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鸿盛昌资源(01850) - 2025 - 年度财报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和利润 - 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收益约为3.743亿港元,较上年约3.945亿港元减少2020万港元或5.1%[14] - 总收益从2024年的3.945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3.743亿港元,降幅约5.1%[1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60万港元,较上年约220万港元减少160万港元[7]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及全面收入总额为60万港元[29] - 毛利从2024年的2900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590万港元,降幅10.7%,毛利率降至6.9%[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和费用 - 销售成本从2024年的3.655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3.484亿港元,降幅4.7%[19] - 行政开支从2024年的2220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的2260万港元,增幅1.8%[24] - 财务成本从2024年的400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的410万港元,增幅2.5%[26] - 其他收入从2024年的100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的240万港元,增幅140%[2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收益减少主要由于安装服务收益减少至约1680万港元[14] - 安装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3.838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3.670亿港元,降幅4.4%[16] - 保养服务收益从2024年的1050万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的730万港元,降幅30.5%[17] - 设计、供应及安装服务确认收益为367,007,000港元,占集团总收益的98.0%[190]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预计经济环境复苏可能提升业务表现[12] - 公司寻求通过战略及财务伙伴在海外市场进一步扩张[8][13] - 公司未来策略包括扩展保养服务业务及精简安装程序[9] - 公司收入主要来自非经常性质项目,项目数量显著下降将影响营运及财务业绩[131] - 公司依赖供应商提供材料,供应短缺或耽误将对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131] 公司业务和背景 - 公司为注册消防装置承办商,在香港从事消防安全系统工程超过30年[6] - 公司服务包括安装服务、保养及维修服务、买卖消防配件[12] - 公司品牌知名度因2019年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而提升[10][13] 财务结构和流动性 - 流动比率从2024年的3.0下降至2025年的2.9,资产负债比率从20.7%改善至15.8%[33] - 银行借贷金额为44,500,000港元,较去年54,500,000港元减少18.3%[176] - 公司提供的客户履约保证金为830万港元(2024年:340万港元),同比增长144%[37] - 2025年4月30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180.6百万港元[150] - 累计亏损约27.4百万港元[150] 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 - 公司五大客户占总收益约90%[147] - 最大客户占总收益约48%[147] - 五大供应商占服务成本总额约10%[147] - 五大分包商占服务成本总额约45%[147] - 最大供应商占服务成本总额约4%[147] - 最大分包商占服务成本总额约11%[147] 应收账款和资产 - 截至报告日期来自主要客户的应收贸易款项约75.8%已结付[134] - 截至报告日期应付予主要供应商的应付贸易款项约88.5%已结付[138] - 应收贸易款项账面净值约105,634,000港元,占总资产约24.3%[191] - 合约资产账面净值约183,393,000港元,占总资产约42.2%[191] - 年度确认减值亏损拨回2,455,000港元[191] - 商誉账面净值于2025年4月30日为19,687,000港元[192] 董事和管理层 - 公司执行董事李俊衡(60岁)负责企业投资及经营管理[45] - 公司执行董事李诚权(65岁)为创始人,负责整体策略及业务管理[45] - 公司财务总监马敏姿(41岁)负责财务报告及内部控制,拥有逾10年行业经验[49] - 公司项目主管邓伟贤(52岁)负责项目整体管理及工地安全[49][50] - 李俊衡先生持有公司股份14,390,000股,占公司股权约8.33%[162] 公司治理结构 - 公司董事会由6名董事组成包括3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56] - 公司董事会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分别由李俊衡先生和李诚权先生担任,实现权力制衡[63] - 公司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超过三分之一[65] - 独立非执行董事李家俊、傅荣国和Ghanshyam Adhikari具备专业会计资格[65] - 公司确认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均为独立人士[158] 董事会和委员会运作 - 公司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11次董事会会议[57] - 所有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全部11次董事会会议[57] - 审核委员会举行2次会议,成员傅荣国和李家俊全勤出席,Ghanshyam Adhikari出席1次[67][68] - 薪酬委员会举行1次会议,成员李家俊和傅荣国全勤出席[69] - 提名委员会于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成员傅荣国和李家俊均出席1次,邹艺娬未参与,麦雪雯(已辞任)出席1次[76]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傅荣国担任主席[66] - 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李家俊担任主席[69] - 提名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每年至少检讨一次董事会架构、规模及多元化[72] 审计和核数师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支付外部核数师酬金总计88万港元,其中年度核数服务58万港元,非核数服务30万港元[81] - 公司核数师酬金中非核数服务占比34.1%(30万港元/88万港元)[81] - 高岭会计师事务所签发报告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200] - 执业会计师李兆彬证书编号P08414[200] - 核数师识别和评估因欺诈或错误导致综合财务报表重大错误陈述的风险[198] - 核数师评估公司会计政策恰当性及董事会计估计与相关披露的合理性[198] - 核数师总结公司持续经营会计基础恰当性并评估重大不确定因素[198] - 核数师评估综合财务报表整体呈现结构内容及披露公平性[198] 股东会议和沟通 - 公司同期举行2次股东会议[57] - 所有执行董事及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出席全部2次股东会议[57] - 股东通讯政策于2017年3月27日采纳,通过股东大会、财务报告及公司网站与股东沟通[89] - 股东大会表决以投票方式进行,结果于会上宣布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公布[91] - 股东特别大会可由持有不少于缴足股本十分之一(10%)的股东要求召开,大会需在递呈要求后两个月内举行[87] - 股东于股东大会提呈议案需由持有不少于缴足股本十分之一(10%)的股东提出[90] - 股东周年大会定于2025年10月24日举行[183] 政策和合规 - 公司声明已完全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条文[54] - 公司声明全体董事遵守标准守则所载交易规定准则[55] - 公司于2017年3月27日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涵盖性别、年龄、文化背景等多元范畴[75] - 公司于2018年11月21日采纳提名政策,包含董事继任计划及甄选标准[73] - 股息政策优先以现金方式分派股息,取决于财务业绩、运营、流动资金及资金需求等因素,并于2018年11月21日采纳[93] - 公司设有全面风险管理系统,董事会每年进行有效性检讨并认为系统运作有效[83] - 董事会持续采纳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未发现重大不明朗因素[79] 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范围涵盖2024年5月1日至2025年4月30日期间,主要披露办公室排放数据[96] -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遵循重要性、量化、平衡及一致性四项原则,关键绩效指标需量化报告[98] - 董事会承担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报告的整体责任,并识别主要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99] - 香港办公室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为24,295千克(2025年)和24,330千克(2024年),雇员人均排放量分别为387千克/雇员和399千克/雇员[104] - 香港办公室能耗总量为38,843千瓦时(2025年)和39,138千瓦时(2024年),雇员人均能耗量分别为617千瓦时/雇员和642千瓦时/雇员[108] - 公司用纸量为0.6750吨(2025年)和0.6812吨(2024年),雇员人均用纸强度分别为10.7千克/雇员和11.2千克/雇员[106] - 公司员工总数63名(2025年)和61名(2024年),其中男性占比68%(2025年)和66%(2024年),30-50岁员工占比68%(2025年)和62%(2024年)[114] - 年度雇员流失率为19%(2025年)和25%(2024年),平均流失率为22%(2025年)和24%(2024年)[115] - 离职雇员中男性占比67%(2025年)和80%(2024年),30-50岁离职人员占比67%(2025年)和46%(2024年)[116] - 公司已获得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101] - 公司业务不产生空气排放或危险废物,主要非危险废物为行政用纸[102] - 温室气体排放全部来自外购电力产生的范围2间接排放[103] - 公司推行无纸化办公措施包括使用电子平台、双面打印和再生纸[111]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现有关健康及安全的任何重大不合规情况[118]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现涉及童工及强制劳工的任何不合规情况[121]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所有供应商均位于香港[122]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因质量及安全欠佳而遭到任何重大投诉或被要求终止项目[123]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现有关产品责任的任何不合规情况[124] - 截至2025年及2024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收到政府机构就公司或其雇员不遵守反贪腐法律的任何投诉或通知[125]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发生任何严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的行为[127]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未面临任何就知识产权侵权的待决或潜在重大申索[127]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无重大投资(2024年:无)[41] - 公司无重大收购或出售事项[39] - 公司资本架构无变动[40] - 公司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42] - 公司无重大外币风险,资产及交易主要以港元计价[43]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及星展银行(香港)[5] - 非执行董事获委任任期为三年且每三年须轮席退任[58] - 公司秘书邱欣源在报告年度内接受超过15小时专业培训,符合上市规则要求[85] - 物色董事候选人的程序包括推荐建议、背景调查、面试及最终推荐四个步骤[77] - 要求刊发决议案通告需于会议前不少于21日提出,其他要求需于会议前不少于一星期提出[92] - 公司组织文件在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无重大变动[94] - 公司维持上市规则规定的公众持股量[173]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无任何关联交易或持续关联交易[172] - 无董事在重大交易、安排或合约中拥有重大权益[174] - 无董事持有与集团业务存在竞争的业务权益[175] - 薪酬政策与员工业绩挂钩并定期检讨[177] - 综合财务报表已根据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真实公平地反映[187] - 减值评估涉及增长率和适用折现率等关键假设[192] - 应收款项减值评估基于历史违约率及前瞻性调整[191] - 商誉减值测试采用折现现金流量法进行[192] - 管理层对重大假设编制敏感度分析[192] - 应收款项按内部信贷评级及账龄进行集体评估[191] - 商誉减值评估涉及管理层重大判断[192] - 核数师计划执行集团审核获取充分适当凭证作为意见基础[198] - 核数师就审计范围时间安排及主要发现与治理人员沟通[199] - 核数师向治理人员确认遵守独立性道德要求[199] - 核数师与治理层沟通确定关键审核事项并予披露[199] - 麦雪雯女士于2024年10月31日辞任前出席4次董事会会议[57] - 麦雪雯女士于2024年10月31日辞任前出席1次股东会议[57] - 所有董事在截至2025年4月30日年度均参加了持续专业发展培训[61] - 公司董事会会议需提前至少14日通知全体董事[60] - 公司已为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购买有效的责任保险,并在整个财年内持续有效[159]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公司无订立任何有关全部或重大部分业务的管理及行政合约[160] - 公司无任何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参与使其持有股份或债券权益的安排[163] - 除已披露信息外,无其他董事、主要行政人员或主要股东持有须披露的股份权益或淡仓[162][164] - 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发行的股份总数为4,000,000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78%[170] - 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年度,购股权计划下无授出、行使、注销或失效的购股权,亦无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69] - 购股权计划自2017年3月27日起生效,为期十年,剩余有效期为两年[168] - 购股权计划规定,因行使所有购股权而发行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166] - 续聘高岭会计师有限公司为公司核数师[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