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1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7%[19]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37%至13.98亿元[3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7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2%[19]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5.06%[19] - 基本每股收益0.62元/股,同比增长31.91%[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50%,同比上升0.78个百分点[19] - 净利润同比增长28.2%,从2.45亿元增至3.14亿元[14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30.9%,从2.12亿元增至2.78亿元[144] - 基本每股收益从0.47元上升至0.62元,增幅32.0%[14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8%至7.87亿元,营业成本下降2.7%至6.09亿元[146] - 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101%至2.13亿元,主要得益于投资收益增长1060%至1.47亿元[146] - 综合收益总额为3.13亿元,其中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综合收益总额为2.78亿元[154]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益总额为212,646,796.90元[1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8.33%至8.82亿元[38]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1.87%至1.54亿元[3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1.9%,从1.38亿元增至1.54亿元[143]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128.81%,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38]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4.8%至9385万元,显示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146] - 利息收入下降69.6%至129万元,财务费用为-170万元显示净利息收入[146] - 信用减值损失转正为238万元,去年同期为-1304万元损失[146] - 信用减值损失为-2,866,604.48元,占收益-0.82%,主要因应收款项坏账准备计提[45] - 支付的各项税费增长18%至8245万元,反映公司盈利水平提升[148] 各条业务线表现 - 电子陶瓷材料及元件收入同比增长18.60%至9.70亿元,占总收入60.37%[41] -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及模块收入同比微增0.44%至6.37亿元,占总收入39.63%[41] - 电子陶瓷材料及元件毛利率提升5.17个百分点至28.57%[41] - 第三代半导体器件毛利率提升5.01个百分点至38.01%[41] - 碳化硅功率模块产品覆盖650V/1200V/1700V系列[30] - 国联万众碳化硅芯片晶圆工艺线升级至8英寸并于2025年上半年通线[30] - 氮化镓射频芯片频率覆盖400MHz-6.0GHz[32] - 氮化镓射频芯片功率覆盖2-1000W范围[32] - 细分领域氮化镓产品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32] - 碳化硅功率模块已与重要客户签订供货协议[32] - 公司掌握氧化铝/氮化铝陶瓷材料及金属化体系核心技术[30][31] - 公司属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主营电子陶瓷材料及元件、第三代半导体器件及模块系列产品[183]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华东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4.01%至5.87亿元,占比提升至36.55%[4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面临材料人工成本上升导致毛利率下滑的财务风险[71] - 公司通过供应链优化和技术创新维持产品毛利率水平[72] - 公司存在因政策调整影响募投项目的政策风险[70] - 公司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并于2025年4月25日披露[73] - 公司未披露"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74] -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77] - 公司未纳入环境信息依法披露企业名单[78] - 公司半年度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76] 现金流量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42%[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6.42%至3.38亿元[38]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长6.4%至3.38亿元,主要因销售商品收到现金增长13.2%至13.05亿元[148]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大幅收窄至1.29亿元,去年同期为21.65亿元净流出[148][149]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844万元,同比下降28%[15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由上年同期的净流出21.06亿元改善为净流入1.04亿元[152] - 投资支付的现金大幅减少至30.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0.20亿元下降61.9%[152]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显著增长至1.5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271.79万元增长1142%[152] -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为-6.27万元[152] 非经常性损益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884.16万元人民币[23] - 非金融企业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及处置收益753.20万元人民币[23] - 其他符合非经常性损益定义的损益项目金额为1,887,893.09元[24] - 土地使用税减免21,067.20元及房产税减免1,866,825.89元计入非经常性损益[24] - 非经常性损益合计净额为13,813,108.64元[24] -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1,360,412.48元,占总收益0.39%,主要来自保本型银行结构性存款未实现收益[4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2,509,428,741.60元,占总资产32.53%,较上年末下降0.63%[47]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1,020,396,178.68元,占总资产13.23%,较上年末增长2.04%[47] - 存货期末余额660,564,036.46元,占总资产8.56%,较上年末下降0.81%[47]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1,446,757,894.02元,占总资产18.75%,较上年末增长1.08%[47] - 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25.09亿元,较期初25.17亿元小幅下降0.3%[134]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为8.81亿元,较期初10.31亿元下降14.6%[13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10.20亿元,较期初8.49亿元增长20.1%[134] - 存货期末余额为6.61亿元,较期初7.11亿元下降7.0%[134] - 固定资产期末余额为14.47亿元,较期初13.41亿元增长7.9%[135] - 在建工程期末余额为5.50亿元,较期初5.08亿元增长8.3%[135] - 应付账款期末余额为6.11亿元,较期初5.29亿元增长15.5%[135] - 应付职工薪酬期末余额为5723.60万元,较期初2392.15万元增长139.2%[135] - 公司总资产从66.81亿元下降至63.60亿元,降幅4.8%[139][140]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45.1%,从8.67亿元降至4.76亿元[139]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下降17.0%,从10.31亿元降至8.81亿元[139] - 长期股权投资增长26.6%,从22.03亿元增至27.88亿元[139] - 负债总额下降19.1%,从8.64亿元降至6.99亿元[140]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07亿元,较期初下降0.6%[14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06亿元,较期初的2.13亿元下降3.0%[152] 所有者权益 - 总资产77.1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63%[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61.2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1.55%[19]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1.28亿元,较期初60.34亿元增长1.6%[136]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20.06亿元,较期初19.59亿元增长2.4%[13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0.34亿元,其中未分配利润为19.59亿元[154] -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2.16亿元,其中向普通股股东分配1.89亿元[156] - 提取盈余公积4086.56万元[156] - 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增加154.30万元[154] - 公司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6,487,391,556.67元[157]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6,127,666,975.26元[157] - 少数股东权益为359,724,581.41元[157] - 专项储备本期提取5,264,342.52元[157] - 专项储备本期使用1,560,931.33元[157] - 资本公积为3,187,547,046.90元[157] - 盈余公积为470,315,118.30元[157] - 未分配利润为2,006,252,622.43元[157] - 股本为451,052,859.00元[157] - 其他综合收益为12,499,328.78元[15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661,289,415.66元,较期初下降2.67%[171]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公积增加495,617,285.86元至4,527,924,540.58元,增幅12.29%[169][171] - 未分配利润大幅减少688,159,359.56元至278,700,470.40元,降幅71.19%[169][171] - 盈余公积增加40,865,562.50元至401,183,238.96元,增幅11.34%[169][171] - 专项储备减少3,489,768.11元至2,428,306.72元[169][171] - 对股东分配利润189,442,200.78元[169] - 2024年同期所有者权益减少15,787,968.06元至5,627,643,551.09元[174][176] - 2024年上半年资本公积转增股本128,872,245.00元[174] - 公司注册资本由32,218万元增至45,105万元[172][176] 募集资金使用 - 2020年首次公开发行实际可使用募集资金为人民币37,302.77万元[58] - 2023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配套募集资金实际可使用金额为人民币246,269.06万元[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0年IPO募集资金已直接投入募投项目37,647.35万元[5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3年配套募集资金已投入募投项目10,937.51万元[61] - 2023年配套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66,286.60万元[61] - 公司利用闲置募集资金购买保本型银行结构性存款总额达1,369,000万元[61] - 公司通过闲置募集资金投资实现总收益约6,843.03万元(含投资收益及利息净收入)[59][6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3年配套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5,743.20万元[61] - 2020年IPO募集资金账户余额为0.00万元[59] - 2020年IPO募集资金使用比例达104.45%(含置换及补充流动资金)[58][59] - 消费电子陶瓷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33,324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34,731万元,投资进度104.41%[63] - 电子陶瓷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3,524.15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3,711.5万元,投资进度105.32%[63]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承诺投资金额469.04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470.17万元,投资进度100.24%[63] - 氮化镓微波产品精密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55,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2,689.26万元,投资进度4.89%[63] - 通信功放与微波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2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900.49万元,投资进度9.50%[63] - 第三代半导体工艺生产线建设项目承诺投资金额6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1,368.85万元,投资进度2.28%[63] - 消费电子陶瓷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报告期内实现效益612.71万元[63] - 电子陶瓷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报告期内未产生效益[63] - 氮化镓微波产品精密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报告期内未产生效益[63] - 通信功放与微波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报告期内未产生效益[63] - 承诺投资项目总额为287.32亿元,累计投入185.15亿元,投资进度为69.58%[64] - 研发项目投入30.00百万元,实际投入4.09百万元,进度为16.60%[极速版生成,仅供参考] - 补充流动资金项目投入85.00百万元,实际使用66.26百万元,进度为77.98%[64] - 氮化镓微波产品精密制造生产线建设项目实施地点变更并延期至2027年10月[64][65] - 通信功放与微波集成电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延期至2027年10月[64] - 第三代半导体工艺及封测平台建设项目延期至2027年10月[64] - 报告期投资额235,606,611.5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26%[51] - 电子陶瓷外壳生产线建设项目累计投入453,432,001.72元,项目进度47%[53] - 碳化硅高压功率模块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累计投入53,486,794.88元,项目进度17%[53] - 第三代半导体工艺及封测平台建设项目累计投入83,281,569.81元,项目进度13.5%[54] - 公司使用募集资金向博威公司提供委托贷款2亿元用于氮化镓微波产品生产线及通信功放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11] - 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843.51万元并于2021年5月完成置换[65] - 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购买结构性存款8.80亿元及定期存款8.20亿元[65] 子公司表现 - 河北博威集成电路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33亿元,营业收入为5.10亿元[69] - 北京国联万众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净利润为1.06亿元,营业收入为2.95亿元[69] 股东和股权结构 - 有限售条件股份减少174,944,855股至110,896,163股,占比从63.37%降至极速版生成,仅供参考] - 无限售条件股份增加174,944,855股至340,156,696股,占比从36.63%升至75.41%[116] - 国有法人持股减少162,896,553极速版生成,仅供参考] - 174,944,855股限售股(占总股本38.79%)于2025年3月12日起上市流通[117]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20,203户[1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持股245,418,282股,占总股本54.41%[122] - 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持股28,374,434股,占总股本6.29%[122] - 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持股24,096,593股,占总股本5.34%[122]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股19,224,844极速版生成,仅供参考] - 石家庄泉盛盈和企业减持4,510,430股,期末持股15,968,122股(占比3.54%)[122]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本期解除限售135,632,861股,期末限售股109,785,421股[119] - 中电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本期解除限售27,263,692股,期末限售股1,110,742股[119] - 合肥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全部解除限售12,048,302股,期末无限售股[119] - 限售股份解除日期均为2025年3月11日[119] - 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持股1.86%,共8,383,232股[123] - 国开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持股1.12%,共5,029,940股[12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0.80%,共3,623,946股[123] - 中电电子信息产业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股份24,096,593股[123] - 国新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无限售股份19,224,844股[123] - 石家庄泉盛盈和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持有无限售股份15,968,122股[123] - 合肥中电科国元产业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股份12,048,302股[123] - 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持有无限售股份11,736,526股[123] - 国家军民融合产业投资基金持有无限售股份3,353,293股[124] - 董事梁向阳减持184,126股,期末持股1,967,607股[125] - 中国电科十三所认购股份锁定期承诺正常履行至2026年9月11日[80] - 通过本次交易认购的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81] - 若交易
中瓷电子(003031) - 2025 Q2 - 季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