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报告期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 - 公司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 - 公司报告期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 - 公司报告期稀释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 - 公司报告期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3]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4.35%至2.76亿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39.36%至1.25亿元人民币[20]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同比下降41.96%至1.11亿元人民币[20] - 基本每股收益同比下降39.47%至0.92元/股[21]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4.74个百分点至5.91%[21] - 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0.99%至1.42亿元人民币[20] - 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同比下降38.52%至128,344,751.67元[29] - 公司营业总收入从2024年半年度4.21亿元下降至2025年半年度2.76亿元,同比下降34.4%[198] - 营业利润为14.14亿元,较上年同期23.97亿元下降41.0%[199] - 利润总额为14.15亿元,同比下降41.0%[19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业成本同比下降30.03%至5417万元[85][86] - 公司报告期研发投入金额同比变化[3]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同比增加4.60个百分点至15.10%[21] - 报告期内研发投入总额为4175.26万元,同比下降5.56%[61]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10%,同比增加4.60个百分点[61] - 营业总成本为151.26亿元,同比下降14.9%[199] - 营业成本为54.17亿元,较上年同期77.42亿元下降30.0%[199] - 研发费用为4.18亿元,同比下降5.6%[199] - 财务费用为-356.29万元,主要受利息收入3950.25万元驱动[19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现金流(同比) - 公司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值[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5.59%至8547.43万元人民币[2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5.59%至8547万元[85][88]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82.69%至3550万元[85][8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资产和负债(期末余额及同比变化) - 总资产较上年度末下降2.29%至21.62亿元人民币[20]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较上年度末增长1.27%至20.19亿元人民币[20]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62.34%至1425万元[90]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59.16%至2338万元[91] - 对外股权投资额同比增长1649.55%至2624万元[97] - 长期股权投资同比增长135.21%至4035万元[90] - 货币资金为324,132,154.34元,较年初307,733,779.29元增长5.3%[186] - 交易性金融资产为1,523,846,134.17元,较年初1,584,352,345.01元下降3.8%[186] - 应收账款为14,247,662.90元,较年初37,829,662.99元下降62.3%[186] - 存货为48,040,102.56元,较年初43,472,813.05元增长10.5%[186] - 流动资产合计为1,928,118,029.31元,较年初1,997,548,379.07元下降3.5%[187] - 非流动资产合计为233,735,743.61元,较年初214,910,461.67元增长8.8%[187] - 资产总计为2,161,853,772.92元,较年初2,212,458,840.74元下降2.3%[187] - 长期股权投资为40,347,374.12元,较年初17,153,791.98元增长135.2%[187] - 公司货币资金从2024年末1.66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1.58亿元,下降5.3%[193] - 交易性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15.31亿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14.69亿元,下降4.1%[194] - 合同负债从2024年末5724.8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2337.9万元,大幅减少59.2%[189] - 应付账款从2024年末9092.7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7572.0万元,减少16.7%[189] - 应付职工薪酬从2024年末3319.1万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2156.8万元,减少35.0%[189] - 应交税费从2024年末972.3万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185.8万元,减少80.9%[189] - 未分配利润从2024年末8.03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8.53亿元,增加6.1%[191] - 流动负债合计从2024年末2.10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1.36亿元,减少35.2%[189] - 负债合计从2024年末2.19亿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1.43亿元,减少34.6%[191] 各条业务线表现:产品与注册证 - 公司专注于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POCT领域[32] - 公司产品涵盖呼吸道及消化道病原体检测试剂[33] - 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国械注准20223400598,使用口咽拭子样本进行三种病原体联合检测[36] - 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盒(乳胶层析法)获国械注准20253401201,覆盖四种病毒且全年适用[36] - 流感病毒A型IgM抗体、B型IgM抗体、副流感病毒IgM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国械注准20163401649,使用全血或血清样本[36] - 呼吸道合胞病毒IgM抗体等五种病原体IgM抗体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国械注准20193401587,针对妇儿人群易导致严重并发症的呼吸道病毒[36] - 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抗体IgM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获国械注准20163401648,可一次性实现9种不同病原体早期鉴别诊断[36] - 公司拥有28个呼吸道检测产品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7] - 公司新冠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03400177)可同时检测IgG和IgM抗体[37] - 公司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乳胶法)(国械注准20223400404)适用于鼻拭子或鼻咽拭子样本检测[37] - 甲型/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53400789)可一次检测三种病原体RNA[37] - 17岁以下儿童和60岁以上老人是流感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高发人群[37] - A群轮状病毒/腺病毒/诺如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23400083)可一次检测三种消化道病毒抗原[37] - 幽门螺杆菌抗原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243401102)使用粪便样本进行非侵入性检测[37] - 全球约70%以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无症状[37] -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因子[37] - 钙卫蛋白和乳铁蛋白联合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已获冀械注准20232400045,用于人粪便样本中炎症标志物蛋白的体外定性检测[38] - 大便隐血(FOB)检测试剂盒(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已获京械注准20252400600,适用于专业医疗检测和消费者自测[38] - 诺如病毒GI型/GII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探针法)已获国械注准20253401414,60分钟可锁定感染类别[38] - 优生优育系列拥有近20个检测产品注册证,绝大多数为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8] - 优生五项检测试剂盒(国械注准20173401158)可同时检测弓形虫、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的IgM/IgG抗体共5种抗体[38] - 公司肝炎系列诊断产品涵盖甲肝、丁肝、戊肝、庚肝等检测项目[38] - 部分境内产品于2025年7月至8月获证[38] - 境外主要产品情况见单独说明[39] 各条业务线表现:研发与技术平台 - 公司构建6大技术平台(含免疫层析/荧光/液相免疫/核酸/基因重组/病原体培养平台)[44] - 公司自主搭建6大技术平台,包括免疫层析、间接免疫荧光、液相免疫、核酸分子检测、基因重组蛋白工程及细胞和病原体培养平台[48] - 公司拥有P2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组建多学科背景专业研发团队[48] - 公司核心技术涵盖免疫层析平台、间接免疫荧光平台、核酸分子检测平台及抗原抗体原材料自产相关的基因重组蛋白工程平台和病原体培养平台[55] - 免疫层析平台采用双捕获法技术实现在单一试纸条上同时检测两种抗体(IgM和IgG)且检测结果互不干扰[55] - 多种病原体联合检测技术通过特殊样本稀释液和体系优化实现在一个产品上对多种病原体抗体(IgM或IgG)进行联合检测[55] - 特异性抗体检测技术利用捕获法原理有效降低类风湿因子等内源性干扰物质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55] - 荧光免疫层析技术通过荧光免疫层析法检测病原体抗体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55] - 间接免疫荧光联检技术通过优化细胞感染时机和培养体系实现在单一检测玻片上同时检测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细菌等项目(国产首创)[55] - 非特异性荧光控制技术采用经特殊处理的鼠抗人IgG单克隆抗体作为吸附剂避免检测结果受非特异荧光影响[55] - 血细胞样本处理技术通过全自动处理(加样/反应/清洗)实现生物研究极样本高效处理[55] - 公司掌握原核和真核表达技术,建立大肠杆菌、哺乳细胞等表达系统[56] - 公司拥有P2生物安全实验室,掌握多种病原体培养技术[57] - 公司已搭建6大技术平台[72] 各地区表现:国际市场与认证 - 美国FDA批准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2025年7月3日获证)[45] - 欧洲IVDR认证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生成素(LH)自测试剂盒[45] - 东南亚市场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含登革热NS1抗原/IgG-IgM抗体检测等)[45][40] - 公司已取得多个海外准入许可及产品注册证,获得部分海外客户高度认可[51] - 公司品牌在国内呼吸道病原体联合检测领域形成一定知名度,在国内外市场均具有品牌基础[52] - 公司通过ISO 13485、GMP管理、欧盟CE(IVDR)等质量管理认证,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及标准[53] - 累计有效境外医疗器械注册证73项,含欧盟CE认证7项和美国FDA认证4项[58] - 境外资产规模5870万元,占总资产2.72%[93] - 公司在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区设有海外机构[77] - 报告期内新设立三家境外子公司(X-Test Biotech/INNOTECH BIO USA/INNOTECH BIO),均未对业绩产生重大影响[104] 各地区表现:国内市场 - 国内市场新获PCR荧光探针法核酸检测试剂盒(甲流/乙流/合胞病毒)注册证[45] - 乳胶层析法呼吸道多病原体抗原联合检测试剂盒(合胞病毒/腺病毒/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国内获批[45] - 胶体金法大便隐血(FOB)检测试剂盒国内获证[45] - 公司在国内市场与全国数百家经销商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完善的服务网络[51] - 公司采取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销售模式[7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研发投入与项目 - 研发费用投入4175.26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15.10%[44] - 研发人员数量154名,同比增长35.09%[44] - 硕士及以上学历研发人员占比45.45%[44] - 新取得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产品备案证3项,境外注册证/备案证9项[58] - 累计有效国内医疗器械注册证80项,其中三类注册证59项[58] - 报告期内新增发明专利授权3项,累计发明专利授权23项[59] - 层析法呼吸道系列研发项目累计投入885.43万元,总投资规模1.70亿元[62] - 层析法消化道系列研发项目累计投入115.06万元,总投资规模2370万元[62] - 研发项目总投资额40,549.00万元,其中资本化金额18,832.14万元,费用化金额4,175.26万元[64] - 呼吸道核酸系列研发投入4,246.00万元,资本化金额3,082.66万元,费用化金额456.65万元[63] - 基因重组系列研发投入3,851.00万元,资本化金额1,415.63万元,费用化金额482.08万元[63] - 单分子免疫极系列研发投入6,517.00万元,资本化金额1,403.42万元,费用化金额587.51万元[64] - 出血热系列研发投入3,690.00万元,资本化金额1,903.88万元,费用化极金额415.52万元[63] - 通用核酸系列研发投入850.极00万元,资本化金额381.04万元,费用化金额106.30万元[63] - 呼吸道化学发光系列研发投入1,329.00万元,资本化金额597.04万元,费用化金额62.85万元[63] - 公司研发人员总数154人,同比增长35.09%,占总员工比例27.60%[66] - 研发人员薪酬总额1,886.79万元,同比增长28.63%[66] - 研发人员中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45.46%,本科学历占比44.81%[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与业务发展 - 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深耕呼吸道病原体检测领域及儿童病原体检测领域[46] - 公司积极发展居家检测业务,覆盖呼吸道、消化道等多元应用场景[46] - 公司拥有丰富的呼吸道病原体快速检测产品线,覆盖多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49] - 公司在消化道、优生优育、肝炎等领域均有产品布局,并推进神经系统检测等在研项目[4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与公司治理 -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80.40%[79] - 公司呼吸道系列产品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较高[72] - 直接材料占主营业务成本比例较高[74] - 公司及其子公司适用15%企业所得税税率[78] - 公司于2024年10月取得再次复审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78] - 信用减值损失实现收益2566.41万元,上年同期为亏损1.90亿元[199] -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691.61万元,同比增长49.3%[199] - 投资收益为7836.51万元,同比下降32.4%[199]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15.238亿元,占总资产70.49%[90][99] - 公司对嘉兴英诺特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投资总额为19,900万元,报告期内投资1,990万元,期末出资比例达99.50%[101] - 公司通过青岛华大赢二号基金投资1,200万元,期末出资比例为4.36%[101] - 天津泓创河基金投资总额1,250万元,期末实际投资500万元,出资比例6.06%[101] - 北京元天使二期基金投资总额500万元,报告期内投资200万元,期末累计投资350万元[101] - 所有基金投资均计入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或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报告期内利润影响均为0[101] - 公司对嘉兴英诺特基金具有重大影响但不实施控制,故未纳入合并报表范围[102] -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800.4829百万元[159] - 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513.4969极百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为64.15%[159] - 本年度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23.6143百万元,占募集资金净额比例为2.95%[159] - 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313.2001百万元[159] - 体外诊断产品研发项目本年投入人民币23.6143百万元,累计投入人民币160.523百万元,投入进度75.84%[160]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累计投入人民币336.1725百万元,超出承诺投入金额2.33%[162] - 暂时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的剩余资金为人民币243.4976百万元[161] - 公司使用人民币350百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报告期末余额为人民币282百万元[164] - 公司增加体外诊断产品研发项目实施内容,涉及新布局技术平台相关投入[166]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股东与股权结构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协议有效期至
英诺特(688253)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