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建国际(00171) - 2025 - 中期业绩
银建国际银建国际(HK:00171)2025-08-29 20:10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为508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696.1万港元增长8.3%[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508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96.1万港元增长8.2%[18][20] - 公司2025年期间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2.97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7亿港元减少3.0%[42] - 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7亿港元略有收窄[27] - 期内亏损为2.99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3487万港元收窄10.5%[4] - 公司期内亏损2996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33487.3万港元收窄10.5%[18]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为12.92港仙,去年同期为13.32港仙[4] 成本和费用表现 - 财务费用为1.61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2.4535亿港元下降34.2%[4] - 财务费用(剔除租赁负债利息)为16074.3万港元,同比减少34.0%[18] - 财务费用总额同比下降34.2%,从2.45亿港元降至1.61亿港元,主要因其他贷款利息减少33.7%至1.57亿港元[22] - 公司2025年期间财务费用为1.61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54亿港元显著减少[42][48] - 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总额为2949.3万港元,同比下降23.1%[21] - 公司2025年期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为2949.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833.7万港元减少[42][45] - 公司员工总数56名,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2063.2万港元[72] 业务线表现:物业租赁 - 物业租赁分部租金收入为5023.4万港元,同比增长7.0%[18][20] - 公司物业租赁业务租金收入约50,234,000港元,同比增长7.0%[37] - 公司投资物业东环广场2025年期间产生租金收入约5023.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96.1万港元有所增长[44] 业务线表现:新能源投资及运营 - 新能源投资及运营分部首次产生分布式光伏发电收入57.6万港元[18][20] - 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于2025年期间实现收入约57.6万港元[40] - 公司分布式光伏总装机规模达约10兆瓦(MW),已签约6MW电站[33] - 公司有30个光伏潜在项目在磋商,预计装机规模合共超过30MW[34] - 公司储能项目规模为15兆瓦时(MWh)[34] - 公司储能设施建设合约金额为人民币1420万元(约1560.9万港元)[81] - 储能设施配备7.5兆瓦/15兆瓦时磷酸铁锂系统[81] 投资和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亏损1429.6万港元[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产生亏损8716.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910.7万港元扩大356%[4]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带来收益871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911万港元大幅增长356%[26] - 公司2025年期间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为8716.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10.7万港元大幅增加[42][47] - 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录得亏损约14,296,000港元,其中11,651,000港元归因于NT Trust Scheme[38] - 出售投资物业获得收益460.7万港元[21] - 公司2025年期间出售金融资产投资约人民币480万元[39] 资产减值和拨备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5524.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拨回净额471.7万港元[4]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达552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拨回472万港元[26] - 公司2025年期间金融资产减值净额为5524.3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减值拨回471.7万港元[42][46] - 公司就应收贷款计提减值亏损拨备约3854.2万港元[42][46] - 应收贷款总额1,674,743千港元,其中约1,535,000千港元存在亏损拨备风险[6][7] 合营企业表现 - 摊占合营企业亏损4789.7万港元,较去年同期9394.9万港元下降49%[4] - 合营企业亏损摊占4789.7万港元,同比减少49.0%[18] - 公司摊占合营企业亏损由2024年约93,949,000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47,897,000港元,降幅达49.0%[49] - 公司摊占中海油气亏损由2024年约83,646,000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32,095,000港元,降幅达61.6%[49] - 中海油气业绩改善,公司摊占其亏损减少[36] - 公司摊占北京灵骏亏损由2024年约10,303,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约15,802,000港元,增幅达53.4%[49] - 北京灵骏投资项目公司因成本上升导致亏损增加[35] 税务相关 - 税项收益2480.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46.3万港元增长284%[4] - 公司确认递延所得税抵免总额248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为646万港元[25] - 公司于香港及中国附属公司均无产生即期企业所得税支出[23][25] - 公司从中国附属公司收取的股息收入按5%税率缴纳预扣税[24] - 递延税项负债由143,584千港元降至118,774千港元[7] 流动性及财务风险 - 公司净流动负债为1,610,526千港元,较2024年底1,391,906千港元恶化15.7%[7]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仅47,569千港元,而短期计息借款达3,448,498千港元[6][8] - 短期借款中2,243,000千港元已逾期未偿还,另1,053,000千港元因利息拖欠被重分类至流动负债[8] - 公司被法院冻结资产涉及194,000千港元逾期借款[8] - 正协商转让54笔贷款权益,涉及未偿还本息约2,429,000千港元[8] - 现金及银行结余由2024年12月31日约4,908,000港元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约47,569,000港元,增幅达869.2%[54]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中人民币占比由2024年12月31日的73.4%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99.4%[55] - 借款总额由2024年12月31日约3,445,720,000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约3,483,021,000港元[57] - 借款利率区间为年利率5.0%至27.6%(2024年期间:3.7%至27.6%)[57] - 固定利率借款约为1,426,001,000港元,浮动利率借款约为2,057,020,000港元[59] - 借贷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8%上升至2025年6月30日的172%[60] - 流动比率从2024年12月31日的0.67x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0.63x[60]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4800万港元[60] - 须在12个月内偿还的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账面总值约为34.48亿港元[60] - 其中约22.43亿港元为逾期未偿还借款[60] - 约10.53亿港元因利息支付延迟被重新分类至流动负债[60] - 公司出售贷款权益涉及未偿还本金及利息约人民币22.01亿元(相当于约24.29亿港元)[60] - 债务转移涉及委托贷款未偿还本金约人民币18.80亿元(相当于约20.75亿港元)[60] - 公司计划通过加快收回应收贷款及出售金融资产投资改善流动性[60] - 公司正与债权人协商借款清偿及再融资方案[62] - 公司持续经营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取决于逾期贷款和解及资产出售计划[63] - 若无法持续经营,需将资产账面值撇减至可收回金额[64] 资产和负债结构 - 净资产由2,634,789千港元下降至1,988,919千港元,缩减24.5%[7] - 非控股权益由311,238千港元转为负值-38,908千港元[7] - 投资物业价值由2,016,909千港元减少至1,946,743千港元[6] - 物业、厂房及设备由2024年12月31日约50,622,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约71,764,000港元,增幅达41.8%[50] - 应计费用、租务按金及其他应付款由2024年12月31日约701,960,000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约828,643,000港元,增幅达18.0%[51] - 应收账款总额为1012万港元,较去年底的949万港元增长6.7%,其中超过两个月的逾期账款为19万港元[30] - 公司股东资金约为20.278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2.957亿港元或12.73%[71] - 公司为合营企业贷款提供约7.945亿港元的企业担保[70] - 公司已抵押账面总额分别约为18.947亿港元和251.2万港元的投资物业及厂房机器[68] - 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471.4万港元,同比大幅下降59.3%[21] - 公司2025年期间应收贷款利息收入总额为1471.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613.3万港元大幅减少[42][45] 资本开支和投资 - 资本承担中的物业、厂房及设备合约金额为228万港元,较去年底的420万港元减少45.7%[31] - 公司未计提的资本开支约为227.5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69] - 公司投资NT Trust Scheme账面值为约134,882,000港元,占总资产约2.1%[38] - NT Trust Scheme投资总额为人民币505,000,000元(约553,728,000港元)[38] - 三月两次出售事项完成,总代价为人民币2704.9万元(约合2928.8万港元)[66] - 二月出售事项终止,原定代价为人民币1020万元(约合1106.2万港元)[65] 股息和公司治理 - 董事会议决不宣派任何中期股息[29] - 公司未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4]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梁青、张璐、洪木明)任期均超过九年[78] - 2025年期间未购回、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80] - 主席兼联席行政总裁朱庆凇未出席2025年6月25日股东周年大会[77] - 审核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洪木明、梁青、张璐)[84] - 公司宣称2025年期间已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适用条文[75] - 所有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9]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业绩已获审核委员会审阅[84] - 公司仍在物色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人选[78] 汇率影响 - 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收益3165.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521.4万港元[5] 市场环境 - 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达212.12吉瓦(GW),同比增长107%[33] - 所有收益均来自中国内地市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