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25 - 中期财报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益为34.00亿港元,同比下降3%[12] - 除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EBITDA)为9.74亿港元,同比下降11%[12]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91亿港元,同比增长33%[12] - 每股基本盈利为9.23港仙,同比增长33%[12] - 公司收入约为34.00122亿港元,同比下降3%[32] - 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约为9.74366亿港元,同比下降11%[32] - 公司股东应占利润约为1.90791亿港元,同比增长33%[32] - 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盈利为9.23港仙,较去年同期6.97港仙增加2.26港仙[32] - 公司收益为34.001亿港元,同比下降3%[34] - 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为9.744亿港元,同比下降11%[34]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908亿港元,同比上升33%[34] - 每股基本盈利为9.23港仙,同比增加2.26港仙[34] - 集团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5.05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34.001亿港元[46]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益为34.00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06亿港元下降3.0%[145] - 公司毛利为8.57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6.81亿港元增长25.8%[145] - 公司税前盈利为2.4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07亿港元增长18.0%[145] - 公司本期间盈利为1.6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37亿港元增长19.9%[145][147]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9.23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6.97港仙增长32.4%[14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期间盈利为1.90791亿港元[155] - 公司2024年同期盈利为1.43925亿港元,2025年同比增长32.52%[160] - 公司总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5.06亿港元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34.00亿港元,同比下降3.0%[190] - 总收益从2024年同期的35.06亿港元下降至34.00亿港元,减少1.05亿港元或3.0%[195]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建造服务收益为4648.8万港元,同比下降74%[44] - 运营服务收益为31.896亿港元,同比上升1%[44] - 运营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31.59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同期的31.896亿港元[46] - 建造服务收益从2024年上半年的1.785亿港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4649万港元[46] - 员工总成本为2.942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5189亿港元下降16.4%[102][107] - 建造服务收益从1.79亿港元大幅下降至4649万港元,减少1.32亿港元或73.9%[195] 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EBITDA约10.217亿港元,同比增长15%[54]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净利润约6.256亿港元,同比增长31%[54] - 蒸汽供应量同比增长34%,从2024年上半年的132.8万吨增至2025年同期的177.3万吨[57] - 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同比下降4%,从2024年上半年的388.3万吨降至2025年同期的374.2万吨[57] - 上网电量同比增长3%,从2024年上半年的317.61万兆瓦时增至2025年同期的326.52万兆瓦时[57]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收益为27.11亿港元,同比下降2.5%[190] - 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运营服务收益从24.36亿港元增至25.03亿港元,增加6666万港元或2.7%[195] 危废及固废处置业务表现 - 公司危废处置能力覆盖国家危险废物名录46类中的44类[59][60] - 公司拥有48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投资约112.57亿元人民币,年设计处理能力约2,334,876吨[61][63]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EBITDA约2,674万港元,同比下降76%[62][63]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净亏损约1.75亿港元,亏损同比扩大28%[62][63] - 无害化处置量212,000吨,同比下降2%;资源综合利用量27,300吨,同比下降10%[65] - 资源化利用产品销售量7,300吨,同比增长12%[65] - 蒸汽供应量403,000吨,同比增长6%[65]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收益为5.15亿港元,同比下降8.7%[190] - 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运营服务收益从5.62亿港元降至5.13亿港元,减少9103万港元或16.2%[195] 环境修复业务表现 - 环境修复项目LBITDA约5,905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820%;净亏损约6,806万港元,亏损同比扩大2,732%[70][72] - 环境修复项目总合同金额约8.14亿元人民币[69][71] - 环境修复项目收益增长15.3%至7268万港元[190] - 环境修复项目运营服务收益从6303万港元增至7268万港元,增加965万港元或15.3%[195] 光伏及风电业务表现 - 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76.12兆瓦(香港地区13个项目共3.60兆瓦)[19][20] - 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96兆瓦[19][20] - 太阳能及风电项目EBITDA约8,676万港元,同比下降2%;净利润约3,421万港元,同比下降2%[74] - 光伏及风电项目总投资额约人民币18.96亿元,总装机容量246.66兆瓦[75] - 江苏省丰县光伏项目总投资人民币1.24亿元,装机容量27.88兆瓦[75] - 光伏及风电项目EBITDA约港币8676.1万元,同比下降2%[75] - 光伏及风电净盈利约港币3420.8万元,同比下降2%[75] - 2025年上半年上网电量145,970兆瓦时,同比增长1%[77] - 公司运营33个光伏项目及2个风电项目[75] - 光伏及风电项目收益增长3.5%至1.01亿港元[190] - 光伏发电及风电项目运营服务收益从9732万港元增至1.01亿港元,增加341万港元或3.5%[195] 现金流表现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10亿港元,同比增长56%[1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26.10492亿港元[3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6.105亿港元,未使用银行贷款额度为70.814亿港元[34] -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9.6%,从2024年上半年的10.02亿港元降至8.06亿港元[162] - 新增银行及其他借贷大幅增长69.4%,从20.83亿港元增至35.27亿港元[164] - 发行永续中期票据获得10.68亿港元,而2024年同期无此项融资[164] - 偿还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增加6.9%,从36.91亿港元增至39.46亿港元[164] - 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支出增长45.9%,从1.45亿港元增至2.12亿港元[16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长28.8%,从19.85亿港元增至25.57亿港元[166] - 已付利息减少31.9%,从4.19亿港元降至2.86亿港元[164] - 营运资金变动前经营现金流增长31.3%,从11.04亿港元增至14.50亿港元[162] - 已付中国所得税增长46.7%,从6712万港元增至9844万港元[162] - 增置无形资产支出下降74.2%,从1.85亿港元降至4770万港元[162]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57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6.36亿港元增长56.2%[149] 融资及授信 - 银行授信总额为210.86353亿港元,其中70.81449亿港元未使用[32] - 可用现金及未使用银行授信总额约为96.91941亿港元[32] - 发行第一期资产支持证券优先级规模为6.3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1.79%[38] - 发行2025年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2.39%[41] - 发行2025年第二期绿色中期票据规模10亿元人民币,票面利率1.98%[42] - 未使用银行贷款额度为70.814亿港元[34] - 银行融资额度210.86亿港元,其中70.81亿港元未动用[92][93] - 人民币贷款占比98%,港币贷款占比2%[92][93] - 固定利率贷款占比52%,浮动利率贷款占比48%[92][93] - 公司永续中期票据发行增加10.64896亿港元[155] - 公司永续中期票据偿还7.4228亿港元[155] 资产和负债状况 - 资产总额为377.40亿港元,同比增长4%[12]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101.43亿港元,同比增长6%[12] - 资产负债比率(Gearing Ratio)为67.04%,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12] - 流动比率为129.32%,同比上升3.92个百分点[12] - 总资产达377.4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3.9%[88][90] - 净资产达124.37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6.6%[88][90] - 每股净资产4.91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6%[88][90] - 资产负债率67.04%,较2024年底下降0.86个百分点[88][90] - 现金及银行结余26.1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56%[89][91] - 未偿还贷款总额219.14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4.4%[92][93] - 质押资产净账面价值178.88亿港元[98] - 抵押资产净值为178.8815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79.20001亿港元微降0.18%[103] - 公司总资产净额为124.37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16.62亿港元增长6.6%[151][153] - 公司计息银行及其他借贷总额为219.14亿港元,其中流动部分89.01亿港元,非流动部分130.12亿港元[151] - 公司权益总额中,永续中期票据为21.80亿港元,较2024年末的19.01亿港元增长14.7%[153] - 公司综合储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800.181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53.4796亿港元,增长6.66%[157] - 公司汇兑储备从期初负154.2743亿港元改善至期末负121.7204亿港元,主要因汇兑差额产生3.25539亿港元收益[155] - 公司公允价值储备从期初负131.4122亿港元扩大至期末负136.2168亿港元,主要因应收账款公允价值变动产生负4.8046亿港元影响[155] - 公司保留盈利从期初673.9255亿港元增至期末696.937亿港元,增长3.42%[155] - 公司非控股权益从期初1.51761亿港元减少至期末1.14832亿港元,下降24.35%[155] - 公司权益总额从期初1166.23亿港元增至期末1243.7445亿港元,增长6.64%[155]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末的363.32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377.40亿港元,增长3.9%[191]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末的246.69亿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253.03亿港元,增长2.6%[191] 承诺及或有事项 - 采购承诺为3688.5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5083.4万港元下降27.4%[99][104] - 资本承诺为4555.8万港元,较2024年末的2676万港元增长70.2%[99][104] - 集团无任何或有负债[100][105] 客户和市场份额 - 来自两大政府客户的收益分别为9.18亿港元和3.44亿港元,合计占收益的37.1%[192] - 来自中国当地政府的建造服务、运营服务及财务收入总额从24.19亿港元增至24.90亿港元,增加7081万港元或2.9%[195][196] 地区市场表现 - 中国内地市场收益从33.30亿港元降至32.28亿港元,减少1.03亿港元或3.1%[19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收入下降主要由于建设服务收入减少及危废固废处理市场竞争激烈、单位处理价格持续下降所致[33] - 公司正全力推动向技术引领型环保企业转型[13] - 政策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市场[80][81] - 国家明确以"单位能耗碳排放"为零碳园区核心指标[80][81] - 公司重点推进生物质制糖/制碳/天然气等高值化项目[82][84] - 公司构建"传统业务强基+新兴领域突破"双轮驱动格局[82][84] - 公司新增物业、厂房及设备投资从2024年上半年的3.67亿港元降至2025年同期的2.44亿港元,下降33.5%[190] 技术和研发 - 持有授权专利128项(发明专利58项,实用新型专利70项),软件著作权5项[21][22] 项目投资和规模 - 环保投资项目142个,总投资额约人民币306.50亿元[16][18] - 轻资产类项目70个,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8.55亿元[16][18] - 新增年供热规模52万吨[19][20] - 新增生物天然气年产能1000万立方米[19][20] - 新增环境修复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28亿元[19][20] - 售电业务签约电量7.5亿千瓦时[19][20] - 签约电力用户136家[21][22] 公司治理和股东结构 - 董事宋俭持有公司3000股,占比0.0001%[111] - 宋俭持有上市中介控股公司7851股,占比0.0001%[113] - 公司已发行股份20.66078亿股[111] - 光大环境已发行股份61.42975292亿股[113] - 中国光大绿色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4.4亿股,占总已发行股份69.70%[118] - 中国光大集团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有公司股份约14.63亿股,占总已发行股份70.81%[120][126] -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通过中国光大集团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4.63亿股,占比70.81%[120][127] - 中央汇金另通过关联方持有公司股份1.0055亿股,占比4.87%[120][127] - 宁波宁电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公司股份1.22127亿股,占比5.91%[120] - 宁波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控股子公司持有公司股份1.91554亿股,占比9.27%[124][127] - 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宁波能源间接持有公司股份1.91554亿股,占比9.27%[124][127] - 公司总已发行股份数为20.66078亿股(截至2025年6月30日)[127] - 朱福刚自2025年7月25日起调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130] - 梁海东自2025年7月25日起获委任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130] - 王思联自2025年7月25日起辞任非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130] - 王殿二自2025年7月25日起辞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130] 股息分派 - 宣布中期股息每股2.8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4港仙增长100%[48] - 中期股息每股2.8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4港仙增长100%[133][136] - 中期股息支付比率为30.32%,较2024年同期的20.1%增长10.22个百分点[133][136] - 公司将于2025年9月19日至9月23日暂停股东名册登记[137][139] - 股息派发记录日为2025年9月23日,支付日为2025年10月14日或前后[133][136] 企业社会责任和公众参与 - 公司正式对外开放项目共计47个,累计举办线下公众开放活动79场,接待总人数达1,635人次[31] - 如皋生物质发电项目被纳入第五批全国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是江苏省唯一入选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31] 会计和审计 -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