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石控股(01592) - 2025 - 中期业绩
基石控股基石控股(HK:01592)2025-08-29 21:32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同比增长58.0%至2786.6万港元[3]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总收益为27,866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7,634千港元增长58.0%[18][20] - 公司收益从去年同期增长58%至2790万港元[41] - 公司收益较上一期间增加约10.3百万港元或58%[45] - 毛利润同比下降16.7%至249.0万港元[3] - 公司整体毛利率由约17%减少至9%[46] - 公司毛利减少约0.5百万港元或约17%至约2.5百万港元[46] - 经营亏损扩大22.5%至706.4万港元[3] - 税前亏损扩大5.1%至866.6万港元[4]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872.2万港元[4]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录得期内亏损净额约872.2万港元(2024年:约852.2万港元)[1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从2024年852.2万港元增至2025年872.2万港元,增幅2.3%[3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增加约0.2百万港元[42]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8.7百万港元[5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760万港元[41]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0.39港仙[4] - 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总额从2024年0.40港仙改善至2025年0.39港仙[3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增长73.2%至2537.6万港元[3] - 合约资产减值损失169.9万港元[3] - 财务成本净额同比下降35.3%至160.2万港元[3] - 财务成本净额从2024年247.8万港元降至2025年160.2万港元,降幅35.4%[25] - 公司财务成本由2.5百万港元减少至1.6百万港元[48] - 除所得税前亏损中已确认的建筑成本从2024年1124.1万港元增至2025年2010.7万港元,增幅78.9%[26]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4年516.9万港元降至2025年443.4万港元,降幅14.2%[26] - 公司行政开支约为7.8百万港元[47] - 银行透支利息支出从2024年27.6万港元增至2025年34.6万港元,增幅25.4%[25] - 信托收据贷款利息从2024年121.3万港元降至2025年63.9万港元,降幅47.3%[25] - 董事贷款利息从2024年86万港元降至2025年59.3万港元,降幅31.0%[25]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5.6万港元增至2025年28万港元,增幅400%[27] - 公司所得税开支约为56,000港元[50] 各业务线表现 - 供应及铺砌服务收益为21,351千港元,同比增长61.5%[18] - 石材销售收益为6,515千港元,同比增长47.5%[18]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益为21,777千港元,占总收益78.1%,同比增长67.9%[20] - 中国大陆地区收益为6,089千港元,占总收益21.9%,同比增长30.6%[20] 客户集中度 - 客户A贡献收益6,397千港元,占总收益23.0%[22] - 客户B贡献收益5,469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4,467千港元增长22.4%[22] - 客户C贡献收益3,538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7,717千港元下降54.2%[22]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权益赤字扩大至6273.1万港元[5]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借款约为3354.6万港元(2024年:约3345.6万港元)[1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约为62.8万港元(2024年:约30.8万港元)[1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流动负债净额约为5141.5万港元[11]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期间负债净额约为6273.1万港元[11]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固金为5826.5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4963.3万港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额为1.55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45亿港元)[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负债总额为1.67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59亿港元)[6]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保固金总额从4046万港元下降至3890万港元,降幅为3.9%[31] - 贸易应收款项坏账拨备为2698万港元,与上期持平[31] - 逾期90天以上的第三方贸易应收款项从691万港元激增至1439万港元,增幅达108%[32] - 按金、预付款项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23万港元下降至87万港元,降幅达61%[33] - 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保固金总额从5827万港元下降至4963万港元,降幅为14.8%[35] - 银行借款总额从3346万港元微增至3355万港元,增幅为0.3%[36] - 银行借款实际年利率从3%-7.6%下降至2.5%-7.3%[37]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0.6百万港元[54] - 公司银行借款总额约为33.5百万港元[55]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正协商延长银行借款还款期,包括2025年1月13日到期需立即偿还的借款[13] - 公司从执行董事获得无抵押贷款约11,206千港元,年利率2%至5%,2026年6月30日到期[17] - 中国附属公司适用25%企业所得税税率[27] - 公司未派发截至2025年6月30日的中期股息[40] - 公司为建筑合同提供银行履约保函金额为370万港元[6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无重大资本承担[59] - 中期业绩报告将于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发布[72] - 公司执行董事为雷雨润先生及雷宝蔚女士[73]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为高子健先生、黄裕晖先生及程韵华女士[73] 风险因素 - 公司履约保函金额为370.5万港元可能被银行取消(2024年:370.5万港元)[11] - 公司一间附属公司被要求立即偿还银行借款本金约342.5万港元及应计利息[12] - 公司涉及前分包商诉讼案件法院判令支付金额约506.5万港元[61] - 诉讼相关风险敞口总额(含应计利息)约为922.6万港元[62] - 针对诉讼计提拨备总额283.6万港元(应计费用86.8万+贸易应付款196.8万)[62] - 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不足3人违反上市规则要求[64] - 公司主席与行政总裁职务由同一人担任[70] 其他运营数据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全职雇员人数为11人[63] - 公司未进行任何上市证券的购买、出售或赎回操作[67] - 公司确认全体董事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