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朝威控股(08059) - 2025 - 中期业绩
朝威控股朝威控股(HK:08059)2025-08-29 17:57

收入和利润同比变化 - 收入约378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640万港元下降18.5%[13] - 净亏损约96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亏损460万港元增加500万港元[13]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95港仙,去年同期为0.42港仙[1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净亏损为95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56.8万港元亏损扩大109%[19]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997.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21.6万港元亏损扩大137%[19]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0.95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0.42港仙恶化126%[19] - 公司总收入同比下降18.6%,从2024年上半年的46,413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7,790千港元[45][50] - 收入减少860万港元(18.5%),从4640万港元降至3780万港元[110][111] - 净亏损增加520万港元,从450万港元增至970万港元[118][1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扩大136.7%,从4,216千港元增至9,976千港元[69] 成本和费用同比变化 - 销售成本约2801万港元,去年同期为3082万港元[16] - 行政及其他营运开支166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759万港元[16] - 员工成本下降6.9%,从18,435千港元降至17,153千港元[63] - 使用权资产折旧下降33.9%,从2,719千港元降至1,798千港元[63] - 行政开支减少90万港元,从1760万港元降至1670万港元[117][122] - 员工成本减少120万港元,从1840万港元降至1720万港元[132] 各业务线表现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大幅下降40.0%,从38,504千港元降至23,109千港元[45][50] - 装配式预制建筑组件业务收入增长85.6%,从7,909千港元增至14,681千港元[45][50] - 混凝土拆卸服务收入减少1540万港元(40%),从3850万港元降至2310万港元[113][114] - 装配式建筑收入增加680万港元(86%),从790万港元增至1470万港元[115][120] - 报告期内私营项目收益12,910千港元,同比下降27.3%(2024年同期:17,759千港元)[98] - 公营项目收益10,199千港元,同比下降50.8%(2024年同期:20,745千港元)[98]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下降40.0%至23,109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增长85.6%至14,681千港元[53] - 非流动资产增长12.8%,从15,390千港元增至17,356千港元,其中香港增长20.7%至9,238千港元,中国内地增长4.9%至8,118千港元[53] 现金流变化 - 经营现金流出净额为26.2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8万港元大幅收窄85%[28] - 投资现金流出净额为161.6万港元,同比扩大512%,主要因购买物业厂房设备支出达176.4万港元[28] - 融资现金流出净额为284.5万港元,同比减少24%,主要因其他融资现金流支出332.5万港元[28]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472.3万港元,期末余额3930万港元[28] - 购买物业厂房设备支出176.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4.6万港元激增410%[28] - 新增借贷4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7万港元增长56%[28] - 汇率变动带来20.6万港元正向影响,去年同期为负28.8万港元[28] - 报告期内物业、厂房及设备收购额为176.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4.6万港元增长409.8%[74][76] - 现金结余减少450万港元,从4380万港元降至3930万港元[119][12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资产净值从2024年末的3358.4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616.3万港元,减少22%[21]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末的4381.7万港元减少至3930万港元,下降10.3%[21] - 流动负债从7286.4万港元增至7462.1万港元,增长2.4%[21] - 净负债状况从2024年末的2286.5万港元扩大至3210.8万港元,恶化40.4%[23]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从2344.2万港元负权益恶化至3318.5万港元负权益,扩大41.6%[23] - 非控股权益从57.7万港元增加至107.7万港元,增长86.7%[23] - 累计亏损从3.1719亿港元扩大至3.2717亿港元,增加3.1%[26] - 集团持有流动净资产约850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1790万港元下降53%[35] - 总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持有量为3930万港元[36]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末的3,990.9万港元下降至3,786.4万港元,减少5.1%[78] - 保留应收款项净额从83.5万港元增至156.4万港元,增长87.3%[78] - 流动资产项下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4,445.2万港元降至4,221.7万港元[78] - 借款总额从2024年末的7,373.2万港元增至7,421.2万港元,其中40,789万港元已逾期[84][85] - 贸易应付款项中逾期超过90天的金额达1,006.9万港元,占比78.3%[82] - 借款应计利息从1,780.9万港元增至2,112.7万港元,上升18.6%[82] - 总借款7420万港元,其中4080万港元为一年内到期流动负债[127][130] 融资和贷款情况 - 有两笔其他贷款待偿还:4000万港元于2024年11月25日到期,80万港元于2025年11月6日到期[36] - 逾期贷款本金4,000万港元,年利率7.5%,自2024年11月25日违约至今未计提罚息[85][86] - 非流动借款占比45.0%(33,423/74,212),主要包含年利率10%的股东贷款2,786万港元[84][88] - 公司抵押非全资附属公司84%股权获得贷款789,000港元,年利率10%[91] - 公司发行港元债券总额5,800,000港元,年利率12%,2027年1月31日到期[91] - 股东贷款本金29,250,000港元,年利率10%,2027年3月31日到期[9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不建议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13] - 香港建筑业2025年增长率预计降至0.7%(2024年:4%)[103][107] - 中国2023年绿色建筑占新建城镇建筑65%,2025年目标达80%[105][107] - 中国装配式建筑目标占比超过30%的新建建筑[105][107]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164] 公司治理和董事情况 - 公司未产生任何应课税利润,故未计提香港利得税拨备[64][66] - 公司于2025年3月28日后一度未能满足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上市规则要求[155] - 2025年3月28日李嘉辉及曹洪民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降至2名,低于创业板上市规则第5.05(1)条规定的最低人数[156] - 2025年3月28日董事变动后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降至2名,低于创业板上市规则第5.28条规定的最低人数[156] - 2025年6月30日林鹏获委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后,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恢复符合上市规则要求[156] - 审核委员会由3名成员组成:陈珠海(主席)、蔡志伟及林鹏[172] - 执行董事为钟志伟,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陈珠海、蔡志伟及林鹏[173] - 公司未按企业管治守则为董事购买法律诉讼保险[151] 股东和股权结构 - 主要股东周金实益持有284,5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28.15%[146] - 主要股东黄成实益持有188,62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18.66%[146] - 主要股东朱洲实益持有129,00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约12.76%[146] - 主要行政人员赖晓亮持有公司固定利率债券,价值为5,800,000港元[1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未持有任何股份好仓[1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未持有任何股份或债权证淡仓[143] - 公司法定普通股数量为2,000,000,000股,面值总额20,000千港元[90]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数量为1,010,605,000股,面值总额10,106千港元[90] 其他重要事项 - 逾期超过90天的贸易应收款项占比达59.0%(19,234+3,116/37,864),较2024年末的45.5%显著恶化[80] - 报告期内公司或其子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4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期间公司未持有重大投资且无重大收购及处置事项[163] - 公司购股权计划已于2024年8月1日到期,报告期内未授出任何新购股权[167][169] - 报告期末尚未行使购股权为6,200,000份,行使价为每股0.830港元[16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购股权计划可用授出额度期初及期末均为零[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