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400.22亿港元,同比增长13.3%[4] - 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400.22亿港元,按年上升46.86亿港元或13.3%[23] - 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4%[4][15] - 公司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按年上升23.33亿港元或11.4%[2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21.52亿港元,按年上升21.12亿港元或10.5%[23] - 期内溢利增长11.4%至227.96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04.63亿港元)[141] - 本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增长42.5%至264.12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85.34亿港元)[141] - 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为400.22亿港元,同比增长13.3%[140] - 经营溢利为283.94亿港元,同比增长13.0%[140] - 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4%[140]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2.0952港元,同比增长10.5%[140] - 公司2024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04.63亿港元,其中归属于股东部分为200.40亿港元[14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其中归属于股东部分为221.52亿港元[1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成本对收入比率改善至20.76%,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4][13] - 经营支出为83.10亿港元,按年增加2.3%[35] - 成本对收入比率为20.76%[35] - 利息支出为370.05亿港元,同比下降17.6%[140] - 已收利息港币60.851亿元,较去年同期港币71.193亿元下降14.5%[146] - 已付利息港币39.156亿元,较去年同期港币46.372亿元下降15.6%[146] 净利息收入与息差 - 净息差为1.34%,调整后净息差为1.54%,同比下降7个基点[11][12] - 净利息收入为250.63亿港元,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为289.29亿港元,按年微升0.4%[26] - 计入外汇掉期合约后的净息差为1.54%,按年下降7个基点[26] - 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58万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78万亿港元,但平均收益率从3.97%降至3.31%[28] - 客户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4.8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8%[28] - 净利息收入为250.63亿港元,同比下降3.5%[140] 非利息收入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和净交易性收益上升,抵消了净利息收入下降的影响[24]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62.92亿港元,按年增长25.8%[30] - 保险佣金收入按年大幅增长222.8%[30]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按年增长64.1%[30] - 净交易性收益为122.31亿港元,按年大幅增长131.9%[32] - 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收益为35.27亿港元,相比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8.68亿港元有显著改善[33]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62.92亿港元,同比增长25.8%[140] - 保险服务业绩为11.03亿港元,同比增长64.4%[140] - 净交易性收益为122.31亿港元,同比增长131.9%[140] - 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债务工具实现收益56.52亿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8.29亿港元)[141] 减值准备与信贷成本 - 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32.64亿港元,同比增加11.97亿港元或57.9%[40] - 第一阶段减值准备净拨备6.43亿港元,同比增加0.68亿港元[40] - 第二阶段减值准备净拨备7.63亿港元,同比增加3.51亿港元[40] - 第三阶段减值准备净拨备18.58亿港元,同比增加7.78亿港元[40] - 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39%,同比上升0.14个百分点[40] - 减值准备净拨备为33.18亿港元,同比增长59.4%[140] - 2025年上半年新增拨备4,950百万港元,同时拨回2,384百万港元及撇销3,562百万港元[158] - 2025年上半年因阶段转换产生的减值准备变动为增加698百万港元[158] 资产质量 - 减值贷款比率为1.02%,优于市场平均水平[11][14] - 总减值准备对客户贷款比率为0.88%[40][51] - 减值贷款比率为1.02%,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51][52] - 减值客户贷款总额为17,444百万港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1.02%,较2024年底的1.05%有所下降[160] - 逾期超过3个月的贷款总额从12,214百万港元(占比0.73%)降至10,172百万港元(占比0.59%)[162] - 逾期超过1年的贷款从9,979百万港元(占比0.60%)减少至7,749百万港元(占比0.45%)[162] - 经重组客户贷款净额从1,338百万港元(占比0.08%)减少至1,084百万港元(占比0.06%)[165] - 客户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76,886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710,380百万港元,增幅为2.0%[169][171] - 减值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652百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444百万港元,降幅为1.2%[169][176] - 逾期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37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268百万港元,降幅为10.9%[169][175] - 第三阶段减值准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7,950百万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659百万港元,降幅为16.2%[169][176] - 第一和第二阶段减值准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7,005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317百万港元,增幅为18.7%[169][174] 个人银行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港币81.81亿元,按年上升港币14.82亿元或22.1%[60] - 个人银行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60.5%[60] - 保险业务新造标准保费同比增长33.6%至148.31亿港元[81] - 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同比增长36.1%至21.78亿港元[81] - 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同比增长58.4%至13.45亿港元[81] 企业银行业务表现 - 企业银行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66.99亿港元按年减少18.58亿港元或21.7%[69] - 企业银行提取减值准备前净经营收入按年减少5.71亿港元或4.6%[69] - 企业银行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增加12.12亿港元[69] - 企业银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相关贷款较2024年末增长25%[73] 财资业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港币100.42亿元,占比36.8%[59]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100.42亿港元,按年增加31.22亿港元或45.1%[76] 私人银行业务表现 - 私人银行经营收入2025年上半年实现双位数增长[63] - 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保持稳健增长[63] 资本市场业务表现 - 股票交易量2025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64] - 按主板上市项目集资金额计算,新股上市主收款行业务市场第一[70] - 继续保持港澳地区银团贷款市场安排行首位[70] - 期内完成协助香港机场管理局发行香港历来最大金额公募债券[70] 财富管理业务表现 - 人民币基金销售金额2025年上半年按年上升约50%[65] - 提供合格跨境理财通南向通投资产品逾400只截至2025年6月末[65] - 强积金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3%[74] - 托管资产总值较2024年末增长19%[74] - 期内获任命为22只新基金的托管人及基金行政管理人[74] 东南亚业务表现 - 东南亚相关存款较上年末增长10.5%(不含汇率变动)[85] - 东南亚相关贷款较上年末增长8.4%(不含汇率变动)[85] - 东南亚相关收入同比增长9.3%(不含汇率变动)[85] - 东南亚机构不良贷款比率为2.70%[85] 数码化与创新业务 - BoC Pay+客户量较2024年末上升6.5%[87] - 2025年上半年个人对商户交易量按年上升4.7%[87] - BoC Pay+到中国内地消费交易笔数按年上升38.8%[87] - BoC Pay+到中国内地消费客户量按年上升16.0%[87] - 2025年上半年BoC Bill收单结算量按年增长13.3%[87] - 通过IADS计划简化个人无抵押贷款及信用卡申请流程[88] - 环球交易银行平台(iGTB)为企业简化贷款申请流程[88] - 构建数码营销人工智能模型体系强化客户分析[90] - 推进智慧营运实施流程数字化及自动化[91] 风险管理架构与政策 - 完善风险管理架构覆盖业务发展全过程[93] - 公司采用五级贷款分类制度参照金管局指引管理信贷资产[98] - 公司内部评级总尺度表与标准普尔外部信用评级相对应并符合香港银行业资本规则要求[98] - 公司对金融资产预期信用损失评估采用四个经济情景良好基础低迷及另类[101] - 公司内部评级模型将客户信贷评级分为27级最低第27级属违约客户[100] - 公司判断信贷风险显著增加的定量标准包括客户信贷评级下降5个等级[102] - 公司对非零售风险承担采用更频密的评级重检和密切监控[98] - 公司对零售风险承担在组合层面应用每月更新的内部评级及损失预测结果进行监察[98] - 公司对衍生品采用客户限额及与贷款一致的审批监控程序管理信贷风险[99] - 公司预期信用损失计量采用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违约风险承担EAD参数[101] - 公司对无法收回的金融资产进行全部或部分撇销包括已变现抵押品的余额[98] -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每季度重检宏观经济因素及概率加权[105] - 风险委员会负责审批预期信用损失方法论[105] - 独立模型验证团队负责年度预期信用损失模型验证[105] 市场与宏观经济情景 - 2025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增长基础情景为2.50%,良好情景为6.00%,低迷情景为-1.00%,另类情景为-5.50%[105] - 5%概率加权从基础情景转移至低迷情景将导致预期信用损失增加2.19%[106] - 5%概率加权从基础情景转移至良好情景将导致预期信用损失减少1.07%[106] - 基础情景概率加权高于良好、低迷及另类情景之总和[104] 市场风险管理 - 公司采用风险值计量市场风险,置信水平99%且持有期1天[108] - 回测测试在99%置信水平下12个月内例外情况不超过4次[108] - 利率风险重要指标包括净利息收入波动比率(NII)和经济价值波动比率(EVE)[111] - 公司采用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评估利率风险对净利息收入和经济效益的影响[112] - 公司全部市场风险之风险值在2025年6月30日为1.204亿港元,低于2024年同期的1.386亿港元[184] - 2025年上半年交易账股票风险之风险值平均数为0.082亿港元,显著高于2024年同期的0.016亿港元[184] - 2025年上半年商品风险之风险值最高达0.399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最高仅为0.076亿港元[184] - 公司外汇总长/短盘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4.114亿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5.022亿港元[188] - 公司结构性仓盘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379亿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25.885亿港元,增幅10.7%[189] 流动性风险管理 - 公司设定流动性覆盖比率和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均不低于100%的监管要求[119] - 公司维持高质素流动性缓冲包括0%或20%风险权重有价证券及A-级以上评级企业证券[119] - 公司每日监控流动性覆盖比率、稳定资金净额比率、贷存比率等风险指标[116] - 公司通过压力测试在自身危机、市场危机及合并危机情景下均保持现金净流入[119] - 公司设定最大累计现金流出指标以评估30日内现金流缺口应对能力[118] - 公司对零售存款、批发存款及同业存款设定流失率压力测试假设[119] - 公司管理表外业务流动性风险包括贷款承诺、衍生工具及结构性产品[115][116] - 公司通过同业拆借、货币市场回购和债券出售作为流动性缓释措施[115] - 公司要求新产品推出前必须进行流动性风险评估并报风险委员会审批[120] - 流动性覆盖率第二季度平均值为185.34%[4][17] - 贷存比率为59.48%,较2024年末下降2.07个百分点[4][6] - 2025年第二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从第一季度的231.50%下降至185.34%[195] - 2025年第二季度稳定资金净额比率季度终结值从第一季度的140.67%下降至139.34%[196] 操作与合规风险管理 - 公司实施操作风险管理三道防线体系,所有部门为第一道防线,法律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部及专门职能单位为第二道防线,集团审计为第三道防线[122] - 公司采用关键操作风险指标、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操作风险事件管理等工具识别、评估、监控和控制业务活动及产品内的风险[123] - 公司建立关键控制自我评估机制和风险评估工具以评估主要风险对集团信誉的损害程度[124] - 法律及合规风险由法律合规与操作风险管理部管理,洗钱、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欺诈与贪腐风险由防范金融犯罪部负责管理及监控[126] - 策略风险由董事会检讨和审批策略风险管理政策,重点战略事项由高层管理人员与董事会充分评估与适当审批[127] - 公司定期检讨业务策略以因应最新市场情况及发展[128] 资本管理 - 资本管理主要目标是维持与集团整体风险状况相称的资本充足水平,同时为股东带来最大回报[129] - 公司采用内部资本充足评估程序并每年重检,以评估第一支柱未涵盖风险所需的额外资本[129] - 中银香港从2023年1月1日开始需满足LAC条例下内部吸收亏损能力规定[129] - 公司定期进行压力测试评估市场或宏观经济因素急剧变化时的风险暴露情况,结果由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监控[130] - 总资本比率升至25.69%,一级资本比率均为23.69%[4][17] - 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2.92%,同比上升0.53个百分点[4][15]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较上年末增长10.2%,总资本较上年末增长8.8%[56] -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较上年末下降6.8%[56]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比率及一级资本比率均为23.69%,总资本比率为25.69%[56] - 公司总资本从2024年初的3234.2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的3510.54亿港元[143][144] 资产负债与现金流 - 公司总资产达43,998.22亿港元,较上年末增长2,054.14亿港元或4.9%[45] - 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增加2,988.15亿港元或20.5%至17,550.93亿港元[44][45] - 客户贷款总额达17,103.80亿港元,较上年末上升334.94亿港元或2.0%[46] - 客户存款总额达港币28,755.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港币1,513.00亿元或5.6%[53] - 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港币3,470.59亿元,较上年末上升港币83.43亿元或2.5%[54] - 经营业务现金流出净额为港币56.385亿元,较去年同期港币31.026亿元流入恶化[146] - 除税前经营现金流出港币54.635亿元,去年同期为流入港币32.858亿元[146] - 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减少港币60.592亿元,去年同期为增加港币29.075亿元[146] - 期末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港币602.
中银香港(02388)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