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收入与利润 - 公司2025财年上半年收入为63.553亿港元,较2024财年同期的49.442亿港元增长28.5%[15] - 收入同比增长28.5%至63.553亿港元,增加14.111亿港元[17] - 总收入从2024财年上半年4944.2百万港元增至2025财年上半年6355.3百万港元,增幅28.5%[43] - 收入同比增长28.5%至63.55亿港元[109] - 公司来自客户合约之总收入同比增长28.5%,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4,944,243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6,355,257千港元[123] - 毛利同比增长19.9%至6.695亿港元,增加1.111亿港元[17]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同比增长29.0%至2.504亿港元,增加0.563亿港元[17][21] - 期内溢利同比增长31.3%至25.23亿港元[109] - 每股盈利同比增长29.0%至0.645港元,增加0.145港元[17] - 每股基本盈利同比增长29.0%至0.645港元[109] - 公司除所得税前溢利同比增长33.6%,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228,459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305,258千港元[11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为250,359千港元,同比增长29%(2024年同期:194,060千港元)[14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成本与费用 - 毛利率从11.3%下降至10.5%,减少0.8个百分点[17] - 纯利率保持3.9%与去年同期持平[17] - 毛利率从2024财年上半年11.3%降至2025财年上半年10.5%[52] - 毛利率为10.5%,较去年同期10.3%略有提升[109] - 经营费用总额同比增长19.1%至4.18亿港元,增加0.669亿港元[17] - 原材料成本从4282.1百万港元增至5537.7百万港元,增幅29.3%[51] - 销售成本从2024年6月30日的4,385,891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685,791千港元,增长29.6%[132] - 员工成本从2024年6月30日的265,21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07,989千港元,增长16.1%[132] - 销售及分销费用增加1590万港元至7010万港元,增幅29.3%,主要因新显卡系列运输成本增加[54] - 行政费用增加3590万港元至3.213亿港元,增幅12.6%,员工成本增长12.7%至2.494亿港元[55] - 金融资产减值亏损从拨回630万港元变为计提1010万港元,增加1640万港元[56] - 融资成本减少130万港元至1650万港元,降幅7.3%,主要因利率下降[57] - 融资成本从2024年6月30日的17,842千港元略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6,487千港元,减少7.6%[131] - 所得税开支增加1670万港元至5290万港元,增幅46.1%,因高税率地区利润增加[58] - 所得税开支从2024年6月30日的36,194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2,912千港元,增长46.2%[133] 业务线表现:图像显示卡 - 图像显示卡业务收入为57.703亿港元,较2024财年同期的40.887亿港元增长41.1%[15] - 图像显示卡销售增长主要源于RTX 50系列及顶级RTX 5090 GPU的强劲需求[15] - 图像显示卡分部收入从4088.7百万港元增至5770.3百万港元,增幅41.1%[43] - 图像显示卡产品收入同比增长41.1%,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4,088,713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5,770,287千港元[125] - 图像显示卡销售占公司收入及溢利能力大部分[32] 业务线表现:自有品牌业务 - 自有品牌业务收入为49.61亿港元,较2024财年同期的30.943亿港元大幅增长60.3%[15] - 自有品牌图像显示卡销售从3033.3百万港元增至4917.0百万港元,增幅62.1%[44] - 品牌业务收入从3094.3百万港元增至4961.0百万港元,增幅60.3%[45] - 品牌业务收入同比大幅增长60.3%,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3,094,288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4,960,947千港元[125] 业务线表现:ODM/OEM与EMS - ODM/OEM图像显示卡销售从1055.4百万港元降至853.3百万港元,减幅19.1%[44] - EMS业务收入从346.0百万港元降至294.6百万港元,减幅14.9%[44] - 公司为全球知名品牌提供一站式电子制造服务(EMS)[7][13] 业务线表现:其他产品 - 其他个人电脑相关产品及零件销售从509.5百万港元降至290.4百万港元,减幅43.0%[45] - 非品牌业务收入从1849.9百万港元降至1394.3百万港元,减幅24.6%[45] - 按产品划分收入:图像显示卡占90.8%,其他个人电脑相关产品及零件占4.6%,EMS占4.6%[22] 地区表现 - 按地区划分收入:亚太区占40.1%,中国占21.6%,NALA占13.2%,EMEAI占25.1%[23] - EMEAI地区收入同比增长45.8%,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1,091,744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1,591,870千港元[124] - 中国地区收入同比增长24.3%,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1,104,617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1,373,290千港元[124]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战略举措 - 公司于2024财年底将总部迁至新加坡并在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14][15] - 公司在印度尼西亚巴淡建立新制造设施以拓展东南亚市场[14] - 公司计划于2025年8月20日将新加坡交易所第二上市转换为主要上市[91] - 新加坡交易所授予公司9个月豁免期以满足10%自由流通量规定[9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财务与运营 -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图像显示卡、主板及迷你个人电脑[7] - 公司业务关系包括与NVIDIA及AMD两家全球主导GPU供应商的合作[12] - 从NVIDIA进行的采购占集团总采购约68.5%[25] - 原材料及零件成本占公司总材料成本超过90%[31] - 公司经营实体持续遵守ISO9001、ISO14001等多项国际标准及RBA守则[16] - 宣派中期股息每股0.25港元,总额96,971,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每股0.20港元增长25%[97] - 公司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股息每股0.25港元,总额96,971,000港元(2024年同期:每股0.20港元,总额77,576,000港元)[139] - 物业、厂房及设备添置达20,865,000港元,同比增长51%(2024年同期:13,823,000港元)[141] - 使用权资产添置达6,261,000港元,同比增长93%(2024年同期:3,251,000港元)[14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员工总数2,947人,较2024年底2,536人增长16.2%[92] 其他重要内容:风险因素 - 公司面临因技术快速转变导致存货过时需计提陈旧存货拨备的风险[39] - 地缘政治因素导致客户查询中国境外生产选项可能造成订单减少[30] - 美国贸易限制可能阻止NVIDIA等供应商向大中华及东南亚地区出口先进集成电路[34] - 研发开支可能先于销售额增长产生且无法保证收入增加[36] - 贸易关税及进出口限制升级可能对业务造成重大不利影响[33] - 竞争压力可能导致高性能游戏硬件需求减少[35] - 需持续遵守多国法律法规否则可能面临罚款及运营暂停风险[37] - 合规成本可能因监管环境变化而增加[38] 其他重要内容:财务数据(资产与负债) - 总流动资产增加10.09亿港元至52.479亿港元,增幅23.8%,主要因存货及应收款项增加[63] - 存货价值从842.3百万港元增至1,608.4百万港元,增幅91.0%,主要由于新RTX 50系列GPU及显示卡价值较高[64] - 原材料存货从479.6百万港元增至697.0百万港元,增幅45.3%[64] - 制成品存货从334.4百万港元增至817.4百万港元,增幅144.4%[64] - 半制成品存货从28.3百万港元增至94.0百万港元,增幅232.2%[64] - 贸易应收款项从712.2百万港元增至1,132.0百万港元,增幅58.9%[65] - 按摊销成本的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为1,132,020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712,133千港元增长59%[142] - 以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贸易应收款项为139,683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92,130千港元增长52%[142][143] - 以公允值计入损益之贸易应收款项从924.3百万港元增至1,396.8百万港元,增长51.2%[160] - 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334.0百万港元减至2,136.7百万港元,减幅8.5%[6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78,390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2,177,393千港元下降9%[146] - 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同比增长5.0%,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1,884,511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1,978,390千港元[116] - 总流动负债从2,073.9百万港元增至2,859.9百万港元,增幅37.9%[68] - 贸易应付款项从816.2百万港元增至1,235.2百万港元,增幅51.3%[6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816.145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235.227百万港元,增长51.3%[147][151] - 贸易应付款项账龄1个月以上但3个月内的部分从263.114百万港元增至500.781百万港元,增长90.3%[151] - 银行借贷从819.5百万港元增至1,100.5百万港元,增幅34.3%[70] - 总借贷从2024年末的819.533百万港元增至2025年中的1,100.525百万港元,增长34.3%[152] - 进口贷款从642.410百万港元增至927.281百万港元,增长44.3%[152] - 美元计值借贷从0港元增至832.756百万港元[153] - 当期所得税负债从12.6百万港元增至67.6百万港元,增幅436.5%[71] - 权益总额为3063.9百万港元,其中储备占3023.2百万港元[7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978.4百万港元,未使用信贷额度为1803.2百万港元[75] - 存货价值1608.4百万港元,较期初842.3百万港元增长91.0%[76] - 贸易应收款项1271.7百万港元,较期初804.3百万港元增长58.1%[76] - 贸易应付款项1235.2百万港元,较期初816.2百万港元增长51.3%[76] - 总资产增长19.5%至599.12亿港元[110][112] - 现金及银行结余减少8.5%至21.37亿港元[110] - 存货大幅增长91.0%至160.84亿港元[110] - 流动负债增长37.9%至285.99亿港元[112] - 借贷增长34.3%至110.05亿港元[11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增长7.0%至306.20亿港元[112] - 公司存货大幅增加,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246,364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783,322千港元[115]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同比大幅增长112.7%,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715,552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1,521,818千港元[115]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从768.160百万港元增至1,156.623百万港元,增长50.6%[158]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从915.460百万港元增至1,330.749百万港元,增长45.4%[158] - 雇员福利拨备从129.882百万港元增至149.260百万港元,增长14.9%[147][149] - 产品保修及退货拨备从40.508百万港元降至38.996百万港元,减少3.7%[154] - 集团金融资产总额从933.9百万港元增至1,409.5百万港元,增长50.9%[160] 其他重要内容:现金流 -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入670.3百万港元,同比增长[77] - 公司经营产生之现金同比增长14.8%,从二零二四年6月30日的591,147千港元增至二零二五年6月30日的678,738千港元[115]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894.8百万港元,包含偿还贷款811.8百万港元及派息58.2百万港元[79] - 净现金权益比率由49.0%下降至30.5%[82] - 资本开支20.9百万港元用于购置固定资产[83] 其他重要内容:税务与法律事项 - 香港当期税项期内拨备从2024年6月30日的31,028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4,497千港元,减少53.3%[133] - 新加坡当期税项期内拨备在2025年6月30日为24,774千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0[133] - 公司收到税务局关于2017/18及2018/19课税年度的评税通知书,要求分别补缴额外税款1650万港元[137] - 公司税务顾问估计,若50:50离岸税务待遇申请被拒,2017/18至2022/23课税年度的潜在税务敞口约为6000万港元[137] - 公司已支付总计2400万港元(1100万及1300万港元)的储税券作为反对评税的担保[138] - 美国海关潜在关税负债约198.3百万港元,已支付92.4百万港元[87] - 美国海关潜在关税负债估计为25百万美元(约198.3百万港元)[167] - 已支付11.8百万美元(约92.4百万港元)关税款项,列作其他应收款项[169] - 董事认为关税问题不大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168] - 集团已就全额25百万美元关税负债提交诉讼抗议书[169] 其他重要内容:其他收益与金融工具 - 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由2140万港元增至5380万港元,增幅153.8%,主要因汇兑收益净额增加4920万港元[53] - 汇兑收益从亏损2380万港元转为收益2540万港元,完全抵消利息收入减少1640万港元的影响[53] - 其他收入以及其他收益净额从2024年6月30日的21,233千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3,817千港元,增长153.4%[130] - 利息收入从2024年6月30日的38,90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22,499千港元,减少42.2%[130] - 净汇兑收益从2024年6月30日的亏损23,760千港元转为2025年6月30日的收益25,390千港元[130] - 第三级非上市股本投资(Dreamscape Immersive Inc.)公允价值保持1.3百万港元不变[160][162][165] - 第二级金融工具估值采用无追索权客账融通加权平均贴现率[164] - 第三级估值采用4.51企业价值销售比、43.42%波幅和4.42%无风险利率[165] - 企业价值销售比每增减1将导致其他全面收益增减约437,000港元[165] 其他重要内容:公司治理与股权结构 - 董事王锡豪持股55,405,750股(14.28%),何黄美德持股55,050,000股(14.19%)[94][95] - 董事王芳柏持股27,639,750股(7.13%),梁华根持股25,100,500股(6.47%)[94][95] - 何乃立持股21,431,538股(5.53%)为公司主要股东[94][95] - 董事会13名成员中包含8名非执行董事(7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03] - 公司存在企业管治守则偏离情况:主席与行政总裁由王锡豪一人兼任[102] - 报告期内未发生物业
栢能集团(01263)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