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资源(01205) - 2025 - 中期财报
2025-09-04 17:28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收入为93.82亿港元,同比增长137.9%[14] - 毛利为2.00亿港元,同比下降51.0%[14] - 除税前溢利为2.05亿港元,同比下降55.3%[14] - 期间溢利为1.66亿港元,同比下降55.7%[14] - 本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为1.52亿港元,同比下降57.1%[14] - 基本每股盈利为1.93港仙,同比下降57.0%[14] - 除税前溢利同比下降55.3%,从457,206千港元降至204,549千港元[29][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93.82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9.45亿港元增长137.9%[32] - 每股基本盈利为1.52亿港元,同比下降57.1%[43] - 公司普通股股东应占溢利同比下降57.0%,为1.52亿港元[73]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37.9%至93.8亿港元,主要因油气贸易业务扩大规模[69] -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7.0%至1.5亿港元,受原油及煤炭价格下跌影响[6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销售成本为91.82亿港元,同比增长159.7%[14] - 融资成本总额为4612万港元,同比下降12.5%[33] - 所得税支出为3878.7万港元,同比下降53.1%[35] - 全职雇员酬金总额为26.1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48.9百万港元下降46.6%[112] - 外包及合营项目分摊酬金183.6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69.5百万港元增长8.3%[11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进出口商品收入贡献最大达7,625,837千港元[29][31] - 原油分部收入同比下降21.4%,从730,952千港元降至574,477千港元[29][31] - 电解铝和煤分部业绩转亏,分别录得亏损8,415千港元和8,673千港元[29] - 进出口商品收入大幅增长至76.26亿港元,同比增长245.6%[32] - 油气贸易业务收入达76.3亿港元,占总收入81.3%[69] - 油气权益产量同比下降1.7%至464.3万桶[70] - 油气产销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1.4%至5.7亿港元[70] - 非油气业务表现同比减少约50.4百万港元[71] - 油气贸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76.3亿港元,贸易量约1,330万桶[71] - 电解铝业务收入增长47%,达到约8.85亿港元,但录得亏损约8.4百万港元[76][78] - 煤炭业务收入约296.7百万港元,同比下降27%,平均售价及销量分别下跌约21%及7%[80] - 煤炭业务毛亏损约8.7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溢利约27.0百万港元)[80] - 商品贸易收入约7,625.8百万港元,同比上升246%,分类业绩约1.8百万港元,同比上升145%[81] - 原油贸易销售约1,330万桶,实现贸易收入约7,625.8百万港元[85] - Seram Energy分类业绩录得亏损约0.5百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溢利约8.7百万港元大幅下降[89] - Seram Energy总产量同比下降12%至53,000桶,日产量同比下降12%至287桶[89][90] - 中信海月分类业绩同比下降34.8%至溢利约207.1百万港元[92] - 月东油田平均原油实现价格同比下降13%至每桶71.8美元,销量同比下降6%至1,025,399桶[92] - 月东油田收入同比下降18%至574.5百万港元,总产量同比下降4%至1,045,637桶[92] - Karazhanbas油田应占合营企业溢利同比下降81%至约27.2百万港元[94] - Karazhanbas油田平均原油实现价格同比下降16%至每桶59.8美元,销量同比上升11%至3,495,000桶[94] - Karazhanbas油田沥青平均售价同比下降11%至每吨278.1美元,销量同比下降20%至54,000吨[94] - Karazhanbas油田沥青收入同比下降29%至117.0百万港元,总产量同比下降22%至54,000吨[94] - 原油收入下降7%因平均实现价格下跌16%和销量增长11%[95] - 沥青收入下降29%因销量减少20%和平均售价下跌11%[95] - 原油产量持平而沥青产量下降22%[95] - 石油业务是主要收入驱动,在哈萨克斯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油田保持稳定生产和发展[133] - 公司拥有大宗商品进出口业务,专注于国际贸易并依托强大的专业知识和成熟的营销网络[134] 各地区表现 - 其他亚洲国家市场收入达52.19亿港元,同比增长122.6%[32]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布伦特原油均价同比下跌14.5%至71.8美元/桶[68] - 喷吹煤均价同比下跌15.3%至138.5美元/吨[68] - 伦敦铝锭均价同比上涨5.0%至2536.6美元/吨[68] - 布兰特原油2025年度平均价格约为每桶66.0美元[75] - 氧化铝价格异常高企导致电解铝生产成本上升[78] - 2026年电力对冲协议将自2026年7月1日起至2035年6月30日止为期九年,向电解铝厂供应300兆瓦电力,满足年产能358,000吨铝锭所需能源约95%[80] - 电解铝厂产能从2023年约75%提升至本期间约80%,计划2025年下半年进一步重启电解槽[80] - 截至2024年底月东油田已核实石油储量同比下降11.5%至21.5百万桶[92] 其他财务数据 - 现金和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31,447大幅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的4,419,129,增幅达117.5%[16] - 应贸易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689,541激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82,341,增幅达187.5%[16] - 应付账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746,281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836,169,增幅达146.1%[16] - 银行和其他借贷(流动部分)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10,990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18,456,增幅达228.2%[16]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金融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2,289,703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1,762,621,降幅为23.0%[16] - 存货从2024年12月31日的562,244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441,542,降幅为21.5%[16] - 公司权益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8,213,073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7,801,521,降幅为5.0%[17] - 本期间(2025上半年)全面亏损总额为207,251[18] - 2025年上半年宣派末期股息204,301[18] - 非控股股东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0,533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46,480,增幅为12.2%[17] - 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同比下降44.4%,从441,953千港元降至245,511千港元[20]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大幅增加,从流入85,392千港元转为流出921,238千港元,主要因一附属公司存款变动843,621千港元[20] - 融资活动现金流入净额2,195,674千港元,主要来自新增银行借贷2,373,418千港元[20]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激增224.9%,从765,249千港元增至2,486,879千港元[20] - 分类总资产增长20.6%,从5,624,381千港元增至6,782,351千港元[30] - 分类总负债增长60.6%,从1,888,655千港元增至3,032,275千港元[30] - 利息收入增长至4884.1万港元,同比增长77.2%[32]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收益达2964万港元,同比增长79.0%[32] - 存货总额为44.15亿港元,较2024年底下降21.5%[49] - 应收贸易账款在一个月内账龄部分为19.82亿港元,较2024年底增长187.5%[50] - 衍生金融工具中电力合约三资产从2024年末892.53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1188.93亿港元,增长33.2%[51] - 现金和存款总额从2024年末2031.45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4419.13亿港元,增长117.4%[52] - 定期存款从2024年末515.53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末2119.62亿港元,增长311.1%[52] - 应付账款账龄结构显著变化,一至三个月账期金额从1.38亿港元增至178.10亿港元[53] - 银行和其他借贷总额从196.88亿港元增至430.41亿港元,增长118.6%[54][55] - 一年内到期银行借贷从101.10亿港元增至237.66亿港元,增长135.1%[54][55] - 资本开支承担从5.63亿港元增至11.57亿港元,增长105.5%[60] - 合资企业资本开支承担从2.99亿港元增至4.61亿港元,增长54.2%[60] - 总资产达159.3亿港元,资产负债率为51.0%[69] - 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从8.93亿港元增至11.89亿港元[65] - 现金和存款同比增长117.5%,达到44.19亿港元[74] - 总债务同比增长116.9%,达到43.63亿港元[74] - 应占一间合营企业溢利减少约117.5百万港元,同比下降约81.2%[77] - 电力对冲协议公允价值收益约29.6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16.6百万港元)[80] - 电解铝业务汇兑亏损净额约7.8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约7.7百万港元)[80] - 煤炭业务汇兑收益净额约7.0百万港元(2024年上半年:汇兑收益净额约7.3百万港元)[80] - 对Alcoa(AA)投资公允价值减少约527,082,000港元,期末公允价值约1,762,621,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11.1%[88] - 现金和存款余额约4419.1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2031.4百万港元增长117%[98] - 总债务约4363.3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2011.5百万港元增长117%[100] - 银行及其他借贷净增加约2335.4百万港元[100] - 贸易融资额度765.0百万美元已动用278.0百万美元占比36.3%[103] - 一年内到期债务约3355.1百万港元较2024年末1027.0百万港元增长227%[104] - 从关联方获得信贷额度人民币1000.0百万元和290.0百万美元[101] - 从外部银行获得信贷额度人民币1450.0百万元和50.0百万美元[101] - 公司所有银行和其他借贷均以人民币计值[55]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持有PAS合资企业22.5%的参与权益[4] - 公司持有Alcoa约3.03%的股权权益[4] - 公司持有CMJV合资企业14%的参与权益[5] - 诉讼涉及信用证金额28.4百万美元,山东法院一审判决公司需支付约115万元人民币补偿[57][58] - 全职雇员人数减少至189名,较去年同期195名下降3.1%[112] - 外包及合营项目雇员总数1,709名,较去年同期1,750名减少2.3%[112] - 董事陈健通过受控法团持有786,558,488股普通股,占总股本10.01%[119] - 中国中信集团及其关联公司合计持有4,675,605,697股普通股,占总股本59.50%[122] - CITIC Projects Management (HK) Limited持有3,895,083,904股普通股,占总股本49.57%[122] - Keentech Group Limited实益持有3,895,083,904股普通股,占总股本49.57%[122] - CITIC Australia Pty Limited实益持有750,413,793股普通股,占总股本9.55%[122] - Argyle Street Management系列主体合计持有786,558,488股普通股,均占总股本10.01%[122] - Fortune Class Investments Limited持有公司30,108,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总数0.38%[124] - 中信盛星有限公司拥有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27.52%权益[124] - 中信盛荣有限公司拥有中国中信股份有限公司25.60%权益[124]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未持有任何库存股份[126] - 公司持有CMJV合营项目14%参与权益[129] - 公司持有Portland铝冶炼厂合营项目22.5%参与权益[130] - 威海银行对CACT等方提出三项索赔[129] - 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包括CACT、中信海月能源有限公司、CITIC Oil & Gas Holdings Limited及Seram Energy Limited[129] - 公司注册于百慕大,股份于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1205[129] - 报告期间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131] - 公司持有PAS合资企业22.5%的参与权益,该企业是全球最大且最高效的铝冶炼业务之一[134] - 公司自2024年7月18日起不再持有AWC任何股权,转而持有Alcoa约3.03%的股权[134] - 公司持有CMJV的14%参与权益,CMJV是国际海运市场中低挥发PCI煤的主要生产商[135] - 公司在澳大利亚拥有多个煤炭勘探业务的权益,具有显著的资源潜力[135] - 公司签署2026年电力对冲协议,自2026年7月1日起至2035年6月30日为期九年,向电解铝厂供应300兆瓦电力[132] - 公司通过天时集团能源有限公司开展业务,中信海月持有其90%权益[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