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潍柴动力(02338) - 2025 - 中期业绩
2025-08-29 21:53

收入和利润表现 - 营业收入约人民币1131.52亿元,增长0.6%[4]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人民币56.43亿元,下降4.4%[4][5] - 每股基本盈利人民币0.65元,下降4.4%[4][6] - 公司净利润为人民币65.63亿元,同比减少11.0%[64] - 息税前利润(EBIT)为人民币92.42亿元,同比减少14.4%[63] - 基本每股收益从0.68元降至0.65元,下降4.4%[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1131.51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1124.897亿元人民币增长0.6%[31] - 营业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1124.90亿元微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1131.52亿元,增长0.6%[43] - 公司营业收入为人民币1131.52亿元,同比增长0.6%[62] - 公司上半年营业收入约1131.5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5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56.4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4.4%[57] 成本和费用表现 - 营业成本人民币880.55亿元[5] - 研发费用人民币41.35亿元[5] - 销售费用为人民币66.27亿元,同比上升8.2%[62] - 管理费用为人民币67.81亿元,同比上升33.1%[63] - 主营业务成本率保持稳定,2025年上半年为78.0%(875.75亿元/1123.31亿元)[43] 分部业务收入表现 - 合并总收入为1131.52亿元人民币,其中智慧物流分部收入最高,为431.83亿元人民币[29] - 公司2024年分部收入合计1124.897亿元人民币,其中智慧物流收入最高为441.917亿元人民币,占比39.3%[30] - 发动机和汽车业务收入596.71亿元,毛利率19.9%[44] - 智慧物流业务收入431.83亿元,毛利率27.4%[44] - 农业装备业务上半年营业收入98.6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收入11.5亿元,同比提升18.6%[60] - 德国凯傲集团整体实现收入55亿欧元,其中叉车业务收入41.3亿欧元,供应链解决方案业务收入13.7亿欧元[61] 分部业绩和盈利能力 - 发动机分部业绩最高,为55.55亿元人民币,占合并分部业绩总额的80.5%[29] - 公司2024年分部业绩合计86.020亿元人民币,其中发动机业务贡献最大为49.064亿元人民币,占比57.0%[30] - 公司营业毛利率为22.2%,同比回升0.4个百分点[62] - 德国凯傲集团实现净利润4790万欧元[61] 地区收入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中国大陆收入556.6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其他国家和地区收入574.91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3%[31] - 中国大陆地区收入556.60亿元,毛利率19.9%[44] 资产和负债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3438.79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3653.19亿元人民币,增幅为6.2%[7][8] - 货币资金减少至683.1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720.67亿元人民币下降5.2%[7] - 应收账款大幅增加至397.99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308.77亿元人民币增长28.9%[7] - 应付款项融资增长至143.32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71.82亿元人民币激增99.6%[7] - 存货从2024年末的356.75亿元人民币增至365.74亿元人民币,增长2.5%[7] - 短期借款显著增加至34.21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7.42亿元人民币增长96.4%[8] - 应付账款增至640.0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580.33亿元人民币增长10.3%[8] - 合同负债减少至118.68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末的139.14亿元人民币下降14.7%[8]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从866.96亿元人民币增至895.31亿元人民币,增长3.3%[8] - 负债总额从2219.21亿元人民币增至2390.30亿元人民币,增长7.7%[8] - 公司非流动资产从2024年底1130.575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底1202.233亿元人民币,增长6.3%[31] - 应收票据从2024年底78.906亿元人民币大幅降至2025年6月底1.017亿元人民币,下降98.7%[32] - 应收账款从2024年底308.772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底397.994亿元人民币,增长28.9%[35] -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从2024年底35.27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底38.688亿元人民币[35] - 应收账款总额从2024年底的344.04亿元增长至2025年6月底的436.68亿元,增幅达26.9%[37][36] - 坏账准备总额从35.27亿元增至38.69亿元,其中本期计提3.93亿元[39] - 银行承兑汇票余额335.39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2.3%[40] - 财务公司承兑汇票余额从13.36亿元减少至6.16亿元,降幅53.9%[40] - 应付账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580.33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40.00亿元,增长10.3%[41] - 一年以内应付账款占比从97.8%提升至98.1%,达627.64亿元[41] - 资产总额约为人民币365,319百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91,308百万元,货币资金68,317百万元(2024年底:72,067百万元)[67] - 负债总额约为人民币239,030百万元,其中流动负债166,439百万元,流动比率1.15倍(2024年底:1.19倍)[67] - 有息负债约为人民币61,132百万元(2024年底:54,458百万元),含债券12,149百万元、银行借款19,062百万元及其他负债29,921百万元[68] - 资产负债率为65.4%(2024年底:64.5%),资本负债比率为32.6%(2024年底:30.9%)[66] 现金流表现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约为人民币9,012百万元,同比减少支出约人民币9,027百万元[65] - 收回投资收到的款项同比增加约人民币15,632百万元,投资支付的款项同比增加约6,113百万元[65]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净额约为人民币2,894百万元,同比减少支出约人民币2,045百万元[65]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50,512百万元(2024年底:54,594百万元)[66] 财务收益和损失 - 财务费用净收益人民币4.69亿元[5] - 投资损失人民币3.08亿元[5] - 信用减值损失人民币3.17亿元[5] - 资产减值损失人民币7.87亿元[5] - 所得税费用人民币8.27亿元[5] - 财务费用由净费用人民币0.31亿元转为净收益人民币4.69亿元[63] - 所得税费用大幅下降46.4%,从15.42亿元降至8.27亿元[47] - 当期所得税费用减少34.5%,从17.14亿元降至11.23亿元[47] - 财务成本为13.03亿元人民币,利息收入为17.72亿元人民币[29] 其他财务数据 - 折旧及摊销总额为67.11亿元人民币,智慧物流分部占比最高,达47.78亿元人民币[29] - 资本开支总额为91.05亿元人民币,智慧物流分部占比最高,达58.89亿元人民币[29] - 存货跌价损失为7.76亿元人民币,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分部占比最高,达5.49亿元人民币[29] - 应收账款信用减值损失为3.17亿元人民币,智慧物流分部占比最高,达1.19亿元人民币[29] - 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合计88.242亿元人民币,其中智慧物流业务占比最高为67.794亿元人民币,占76.8%[30] - 公司2024年折旧及摊销合计62.069亿元人民币,其中智慧物流业务占比最高为43.946亿元人民币,占70.8%[30] - 单项计提坏账准备的应收账款账面余额为50.66亿元,计提比例高达50.05%,其中客户2计提比例达85.98%[37] - 信用记录优质组合的应收账款规模从25.51亿元大幅增长至62.77亿元,增幅146%[37][36] - 5年以上账龄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达100%,金额为2.99亿元[38] - 应收账款前五名欠款方余额合计63.55亿元,占总余额14.14%[39] - 基于账龄的减值矩阵组合计提比例6.06%,账面余额181.16亿元[36] - 逾期大于180天的应收账款计提比例9.49%,余额4.1亿元[38] - 归属于母公司的其他综合收益累计余额从2024年底的27.08亿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中期的29.25亿人民币,增长8.0%[51] - 不能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余额从33.31亿人民币增至34.13亿人民币,增长2.5%[51] - 将重分类进损益的其他综合收益亏损从6.23亿人民币收窄至4.87亿人民币,改善21.8%[51] - 回购担保责任风险敞口约为人民币2,782百万元(2024年底:3,641百万元)[70] - 资本承诺为人民币4969百万元,主要用于购买物业、机器及设备[71] - 无形资产总额为人民币23081百万元,其中土地使用权占2842百万元,商标使用权8730百万元,客户关系3074百万元,专有技术1069百万元,特许权及软件7366百万元[71] - 内部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占比为26.79%[71] - 子公司KION现金流量套期被套期项目总额为人民币3277.11百万元,其中1年内到期3018.34百万元[71] - KION现金流量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人民币153.90百万元,当期转出损失1.27百万元[71] - 子公司Weichai Singapore现金流量套期被套期项目总额为人民币17.18百万元,均为1年内到期[72] - 子公司KION利率互换合约被套期项目总额为人民币11019.73百万元,其中1年内到期331.13百万元[73] 业务运营和产品销售 - 发动机销售36.2万台,其中M系列大缸径发动机累计销售超5000台,同比增长41%[58] - 数据中心用发动机产品累计销售近600台,同比增长491%[58] - 动力电池销量2.3GWh,同比增长91%[58] - 陕重汽上半年整车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14.6%[59] - 新能源车销量超过1万辆,同比增长255%[59] - 玉米机CE、CF系列新产品油耗降低15%,籽粒损失率降低75%[60] - 海外子公司德国凯傲集团新增订单62.1亿欧元,同比增长22.2%[61] 行业和市场环境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66.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3%[54] - 重卡行业销量为53.9万辆,同比增长6.9%[54] - 国内新能源重卡销量达7.9万辆,同比大幅增长186%[54] - 工程机械行业销量为36.2万台,与去年同期持平[54] - 农业装备行业销量为21.8万台,同比下滑7%[54] - 世界银行预计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24年的2.8%放缓至2.3%[55] 管理层讨论和战略指引 - 公司聚焦扩大大缸径发动机、数据中心发电机组出口业务,目标实现出口业务量跨越式增长[88] - 公司强调通过精准降本、对标降本和协同降本提升盈利能力及成本竞争力[88] - 公司计划深化氢燃料电池、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及纯电驱动系统等前沿领域研发投入[88] - 公司致力于推动高端产品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88] - 公司目标保持天然气发动机市场占有率优势[88] - 公司预计2025年下半年商用车行业将迎来发展机遇期[87] - 公司明确将坚定不移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7][88] 会计政策和合并报表 - 公允价值计量基于输入值可观察程度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活跃市场未经调整报价,第二层次是除第一层次外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是不可观察输入值[17]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被合并方账面价值计量净资产,支付对价与账面价值差额调整资本公积或留存收益[14]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成本包括支付对价公允价值及购买日前持有股权在购买日公允价值之和[16] - 企业合并直接费用(如审计、法律服务)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15][16] - 合并成本大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小于份额时经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19] - 购买日后12个月内对或有对价调整需调整商誉金额,其他情况变化计入当期损益[18] -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控制涉及权力、可变回报及影响回报能力三要素[21] - 非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自购买日起经营成果纳入合并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21] - 同一控制下取得子公司视同最终控制方控制之日起纳入合并范围,经营成果自最早期间期初纳入报表[22] - 子公司采用与公司统一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22] 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非公开发行A股于2021年5月31日完成,发行792,682,926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发行价格每股人民币16.40元[79] - 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2,999,999,986.40元,较基准价格溢价约9.26%[8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募集资金已投入总额为人民币82.6455亿元,未动用总额为人民币47.3545亿元[81] - 燃料电池产业链建设项目拟投入人民币20亿元,已投入约10.1932亿元,未动用约9.8678亿元[81] - 全系列国六及以上排放标准H平台道路用高端发动机项目拟投入人民币40亿元,已投入约25.5578亿元,未动用约14.4422亿元[81] - 大缸径高端发动机产业化项目拟投入人民币30亿元,已投入约24.0552亿元,未动用约5.9448亿元[81] - 全系列液压动力总成和大型CVT动力总成产业化项目拟投入人民币30亿元,已投入约14.8923亿元,未动用约15.1077亿元[81]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人民币10亿元,已使用约8.0072亿元,未动用约1.9928亿元[81] - 自主品牌大功率高速機產業化項目募集資金投入比例達98.36%,累計投入人民幣673.74百萬元,未使用金額人民幣11.26百萬元[82] - 大缸徑高端發動機實驗室建設項目募集資金投入比例73.83%,累計投入人民幣793.66百萬元,未使用金額人民幣281.34百萬元[82] - 非公開發行A股開支總計人民幣11.94百萬元,扣除後未使用募集資金總額為人民幣4,725.51百萬元[84] - 預期餘下募集資金約人民幣55.4億元將繼續用於相關募投項目[83] - 固態氧化物燃料電池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化項目因政策及產業發展未達預期,目前以示範應用為主[82] - 燃料電池動力總成核心零部件研發項目因試驗室建設及設備投資較原規劃順延[82] - 新百萬台數字化動力產業基地一期項目因設備兼容性改造及交付延期導致付款進度延後[82] - 全系列液壓動力總成和大型CVT動力總成項目因市場拓展及設備交付延期致實施進度慢於預期[82] - 擬投入部分項目的募集資金預計於2026年底前悉數動用完畢[84] 股份回购和股权激励 - 公司计划回购A股股份金额区间为人民币5亿至10亿元,已回购支付金额人民币5.96亿元[86] - 公司于2022年5月24日至10月11日期间回购87,265,525股A股普通股,其中78,270,000股已用于股权激励计划[103] - 公司于2025年4月15日完成注销8,995,525股回购股份[103] - 公司以人民币10,582,110元回购并注销1,890,000股限制性股票[104] - 董事会批准人民币5亿至10亿元回购方案,计划回购21,213,400至42,426,800股A股[10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回购6,534,175股A股,支付金额人民币99,987,513.55元[105] 分红派息方案 - 公司宣布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358元人民币,以8,674,438,821股为基数计算总派息额约31.06亿人民币[52] - 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以8,715,671,296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47元[107] - 实际分配扣除回购股份9,041,375股,对8,706,629,921股进行分红[108] - 2025年中期分红方案:以8,674,438,821股为基数,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3.58元[109] - 分红方案为每10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