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洋集团(01991) - 2025 - 中期业绩
大洋集团大洋集团(HK:01991)2025-08-29 22:21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同比下降43.5%至290.66百万港元[3] - 期内溢利转亏为盈达2.4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31.66百万港元)[3]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12.12百万港元(去年同期亏损18.83百万港元)[4]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514.096百万港元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290.663百万港元,降幅达43.5%[18] - 公司整体业绩从亏损14.738百万港元转为盈利19.967百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1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从18.833百万港元收窄至12.116百万港元,改善35.7%[23] - 集团总销售收益约2.907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3.5%[29] - 净利润约241万港元,去年同期净亏损约3166万港元[30] - 集团总收益为290,663,000港元,同比下降43.5%[45] - 集团毛利为61,800,000港元,同比上升66.6%[47]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收窄至1210万港元,同比下降35.6%[4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同比下降52.0%至228.87百万港元[3] - 行政开支同比下降29.4%至44.77百万港元[3] - 已售存货成本从125.513百万港元下降至74.845百万港元,降幅40.4%[21] - 销售及分销开支下降至1140万港元,同比下降10.9%[48] - 行政开支下降至4480万港元,同比下降29.3%[48] 各业务线表现 - 线上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335,30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86,276千港元,减少149,032千港元(约44.5%)[15] - 销售货品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178,788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104,387千港元,减少74,401千港元(约41.6%)[15] - 线上营销解决方案服务收益从335.308百万港元大幅下降至186.276百万港元,降幅44.4%[18] - 零售服务收益从60.419百万港元锐减至2.339百万港元,降幅96.1%[18] - 线上营销解决方案分部业绩从亏损22.182百万港元改善为盈利24.227百万港元[18] - 医疗保健及酒店服务分部亏损从2.580百万港元扩大至11.278百万港元[18] - 硅胶业务销售收益约1.0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84亿港元下降13.8%[31] - 数字营销业务销售收益约1.86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3.353亿港元下降44.4%[34] - 零售业务销售收益约23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042万港元下降96.1%[35] - 医疗保健及酒店业务收益极微,公司考虑变现资产[37] - 硅胶业务收益为102,048,000港元,占总收益35.1%[45] - 数字营销业务收益为186,276,000港元,占总收益64.1%[45] - 零售业务收益为2,339,000港元,占总收益0.8%[45] - 医疗保健及酒店业务收益极微且持续低迷[46] 财务比率及盈利能力 - 毛利同比上升66.5%至61.80百万港元[3] - 毛利率上升至21.3%(2024年同期为7.3%)[47] - 每股基本亏损收窄至8.45港仙(去年同期14.41港仙)[4] - 每股亏损为8.45港仙,去年同期为14.41港仙[49] - 流动比率为0.78,速动比率为0.73,资本负债比率升至5.42[51] 现金流及资本结构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924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304千港元,减少4,620千港元(约38.7%)[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降至730.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1893.9万港元[51] - 流动资产总值约4.859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6.194亿港元[55] - 完成股份认购发行1200万股,认购价每股1.20港元[60] - 已发行股份总数增至1.433467亿股[59] - 法定股本为20亿港元,分为20亿股每股面值1.0港元[59] - 认购事项所得款项净额约为1200万港元,已按拟定用途于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悉数动用[61][62] - 资本承担约为86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530万港元),主要与拓宽硅胶业务产能相关[63] - 质押资产约为798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1.074亿港元),包括土地及楼宇、投资物业等[63] 资产负债项目变化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30,59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7,243千港元,减少3,348千港元(约1.5%)[7] - 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5,013)千港元改善至2025年6月30日的(133,565)千港元,减少1,448千港元[7]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399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4,601千港元,增长4,202千港元(约13.8%)[8] - 公司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0,673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5,381千港元,增长4,708千港元(约15.3%)[7] - 应收贸易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6,122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381,589千港元,增长95,467千港元(约33.4%)[7] - 应付贸易账款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7,014千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19,552千港元,增长92,538千港元(约28.3%)[7] - 应收贸易账款从53.619百万港元增加至77.800百万港元,增长45.1%[25] - 应付贸易账款从54.682百万港元增加至59.445百万港元,增长8.7%[26] 外汇及全面收益 - 汇兑损失9.91百万港元(去年同期收益4.03百万港元)[6] - 全面开支总额收窄至7.80百万港元(去年同期27.43百万港元)[6] - 非控股权溢贡献14.53百万港元利润(去年同期亏损12.82百万港元)[4] - 未订立任何对冲货币波动的金融工具,收益主要受人民币与英镑汇率影响[6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硅胶产品出口成本因中美关税战上涨,医疗级硅胶仍被排除在关税减免外[32] - 零售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主因2024年末超市业务重组及店铺数量收缩[29][35] - 数字营销业务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公司将继续加大战略投资[34] - 集团客户覆盖亚洲、欧洲及北美区域,产品包括新能源汽车、光伏组件及医疗装置[33] - 数字营销业务将扩大领先优势并探索国际市场机会[40][41] - 零售业务通过抖音推广自营品牌并提升店铺体验[42] - 集团推进Web 4.0战略转型聚焦教育、游戏及大健康领域[44] 公司治理与合规 - 集团聘用694名雇员(2024年12月31日:715名),减少21人[69] - 董事会不建议派付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70] - 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不符合上市规则要求,正物色合适人选填补空缺[72] - 审核委员会成员人数不符合上市规则要求,目前仅由两名成员组成[72] - 非执行董事韩磊因工作承担未能出席2025年6月27日股东周年大会[71] - 所有董事确认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73] - 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内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74]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陈少达和冯昕组成,陈少达担任主席[7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业绩未经审核但已按适用会计准则编制[75] - 中期业绩公告已在联交所网站及公司网站刊登[76] - 中期报告将适时寄发给股东并在联交所及公司网站刊载[76] - 董事会由三名执行董事、三名非执行董事及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共八人组成[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