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交通建设(01800)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6:4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3354.50亿元,同比下降5.8%[3]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354.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3560.1亿元人民币下降5.8%[166] - 2025年上半年收入为3354.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5.8%(2024年同期:3560.1亿元)[190][191]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5.8%至3354.5亿元人民币,对比去年同期的3560.1亿元人民币[194][196][197] - 毛利为357.65亿元,同比下降14.0%[3] - 2025年上半年毛利润为357.6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415.96亿元人民币下降14.0%[166] - 营业利润为172.08亿元,同比下降16.2%[3][94] - 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99.90亿元,同比下降16.9%[3][85] - 2025年上半年母公司所有者应占利润为99.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0.22亿元人民币下降16.9%[166] - 除税前利润为167.64亿元,同比下降11.6%[100] - 2025年上半年除税前利润为167.64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89.69亿元人民币下降11.6%[166] - 公司除税前利润为169.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89.69亿元下降10.6%[17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133.03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51.55亿元人民币下降12.2%[166] - 公司净利润133.03亿元,同比下降12.2%(2024年同期:151.55亿元)[190][191] - 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70元,摊薄每股盈利为人民币0.58元[166] - 每股基本盈利为0.58元,低于去年同期的0.70元[4] - 营业利润率由5.8%下降至5.1%[95] - 毛利润357.65亿元,同比下降14.0%,毛利率10.7%[84][89] - 税前利润167.64亿元,同比下降11.6%[84]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金融及合同资产减值损失23.98亿元,同比增加10.4%[93] -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19.16亿元,同比增长23.4%(2024年同期:15.53亿元)[190][191] - 财务费用净额109.4亿元,同比下降6.1%(2024年同期:116.49亿元)[190][191] - 财务费用净额为109.40亿元,同比下降6.1%[97] - 财务收入为112.24亿元,同比增长4.9%[96] - 公司利息收入为112.2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06.96亿元增长4.9%[175] - 公司利息费用为99.6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109.13亿元下降8.7%[175] - 永续证券利息5.43亿元及限制性股票股利0.17亿元从盈利中扣除[9]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42.7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41.16亿元增长3.9%[175] - 疏浚业务减值拨备1.67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2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基建建设业务收入为2988.37亿元,同比下降7.0%[107] - 基建建设业务收入2988.37亿元,同比下降7.0%[87] - 建设业务收入2966.45亿元,同比下降5.5%(2024年同期:3138.32亿元)[190][191] - 基建建设服务收入下降6.2%至2901亿元人民币[196][197] - 基建设计业务收入138.09亿元,同比下降5.1%[113] - 基建设计业务毛利率17.1%,同比下降2.9个百分点[114] - 基建设计业务分部业绩10.48亿元,同比下降14.7%[115] - 疏浚业务收入233.70亿元,同比下降13.1%[119] - 疏浚业务收入227.48亿元,同比下降9.4%(2024年同期:251.02亿元)[190][191] - 疏浚吹填服务收入下降9.3%至180.46亿元人民币[196][197] - 疏浚业务毛利率10.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120] - 疏浚业务分部业绩11.04亿元,同比下降37.7%[122] - 其他业务收入122.02亿元,同比增长9.2%[125] - 其他业务毛利率11.5%,同比上升1.6个百分点[125] - 城市建设新签合同额5,067.63亿元,同比增长7.3%,占基建建设业务56%[53] - 道路与桥梁建设新签合同额1,353.55亿元,同比减少3.9%,占基建建设业务15%[52] - 铁路建设新签合同额43.22亿元,占基建建设业务1%,市场份额3.9%为行业第三[53] - 港口建设新签合同额531.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50][70] - 能源工程新签合同额583.79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92.0%[45] - 水利业务从机会经营向系统经营转变实现重大突破[27] - 水利项目新签合同额352.2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9%[45] - 农林木渔工程新签合同额35.6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9%[45] - 港航疏浚业务高位增长落地黄骅港煤炭港区五期及南通港通海港区三期项目[27] - 中标新疆某供水工程及柴达木水资源配置工程等国家150项及172项重大水利工程[27] - 中标莆田平海湾海上风电场DE区40万千瓦项目[27] - 落地秦皇岛昌黎海上光伏试点项目发电场区PC总承包工程[27] - 沿海内河双向发力中标湘桂运河预可行性研究及宁波舟山港佛渡作业区一期勘察设计[27] - 中标东方电气木垒100万千瓦科技创新实验风场项目[29] - 中标大同市云冈区150MW/15MWh独立储能调频项目[29] - 中标港珠澳大桥首次系统性智慧化改造工程[31] - 中标平陆运河智慧养护系统及应用项目[31] - 天山胜利隧道超深竖井贯通落底为乌尉高速年底通车奠定基础[23] - 中标G6002贵阳环城高速公路扩容工程等项目[23] - 中标大连新机场中线主通道跨海段工程及大连金州湾国际机场深層地基处理工程[23] - 落地郑州市金水区城市更新综合开发项目及中牟县绿博组团总部基地城市更新项目[25] - 基建建设业务新签合同额8976.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49] - 基建建设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8976.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8%[70] - 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243.64亿元,同比下降25.4%[55] - 基建设计业务新签合同额243.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5.39%[70] - 疏浚业务新签合同额630.77亿元,同比增长5.7%[56] - 疏浚业务累计新签合同额630.7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69%[70] - 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59.15亿元,持有未完成合同金额249.90亿元[57] - 其他业务新签合同额59.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86%[70] - 公司报告期新签合同额3,203亿元,同比下降1.6%[37] - 新签合同额为9910.54亿元,同比增长3.1%[4] - 公司新签合同额达991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4] - 公司2025年4-6月新签合同总额为4380.2亿元人民币,累计新签合同额达9910.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14%[70] - 持有在执行未完成合同金额为34289.88亿元[5] - 持有未完成合同金额34289.88亿元人民币[44] - 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为3202.55亿元,占新签合同额32%[7] - 新兴业务领域新签合同额3202.5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6%[44] - 公司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目标在2年内达到30%以上[36] - 公司计划在2年内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营收占比超过30%[13] - 新签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境内合同额454.09亿元,境外合同额12.10亿元(1.70亿美元),预计可承接建安合同金额356.30亿元[75] - BOT类项目合同额211.45亿元占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的45%,非经营性项目65.56亿元占14%,城市综合开发项目189.18亿元占41%[75] - 新签基础设施投资类项目总投资概算1,421.69亿元,按股比确认合同额466.19亿元[77] - 政府付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646亿元,累计收回资金1,153亿元,资金回收率24.8%[75] - 城市综合开发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914亿元,累计实现回款1,743亿元,回款率91.1%[76] - 特许经营权类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148.10亿元,报告期运营收入41.96亿元,净亏损6.87亿元[77] - 特许经营在建项目累计投入283.67亿元[80] - 特许经营运营项目累计投资1864.43亿元,本期运营收入41.96亿元[81] - 柬埔寨金港高速项目投资132.81亿元,运营收入1.88亿元[81] - 特许经营权类在建项目中G76厦蓉高速都匀至贵阳段扩容工程累计投入3.55亿元,本期投入3.01亿元[78]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市场收入为679.09亿元,占总收入20%[84] - 中国内地收入下降6.6%至2675.41亿元人民币,其他地区收入下降2.2%至679.09亿元人民币[194] - 海外业务新签合同额2003.79亿元,同比增长2.2%[33] - 境外新签合同额2003.79亿元人民币(281.67亿美元),占比20%,同比增长2.2%[44] - 境外工程新签合同中道路与桥梁占30%、房屋建筑占26%、铁路建设占15%、港口建设占7%、市政工程占4%、城市轨交及其他占18%[33] - 境外工程新签合同地域分布:非洲占41%、亚洲(除港澳台)占28%、大洋洲占17%、拉丁美洲占7%、欧洲占5%、港澳台及其他占2%[33] -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新签合同额86.7亿美元,占境外地区新签合同额的31%[34] - 中东地区实现新签合同额36.9亿美元[34] -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累计新签合同额2818.88亿美元[34] - 基建建设业务境外工程新签合同额1,980.67亿元(约278.42亿美元),同比增长3.5%,占基建建设业务22%[54] - 境外新签合同总额2003.79亿元人民币,其中非洲地区占比最大,达818.76亿元人民币[71] - 3亿美元以上境外大项目合同额155.75亿美元,占境外新签额55%[44] - 业务覆盖中国所有省市区及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18] - 业务覆盖境外130多个国家和地区[153] - 报告期内竣工验收项目总金额为1271.51亿元人民币,境内项目占比92.8%,达1179.96亿元人民币[72] - 公司在建项目总金额为人民币4,631,063百万元,其中境内占比84.4%达3,911,031百万元,境外占比15.6%达720,032百万元[73] - 非流动资产增长6.1%至3398.27亿元人民币,中国内地非流动资产增长9.6%至2961.25亿元人民币[19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力争年度经营性净现金流为正并严控负债率水平[11] - 项目开始前通常按照合同总金额的10%–30%收取预付款[17] - 客户付款周期为1–3个月但近年有所滞后[17] - 基建业务受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及城市化进程等宏观因素影响[152] - 公司无单一客户收入占比超过10%,客户集中度风险较低[195] 研发和创新 - 公司报告期研发开支为88.91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7%[38] - 公司拥有授权专利37,175项[38] - 公司研发费用中人员及材料费占比86%,委外研发费占比3%,资产折旧与摊销占比2%,其他费用占比9%[38] - 公司拥有4家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和15家高新技术企业子公司[38] - 公司累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54项,国家技术发明奖5项[38] - 公司参与颁布国家标准196项,行业标准572项[38] - 公司拥有65项特级资质,包括19项港口与航道工程和39项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41] - 公司取得水利水电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15项,工程设计水利行业甲级资质1项[41] 现金流和资本支出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同比增加4.3%至773.01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741.61亿元人民币[130] - 经营活动中使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77.30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74.161亿元增加4.2%[176][17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同比增加21.3%至189.28亿元人民币,主要由于BOT项目资本支出增加及设备购置更新[131] - 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人民币18.92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5.608亿元增加21.3%[177]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同比下降2.1%至971.47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期为992.05亿元人民币[132]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为人民币97.147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9.205亿元减少2.1%[178]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360.24亿元人民币,较期初1349.74亿元略有增加[12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人民币136.0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9.852亿元增长13.5%[178] - 资本性支出同比增加16.7%至162.72亿元人民币,其中基建建设业务支出146.57亿元,BOT项目支出86.38亿元[135] - 资本性支出162.72亿元,同比增长16.7%(2024年同期:139.42亿元)[190][191] - 存货增加人民币104.95亿元,较上年同期的88.25亿元增长18.9%[176]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增加人民币739.24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49.54亿元减少22.2%[176] - 合同资产增加人民币472.78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04.09亿元减少6.2%[176] - 新筹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2166.06亿元,较上年同期的2312.05亿元减少6.3%[178] - 偿还银行及其他借款为人民币1121.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183.01亿元减少5.2%[178] - 发行永续证券所得款项为人民币268.9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92.2亿元大幅增长191.7%[178] - 公司经营现金流调整前利润为245.0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的273.93亿元下降10.5%[175] 资产、债务和借款 - 公司拥有未动用授信额度16,988.29亿元[126] - 借款总额从5863.23亿元增加至7038.90亿元,其中一年内到期借款从1408.26亿元增至2233.25亿元[144][146]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大幅增加,流动部分从1,408.26亿元人民币增至2,233.25亿元人民币,增长58.6%[170] - 负债比率从49.1%上升至53.9%,债务净额占总资本比例增加[147] - 浮息借款总额约为4,006.73亿元[158] - 利率每变动1%将导致税前利润减少/增加40.07亿元[158] - 公司以外币计值的资产净额合计为142.51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美元、欧元、日圆及澳元[159] - 人民币兑美元升值或贬值5%将导致公司除税前利润减少或增加约6.84亿元人民币[160] - 总资产20184.85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8.6%(2024年末:18582.72亿元)[193]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8,585.7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184.85亿元人民币,增长8.6%[169][170] - 总负债15318.61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10.2%(2024年末:13904.57亿元)[193] - 公司净流动资产为负值,2025年6月30日为-798.13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末的-798.83亿元人民币基本持平[170]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末的1,349.74亿元人民币微增至2025年中的1,360.24亿元人民币,增长0.8%[169] - 公司存货从1,021.34亿元人民币增至1,130.69亿元人民币,增长10.7%[169] - 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总额从1409.05亿元增加至1583.02亿元,减值拨备从285.38亿元增至296.97亿元[139] - 平均贸易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周转期从62天延长至80天,增加29%[137] - 平均贸易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周转期从221天延长至258天,增加16.7%[137] - 建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