模型技术平台,项目金额250万元[28] - 研发红外透雾可视化监测装置,实现浓雾及雨雪冰冻环境下的可视化监测,项目金额30万元[29] - 新型低空飞行器智能光电感知系统研发与应用验证,项目金额11万元,提升低空飞行器智能化自主感知水平[30] - 一体式输电线路AI可视化监拍装置研发,项目金额2745万元,提高AI算法对输电场景的泛化能力[31] - 研发智能可视化微云台巡检装置,项目金额1755万元,具备低成本、小型化特点[32] - 一站式AI数据标注、算法模型开发平台,项目金额350万元,实现端到端开发流程[33] - 三维点云测距模型制作软件研发,项目金额100万元,实现三维测距算法基线维护[34] - 输电线路AI监测装置研发投入510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6.8%[77] - 自组网无线通信研发投入665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5.06%[77] - 智慧水利视频融合平台研发投入450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2.24%[77] - 新能源智能化运维平台研发投入700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2.08%[77] - 无人机智慧巡航平台研发投入490万元,占研发费用比例0.72%[77] - 公司对电网客户销售收入依赖度为66.17%[82] 研发与技术投入 - 公司技术应用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10][11] - 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算法、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具身智能技术[29] - 公司已形成一站式AI平台、大数据及数字孪生平台等六大基础技术平台[29][31] - 研发团队规模达377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28.38%[47] - 公司构建济南、淄博、广州、北京四地协同研发体系,济南研发中心主导核心算法及终端产品研发[48] - 研发人员377人占公司总人数42.74%[61] - 2023年研发费用10,078.75万元占营收12.63%[61] - 2024年研发费用11,120.18万元占营收11.46%[61] - 报告期研发费用5,623.58万元占营收12.16%[61] - 报告期提交知识产权申请91件含发明专利48件[61] - 发明专利中人工智能相关专利占比77.08%[61] - 累计拥有知识产权664项含发明专利105件[61] - 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占比75.24%[61] - 公司拥有自主研发核心技术共62项[65] - 研发团队规模377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63] - 公司2025年1-6月提交知识产权申请91件,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37件,占比77.08%[68]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知识产权766件,其中人工智能相关发明专利79件,占比73.15%[68]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48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外观设计专利11件,软件著作权22件[68] - 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368件,获得108件;实用新型申请251件,获得201件[68] - 公司自研首款卫星拒止空间具身无人机立体巡检产品进入样机组装与试飞阶段[68] - "智洋电语"工业大模型于2025年7月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68] - 基于集成式主控的智能可视化监拍装置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2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917.45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917.45万元[73] - 基于人工智能的铁路线路智能巡防系统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672.6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达1433.67万元[73] - 基于具身智能技术的无人机自主巡检系统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5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541.43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541.43万元[73] -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标准化平台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2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451.59万元,累计投入金额达1039.41万元[73] - 具身智能无人机技术平台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04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414.68万元,累计投入金额达2022.46万元[73] - 可适配电鸿的智能可视化巡检装置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7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77.3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77.37万元[73] - 特大高位泥石流微光智能视频监测装备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35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308.77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312.42万元[73] - 基于工业多模态大模型的行业终端智能体研发项目预计总投资规模为1000万元,本期投入金额为199.22万元,累计投入金额为199.22万元[73] - 多目全景智能可视化巡检装置研发投入120万元,预算完成度99.97%[17] - 基于数字孪生的输电通道智慧管控系统研发投入209.5万元,预算完成度77.23%,累计投入1630.44万元[18]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智慧河湖平台投入60万元, budget完成度75.41%,累计投入132.5万元[19] - 基于多目协同的输电智能可视化巡检装置投入200万元,预算完成度66.95%,累计投入1967.05万元[20] - 可视化监拍装置智能化建设投入90万元,预算完成度63.37%[21] - 基于环境感知的自适应去雾算法研究投入15万元,预算完成度52.49%,累计投入105.13万元[22] - 终端设备调试运维管理系统研发投入60万元,预算完成度38.25%[23] - 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流域防洪平台投入60万元,预算完成度36.41%[24] - 数字孪生灌区平台投入80万元,预算完成度35.29%[25] - 公司研发人员数量为377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42.74%[79]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为3847.99万元,平均薪酬为10.21万元[79] - 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93.38%(博士1.33%,硕士27.06%,本科64.99%)[79] - 30岁以下年轻研发人员占比55.17%,30-40岁占比38.73%[79] 公司业务与运营模式 - 公司业务涉及特高压领域定义为±800千伏及以上直流电和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电[11] - 公司业务涵盖输电变电配电等电力系统核心环节[11] - 公司采用项目订单式生产模式,核心智能终端设备通过自主研发设计并由供应商依据技术方案提供部件[50]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全部省级区划(除港澳台地区)[50] - 公司采购模式分为原材料(如电子元器件、电池)和外包服务(如外协加工、施工外包)两类[49] - 公司销售模式以直接销售为主,通过招投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50] - 公司下半年收入占比较高,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上半年明显少于下半年[83] 资产与负债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06.68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 - 公司总资产148,714.76万元,较上年末减少2.26%[55] - 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4,498.34万元,较上年末减少4.71%[55] - 应收账款账面价值为5.36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46.35%[85] - 存货账面价值为3.00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25.94%,其中发出商品占19.98亿元[85] - 应付票据账面价值1.1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71%,占流动资产10.22%[85] - 应付账款账面价值3.0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9.70%,占流动资产26.47%[85] - 货币资金1.46亿元,较上年末下降25.09%,占总资产比例9.80%[93] - 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至84,077,339.40元(增幅43.21%),主要因未赎回理财产品增加[94][98] - 使用权资产增长119.84%至7,022,941.50元,因新增租赁办公场地[94] - 应收票据增长64.47%至14,362,976.36元,因未背书转让票据增加[94] - 应付职工薪酬下降72.43%至9,125,265.88元,因发放上年末计提年终奖[94] - 未分配利润减少23.14%至194,801,475.44元,因现金分红[94] - 租赁负债激增613.16%至3,598,971.35元,因新增办公场地租赁[94] - 应收款项融资下降74.48%至3,695,309.78元,因应收票据到期兑付[94] - 其他流动资产增长99.80%至7,876,235.31元,因待抵扣进项税额增加[94] - 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的194,592,693.06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5,767,624.82元,下降25.1%[155]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58,707,077.53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84,077,339.40元,增长43.2%[155]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533,715,651.73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35,852,207.24元,增长0.4%[155] - 存货从2024年末的298,381,208.37元略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99,901,539.09元,增长0.5%[155] - 应收票据从2024年末的8,732,707.38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4,362,976.36元,增长64.5%[155] - 预付款项从2024末的11,228,835.41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7,465,391.75元,增长55.5%[155] - 其他流动资产从2024年末的3,942,034.17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7,876,235.31元,增长99.8%[155] - 公司总资产从1521.49亿元下降至1487.15亿元,减少34.34亿元(降幅2.3%)[156] - 货币资金从15.93亿元减少至11.37亿元,下降4.56亿元(降幅28.6%)[158] - 应收账款从4.51亿元增至4.60亿元,增加0.09亿元(增幅1.8%)[158] - 存货从3.08亿元增至3.27亿元,增加0.19亿元(增幅6.2%)[158] - 短期借款从0.44亿元降至0元,完全清偿[156] - 应付账款从3.39亿元降至3.06亿元,减少0.33亿元(降幅9.7%)[156] - 长期借款新增0.60亿元[15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从88.67亿元降至84.50亿元,减少4.17亿元(降幅4.7%)[156] - 未分配利润从2.53亿元降至1.95亿元,减少0.58亿元(降幅22.9%)[156] - 实收资本从1.54亿元增至2.32亿元,增加0.78亿元(增幅50.3%)[156]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负486万元扩大至负4807万元,同比恶化889%[169]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负1.51亿元改善至正89万元,显示投资回收能力增强[170]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少19.2%,从9094万元降至7349万元[17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减少3.4%,从1.47亿元降至1.42亿元[170]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恶化139%,从负3732万元扩大至负8934万元[172] - 母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从负1.21亿元改善至正4948万元[172] - 收回投资收到现金增长36.5%,从7.94亿元增至10.84亿元[170]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减少25%,从8000万元降至6000万元[170]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886,733,327.97元[176]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19,078,794.
智洋创新(68819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