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入同比增长77.0%至人民币1.757亿元[3][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1.75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924万元增长77%[15][16] - 公司报告期内收入为人民币1.757亿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9920万元增长77%[37]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75.7百万元,同比增长77.0%[80] - 海外市场收入实现同比189%大幅增长[4] - 公司海外市场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024亿元,同比增长189%[38] - 海外市场收入实现同比增长189%[80] - 毛利同比增长52.1%至人民币7150.6万元[3] - 毛利率为41%,去年同期为47%[81] - 净亏损同比收窄58.9%至人民币1.149亿元[3][4] - 经调整净亏损同比减少55.5%至人民币9710.8万元[3] - 税后亏损为1.134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2.772亿元减少59%[22] - 每股基本亏损为0.112元,较2024年同期的0.289元减少61%[22] - 公司净亏损同比缩窄59%[43] - 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97.108百万元,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18.412百万元[92] 成本和费用 - 研发成本同比减少46.0%至人民币8861.4万元[5] - 研发成本为人民币88.6百万元,同比下降46.0%[84] - 销售及营销开支为人民币80.4百万元,同比下降12.8%,占营业收入比重由93%降至46%[82] - 行政开支为人民币18.1百万元,同比下降40.0%[83]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成本为人民币535万元,同比下降64.2%[25] - 计息借款利息支出为991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729万元增长36%[18] 现金流和流动性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33.2%至人民币8.158亿元[7] - 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同比减少42.8%至人民币1.346亿元[4] - 自由现金流净流出同比下降43%至人民币1.346亿元[4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12.2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815.8百万元,增长33.2%[98] - 流动资产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353.1百万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454.9百万元,增长28.8%[102] 债务和融资 - 流动负债增长30.8%至人民币6.585亿元[7] - 计息借款总额为人民币6.33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占比65.7%(人民币4.16亿元)[27] - 有抵押银行借款为人民币2.95亿元,以账面值为零的专利作抵押[27] - 关联方交易产生融资租赁负债人民币6,600万元[28] - 计息借贷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634.5百万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人民币632.9百万元,减少人民币1.6百万元[101] - 资产负债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80%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6%[101] - 公司质押账面值人民币294.6百万元的专利以获取银行贷款[103] - 2024年6月H股配售净筹资约114百万港元,每股净配售价约8.84港元[105] - 2024年12月H股配售净筹资约266百万港元,每股净配售价约7.67港元[10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4年6月配售所得款项净额已动用95百万港元,未动用3百万港元[107] - 2024年6月配售所得款项40%用于核心业务发展,30%用于产品优化,30%用于营运资金[106] - 2024年12月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266百万港元已全部重新分配用于偿还银行贷款,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动用[110] - 2025年5月配售事项以每股15.50港元配售25,136,500股H股,较前收市价17.98港元折让13.79%[112] - 2025年5月配售事项获得净额约382百万港元,相当于每股净配售价15.21港元[112] - 2025年5月配售事项所得款项70%(267百万港元)将用于核心业务发展和发展,30%(115百万港元)用于营运资金[11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2025年5月配售事项所得款项382百万港元尚未动用,计划于2027年底前使用[114] 资产和负债 - 总资产减流动负债增长8.5%至人民币8.413亿元[7] - 贸易应收账款总额(扣除亏损拨备)为人民币6,523万元,较期初增长97.3%[26] - 账龄超过6个月的贸易应收账款为人民币395万元,期初为零[26]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9,018万元,账龄超过3个月的占比10.9%[29] - 存货为人民币159.8百万元[92] 业务分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入为7331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6376万元增长15%[17] - 亚太地区(中国除外)收入为4826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125万元增长329%[17] - 欧洲及美洲收入为4679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1746万元增长168%[17] 产品线表现 - 医疗器械及配件销售收入为1.727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9678万元增长78%[16] - 公司腔镜手术机器人图迈全球累计商业化订单突破80台,装机量突破60台[38] - 公司骨科手术机器人鸿鹄全球累计订单突破55台,覆盖五大洲多国医疗机构[39] - 鸿鹄手术机器人累计辅助实施TKA手术近2500例[39] - 血管介入机器人R-ONE实现5家上海头部医院商业化装机并完成手术超百例[39] - 图迈手术机器人获得超过10个国家地区注册认证,全球累计获证超30个[40] - 图迈远程手术系统成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远程手术系统,完成近500例远程手术且成功率100%[41] - 公司产品综合订单量累计近150台,全球产品组合商业化装机突破100台[38] - 鸿鹄手术机器人获得10个国家地区监管机构批准,包括中国NMPA、美国FDA和欧盟CE认证[40] - 图迈手术机器人在全球实现商业化装机22台[49] - 图迈在海外市场获得18台订单并完成16台商业化装机[49] - 图迈累计订单和装机量均稳居国产第一,省级头部三甲医院及全国百强医院占比超过60%[49] - 图迈已在超过10个国家或地区获得注册认证,全球累计获证国家或地区超过30个[48] - 上海市肺科医院实施商业化临床手术累计近800例[50] - 多家医院包括上海新华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手术量已突破300例[50] - 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雪培教授个人完成图迈辅助手术200例[50] - 图迈临床应用适用术式近400种[51] - 图迈远程手术完成近500例且成功率100%[54] - 图迈远程手术双向延时仅20毫秒[54] - 图迈单孔手术机器人于2025年2月获NMPA批准上市[57] - 图迈单孔手术机器人获阿联酋MOHAP注册批准[57] - 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于2021年6月获NMPA上市注册证[59] - 具备实时融合荧光成像功能的蜻蜓眼系统于2024年7月获NMPA批准[59] - 图迈成功完成全球首次高轨和低轨卫星远程手术[56] - 图迈在欧洲首次实施机器人辅助远程人体手术[54] - 图迈远程手术创造50余项世界纪录[54] - 鸿鵠骨科手术机器人全球累计订单超过55台,累计装机超过35台[62] - 鸿鵠在全球范围内累计完成近2,500例人体临床手术[62] - 鸿鵠临床应用覆盖国内75家医院及欧美25家医院[62] - R-ONE血管介入机器人已顺利开展血管介入机器人手术过百例,远程手术近20例[65] - 公司构建覆盖全球6大洲、103个国家与地区、229座城市、465个数据中心的远程手术网络体系[67] - 鸿鵠获得FDA 510(k)、欧盟CE等9个国家地区监管机构上市批准[61] - R-ONE机器人于报告期内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等五家上海头部公立医院实现商业化装机[65] - 经支气管手术机器人已于2025年7月完成全球首例5G远程机器人支气管镜冷冻消融动物实验[63] - 公司产品图迈、鸿鵠、R-ONE均已实现与远程手术技术的联合应用[67] - 公司已完成近500例多科室远程手术[68] - 公司实施1.2万公里全球最远距离远程手术[68] - 公司全球布局逾40家图迈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及近20家鸿鹄临床应用和培训中心[71] - 公司年均培训超过2000人次[71] 其他收入和收益 - 政府补助收入为959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720万元增长33%[17] - 按权益法入账的被投资公司减值亏损拨回387万元[19] - 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工具净收益为人民币4.3百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10.4百万元[87] - 应占按权益法入账的被投资公司净收益为人民币3.0百万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人民币9.8百万元[89] 公司治理和人事 - 审计委员会由钟伟文、李明华及姚海嵩组成,已审阅2025年中期业绩[123][124] - 陈新星于2025年4月30日辞任非执行董事及审计委员会成员职务[125] - 刘雨于2025年6月25日获选为执行董事,并担任新成立的商业化委员会主席[126] - 公司主席为孙洪斌先生[142] - 执行董事包括何超博士、房聪女士及刘雨先生[143] - 非执行董事包括孙洪斌先生及陈琛先生[143] - 公司拥有约440名雇员[74] - 公司雇员总数约440名[97] 知识产权和研发 - 公司全球共申请1352项专利,已获授权专利550项(中国专利369项,海外专利181项)[75] - 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0项(中国30项,海外10项)[75] - 公司累计商标注册315项[75] - 公司拥有两个中国研发中心(上海和深圳)[70] - 公司拥有两个生产基地(上海和苏州)[73] 关联交易和公司结构 - 新餐饮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129] - 新物业管理服务框架协议有效期自2025年1月1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止[130] - 餐饮服务框架协议项下年度上限适用百分比率超过0.1%但低于5%[129] - 物业管理服务框架协议项下年度上限适用百分比率超过0.1%但低于5%[130] - 微创医疗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连人士[129][130] - 持续关连交易豁免通函及独立股东批准要求[128][129][130] - 公司通过新协议重新签订相关持续关连交易[128] - 上海羚敏为上海羚敏企业管理咨询中心(有限合伙)[141] - 股份包括内资股及H股[141] - 联交所指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141] 股息和投资活动 - 公司未就2025年上半年宣派股息[30] - 公司未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33] - 公司报告期内无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116] - 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7] 行业环境和政策 - 中国已发放腹腔镜手术机器人配置证约400张,预计后续发放超100张[32] - 国家药监局将"医用机器人"列为首位重点支持领域[33] 报告和公告 - 报告期后截至公告日期无重大事项需要披露[132] - 2025年中期报告将适时刊发于港交所及公司网站[135] - 公告发布日期为2025年8月28日[143] 术语和定义 - TGA指澳大利亚医疗用品管理局[141] - TKA指全膝关节置换术[141] - 美元为美国法定货币[141]
微创机器人(02252)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