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康健国际医疗(03886) - 2025 - 中期业绩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900,923,000港元,同比下降1.5%[2][5]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9.1428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9.0092亿港元,同比下降1.5%[19][26] - 公司净利润为35,593,000港元,去年同期为净亏损28,542,000港元[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12,727,000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47,676,000港元[2][7] - 除税前业绩从2024年上半年亏损991.7万港元改善为2025年上半年溢利5311.6万港元[24][25]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由2024年亏损47,676千港元转为2025年盈利12,727千港元[38] - 公司录得未经审核溢利3559.3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2854.2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4] - 公司扭亏为盈,录得未经审核溢利约3559.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2854.2万港元[5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约为1272.7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约4767.6万港元[52] - 业务经营录得未经审核经营溢利约3891.9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4103.0万港元下降约5.1%[52] - 公司经营溢利为3891.9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103万港元下降5.1%[44] - 分部业绩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831.1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8383.8万港元,增长196%[24][25] - 公司应占联营公司溢利为726.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亏损199.1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6]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为0.19港仙,去年同期为亏损0.70港仙[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公司毛利为230,179,000港元,同比下降7.8%[5] - 公司毛利下降至2.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5亿港元减少7.7%[47] - 公司行政开支为192,421,000港元,同比下降1.1%[5] - 公司融资成本为7,957,000港元,同比下降33.5%[5] - 员工成本总额由2024年380,53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363,782千港元[35] - 使用权资产减值亏损从132.9万港元减少至39.9万港元[24][25] - 可换股债券利息支出由2024年5,877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2,754千港元[31] - 香港利得税开支由2024年11,990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8,556千港元[33] - 中国内地企业所得税开支由2024年8,243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9,602千港元[33] - 公司投资物业公平值亏损减少至254.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687万港元大幅改善90.5%[44] - 公司联营公司权益减值亏损减少至零,较2024年同期的3670万港元实现100%改善[45] - 其他收益及亏损净额由2024年亏损69,572千港元大幅收窄至2025年亏损3,326千港元[30] - 投资物业公平值变动亏损由2024年26,870千港元收窄至2025年2,546千港元[30] 各条业务线表现 - 香港医疗网络管理业务收入从2.5004亿港元降至2.3316亿港元,下降6.7%[19][24] - 中国内地医院管理及医疗服务收入从2.6438亿港元增至2.8599亿港元,增长8.2%[19][24] - 香港医疗服务收入从3.9446亿港元降至3.7755亿港元,下降4.3%[19][24] - 其他收入(主要为租金)从539.8万港元降至423.0万港元,下降21.6%[19][24] - 香港医疗服务业务收入约为3.77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945亿港元下降约4.3%[54] - Vio医疗网络业务收入约2.332亿港元,占集团收入25.88%[59] - 公司拥有422个医疗服务中心,包括247个普通科、63个专科、20个牙科及92个辅助服务点[53] - 公司共有810名医疗专业人员,包括408名普通科医生、223名专科医生、32名牙医及147名辅助人员[53] - 心脏专科中心共有6所医务中心,骨科专科中心共有6所医务中心[57] - 自营牙科中心参与公务员牙科服务先导计划第二期,服务期至2026年7月31日[58] - 南石医院互联网医院累计服务超过150万人次[62] - 南石医院新日间手术室占地面积扩大近50%[64] - TBMG聘用14位医生,运营香港11间、深圳8间、上海8间及广州3间门店[68] - TBMG通过数字化举措有效降低获客成本[69] - TBMG将战略性重组门店网络以提升单店效能[75] - TBMG计划在香港新界打造概念性新门店引进国际领先设备[75] - 康健国际健康管理中心由济南历康门诊部有限公司在山东省济南市营运[100]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从6.4990亿港元降至6.1494亿港元,下降5.4%[26] - 中国其他地区收入从2.6438亿港元增至2.8599亿港元,增长8.2%[26] - 香港业务收入占集团总收入约41.91%,较去年同期的43.14%有所下降[5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宣派截至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12港仙,总额约8,128千港元[36] - 外汇风险可控,未使用金融工具对冲[78][79] - 无重大投资、收购及出售活动[82] - 无重大或然负债[84] - 报告期后无重大事件发生[91] - 董事会主席蔡加讚同时担任行政总裁违反企业管治守则第C.2.1条[94] - 董事会14名成员中包含4名非执行董事和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9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财务资料未经审核但已由审核委员会审阅[95] - 大华马施云会计师事务所已审阅集团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95] - 执行董事包括蔡加讚(主席兼行政总裁)、霍兆荣医生、张霄雪女士及黄宇先生[97] - 非执行董事包括李蕙苓女士、刘淑卿女士、刘阳先生及张蕾娣女士[97] - 独立非执行董事包括于学忠先生、徐卫国博士、韩文欣先生、陈伟根先生、张加铭先生及崔永昌先生[97] - 报告期定义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99] 其他财务数据 - 公司资产净值为3,436,900,000港元,较期初增长1.7%[3][9] - 公司流动比率为3.19,与期初持平[3] - 公司负债比率为0.38%,较期初2.71%显著改善[3] - 应收账款及票据总额由2024年末397,231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中424,937千港元[39] - 0-60日账龄应收账款由2024年末206,289千港元略增至2025年中212,379千港元[39]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银行借贷总额为1143.6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8068.3万港元下降85.8%[41] - 公司抵押贷款由账面价值2887.7万港元的租赁土地及楼宇作抵押[42] - 公司法定股份数量为300亿股,已发行及缴足股份数量为67.74亿股,面值均为0.01港元[43] - 公司银行结余及存款总额为1,410,25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420,245,000港元下降0.7%[76] - 银行定期存款为155,604,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227,741,000港元下降31.7%[76] - 银行结余及现金为1,253,635,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191,397,000港元增长5.2%[76] - 银行借贷为11,436,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80,683,000港元下降85.8%[76]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贷为1,251,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6,746,000港元下降81.5%[76] - 未动用银行融资为20,000,000港元,与2024年末持平[76] - 已抵押银行存款为1,016,000港元,较2024年末的1,107,000港元下降8.2%[76] - 流动比率保持3.19,流动资产净值约13.06亿港元[77] - 负债比率从2.71%大幅降至0.38%,银行借贷总额占股东权益比例极低[77] - 股东应占权益增至约30.09亿港元(2024年末:29.77亿港元)[80] - 抵押资产总值从约1.21亿港元降至2989.3万港元,降幅75.2%[83] - 涉及收购纠纷的法律索赔金额达2.34亿港元,原因为未达业绩保证[89] - 雇员人数从1441名减少至1388名,雇员成本总额降至3.64亿港元[92] - 公司股份面值为每股0.01港元[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