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凰卫视(02008) - 2025 - 中期财报
凤凰卫视凤凰卫视(HK:02008)2025-08-29 16:32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报告期间收入为8.73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0.427亿港元下降16.2%[10][14]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扩大至2.05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845亿港元增加11.3%[12][14] - 集团报告期收入约8.737亿港元,同比下降16.2%[15][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2.053亿港元,同比扩大11.3%[15][17]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41.10港仙,同比扩大11.3%[17] - 集团总收入下降16.2%至8.74亿港元,分类亏损扩大至2.03亿港元[42][53] - 公司收入同比下降16.2%至8.74亿港元(2024年同期:10.43亿港元)[148] - 期间亏损扩大15.7%至2.45亿港元(2024年同期:2.11亿港元)[148]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增至2.05亿港元(2024年同期:1.84亿港元)[148] - 每股基本亏损从36.94港仙恶化至41.10港仙[148] - 公司报告期内净亏损2.45亿港元,其中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05亿港元[158]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经营成本为11.5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2.246亿港元下降5.8%[11][14] - 经营成本下降得益于公司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11][14] - 经营成本约11.534亿港元,同比下降5.8%[15][17] - 员工成本降至5.0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38亿港元下降6.9%[68] - 经营费用同比改善5.4%至9.75亿港元(2024年同期:10.30亿港元)[148]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表现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亏损8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963万港元有所收窄[11][14] - 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约833万港元,同比减少71.9%[15][17] - 投资物业价值增长2.7%至12.40亿港元(2024年末:12.08亿港元)[153] 业务线表现 - 电视广播业务收入3.06亿港元,同比下降20%[17] - 互联网媒体业务收入3.715亿港元,同比增长5.1%[17] - 户外媒体业务收入1.407亿港元,同比下降42.7%[17] - 电视广播收入同比下降20%至3.06亿港元,占集团总收入35%[42][45] - 凤凰卫视中文台及资讯台收入下降27.3%至1.97亿港元,占总收入22.6%[43][45] - 互联网媒体业务收入增长5.1%至3.71亿港元,但产生3562万港元分类亏损[47][53] - 户外媒体业务收入大幅下降42.7%至1.41亿港元,亏损扩大至6083万港元[48][53] - 房地产业务实现22.8万港元分类利润,较去年同期2809万港元亏损改善[49][53] 用户和受众规模 - YouTube频道订阅用户数上半年增长49%[23] - 全球观众规模超20亿,其中电视观众超5亿[23] - 公司全球受众规模超过20亿,其中电视观众超过5亿,海外新媒体受众超过2亿[24] - 公司海外社交媒体账号用户突破1000万,YouTube频道订阅用户数上半年增长49%[24] - 凤凰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与活跃度长期领跑行业,人均使用时长及点击率均有提升[32][34] - 凤凰周刊总用户基数达6000万,其中视频用户超过2100万[37][39] - 凤凰都市传媒户外LED联播网覆盖中国320多个城市及海外31个国家地区,拥有超过2100个屏幕资源[36][39] 内容生态系统与活动参与 - 凤凰香港台在免费电视85频道开播后收视表现持续提升[26][28] - 公司作为支持机构参与举办世界互联网大会亚太峰会[26][28] - 公司全面参与世界政府峰会、国际投资峰会等国际活动助力企业拓展市场[27][29] - 凤凰网多项海内外重大报道实现全网推送第一[32][34] - 公司联合主办零碳使命国际气候峰会等国际环保活动[30][33] - 公司持续构建"台、网、屏、刊、端、号"多位一体的内容生态系统[31][34] 企业管治与奖项 - 公司连续获颁香港上市公司商会"环境、社会及管治卓越表现嘉许奖"[30][33] - 公司主席徐威同时兼任行政总裁职务,此安排偏离企业管治守则C.2.1条[125][127] - 主席徐威不受三年轮换退任规定约束,偏离企业管治守则B.2.2条[129][134] - 主席徐威因日程冲突缺席2025年6月2日股东周年大会,由独立非执董Thaddeus Thomas Beczak代为主持[132][136] - 审计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董(Thaddeus Thomas Beczak任主席、周龙山)及一名非执董崔晛组成[140][143] - 审计委员会每年至少与公司审计师举行两次会议[139][143] - 公司采用内部审计职能监督管治、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流程[120][123] - 所有董事在报告期内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137][142] - 公司已为可能接触内幕信息的员工制定证券交易行为准则[138][142] - 报告期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除特定偏离外遵守企业管治守则[121][123] - 审计委员会建议董事会批准罗兵咸永道2025年度审计聘书[141][143] 现金流表现 - 经营业务所用现金大幅增加至988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02.4万港元增长995.3%[162]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达1.62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967.2万港元增长172.2%[162]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9663.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融资活动产生现金净额9535.4万港元[16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3.54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净增加2426.7万港元[163]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7.003亿港元,较期初的20.102亿港元减少15.4%[163] - 银行存款存置金额达3.35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65.3万港元大幅增长5827.4%[162]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财务资产存置金额为1.4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597亿港元减少68.2%[162]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购置支出3198.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2649.4万港元增长20.7%[162] - 租赁款项本金部分支付9556.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222.1万港元增长32.3%[163] - 汇兑收益净额4426.5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汇兑亏损净额4325.8万港元[163] 财务资产和投资 - 集团现金及短期银行存款为216.04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213.07亿港元增长1.4%[58] - 结构性存款大幅减少至1.4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3.42亿港元下降57.7%[58] - 按公平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减少48.1%至2.11亿港元(2024年末:4.06亿港元)[153] - 公司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5875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1.0643亿港元,降幅达48.1%[191] - 公司持有的结构性存款(第2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1854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464亿港元,降幅为57.7%[191] - 公司其他投资(第3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6.4021亿港元小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6.6003亿港元,增幅为3.1%[191] - 其他投资期初结余从2024年1月1日的66,496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1月1日的64,021千港元[196] - 其他投资于2025年上半年确认公平值亏损84千港元[196] - 其他投资于2025年上半年产生货币换算收益2,066千港元[196] - 其他投资期终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64,021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6,003千港元[196] - 其他投资于2024年度确认公平值亏损257千港元[196] - 其他投资于2024年度产生货币换算亏损2,218千港元[196] - 公司财务资产和负债因短期到期特性,其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相近[197][199] 负债和资本结构 - 未偿还借贷总额增至1.67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49亿港元增长12.0%[58] - 资本负债比率升至76.4%,较2024年末的72.7%上升3.7个百分点[59] - 总资产下降2.1%至57.13亿港元(2024年末:58.33亿港元)[153]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37.5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6.33亿港元,减少3.3%[155] - 流动资产中的应付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12.30亿港元减少至11.31亿港元,下降7.9%[155] - 非控股权益由8.99亿港元增加至9.10亿港元,增长1.2%[155][158] - 租赁负债总额从4.38亿港元增加至5.19亿港元,增长18.5%[155] - 总负债从20.77亿港元微增至20.80亿港元,变化0.1%[155] - 附属公司非控股股东提供的贷款从1.41亿港元增加至1.67亿港元,增长18.1%[155] - 当期所得税负债从1.45亿港元微增至1.47亿港元,增长1.3%[155] 员工相关数据 - 员工人数减少至2420人,较2024年末的2535人下降4.5%[68] - 员工成本降至5.0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5.38亿港元下降6.9%[68] 股本结构 - 法定股本为10亿港元,分为10亿股每股面值1港元的普通股[66] - 已发行股份数量为4.99亿股,与2024年末持平[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发行股份总数为499,365,950股[108][112] - 紫荊文化(香港)集團有限公司持有104,866,849股,占已发行股份约21%[108] - Extra Step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98,3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9.68%[108] - Common Sense Limited持有84,544,15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6.93%[108] - 谢亚芳持有38,065,45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7.62%[112] - 华颖国际有限公司持有41,200,000股,占已发行股份约8.25%[112] - 2025年7月25日谢亚芳股份权益减少至34,887,050股,其中个人持有11,223,600股,通过Quantum Peak SPV I持有23,663,450股[112] - 华颖国际有限公司由中国银行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控股,并通过多层控股结构最终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控制[114][116] - 凤凰新媒体股权比例保持55.04%未发生变动[52][56] 购股权计划 - 2017年购股权计划替代2009年计划并注销95,894,000份未行使购股权[84][86] - 报告期内41,000份购股权失效影响8名员工[85][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剩余未行使购股权3,533,600份[87] - 2017年购股权计划可用额度46,379,395份占已发行股本9.3%[90] - 2008年凤凰新媒体购股权计划已于2018年6月20日到期[94][96] - 报告期内无购股权授予、行使或注销[88][89][95] - 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未持有公司证券权益[85] - 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14.1港元[87] - 2016年实施购股权交换计划行使价调整为每股0.4823美元[93] - 替代购股权设有一年行权锁定期及六个月禁售期[93] - 2008年购股权计划下员工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保持3,856,000份未变[97] - 2018年购股权计划下员工持有的购股权总数从17,570,000份减少至15,530,000份[103] - 2018年计划中2020年7月20日授予的购股权有2,040,000份失效[103] - 2018年计划下可授出的购股权总数为26,593,526份,占已发行总股本约4.6%[106] - 2019年7月5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48360美元,数量为9,365,000份[103] - 2020年7月20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19250美元,失效后剩余4,615,000份[103] - 2021年1月20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0060美元,数量为250,000份[103] - 2021年6月4日授予的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0.21580美元,数量为1,300,000份[103] - 报告期内公司未向董事、最高行政人员或主要股东授予任何购股权[98][104] - 所有购股权计划的归属期均为4年,从授予日期起分批归属[97][103] - 2018年PNM购股权计划下可供授予的购股权为26,593,526份,约占报告日期已发行股份总数的4.6%[107] - 报告期内未授予任何购股权,因此无法计算购股权可能发行的股份数与加权平均已发行股份数的比例[107] 股息政策 - 公司未宣派2025年中期股息,与2024年同期保持一致[51][55] 其他全面收益 - 货币换算差额产生正收益1.05亿港元(2024年同期:负9,627万港元)[150] - 货币换算差额带来1.05亿港元的其他全面收益[158] - 公司保留盈利从8.46亿港元减少至6.40亿港元,下降24.3%[158] 财务风险管理与会计准则 - 公司财务负债的合约未贴现现金流出自2024年底以来无重大变动[185][188] - 公司确认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将于2026年1月1日及2027年1月1日生效[178] - 公司正在评估新准则及修订的影响,但尚未能判断其对业绩及财务状况的重大影响[178][179] - 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及部门自2024年底以来无任何变动[184][187] - 公司公允价值层级内在报告期内无金融工具转拨情况发生[193][195] - 公司在编制中期财务资料时采用的重大判断及估计与2024年度财务报表一致[182][186] - 公司面临多种财务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183][187] 资产抵押与投资 - 集团未持有任何重大投资,单个投资均未超过总资产的5%[73] - 资产未设置任何抵押担保,与2024年末状况一致[61] 业务分部报告 - 公司从产品角度划分业务并确定了五个主要经营分部[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