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益为4223.9万新元,同比下降7.0%[2] - 毛利为513.9万新元,同比下降15.3%[2] - 经营溢利为107.4万新元,同比下降51.3%[2] - 除所得税前溢利为63.3万新元,同比下降15.1%[3] - 期间溢利为26.1万新元,同比增长20.3%[3] - 本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27.2万新元,同比大幅增长135倍[3]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0256新加坡分,同比增长127倍[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42,239千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45,432千新元下降7.0%[15] - 收益减少3.2百万新元(7.0%)至42.2百万新元[55] - 毛利减少1.0百万新元至5.1百万新元,毛利率下降1.2个百分点至12.2%[56] - 期间溢利增加44,000新元至261,000新元[65]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减值拨备为26.4万新元,同比大幅增加[2] - 财务成本为68.8万新元,同比下降9.6%[2] - 所用原材料及消耗品成本为4,311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5,687千新元下降24.2%[17] - 分包费用为11,145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2,851千新元下降13.3%[17] - 雇员福利开支为13,604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2,874千新元增长5.7%[17]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3,369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3,345千新元增长0.7%[17] - 财务成本净额为578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710千新元下降18.6%[17] - 行政开支增加0.1百万新元至4.4百万新元[59] - 财务收入增加59,000新元至110,000新元[61] - 财务成本减少73,000新元至688,000新元[62] - 贸易应收款项及合约资产减值拨备增加250,000新元至264,000新元[60] 各业务线表现 - 合约工程收益为33,545千新元,同比下降10.4%(2024年同期:37,419千新元)[15] - 道路刨铣及重铺服务收益为3,942千新元,同比下降15.4%(2024年同期:4,660千新元)[15] - 辅助支援及其他服务收益为2,785千新元,同比增长30.8%(2024年同期:2,129千新元)[15] - 销售货物及研磨废料收益为1,967千新元,同比增长60.7%(2024年同期:1,224千新元)[15] - 随时间推移确认收益40,272千新元,同比下降8.9%(2024年同期:44,208千新元)[15] - 于某一时间点确认收益1,967千新元,同比增长60.7%(2024年同期:1,224千新元)[15] - 合约工程收益从去年同期的37,419千新元下降至33,545千新元,其中电力工程收益为27,109千新元,电讯工程收益为6,436千新元[54] - 道路铣刨及重铺服务收益为3,942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4,660千新元下降15.4%[54] - 辅助支援及其他服务收益为2,785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2,129千新元增长30.8%[54] - 销售货品及研磨废料收益为1,967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224千新元增长60.7%[54] - 合约工程收益减少3.9百万新元,其中电力电缆安装项目减少9.7百万新元,电讯电缆安装项目增加5.8百万新元[57] 客户集中度 - 2025年有4名客户贡献收益超10%(客户1:8,310千新元,客户2:6,846千新元,客户4:6,217千新元,客户5:4,521千新元)[15] - 2024年同期有3名客户贡献收益超10%(客户1:16,678千新元,客户2:8,915千新元,客户3:6,734千新元)[15] 其他收入 - 其他收入总额为550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368千新元增长49.5%[16] - 物业租金收入为240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67千新元增长43.7%[16] - 政府补助为109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34千新元下降18.7%[16] - 销售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及可再生能源证书收入为149千新元,去年同期为0[16] - 其他收益净额为48千新元,较去年同期的128千新元下降62.5%[16] 合营企业表现 - 分占合营企业溢利为13.7万新元,去年同期为亏损75万新元[2] - 分占合营企业由亏损0.8百万新元转为溢利0.1百万新元[63] - 合营企业投资期末余额为2.329百万新元(2024年12月31日:2.162百万新元)[24] - 公司占合营企业SWG Alliance Pte. Ltd.及其附属公司和Futurus Construction Pte. Ltd.的所有者权益百分比均为40%[25] 所得税 - 所得税开支为37.2万新元,其中即期税项为73.4万新元,递延税项为-36.2万新元[18] - 新加坡业务适用所得税率为17%[18] 资产变化 - 非流动资产总额为47,651千新元,较27,633千新元增长72.4%[4]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为42,642千新元,较22,984千新元增长85.5%[4] - 流动资产总额为66,013千新元,较76,683千新元下降13.9%[4] - 银行现金及手头现金为11,403千新元,较16,239千新元下降29.8%[4] - 合约资产为37,462千新元,较43,866千新元下降14.6%[4] - 贸易应收款项为9,924千新元,较9,277千新元增长7.0%[4]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末账面净值为4.264亿新元,较期初增加1.966亿新元[21]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内添置总额为2.307亿新元[21]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内折旧总额为336.9万新元[21] - 物业、厂房及设备中租赁土地及楼宇账面净值增至3075.7万新元,期内添置1957.9万新元[21]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计入销售成本305.1万新元,行政开支31.8万新元[22] - 租赁土地及楼宇增加约19.511百万新元,与收购位于18 Chin Bee Drive Singapore 619865的物业租赁相关[2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9.924百万新元(2024年12月31日:9.277百万新元)[29] - 贸易应收款项总额为10.388百万新元(2024年12月31日:9.633百万新元),其中第三方应收款10.380百万新元(2024年12月31日:9.112百万新元)[29] - 合约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3,866千新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7,462千新元,降幅为14.6%[38] - 未开票合约收益从42,637千新元降至35,841千新元,降幅为15.9%[38] - 合约工程保留金从1,308千新元增至1,830千新元,增幅为39.9%[38] - 合约负债从92千新元微降至91千新元[38] - 流动资产净值下降至16.1百万新元(2024年末:35.7百万新元),降幅54.9%[68] - 银行现金及手头现金减少至11.4百万新元(2024年末:16.2百万新元),降幅29.6%[68] - 资本开支激增至23.1百万新元(去年同期:1.6百万新元),增幅1343.8%[74] 负债和借款变化 - 流动负债总额为49,905千新元,较40,943千新元增长21.9%[4] - 银行借款为38,002千新元,较21,161千新元增长79.6%[4] - 非流动负债总额为5,381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5,287千新元增长1.8%[5] - 银行借款为2,064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1,779千新元增长16.0%[5] - 租赁负债为2,370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2,397千新元下降1.1%[5] - 递延所得税负债为213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381千新元下降44.1%[5] - 拨备为734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730千新元增长0.5%[5] - 银行借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940千新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0,066千新元,增幅达74.6%[32] - 浮动利率借款账面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896千新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2,569千新元,增幅达92.8%[32] - 加权平均利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3%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32%,下降151个基点[34] - 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161千新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002千新元,增幅达79.6%[33]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642千新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6,881千新元,降幅达45.6%[36] - 少于30天的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9,394千新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5,731千新元,降幅达39.0%[37] - 应付保留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438千新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368千新元,降幅达16.0%[37] - 浮动利率借款年利率区间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4%-6.30%收窄至2025年6月30日的2.70%-5.45%[32] - 两年以上五年以内的银行借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673千新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23千新元,增幅达7.4%[33] - 借款总额大幅增加至42.7百万新元(2024年末:25.7百万新元),增幅66.1%[69] - 浮动利率借款占比显著提升至32.6百万新元(2024年末:16.9百万新元)[69] - 资本负债比率上升至73.1%(2024年末:44.2%),主要因银行借款增加17.1百万新元[70] - 债务净额对总资本比率升至33.7%(2024年末:8.7%),因现金减少7.1百万新元且借款增加17.1百万新元[72] 权益和保留盈利 - 资产净值为58,378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58,086千新元增长0.5%[5] - 权益总额为58,378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58,086千新元增长0.5%[5] - 保留盈利为26,890千新元,较审计期末的26,618千新元增长1.0%[5] - 公司法定及已发行股本保持稳定,为2,000,000,000股,股本总额为20,000千港元(1,915千新元)[42] 减值拨备和风险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为464千新元(2024年12月31日:356千新元)[29] - 账龄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120百万新元(九十天至一百二十天646千新元 + 一百二十天至三百六十五天197千新元 + 超过一年277千新元)[30] - 账龄少于三十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73.7%(7.655百万新元/10.388百万新元)[30] - 贸易应收款项减值拨备总额从2024年1月1日的142千新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64千新元,增幅达226.8%[31] - 公司持有约85,000港元的外币资金面临外汇风险[79] - 公司未采用任何对冲工具管理外汇风险[79] 抵押和担保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抵押租赁土地及楼宇账面净值约28.368百万新元作为银行借款担保(2024年12月31日:10.033百万新元)[23] - 公司抵押汽车约4.475百万新元(2024年12月31日:3.994百万新元)及厂房及机械约2.528百万新元(2024年12月31日:2.189百万新元)作为银行借款担保[23] - 租赁土地及楼宇抵押账面值增至28.4百万新元(2024年末:10.0百万新元)[73] - 履约保证金额增至23.3百万新元(2024年末:10.7百万新元),增幅117.8%[75] - 外籍劳工担保金略降至2.2百万新元(2024年末:2.4百万新元)[75] 公司结构和业务 - 公司注册于开曼群岛,主要营业地点位于新加坡[6] - 公司主要在新加坡从事土木工程项目[7] - 公司所有业务活动及资产均集中于新加坡,未划分独立经营分部及地域分析[14] - 公司于2024年6月以38,000港元(约6,000新元)的代价出售附属公司章德集团,获得收益65千新元[43] - 出售的附属公司章德集团资产包括贸易应收款项928千新元及其他应收款项243千新元[43] - 出售的附属公司章德集团负债包括贸易应付款项1,166千新元及应计费用和其他应付款项65千新元[43] - 所有合约资产及负债主要来自合约工程以及道路铣刨及重铺服务[39] - 合约资产为对已完工但尚未开票的工程收取代价的权利,通常于取得客户认可后转为贸易应收款项[41] 市场趋势和订单 - 新加坡建筑业在2025年第二季度按年增长6%,高于第一季度的4.9%增幅,经季度调整后环比增长5.7%[47] - 公司在2025年1月至6月期间获得约216.1百万新元的新项目,订单总额约为634.9百万新元,项目预计于2029年完工[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35个进行中项目,总合约金额约为726.2百万新元,其中约91.3百万新元已确认为收益[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有28个进行中项目,总合约金额约为514.1百万新元,其中约95.2百万新元已确认为收益[51] 员工成本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员工总数为672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644名增加28名[80]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总额约为13.6百万新元,较2024年同期的12.9百万新元增长5.4%[80] 股息和公司治理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2024年同期:无)[45] - 审计委员会已审阅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计中期业绩[89] - 公司确认董事及控股股东在报告期内无竞争性权益[87] - 报告期内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8] - 公司董事会由两名执行董事和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92] - 截至公告日期未发生任何影响公司的重大事项[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期间未授予、行使、注销或失效任何购股权[86]
伟源控股(01343)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