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400.22亿港元,同比增长13.3%[4] - 公司提取减值准备前之净经营收入为400.22亿港元,按年上升46.86亿港元或13.3%[23] - 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同比增长11.4%[4][15] - 公司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按年上升23.33亿港元或11.4%[23]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21.52亿港元,按年上升21.12亿港元或10.5%[23] - 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04.63亿港元增长11.4%[140]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221.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00.4亿港元增长10.5%[140] - 基本及摊薄每股盈利为2.0952港元,较去年同期1.8954港元增长10.5%[140] - 公司期内溢利增长11.4%至227.96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204.63亿港元)[141] - 本公司股东应占全面收益增长42.5%至264.12亿港元(2024年同期为185.34亿港元)[14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溢利为227.96亿港元,其中归属于股东部分为221.52亿港元[14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成本对收入比率改善至20.76%,同比下降2.22个百分点[4][13] - 经营支出从2024年下半年93.73亿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83.10亿港元[23] - 经营支出83.10亿港元,同比增长2.3%,成本收入比20.76%[35] - 人事费用54.84亿港元,同比增长2.5%[36] - 其他经营支出增长5.3%,主要因保险金和广告费增加[39] - 与2024年下半年相比,经营支出减少11.3%[39] - 经营支出为8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81.21亿港元增长2.3%[140] 净利息收入与息差 - 净息差为1.34%,调整后净息差为1.54%,同比下降7个基点[11][12] - 净利息收入为250.63亿港元,计入选期合约调整后为289.29亿港元,按年微升0.4%[26] - 调整后净息差为1.54%,按年下降7个基点[26] - 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3.58万亿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78万亿港元,但平均收益率从3.97%降至3.31%[28] - 客户贷款平均收益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4.81%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8%[28] - 净利息收入为250.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59.82亿港元下降3.5%[140] 非利息收入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62.92亿港元,同比增长25.8%[30] - 保险佣金收入同比增长222.8%,证券经纪增长64.1%,基金分销增长37.8%[30] - 净交易性收益达122.31亿港元,同比增长131.9%[32] - 以公平值计金融工具净收益35.2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8.68亿港元[33]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62.9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0亿港元增长25.8%[140] - 保险服务业绩为11.0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6.71亿港元增长64.4%[140] - 净交易性收益为122.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2.75亿港元增长131.9%[140] - 其他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工具净收益为35.27亿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8.68亿港元[140] - 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带来53.32亿港元收益(2024年同期为亏损11.93亿港元)[141] 减值与信贷成本 - 减值贷款比率为1.02%,优于市场平均水平[11][14] - 贷款及其他账项减值准备净拨备为32.64亿港元,按年增加11.97亿港元或57.9%[40] - 第三阶段减值准备净拨备为18.58亿港元,按年上升7.78亿港元[40] - 客户贷款及其他账项的年度化信贷成本为0.39%,较上年同期上升0.14个百分点[40] - 减值准备净拨备为33.1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0.81亿港元增长59.4%[140] - 客户贷款总额港币17.107万亿元,其中第三阶段次级贷款港币174.44亿元[156] - 贷款减值准备总额港币149.82亿元,第三阶段占比44.5%[156] - 减值贷款总额为17,444百万港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1.02%,较2024年末的17,652百万港元(占比1.05%)略有下降[160] - 减值准备总额为14,982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14,960百万港元增加22百万港元,其中第三阶段减值准备减少1,291百万港元至6,659百万港元[158][160] - 本期计提减值准备4,950百万港元,拨回2,384百万港元,净计提2,566百万港元,撇销3,562百万港元[158] - 逾期超过3个月贷款总额为10,172百万港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0.59%,较2024年末的12,214百万港元(占比0.73%)减少2,042百万港元[162] - 逾期1年以上贷款为7,749百万港元(占比0.45%),较2024年末的9,979百万港元(占比0.60%)显著减少2,230百万港元[162] - 减值贷款抵押品市值为17,890百万港元,覆盖有抵押贷款10,468百万港元,无抵押覆盖贷款6,976百万港元[161] - 经重组客户贷款净额为1,084百万港元,占客户贷款总额的0.06%,较2024年末的1,338百万港元(占比0.08%)减少254百万港元[165] - 第三阶段减值准备覆盖逾期贷款的比率为57.0%(5,800/10,172),较2024年末的56.7%(6,926/12,214)基本持平[162] - 贸易票据及银行机构贷款均无减值且无逾期超过3个月的情况[161][163] - 减值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7,652百万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444百万港元,降幅为1.2%[176] - 逾期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9,37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7,268百万港元,降幅为10.9%[171][175] - 逾期或减值的银行及金融机构结余维持在0.31亿港元,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178] - 减值准备-第一和第二阶段从2024年12月31日的7,005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8,317百万港元,增幅为18.7%[169][171] 业务线表现 - 个人银行除税前溢利为港币81.81亿元,按年上升港币14.82亿元或22.1%[60]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增加60.5%,经营支出上升5.2%[60] - 私人银行经营收入2025年上半年实现双位数增长[63] - 私人银行管理资产总值2025年上半年保持稳健增长[63] - 2025年上半年股票交易量较去年同期显著提升[64] - 2025年上半年保险佣金收入显著增长[64] - 跨境理财通南向通投资产品超400只截至2025年6月末[65] - 人民币基金销售金额2025年上半年按年上升约50%[65] - 置易专家手机应用累计下载量近20万次截至2025年6月末[66] - 企业银行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66.99亿港元按年减少18.58亿港元或21.7%[69] - 企业银行提取减值前净经营收入按年减少5.71亿港元或4.6%[69] - 企业银行减值准备净拨备按年增加12.12亿港元[69] - 财资业务除税前溢利为100.42亿港元,按年增加31.22亿港元或45.1%[76] - 企业银行绿色及可持续发展相关贷款较2024年末增长25%[73] - 集团托管资产总值较2024年末增长19%[74] - 强积金资产规模较2024年末增长13%[74] - 新股上市主收款行业务按主板上市项目集资金额计算市场第一[70] - 港澳地区银团贷款市场保持安排行首位[70] - 协助香港机场管理局发行香港历来最大金额公募债券[70] - 期内获委任为22只新基金的托管人及基金行政管理人[74] - 科创客户数量较2024年末稳健增长[71] - 保险业务新造标准保费同比上升33.6%至港币148.31亿元[81] - 保险业务新造业务价值同比上升36.1%至港币21.78亿元[81] - 保险业务除税前溢利同比上升58.4%至港币13.45亿元[81] 各地区表现 - 在香港以外使用之贷款增加132.24亿港元或3.5%,主要因东南亚地区贷款上升[48] - 东南亚相关存款较上年末增长10.5%(不含汇率变动)[85] - 东南亚相关贷款较上年末增长8.4%(不含汇率变动)[85] - 东南亚相关收入同比增长9.3%(不含汇率变动)[85] - 东南亚机构不良贷款比率为2.70%[85] - 获马来西亚央行同意作为处理马来西亚林吉特交易与结算的指定海外机构之一[77] - 香港使用的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253,401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274,362百万港元,增幅为1.7%[169][171] - 中国内地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71,150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85,904百万港元,增幅为20.7%[174] 资产与负债 - 资产总额达43,998.22亿港元,较2024年末增长4.9%[4] - 平均生息资产达37,845.44亿港元,按年增长2,038.71亿港元或5.7%[26] - 证券投资及其他债务工具增加2,988.15亿港元或20.5%,达17,550.93亿港元[45] - 客户贷款总额达17,103.80亿港元,较上年末上升334.94亿港元或2.0%[46] - 工商金融业贷款上升108.18亿港元或1.6%[49] - 客户存款总额达港币28,755.2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港币1,513.00亿元或5.6%[53] - 即期存款及往来存款增加47.3%,储蓄存款增加28.2%,定期、短期及通知存款减少16.9%[53] - 支储存款占比为57.9%,较上年末上升11.5个百分点[53] - 客户存款增长5.7%至28,694.49亿港元(2024年末为27,134.10亿港元)[142] - 贷款及其他账项增长2.1%至17,018.01亿港元(2024年末为16,663.02亿港元)[142] - 证券投资规模增长20.7%至14,840.57亿港元(2024年末为12,291.22亿港元)[14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下降20.9%至48,225.6亿港元(2024年末为60,993.5亿港元)[142] - 保险合同负债增长15.4%至2,120.13亿港元(2024年末为1,837.55亿港元)[142]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下降28.5%至5,282.9亿港元(2024年末为7,391.4亿港元)[142] - 总资产增长4.9%至439,982.2亿港元(2024年末为419,440.8亿港元)[142] - 客户贷款总额为1,680,453百万港元,其中合格贷款占比97.4%(1,635,389百万港元),需要关注贷款占比1.4%(23,036百万港元),次级及以下贷款占比1.1%(17,652百万港元)[157] - 客户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76,886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710,380百万港元,增幅为2.0%[169][171] - 物业发展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6,412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54,183百万港元,降幅为7.3%[169][171] - 物业投资贷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90,844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92,994百万港元,增幅为2.4%[169][171] - 收回资产估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0.80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20亿港元,增幅为425%[177] - 以公平值變化計入其他全面收益之證券投資總額增加25.2%,從2024年12月31日的1,047,169百萬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11,317百萬港元[181] - 以公平值變化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總額增加14.7%,從2024年12月31日的189,027百萬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6,905百萬港元[181]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94,40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399,822百万港元,增幅为4.9%[192][194] - 客户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13,410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869,449百万港元,增幅为5.8%[192][194] - 贷款及其他账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66,302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701,801百万港元,增幅为2.1%[192][194] - 库存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609,935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82,256百万港元,降幅为20.9%[192][194] - 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7,156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71,036百万港元,增幅为19.3%[192][194] - 证券投资(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51,700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316,246百万港元,增幅为25.1%[192][194] - 保险合同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3,755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013百万港元,增幅为15.4%[192][19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94,408百万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4,399,822百万港元,增加205,414百万港元或4.9%[199][200] - 客户存款从2,713,410百万港元增至2,869,449百万港元,增加156,039百万港元或5.7%[199][200] - 贷款及其他账项从1,666,302百万港元增至1,701,801百万港元,增加35,499百万港元或2.1%[199][200] - 以公平值变化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从227,156百万港元增至271,036百万港元,增加43,880百万港元或19.3%[199][200] - 证券投资(以公平值变化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从1,051,700百万港元增至1,316,246百万港元,增加264,546百万港元或25.1%[199][200] - 库存现金及银行存款从609,935百万港元减少至482,256百万港元,减少127,679百万港元或20.9%[199][200] - 负债总额从3,838,062百万港元增至4,031,985百万港元,增加193,923百万港元或5.1%[199][200] - 一个月内到期的资产从509,952百万港元微增至513,387百万港元,而同期负债从868,201百万港元降至800,440百万港元[199][200] - 三至十二个月到期的流动性缺口从371,476百万港元改善至499,613百万港元,增加128,137百万港元[199][200] 资本与流动性 - 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为12.92%,同比上升0.53个百分点[4][15] - 总资本比率提升至25.69%,较2024年末上升3.69个百分点[4][17] - 第一季度流动性覆盖比率平均值为231.50%,第二季度为185.34%[4][17] - 每股基本盈利为2.0952港元,中期股息合计每股0.58港元[4][15] - 公司股东应占股本和储备总额为港币3,470.59亿元,较上年末上升港币83.43亿元或2.5%[54] - 普通股权一级资本较上年末增长10.2%,总资本较上年末增长8.8%[56
中银香港(0238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