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人民币5438.69亿元,同比下降0.5%(2024年同期:5467.44亿元)[8][9] - 通信服务收入达人民币4669.89亿元,同比增长0.7%(2024年同期:4635.89亿元)[8][15] - 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42.35亿元,同比增长5.0%(2024年同期:802.01亿元)[8][9][1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5437.6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5467.44亿元人民币下降0.5%[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运利润为905.4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57.34亿元人民币增长5.6%[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842.7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02.57亿元人民币增长5.0%[45] - 本期间利润为84,235百万元,较上年同期的80,201百万元增长5.0%[50] - 除税前利润同比增长3.8%,从103.149亿元增至107.073亿元[5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通信服务收入为4669.8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635.89亿元略有增长[63]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收入为人民币5438亿元,同比下降0.5%[126] - 通信服务收入为人民币4670亿元,同比增长0.7%[126] - 股东应占利润为人民币842亿元,同比增长5.0%[13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网络运营及支撑成本为1398.8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426.82亿元人民币下降2.0%[45] - 公司雇员薪酬及相关成本为773.9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750.52亿元人民币增长3.1%[45] - 公司销售产品成本为747.3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15.20亿元人民币下降8.3%[45] - 利息及其他收入为91.9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11.23亿元下降17.4%[67] - 本期所得税费用为266.7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28.53亿元增长16.7%[68] - 2025年上半年营运支出为人民币4532亿元,同比下降1.7%[127] 各业务线表现 - 数字化转型收入人民币1569亿元,同比增长6.6%,占通信服务收入33.6%[15] - HBN收入占通信服务收入47.6%,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15] - 个人市场收入为人民币2447亿元,移动客户达到10.05亿户净增56万户,5G网络客户达到5.99亿户净增4691万户渗透率59.6%,移动ARPU为人民币49.5元[20] - 家庭市场收入为人民币750亿元同比增长7.4%,家庭宽带客户达到2.84亿户净增623万户,千兆家庭宽带客户达到1.09亿户同比增长19.4%,FTTR客户达到1840万户同比增长264%[21] - 政企市场收入为人民币1182亿元同比增长5.6%,政企客户数达到3484万家净增225万家,移动云收入达到人民币561亿元同比增长11.3%,5G专网收入达到人民币61亿元同比增长57.8%[22] - 新兴市场收入为人民币291亿元同比增长9.3%,国际业务收入达到人民币140亿元同比增长18.4%,数字内容收入达到人民币149亿元,产业链金融业务规模达到人民币471亿元同比增长24.5%[23] - 无线上网业务收入为1954.8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2050.64亿元下降4.7%[63] - 有线宽带业务收入为685.6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629.71亿元增长8.9%[63] - 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为1366.7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90.05亿元增长5.9%[63] - 销售产品收入及其他为767.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831.55亿元下降7.7%[63] - 有线宽带业务收入为人民币686亿元,同比增长8.9%[126] - 应用及信息服务收入为人民币1367亿元,同比增长5.9%[126] - 通信设施建设服务收入同比下降6.6%至4.25亿元(2024年:4.55亿元)[107] - 综合服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284.5%至12.92亿元(2024年:3.36亿元)[107] - 技术支撑服务费同比下降9.0%至4.78亿元(2024年:5.25亿元)[107] 用户和网络规模 - 移动客户总数达10.05亿户,有线宽带客户总数达3.23亿户[11] - 总连接数达38.15亿,净增1.45亿[15] - 5G网络投资共计人民币258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超259.9万个净增18.7万个,千兆覆盖住户达到5亿户[26] - 累计打造5G行业商用案例超5万个,97个国民经济大类覆盖86个,上半年签约项目近1300个[27] - 中国移动APP月活跃客户超2.7亿户同比增长49.8%,合作渠道商超20万家[27] 数字化和AI能力 - 自建智能算力规模达到33.3 EFLOPS,对外服务IDC机架超66万架,上台能力超1300项调用总量达到8035亿次[26] - 梧桐大数据平台汇聚沉淀数据规模超2000PB,上半年调用量超1100亿次[26] - 公司总智算规模达到61.3 EFLOPS (FP16),包括自建及租赁[33] - 公司AI+DICT签约项目达到1,485个[36] - AI智能助理灵犀智能体2.0月活跃客户突破6,000万户[36] - AI化产品客户合计近2亿户[36] - AI+服务占比较上年底提升5.7个百分点[37] - 7万数智员工在岗应用,累计减负700万人天[37] - 公司建成覆盖32个行业、超3,500TB通用高质量数据集[33] - AI焕新社区汇聚超200个通用及垂直行业大模型,覆盖13类行业近160个高质量数据集[34] 现金流和资本开支 - 经营现金流入净额人民币838亿元,自由现金流人民币255亿元[15] - 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人民币584亿元,占通信服务收入比重12.5%[135] - 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净额同比下降36.2%,从131.377亿元降至83.832亿元[51] - 投资业务现金流出净额扩大57.0%,从85.482亿元增至134.249亿元[52] - 购置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付款增长2.8%,从73.460亿元增至75.540亿元[52] - 购买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55亿元(2024年:21亿元)[109] - 资本承担总额达297.26亿元(2024年12月31日:256.69亿元)[116] - 经营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838亿元,同比下降36.2%[138]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2,108,127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127,740百万元,增长0.93%[4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167,309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4,566百万元,大幅减少43.5%[47] - 应收账款从2024年末的75,741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5,822百万元,增长39.7%[4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末的209,422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2,399百万元,增长15.7%[47] - 总负债从2024年末的711,588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693,546百万元,减少2.5%[48] - 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从2024年末的354,341百万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15,945百万元,减少10.8%[48] - 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从2024年末的1,392,032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29,671百万元,增长2.7%[48] - 公司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额从2024年底的3765.44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175.43亿元,增长410.99亿元[89] - 第三层级金融资产(银行理财及资管计划)从2024年底的2950.40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094.36亿元,期内净增持96亿元(购买373.96亿元,处置278.09亿元)[92] - 第一层级金融资产(债券基金及可转债)从2024年底的815.04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81.07亿元,增长266.03亿元[89] - 银行理财产品公允价值从2024年底的2401.30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491.08亿元,增长89.78亿元[89] - 资产管理计划公允价值从2024年底的531.64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85.80亿元,增长54.16亿元[89]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757.41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058.22亿元,增长300.81亿元,其中91天至一年账期增幅最大(288.18亿元增至483.86亿元)[94] - 应付账款及应计费用总额从2024年底的3543.41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159.45亿元,减少383.96亿元[97] - 180天以内应付账款从2024年底的1289.70亿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99.56亿元,减少490.14亿元[98] - 其他债权工具投资从2024年底的133.98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7.77亿元,增长13.79亿元[95] - 使用权资产新增同比激增647.5%至82.16亿元(2024年:10.99亿元)[107] - 利息支出同比激增1385.7%至2.08亿元(2024年:0.14亿元)[107] - 净收到的短期银行存款同比激增560.3%至406.86亿元(2024年:61.61亿元)[107] - 铁塔使用相关成本同比下降1.3%至199.49亿元(2024年:202.12亿元)[109] - 现金及银行存款净减少136.52亿元(2024年:净减少116.75亿元)[109] - 截至2025年6月底总资产为人民币21277亿元,资产负债率为32.6%[136] 股东回报和股息 - 中期股息每股2.75港元,同比增长5.8%[9][15] - 本期间支付股息49,144百万元,较上年同期的46,924百万元增长4.7%[50] - 已付股东股息总额增长4.7%,从46.924亿元增至49.144亿元[53] - 宣派2025年一般中期股息每股港币2.75元,总金额约541.99亿元人民币[71] - 支付上一财政年度一般末期股息每股港币2.49元,总金额约491.44亿元人民币[72] - 公司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2.75港元[166]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7日派发中期股息[166] - 公司对非居民企业股东派息时代扣代缴10%企业所得税[167] - 沪港通和深港通投资者均适用10%企业所得税代扣代缴规定[168] - 股东名册将于2025年9月3日至9月5日期间暂停办理过户登记手续[166] 投资和公允价值变动 - 对浦发银行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74,048百万元,较账面值低41.2%[83] - 对中国铁塔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50,292百万元,较账面值低10.0%[84] - 联营公司及合营公司投资账面金额合计人民币199,355百万元[80] - 浦发银行投资税前贴现率为10.6%[8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国债投资面值保持50亿元不变,实际利率区间为3.08%-3.11%[95] - 董事李嘉士持有中国铁塔50,000股H股,占总发行股份0.00%[140] 股份激励和变动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上限为2,047,548,289股,占当时普通股总数10%[99] - 2020年第一期授予9,914位参与者305,601,702股期权,占当时股本1.5%,行权价55.00港元[100] - 2022年第二期授予10,988位参与者607,649,999股期权,占当时股本2.8%,行权价51.60港元[10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股份支付成本为人民币1.26亿元,同比减少60%(2024年同期:3.14亿元)[100] - 2025年上半年行使94,237,022股期权,行权日加权平均股价81.77港元(2024年同期:71.72港元)[101][10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期权578,061,357股,加权平均行权价52.12港元[101] - 2025年6月30日可行使期权224,372,604股,加权平均行权价52.94港元[101] - 2024年1月回购2,377,000股香港股份,总金额1.55亿港元(约1.41亿元人民币)[104] - 2025年上半年因行使期权发行94,237,022股普通股,股本增加人民币49.23亿元[10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行使期权加权平均剩余合同期限6.9年(2024年末:7.3年)[102] - 股票期权稀释导致加权平均股份增加155,970,238股[78] - 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总量上限为2,047,548,289股,占计划批准日总股本10%或2025年8月7日总股本约9.47%[1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行权股票期权总数578,061,357股,期内行权94,237,022股,失效及注销3,198,276股[151] - 2025年上半年行权股票期权94,237,022股,其中44,059,967股行权价55港元,50,177,055股行权价51.6港元[155] -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股份15,132,483,842股,占总发行股份69.09%[156] - 中国移动香港(BVI)有限公司直接持有14,890,116,842股香港股份,占总发行股份68.90%[156] - 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不低于授予日收盘价及前五个交易日平均收盘价较高者[147] - 激励对象个人获授期权行权后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公司总股本1%[146] - 计划剩余授权限额1,217,654,237股[151] - 股票期权分三批开放行权:40%于24个月后、30%于36个月后、30%于48个月后开放[153] - 已收股票期权行权款增长87.6%,从2.704亿元增至5.074亿元[53] 公司治理和合规 - 公司2025年2月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授予“ESG榜样示范基地”称号[40] - 公司品牌价值达到413亿美元同比提升33.1%[27][28] - 公司有效专利总量超1.8万件,稳居全球运营商前列[30] - 量子计算云平台总规模超1,200量子比特,业界领先[32] - 公司GTI国际合作平台汇聚了424家国际运营商及产业合作伙伴[39] - 公司确认在报告期内未购入、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61] - 审核委员会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经审核简明合并中期财务资料[162] - 公司确认已全面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守则条文[163] - 所有董事确认在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遵守《标准守则》[164] - 公司确认财务资料披露与2024年年报相比无重大变动[165] 其他财务数据 - EBITDA为人民币1859.58亿元,同比增长2.0%(2024年同期:1822.70亿元)[8][15] - 每股基本盈利为人民币3.90元,较2024年同期的人民币3.75元增长4.0%[46] - 股本从2024年末的461,838百万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66,761百万元,增长1.1%[50] - 应收账款增加额增长3.0%,从41.273亿元增至42.525亿元[51] - 购买定期存款金额增长39.8%,从44.909亿元增至62.763亿元[52] - 已付企业所得税增长11.2%,从23.354亿元增至25.963亿元[5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下降28.4%,从132.073亿元降至94.566亿元[53] - 每股基本盈利基于加权平均股份数21,572,913,687股计算[73] - 每股摊薄盈利为人民币84,113百万元,加权平均股份数21,728,883,925股[74][78] - 新增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成本合计人民币55,796百万元,同比下降11.4%[79] - 固定资产折旧为人民币
中国移动(00941)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