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今海医疗科技(02225)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 - 公司收益同比下降44%至1452.9万新加坡元,对比去年同期的2593.7万新加坡元[5] - 公司总收益同比下降44%至1452.9万新加坡元,其中客户合约收益下降35.4%至1315.1万新加坡元[1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14.5百万新加坡元,同比减少44%[25][29] - 期内亏损扩大81%至1080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595.3万新加坡元[5] - 期内亏损扩大69.7%至1025.3万新加坡元,每股基本亏损达0.198新加坡分[19]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录得期内亏损10.8百万新加坡元,2024年同期为6.0百万新加坡元[35]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20新加坡分,较去年同期的0.12新加坡分恶化67%[6] 成本和费用(同比)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49.7%至599.9万新加坡元,与收入降幅基本匹配[18] - 行政开支从13.7百万新加坡元降至12.5百万新加坡元,主要因股份支付减少1.2百万新加坡元[33]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从0.9百万新加坡元降至0.2百万新加坡元,主要因汇兑亏损[32] - 2025年上半年员工成本为11.8百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同期的13.6百万新加坡元下降13.2%[54] 各业务线表现 - 微创手术解决方案业务收入骤降72%至633.3万新加坡元,其中最大客户A贡献331万新加坡元[13][15] - 宿舍服务租金收入锐减75.4%至137.8万新加坡元[13] - 微创手术解决方案及医疗产品收益从12.3百万新加坡元降至6.3百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48.5%[29] - 劳务派遣及配套服务收益从7.6百万新加坡元降至6.5百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15.5%[29] - 宿舍服务收益从5.6百万新加坡元降至1.4百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75.4%[24][29] 各地区表现 - 中国地区收益同比暴跌49.1%至633.3万新加坡元,新加坡地区收益下降13.6%至681.8万新加坡元[13] 毛利和毛利率变化 - 毛利大幅下滑72%至208.2万新加坡元,去年同期为742.2万新加坡元[5] - 公司毛利从7.4百万新加坡元降至2.1百万新加坡元,毛利率从28.6%下降至14.3%[31]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银行及现金结余锐减53%至488.9万新加坡元,相比去年底的1044.6万新加坡元[7] - 公司上市所得款项净额为8260万港元(相当于1410万新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7890万港元,未动用190万港元[39] - 公司配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为9900万港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动用9100万港元,未动用800万港元[43]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90万新元,其中44.3%为新加坡元计价、49.1%为人民币计价、6.6%为港元计价[44] - 公司拥有未动用银行融资300万新元[4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资本开支为2.3万新元[48] 资产和负债变化 - 总资产下降15%至5015.1万新加坡元,较去年底的5886.7万新加坡元[7][8] - 投资物业价值减少6%至2010.1万新加坡元,相比去年底的2130.8万新加坡元[7] - 贸易应收款项减少11%至431.6万新加坡元,对比去年底的485.6万新加坡元[7] - 借款增加7%至1154.6万新加坡元,去年底为1080万新加坡元[8] - 流动资产净值下降48%至350.1万新加坡元,相比去年底的680.7万新加坡元[8] - 公司借款及租赁负债总额为1470万新元,资产负债率为52.8%[45] - 公司银行借款由账面净值980万新元的租赁资产质押担保[47] 外汇和投资影响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带来84.8万新加坡元收益,同比激增2550%[16] - 汇兑损失82.6万新加坡元,而去年同期为收益44.9万新加坡元[1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外汇换算收益为50万新元,汇兑亏损净额为80万新元[4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上市股票投资公平值为2.1百万新加坡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5百万新加坡元下降53.3%[51] - 集团持有以美元、人民币及港元计值的金融资产面临外币风险[56] - 集团通过多元化投资组合管理股本证券价格风险[61] 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状况 - 贸易应收款项中61-90天逾期金额激增121倍至196.3万新加坡元[22] - 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下降67%至169.3万新加坡元,其中31-90天账期金额减少82.4%[2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中国微创手术器械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7.1亿美元,2030年将达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9.45%[25] - 新加坡经济预计2025年增长放缓至1.0%-3.0%,建筑业持续面临挑战[24] - 公司重新分配1000万港元上市所得款项至投资上市证券[39]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今海上海向上海派力亚注资最多人民币16,500,000元,其中首期注资不少于人民币8,250,000元(占总额50%)[50] - 注资完成后上海派力亚股权结构调整为公司占55%及何先生占45%,并将作为附属公司并入集团综合财务报表[50] - 2025年7月11日公司以每股1.35港元向独立第三方发行120,000,000股认购股份[76]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161.0百万港元,拟分配96.6百万港元(60.0%)用于并购投资,32.2百万港元(20.0%)用于研发开支,32.2百万港元(20.0%)用于营运资金[78] - 资金使用截止期限均为2026年7月31日前[78] 人力资源变动 - 集团雇员人数从2024年12月31日的488名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58名,减少6.1%[53] 购股权计划详情 - 购股权计划允许发行股份总数不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0%(即1,292,500,000股)[65]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各参与者授出的购股权发行股份数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的1%[65] - 购股权归属期设置不少于12个月[66] - 公司于2024年1月9日授出合共128,603,750份购股权,可认购同等数量股份[68] - 购股权行使价为每股2.54港元,为(i)前五日平均收市价2.46港元(ii)授出日收市价2.54港元(iii)面值0.01港元中的最高值[69] - 购股权授予结构:刘镭获71,087,500份(55.3%),王振飞获6,462,500份(5.0%),八名雇员获51,053,750份(39.7%)[69] - 购股权分三批归属:2025年4月30日归属20%,2026年4月30日归属30%,2027年4月30日归属50%[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为460,130,000份,其中刘镭持有284,350,000份(61.8%),王振飞持有25,850,000份(5.6%),六名雇员持有149,930,000份(32.6%)[73] - 报告期内49,115,000份购股权已失效[73] - 股份拆细于2024年12月12日生效,购股权行使价及数量已按比例调整[69][73] 公司治理与报告 - 审核委员会审阅期内未经审核中期业绩及中期报告并认为符合适用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85] - 中期业绩公告已发布于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86] - 公司中期报告将适时提供予股东并发布于网站[86] - 董事会由8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2名非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89] - 执行董事包括陈国宝先生王振飞先生及李云平先生[89] - 非执行董事包括蒋江雨先生及王华生先生[89]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严健军先生范一民先生及杨美华女士[89] - 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为陈国宝先生[88] - 公告日期为2025年8月29日[89] - 公司感谢客户管理层员工业务伙伴及股东的支持[8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及资本承担[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