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收入为人民币353亿元,同比增长24.5%[9] - 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83亿元增长24.5%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353亿元[20] - 商品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39亿元增长22.7%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293亿元[20] - 服务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44亿元增长34.4%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60亿元[20] - 期间盈利从人民币2,034.4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591.3百万元[29] -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从人民币1,584.6百万元增至人民币2,482.5百万元[32] - 收入同比增长24.5%至352.90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283.44亿元人民币[105] - 毛利润为88.9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7%[105] - 期间盈利为25.9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4%[105] - 基本每股盈利为0.82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0.65元人民币[105] - 总收入为352.90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4.5%,其中医药和健康产品销售收入为293.31亿人民币,平台、广告及其他服务收入为59.59亿人民币[120] - 归属于公司所有者的期间盈利为25.9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7.5%[125] - 公司期间盈利从2024年上半年的20.37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25.96亿元人民币,增长27.4%[111]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毛利率从2024年上半年的23.6%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25.2%[22] - 履约开支占收入百分比从2024年上半年的10.4%下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10.1%[23] - 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4亿元增长28.8%至2025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8亿元[24] - 研发开支由人民币645.0百万元增加14.2%至人民币736.4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2.3%降至2.1%[25] - 一般及行政开支由人民币685.1百万元减少10.7%至人民币611.5百万元,占收入比例从2.4%降至1.7%[26] - 财务收入由人民币989.5百万元下降18.3%至人民币808.6百万元[27] - 所得税开支由人民币405.0百万元下降32.8%至人民币272.3百万元[28] - 营业成本为263.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0%[105] - 已出售存货成本为261.8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6%[123] - 物流与仓储服务开支为25.1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3.6%[123] - 由京东集团提供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开支为13.3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2.4%[123] - 员工薪酬福利开支为11.6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0.7%[123] - 推广及广告开支为9.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4.7%[123] - 所得税开支为2.72亿人民币,同比下降32.8%[124] - 利息收入为8.0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8.3%[122] - 股份支付费用从人民币549.6百万元降至355.4百万元,降幅35.3%[137] - 限制性股份单位开支从人民币543.6百万元降至276.9百万元,降幅49.1%[137] - 股份支付费用89.682百万元,同比下降39.5%[168] 用户和平台运营表现 - 过去12个月年度活跃用户数突破两亿[9] - 上半年日均问诊单量超过50万[9] - 平台商家数量超过15万家,较2024年12月31日增长超过5万家[12] - 超30款创新药在公司平台实现线上首发[11] - "京东买药秒送"服务链接全国超20万家药房[13] - 线上医保支付服务覆盖范围扩大至近两亿人口[13] - 京东健康平台已入驻超过1.2万名护士,服务项目扩展至7大类64项[16] - AI京医智能体累计服务用户数已超5000万[17] - 皮肤专科已为超过2000万患者提供诊疗方案[15] - 京东健康医务社工项目累计为超过3.1万人次罕见病患者提供就诊支持[18] - 京東健康年活躍用戶定義為過去十二個月至少購買一次的用戶,主要通過京東大藥房、線上平台及全渠道佈局進行購買[171] 现金流和资金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人民币226亿元增至人民币252亿元[35] - 资金储备从人民币594亿元增至人民币660亿元[35]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从人民币22亿元增至人民币62亿元[36][37]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人民币35.6亿元,较上年同期人民币83.7亿元有所改善[36] - 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84亿元人民币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6亿元人民币,降幅57.1%[40] - 2025年上半年购买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支付现金净额为76亿元人民币[40] - 2025年上半年定期存款到期所得款项净额为42亿元人民币[40] - 融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180万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3030万元人民币,增幅39.0%[4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51.7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226.29亿元人民币有所增长[108] - 公司经营所得现金从2024年上半年的17.01亿元人民币大幅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57.10亿元人民币,增长235.7%[115] - 公司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22.30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62.45亿元人民币,增长180.0%[115]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24年6月30日的88.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51.77亿元人民币,增长184.7%[115] - 全球发售募集资金净额约人民币257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动用金额为34.90亿元[84] - 业务扩张用途分配90.10亿元募集资金,截至报告期末尚未动用[84] - 潜在投资及收购用途分配29.11亿元募集资金,全部未动用[84] - 营运资金用途分配6.48亿元募集资金,已动用0.69亿元,剩余5.79亿元未动用[84] 资产和负债状况 - 总资产达到784.60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712.75亿元人民币有所增加[108] - 存货为74.55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底58.43亿元人民币有所上升[108] - 公司总权益从2024年12月31日的552.4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579.77亿元人民币,增幅为4.9%[110] - 公司累计亏损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2.24亿元人民币收窄至2025年6月30日的106.28亿元人民币,减少25.97亿元人民币[110] - 公司总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60.34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4.83亿元人民币,增长27.7%[110] - 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104.2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35.95亿元人民币,增长30.4%[110] - 公司租赁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8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30亿元人民币,增长66.7%[110] - 公司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4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3.73亿元人民币,增长26.6%[110]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至143.05亿元人民币,去年同期为11.64亿元人民币[108]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理财产品投资为186.76亿人民币,较2024年末增长61.0%[127] - 存货账面价值从人民币5,842,656千元增至7,455,230千元,增幅27.6%[132] - 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总额从人民币551,370千元降至399,269千元,降幅27.6%[133] - 应收第三方贸易款项中12个月以上账龄金额为人民币142,304千元,占比24.9%[133] - 确认应收关联方贸易款项预期信用损失准备人民币43.0百万元[134] - 库存股从人民币(60,729)千元改善至(47,520)千元,变动幅度21.8%[13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135.9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4.23亿元增长30.4%[148] - 供应商融资安排项下贸易应付款项为人民币16.75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3.47亿元增长24.4%[148]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分析显示3个月内到期的金额为人民币128.01亿元,占总应付款项的94.2%[149] - 预提费用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为人民币53.73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42.43亿元增长26.6%[150] - 应付关联方款项为人民币30.0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20.60亿元增长46.0%[150] - 理财产品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85.9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4.38亿元增长78.2%[153] - 未上市实体的股权投资公允价值为人民币0.78亿元,较2024年末的人民币1.00亿元下降22.0%[153] - 公司已悉数出售上市实体的股权投资,该投资2024年末公允价值为人民币10.64亿元[156] - 第3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从年初100.309百万元下降至78.165百万元,降幅22.1%,主要因17.992百万元分派及4.152百万元公允价值下跌[157] - 应收关联方款项账面价值人民币307百万元已全额计提减值准备[131] 员工和薪酬福利 - 公司员工人数从2024年6月30日的3,177人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572人,增幅43.9%[46] - 2025年上半年员工薪酬福利开支总额为12亿元人民币,与2024年同期持平[49] - 管理层总薪酬92.460百万元,其中股份支付占比97.0%[168] 股权结构和公司治理 - 刘强东持有公司2,184,655,829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68.27%[5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发行股份总数为3,200,115,111股[59][65] - 刘强东实益拥有345,605,330股普通股,占总股份的12.1%[59] - 刘强东通过Max Smart Limited持有305,630,780股B类普通股及22,974,550股A类普通股[59] - 刘强东拥有公司总投票权的72.2%[59] - JD.com通过全资子公司JD Jiankang持有公司2,149,253,732股股份,占总股份的67.16%[64] - 刘强东在京東物流实益拥有4,291,457,805股股份,占京東物流总股份的64.55%[61] - 京東健康控股股東包括JD Jiankang、JD.com、劉強東先生、Max Smart Limited及Fortune Rising Holdings Limited[172] - JD.com為京東健康控股股東之一,其美國存託股於納斯達克上市(代碼JD),每一股美國存託股代表兩股A類普通股[171][172] - 京東健康關聯併表實體為通過合同安排控制的實體,即境內控股公司宿遷京東天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及其各自子公司[172][174] - 京東健康外商獨資企業為北京京東健康有限公司,是該公司全資子公司[175] - 京東健康股份面值為每股0.0000005美元[175] - 京東健康採用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172] - 京東健康上市日期為2020年12月8日[174] - 京東健康股份有限公司於開曼群島註冊成立,股份代號為6618(港幣櫃台)及86618(人民幣櫃台)[176] - 京東健康報告期為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個月[175] - 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因故缺席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87] 股权激励计划 - 股权激励计划可能发行2,918,253股新股,约占已发行加权平均股本的0.09%[67] - 吴鹰有权通过股份奖励计划获取最多24,027股股份[57] - 廖家杰有权通过股份奖励计划获取最多38,889股股份[57] - 金恩林有权通过JD.com股权激励计划获取最多166股股份[63] - 首次公开发售前员工股权激励计划下尚未行使购股权总计20,473,590股,较期初减少834,889股(其中行使807,886股,失效27,003股)[69] - 执行董事金恩林报告期内行使购股权52,129股,剩余未行使37,355股,行权价每股0.0000005美元[69] - 非执行董事刘强东持有未行使购股权17,680,840股,报告期内无变动[69] - 其他承授人购股权减少808,760股(行使755,757股,失效27,003股),剩余未行使2,755,395股[69] - 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312,708,211股(占上市时已发行股份10%)[71] - 首次公开发售后股份奖励计划可供授出奖励股份减少2,682,805股,期末余额244,948,746股[73] - 报告期内通过股份奖励计划向参与者授予4,051,936股奖励股份[73] - 股份奖励计划新股发行授权额度减少1,550,000股,期末剩余274,258,211股[74] - 股份奖励计划全年授出限额为已发行股份总数的3%[73] - 所有股权激励计划合计未行使购股权可能发行股份不得超过已发行股份30%[7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雇员参与者以新股支付的未归属奖励股份数量为26,922,291股[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雇员参与者以新股支付的未归属奖励股份数量为34,513,912股[79] - 报告期间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已归属9,235,419股[75] - 报告期间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已失效1,244,705股[75] - 报告期间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已注销5,832股[75] - 报告期间新授出雇员参与者奖励股份2,918,253股[75] - 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金恩林持有未归属奖励股份169,500股[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吴鹰于2025年4月10日获授奖励股份24,027股,公允价值每股32.50港元[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张吉豫持有未归属奖励股份18,450股[80] - 独立非执行董事廖家杰持有未归属奖励股份38,889股[80] - 报告期内新授出奖励股份总计1,133,683股,其中2025年1月1日授出445,320股(每股28.10港元),2025年4月1日授出564,336股(每股33.15港元)[8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归属奖励股份为1,863,251股,较2024年12月31日的701,773股增长165.5%[82][83] - 报告期内已归属奖励股份333,912股,已失效118,594股[82] - 根据首次公开发售后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总数为312,708,211股[14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的购股权数量为20,473,590股,加权平均行使价为0.0000005美元,剩余合同期限为5.3年[14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属的限制性股份单位数量为28,785,542股,加权平均公允价值为77.73港元[144] - 未归属限制性股份单位数量从260,088千股降至206,094千股,降幅20.8%[140] 关联方交易 - 与京东集团的技术和流量支持服务框架协议下实际交易金额约为13.384亿元人民币[93] - 向京东集团提供营销服务收入达1,624.027百万元,同比增长64.4%[161] - 接受京东集团物流与仓储服务支出2,492.589百万元,同比增长24.3%[161] - 技术及流量支持服务支出1,338.353百万元,同比增长22.4%[161] - 应付京东集团款项增至2,977.079百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44.7%[164] - 应收唐山弘慈款项降至49.433百万元,较2024年末减少38.7%[164] - 唐山弘慈应收贷款计提信用损失30.7百万元[166] - 关联方交易中转信贷应收账款92百万元[167] 其他重要事项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未偿还借款[5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任何重大或有负债或担保[5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进行或持有任何重大投资[43] - 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且未持有库藏股[8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未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