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149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7.8%[3][5] - 集团总收益同比增长7.8%至148.97万新加坡元[26] - 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约149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约138.2万新加坡元增加10.8万新加坡元或7.8%[48] - 电子配件业务收入增长39.3%,从956,059新加坡元增至1,331,912新加坡元[27] - 投资物業租金收入同比增長17.0%至9.90萬新加坡元[26] - 毛利由2024年同期约40.9万新加坡元增加28万新加坡元或68.2%至2025年同期约68.9万新加坡元[49] - 毛利润为68.86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68.2%[5] - 毛利率由2024年同期29.6%增至2025年同期46.2%[49] - 净亏损为194.65万新加坡元,同比扩大25.4%[3][5] - 公司除税后亏损增至194.55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25.3%[8] - 集团总亏损同比扩大26.2%至194.39万新加坡元[26] - 公司净亏损扩大25.3%,从1,552,140新加坡元增至1,945,532新加坡元[31] - 期内亏损约194.6万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亏损约155.2万新加坡元[5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43新加坡仙[3][5] - 每股基本亏损从0.34新加坡仙增加至0.43新加坡仙,增幅26.5%[3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80.11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17.7%[5] - 行政开支增至212.91万新加坡元[5] - 行政开支由2024年同期约188.8万新加坡元增加24.1万新加坡元至2025年同期约212.9万新加坡元[52] - 销售及分销开支由2024年同期约26.3万新加坡元增加13.1万新加坡元至2025年同期约39.4万新加坡元[51] - 雇员福利成本增加2.6%,从1,828,656新加坡元增至1,875,266新加坡元[29] - 差旅费大幅增加79.9%,从146,625新加坡元增至263,746新加坡元[29] - 招待及差旅开支由2024年同期约0.2百万新加坡元增加至2025年同期约0.4百万新加坡元[54] - 法律及专业费用减少33.9%,从231,637新加坡元降至153,018新加坡元[2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支出6.57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3.3%[8] - 使用权资产折旧增至2.13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1.5%[8] - 物業廠房及設備折舊開支總計65.72萬新加坡元[26] - 物业、厂房及设备期内折旧开支为65,722新加坡元,其中机械及汽车类别折旧最高,达43,367新加坡元[33] - 租赁负债融资成本增至2089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29.3%[8] - 已收利息降至4210新加坡元,同比减少85.0%[8] 各业务线表现 - 乘用車皮革內飾分部收益同比下降48.0%至15.77萬新加坡元[26] - 乘用車電子配件分部收益同比增長39.3%至133.19萬新加坡元[26] - 乘用車電子配件分部虧損擴大63.0%至173.79萬新加坡元[26] - 汽車配件及車輛分部收益從12.30萬新加坡元降至零[26] - 汽车配件及车辆业务收入从123,022新加坡元降至0新加坡元,降幅100%[27] 现金流 - 经营现金流出达249.08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16.6%[8]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2.19万新加坡元,同比增长6.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为21,881新加坡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2,771新加坡元减少48.8%[34] 资产负债和营运资本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至238.71万新加坡元[6]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至238.71万新加坡元,同比减少61.4%[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大幅减少,从4,928,607新加坡元降至2,387,123新加坡元,降幅达51.6%[2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12月31日的492.9万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38.7万新加坡元[5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至102.43万新加坡元[6] - 存货增加2.77万新加坡元,同比扩大465.7%[8] - 贸易应收款项从2024年底的584,409新加坡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94,634新加坡元,下降15.4%[37][38] - 贸易应收款项账龄中,31至60天部分从183,622新加坡元大幅减少至38,649新加坡元,下降79%[3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及拨备减少37.54万新加坡元,同比改善58.6%[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底的32,229新加坡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4,954新加坡元,下降53.6%[40][41] - 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从518,122新加坡元减少至166,054新加坡元,其中应计花红从258,750新加坡元降至零[40] - 权益总额降至867.3万新加坡元[6][7] - 流动资产净额为335.55万新加坡元[6] - 公司流动资产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528.8万新加坡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35.5万新加坡元[57]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9.9倍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2倍[57]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210,366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9,007,960新加坡元,降幅达19.7%[27] - 物业、厂房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底的789,775新加坡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57,108新加坡元,减少32,667新加坡元(约4.1%)[33] - 使用权资产(租赁物业)从2024年底的6,362新加坡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119,341新加坡元,增幅达1,777%[33] - 租赁负债总额从2024年底的6,797新加坡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21,265新加坡元,增幅达1,684%[33] - 不可撤销经营租赁应收未贴现未来最低租金于2025年6月30日为57,750新加坡元,2024年12月31日为156,750新加坡元[45] - 租赁物业抵押账面价值为31.1万新加坡元[64] - 公司无任何借款[57] 投资和资产处置 - 对联营公司Ocean Dragon Group Limited的6,421,491新加坡元投资已全额计提减值,账面价值为零[35] - 按公平值計入損益之金融資產全數歸類為第一層級[21] - 非金融資產(含投資物業)全數歸類為第三層級公允價值計量[21] 外汇影响 - 公司净汇兑损失为232,378新加坡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67,243新加坡元[28] - 外汇汇率变动10%将导致税后溢利减少或增加17.7万新加坡元[65] 关联方交易 - 关联方交易支付浤博资本有限公司服务费66,844新加坡元[42] 管理层和治理 - 林至颖先生于2025年6月3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职务[71] - 李佳瑶女士于2025年6月30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职务[71] - 刘务辉先生于2025年6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主席[72] - 马章凯先生于2025年6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72] - 朱晓欣女士于2025年6月30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多个委员会成员[72] - 子辰先生于2025年7月31日辞任执行董事职务[72] - 行政总裁职能在2025年1月1日至7月31日由执行董事子辰履行[83] - 行政总裁职能在2025年7月31日后由元庆华先生履行[83] - 公司董事会由5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3]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87] - 公司已完全遵守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条文[82] - 公司已采纳上市规则附录C3的董事证券交易标准守则[85] - 公司持续遵守上市规则的所有规定[84] - 公司未订立任何董事股份或债权证认购安排[80] - 公司购股权计划自2017年6月23日生效至2025年6月30日期间未授出任何购股权[78] - 公司未赎回、购买或出售任何股份[81] 所有权结构 - 卢永德先生通过Billion Legend持有公司股份230,000,000股,占公司股权51.11%[74][77] - 卢永德先生个人实益持有公司股份100,000股,占公司股权0.02%[74][77] - Billion Legend作为实体持有公司股份230,000,000股,占公司股权51.11%[77] 股息和筹资 - 公司未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86] - 公司建议供股发行最多2.25亿股筹资最多4050万港元[68] 人力资源 - 员工总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45名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6名[59] - 员工成本总额为187.5万新加坡元[60] 风险因素 - 公司最大客户业务减少或流失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56]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净额约11.4万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收益净额16.2万新加坡元[50][55]
万马控股(06928) - 2025 - 中期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