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设银行(00939)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16:55

收入和利润 - 经营收入为3859.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16] - 经营收入3859.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26] - 净利润为1626.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45%[16] - 净利润1626.38亿元人民币[24] - 非利息净收入总额991.96亿元,同比上升25.93%,占经营收入比重25.70%[40] - 投资性证券净收益116.91亿元,同比大幅上升158.65%[46]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收益94.00亿元,同比激增391.12%[46] - 公司金融业务经营收入1,128.26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174.73亿元人民币[96] - 个人金融业务经营收入1,747.86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787.34亿元人民币[96] - 资金资管业务经营收入826.58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774.36亿元人民币[96] - 境外商业银行上半年实现净利润78.06亿元[138] - 建行亚洲资产总额4,874.1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37.31亿元[138] - 建行俄罗斯资产总额76.0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46亿元[139] - 建行新西兰资产总额110.1亿元,净资产15.1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47亿元[142] - 建行印尼资产总额147.46亿元,净资产30.95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69亿元[143] - 建行马来西亚资产总额161.35亿元,净资产17.6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51亿元[144] - 综合化经营子公司资产总额8468.56亿元,上半年净利润47.65亿元[145] - 建信金租资产总额1717.78亿元,净资产315.0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9.4亿元[145] - 建信财险资产总额13.45亿元,净资产4.6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9亿元[146] - 建信投资资产总额1229.79亿元,净资产441.5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1.95亿元[148] - 建银国际资产总额720.45亿元,净资产94.96亿元,上半年净亏损7.55亿元[150] - 建信股权管理资产实缴规模178.57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12亿元[149] - 建信人寿2025年6月末总资产3372.24亿元,净资产49.5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6.10亿元[152] - 建信住房2025年6月末总资产116.25亿元,净亏损2.21亿元[153] - 建信消费金融2025年6月末总资产126.71亿元,净资产71.48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3亿元[154] - 建信基金管理资产规模1.43万亿元,2025年6月末总资产120.39亿元,上半年净利润4.09亿元[155] - 建信信托受托管理资产规模1.69万亿元,其中5800亿元为风险处置等服务信托业务,2025年6月末总资产448.8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3.72亿元[156] - 建信期货2025年6月末总资产127.01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34亿元[157] - 建信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6806.93亿元,2025年6月末总资产42.90亿元,上半年净利润1.57亿元[158] - 建信理财产品规模1.41万亿元,2025年6月末总资产215.04亿元,上半年净利润8.25亿元[159] - 建信住租管理资产规模124.40亿元,2025年6月末总资产1.43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9亿元[160] - 建信金科2025年6月末总资产71.82亿元,上半年净利润0.01亿元[161] -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上半年销售住房储蓄产品321.33亿元,资产总额474.44亿元[151] 成本和费用 - 利息净收入为2867.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6%[16] - 利息净收入2867.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16%[2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为652.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1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2%[26]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339.78亿元人民币,同比大幅增长111.36%[26] - 信用减值损失为1076.52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2.81%[16] - 利息净收入为2867.09亿元人民币,净利息收益率(NIM)为1.40%,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基点[29] - 总利息收入5792.57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77.57亿元(降幅7.62%),其中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占比67.70%[33] - 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3921.76亿元,同比下降461.12亿元(降幅10.52%),平均收益率下降59个基点至2.96%[34]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1501.46亿元,同比增加66.72亿元(增幅4.65%),平均余额增长13.98%[35]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011.23亿元,同比下降383.44亿元,平均成本率下降32个基点至1.40%[29][36] - 总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下降34个基点至1.58%,利息支出2925.48亿元同比下降384.07亿元(降幅11.60%)[29][36] - 净息差收窄11个基点至1.24%,主要因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幅度大于负债端成本率降幅[29][32] - 公司类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42个基点至2.86%,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71个基点至3.29%[34] - 票据贴现收益率下降31个基点至0.92%,境外贷款收益率下降86个基点至5.09%[34] - 利息净收入变动中,规模因素带来183.38亿元正贡献,利率因素带来276.88亿元负贡献[31][32] - 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011.23亿元,同比下降16.01%,年化平均成本率下降32个基点[37]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利息支出380.62亿元,同比下降17.97%,年化平均成本率下降56个基点[38]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341.80亿元,同比上升14.64%,平均余额增长50.19%[38]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102.22亿元,同比下降27.31%,平均余额减少14.44%[38]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652.18亿元,同比上升4.02%,对经营收入比率16.90%[42]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60.76亿元,同比大幅上升35.44%[42][44] - 经营费用总额955.03亿元,同比上升1.18%,成本收入比23.72%下降0.43个百分点[48] - 减值损失总额1076.62亿元,同比增加200.25亿元,增幅22.85%[51]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1150.61亿元,同比增加290.25亿元,增幅33.74%[51] - 金融投资减值损失转回12.94亿元,同比变动-221.39%[51] - 所得税费用198.03亿元,同比减少81.70亿元,实际税率10.85%[52]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为3.17%[100] 资产和负债 - 资产总额达44.43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9.52%[18]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为26.58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13%[18] - 吸收存款30.47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6.11%[18] - 公司资产总额44.4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52%[24]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6.58万亿元人民币,增幅6.13%[24] - 负债总额40.85万亿元人民币,增幅9.73%[24] - 吸收存款30.47万亿元人民币,增幅6.11%[24] - 资产总额44.4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6万亿元,增幅9.52%[58] - 发放贷款和垫款净额26.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4万亿元,增幅6.13%[58] - 金融投资11.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9万亿元,增幅10.17%[58] -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2.98万亿元,占比上升0.36个百分点至6.70%[58]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1.27万亿元,占比上升1.33个百分点至2.86%[58] -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27.4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0万亿元,增幅6.20%[59] - 金融投资总额达11.77万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1.09万亿元,增幅10.17%[71] - 债券投资占比97.33%达11.46万亿元,同比增长10.22%增加1.06万亿元[71] - 人民币债券投资10.99万亿元占比95.9%,同比增长9.59%增加9612.84亿元[73] - 外币债券投资4696.4亿元,同比增长27.25%增加1005.75亿元[73] - 政府债券投资9.13万亿元占比79.68%,同比增长10.69%增加8815.5亿元[74] - 金融债券投资1.83万亿元,其中银行及非银机构占比52.94%达9689.08亿元[74]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7464.6亿元占比6.34%,较上年末增长21.88%[69] - 吸收存款30.47万亿元占比74.59%,较上年末增长6.11%[79] - 同业存放及拆入资金4.31万亿元占比10.55%,较上年末增长29.93%[79] - 已发行债务证券2.91万亿元占比7.13%,较上年末增长22.07%[79] - 公司负债总额40.8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62万亿元,增幅9.73%[80] - 吸收存款余额30.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76万亿元,增幅6.11%[80] - 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和拆入资金4.3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924.8亿元,增幅29.93%[80] - 已发行债务证券2.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65.39亿元,增幅22.06%[80] - 向中央银行借款余额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564.92亿元,增幅27.21%[80] - 境内个人存款17.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增幅8.57%,占境内存款比重升至59.86%[82] - 境内公司类存款11.8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33.11亿元,增幅3.35%[82] - 股东权益总额3.58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08.94亿元,增幅7.20%[86] - 信贷承诺余额4.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15.13亿元,增幅2.06%[87] - 吸收存款区域分布中西部地区占比最高达19.52%,金额5.95万亿元[83] - 公司资产总额为44,432.84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40,571.149亿元人民币增长9.5%[90] - 境内同业负债余额3.2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1万亿元,同业资产余额6,782.12亿元,增加732.80亿元[136] - 同业存单发行余额1.72万亿元[129] - 建信理财产品发行募集金额为1,548,224百万元,到期兑付金额为1,738,400百万元,期末余额降至1,408,549百万元[134] - 集团理财业务总资产余额从1,717,439百万元降至1,554,748百万元,现金类资产占比60.70%[135] - 现金及同业存单配置占比60.70%,债券配置占比26.64%,权益类资产仅占1.10%[135] - 集团资产管理业务规模为5.73万亿元[133] - 资产托管规模达25.6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1万亿元,增幅7.14%[137] - 保险资金托管规模突破8万亿元,公募基金托管规模突破4万亿元[137] - 他行理财托管规模新增超千亿元,增幅超80%[137] - 境内贵金属资产规模3,295.37亿元[132] 贷款业务表现 - 公司境内贷款总额达27.44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20%[60][61] - 公司类贷款余额15.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59%,其中中长期贷款占比40.82%达11.20万亿元[60][61] - 个人贷款余额9.10万亿元,个人经营贷款大幅增长20.38%至1.23万亿元[60][61] - 个人住房贷款减少0.68%至6.15万亿元,信用卡贷款下降1.03%至1.05万亿元[60][61] - 票据贴现余额1.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59%[60][61] - 长江三角洲地区贷款占比20.68%达5.68万亿元,为最大贷款分布区域[63] - 信用贷款占比提升至46.69%,抵押贷款占比下降至33.85%[65] - 贷款损失准备余额8693.66亿元,拨备覆盖率239.40%,贷款拨备率3.18%[66] - 阶段三(已发生信用减值)贷款损失准备2630.32亿元,较期初增长3.31%[66] - 西部地区贷款占比18.69%达5.13万亿元,环比增长5.65%[63] - 科技贷款余额2.515万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7,416.58亿元人民币,增幅16.81%[97] - 绿色贷款余额5.72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加7,406.40亿元人民币,增幅14.88%[99] - 建信金租绿色租赁资产余额443.61亿元人民币,占总租赁资产63.97%[99] - 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4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341.21亿元,增幅9.8%[100]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8523.77亿元,较年初新增1009.77亿元,增幅13.44%[103] - 境内公司类贷款和垫款15.6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4万亿元,增幅8.59%,不良贷款率1.58%[106] - 民营企业贷款6.5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43.89亿元,增幅9.92%[106] - 制造业贷款3.5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266.56亿元,增幅17.35%,其中中长期贷款1.79万亿元,增幅10.25%[106] - 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3.3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94.47亿元,增幅18.92%[106] - 房地产行业贷款9,273.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89.71亿元,增幅2.09%[106] - 数字供应链为13.22万链条企业提供6,884.32亿元融资支持[106] - 贸易融资投放量1.38万亿元,同比增长6.56%,国际结算量8,343.93亿美元[111] - 跨境人民币结算量3.14万亿元,增幅23.21%[111] - 个人全量客户规模达7.77亿人,管理个人客户金融资产突破22.04万亿元[114] - 境内个人存款余额17.6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9万亿元(增幅8.57%)[114] - 境内个人贷款和垫款9.1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317.77亿元(增幅2.61%)[116] - 境内个人住房贷款余额6.15万亿元,保持同业领先[116] - 境内个人消费贷款余额6141.9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62.99亿元[117] - 境内信用卡贷款余额1.05万亿元,规模同业领先[117] - 涉农贷款余额3.6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824.13亿元,增幅8.47%[123] - 县域各项贷款余额5.9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793.23亿元,增幅8.80%[124] - 公司类住房租赁贷款余额3,610.62亿元[125] - 住房资金存款余额1.66万亿元,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04万亿元[126] 风险管理 - 不良贷款率为1.33%,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8]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4.34%,较上年末下降0.14个百分点[18] - 不良贷款率1.33%[24]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为3643.1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加196.21亿元人民币[181] - 公司不良贷款率为1.33%,较2024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181] - 关注类贷款占比1.81%,较2024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181] - 公司类贷款不良率为1.58%,其中短期贷款不良率1.83%,中长期贷款不良率1.48%[183] - 个人贷款不良率为1.10%,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不良率0.76%,信用卡贷款不良率2.35%[183] - 房地产业贷款不良率为4.74%,较2024年末的4.79%有所下降[185] - 制造业贷款不良率为1.59%,较2024年末的1.72%有所改善[185] - 批发和零售业贷款不良率为2.29%,较2024年末的2.49%下降[185] - 东北地区贷款不良率最高为2.14%,较2024年末的2.33%有所改善[187] - 已重组贷款和垫款余额为1200.2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减少8.39亿元人民币[188] - 已逾期贷款和垫款总额为3636.3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24.3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