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净利息收入为28.15亿港元,同比增长8.5%[4]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7.2亿港元,同比增长21.1%[4] - 保险服务业绩为6718.5万港元,同比增长38.1%[4] - 净交易收入为4.59亿港元,同比增长359.5%[4] - 总营业收入为41.12亿港元,同比增长21.2%[4] - 税前利润为20.6亿港元,同比增长24.2%[4] - 期间利润为18.11亿港元,同比增长23.2%[4] - 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利润为14.06亿港元,同比增长26.4%[4]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溢利为140.61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1.238亿港元增长26.4%[71] - 用于计算稀释每股盈利的溢利为121.564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3.657亿港元增长29.8%[71] - 基本每股盈利增至4.41港元,较上年3.49港元增长26.4%[68] - 归属于母公司盈利增至14.06亿港元,较上年11.12亿港元增长26.4%[6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扣除投资及固定资产收益和亏损前之营运溢利为1,601,518千港元,同比增长30.6%[189] - 经营资产及负债变动前之营运溢利2025年上半年为2,397,209千港元,同比增长32.4%[18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支出为17.82亿港元,同比增长9.8%[4] - 信贷减值损失为7.29亿港元,同比增长34.1%[4] - 信贷减值损失净额增至7.29亿港元,较上年5.44亿港元增长34.1%[52] - 客户贷款减值损失达7.06亿港元,较上年5.51亿港元增长28.2%[52] - 雇员薪酬及福利支出增至12.83亿港元,较上年11.25亿港元增长14.0%[50] - 香港利得税支出增至2.54亿港元,较上年1.56亿港元增长62.9%[67] - 信贷减值亏损2025年上半年为729,151千港元,同比增长34.1%[189] - 贷款撇销净额2025年上半年为负316,56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负481,272千港元改善34.2%[189] 利息收入和支出(同比环比) - 净利息收入为28.15亿港元,由利息收入53.43亿港元减去利息支出25.28亿港元得出[34]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14.6%,从62.54亿港元降至53.43亿港元[34] - 利息支出同比下降30.9%,从36.60亿港元降至25.28亿港元[34] - 净利息收入2025年上半年为负2,814,941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负2,594,639千港元进一步下降8.5%[189] 服务费及佣金收入(同比环比) - 净服务费及佣金收入为7.20亿港元,由服务费收入8.28亿港元减去支出1.08亿港元得出[38] - 证券经纪佣金收入同比增长60.9%,从0.52亿港元增至0.84亿港元[38] - 零售投资及财富管理服务收入同比增长77.9%,从0.77亿港元增至1.37亿港元[38] 交易和投资收入(同比环比) - 外汇交易净收益为3.99亿港元,显著高于去年同期的0.65亿港元[45] - 净交易收入为4.59亿港元,去年同期为1.00亿港元[45] - 上市投资股息收入大幅增长至4812.3万港元,较上年3070.9万港元增长56.7%[48] - 投资物业租金收入增至1023.7万港元,较上年926.9万港元增长10.4%[48] 资产变化 - 总资产从2665.23亿港元增长至2718.08亿港元,增加52.85亿港元(+1.98%)[7] - 持作交易用途的证券从200.64亿港元增至333.29亿港元,大幅增加132.66亿港元(+66.12%)[7] - 公司2025年6月30日交易证券及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总额为522.863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400.539亿港元增长30.5%[73] - 非上市债务证券大幅增加至332.803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99.656亿港元增长66.6%[73] - 非上市权益证券及投资基金增加至137.425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10.876亿港元增长23.9%[73]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总额从51,251,735千港元增至53,813,141千港元,增长5.0%[112] - 债务证券投资中,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发行部分从12,886,437千港元增至17,918,672千港元,增长39.1%[112] - 权益证券投资从8,047,631千港元增至8,697,449千港元,增长8.1%[112] - 公司物业、家具及设备账面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02,774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524,234千港元,增加21,460千港元[117][120] - 公司使用权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7,00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71,114千港元,增加14,112千港元[117][123] - 公司投资物业从2024年12月31日的671,69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21,917千港元,增加50,225千港元[125] - 用作负债担保的已抵押交易资产及金融投资为316.70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114.33亿港元增长177%[157]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538.13亿港元,其中55.8%投资于1-5年期资产[164]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为322.62亿港元,其中34.5%分布在1年以上至5年到期[164] - 联营公司投资为29.59亿港元,全部归类为无注明日期资产[164]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为19.99亿港元[166]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为512.52亿港元[166]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为622.68亿港元,其中第1级89.44亿港元,第2级516.75亿港元,第3级16.49亿港元[172] - 债务证券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额为451.16亿港元[172]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为40.84亿港元,负债为18.40亿港元[166] - 各项贷款及其他账目为1436.02亿港元,是资产中最大的组成部分[16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总额为593.41亿港元,其中第3级资产占16.41亿港元[179]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权益证券规模达80.48亿港元,其中第3级资产占16.04亿港元[179] - 衍生金融工具中持有用于对冲的资产规模为228.37亿港元,全部归类为第2级公允价值计量[179]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为337.32亿港元(2025年6月末),较账面价值336.22亿港元存在正差价[185] - 次级票据公允价值为43.49亿港元(2025年6月末),较账面价值42.74亿港元溢价1.75亿港元[185] 负债变化 - 客户存款从20059.94亿港元增至20311.51亿港元,增加251.57亿港元(+1.25%)[7] - 已发行存款证从429.50亿港元大幅减少至189.00亿港元,减少240.50亿港元(-56.00%)[7] - 衍生金融工具资产从408.37亿港元减少至322.62亿港元,减少85.75亿港元(-21.00%)[7] - 公司客户存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00,599,432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03,115,079千港元,增加2,515,647千港元[129] - 公司活期及往来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27,896,681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6,229,458千港元,增加8,332,777千港元[129] - 公司储蓄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40,299,251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9,047,813千港元,增加8,748,562千港元[129] - 公司定期、通知及短期存款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2,403,500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7,837,808千港元,减少14,565,692千港元[129] - 公司已发行存款证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94,996千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890,009千港元,减少2,404,987千港元[131] - 公司后偿债务从2024年12月31日的4,146,914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273,505千港元,增加126,591千港元[134]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负债总额为46.21亿港元,全部为第2级[172] - 客户存款为20,311.51亿港元,是公司最大的负债项,占总负债的89.6%[164] - 客户存款为2005.99亿港元,占负债总额的89.8%[166] 贷款和垫款表现 - 各项贷款及其他账目从14360.20亿港元增至14420.23亿港元,增加60.03亿港元(+0.42%)[7] - 客户贷款及垫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1383.74亿港元增长至2025年6月30日的1394.89亿港元,增加了11.15亿港元[84] - 总减值准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32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17亿港元,增幅为25.1%[84][89] - 阶段3减值准备显著增加,从2024年12月31日的8.73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1.59亿港元,增幅为32.8%[84] - 信贷减值贷款及垫款占客户贷款总额百分比从2024年12月31日的3.21%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12%[89] - 逾期未偿还贷款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38.09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0.89亿港元,占总贷款比例从2.75%升至2.93%[94] - 逾期3个月以上至6个月的贷款大幅减少,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04亿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5.03亿港元[94] - 逾期6个月以上至1年的贷款显著增加,从2024年12月31日的7.79亿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3.17亿港元[94] - 有抵押逾期贷款所持抵押品市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47.73亿港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7.48亿港元[94] - 收回抵押品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4.28亿港元减少至2025年6月30日的2.57亿港元,主要因收回物业减少[102] - 于2024年12月31日,公司根据中国内地法院法令回收了估计可变现总值为5618.4万港元的物业,2025年6月30日此项为无[104] - 预期信贷亏损总准备从2024年12月31日的1,598,610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1,976,097千港元,增长23.6%[108][110] - 阶段3预期信贷亏损准备显著增加,从872,989千港元增至1,158,920千港元,增长32.7%[108][110] - 期内撇销金额为367,755千港元,相比2024年全年的1,432,519千港元大幅减少[108][110] - 以摊余成本列账的金融资产总额从35,562,163千港元降至33,665,778千港元,减少5.3%[115] - 企业发行的以摊余成本列账金融资产从19,785,903千港元降至17,188,382千港元,减少13.1%[115] - 阶段1金融资产减值准备从31,102千港元增至42,760千港元,增长37.5%[115] - 中央政府及中央银行发行的以摊余成本列账金融资产从1,326,666千港元降至672,857千港元,减少49.3%[115] - 表外信贷承诺总额643.241亿港元,较2024年末641.93亿港元增长0.2%[151] - 可无条件取消承诺575.705亿港元,占表外承诺总额的89.5%[15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额从2024年的2,919,591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的2,592,873千港元,降幅为11.2%[12]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额从2024年的141,107千港元改善至2025年的71,758千港元,减少49.1%[12] - 融资活动现金净流出额从2024年的2,865,323千港元大幅减少至2025年的738,074千港元,降幅为74.2%[1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1,783,041千港元,相比2024年净减少86,839千港元显著改善[12]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5,289,042千港元,较期初13,314,123千港元增长14.8%[12] - 偿还后偿债务支出从2024年的1,759,714千港元降至2025年0千港元[12] - 支付后偿债务及债务证券利息从2024年的328,257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149,416千港元,降幅为54.5%[12] - 支付普通股股息从2024年的522,681千港元降至2025年的376,452千港元,减少28.0%[12]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从2024年的2,342,199千港元增至2025年的5,195,453千港元,增长121.8%[12] - 通知及短期存款从2024年的13,001,115千港元减少至2025年的7,098,144千港元,下降45.4%[12]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52.04亿港元,其中62.3%为即期偿还[164]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50.10亿港元,占资产总额的5.6%[166] - 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现金净额2025年上半年为2,592,873千港元,同比下降11.2%[189] - 客户存款变动2025年上半年增加2,515,647千港元,同比增长122.8%[189] 股东权益和资本 - 股东资金(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权益)从346.42亿港元增至362.90亿港元,增加16.48亿港元(+4.76%)[7] - 2024年末期股息派发3.76亿港元[9] - 加权平均普通股数量为3.19亿股,较上年基本持平[68] - 股东资金总额362.899亿港元,较2024年末346.417亿港元增长4.76%[143] - 投资重估储备29.931亿港元,较2024年末28.273亿港元增长5.86%[143] - 监管储备金额4.554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5.445亿港元),减少16.35%[144][146] - 已签约但未拨备资本开支1839.4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2082.1万港元)[149] - 大新银行于2021年11月2日发行3亿美元巴塞尔III二级资本债务,票面年利率3%,期限10年[138] - 大新银行于2023年11月15日发行2.5亿美元巴塞尔III二级资本债务,票面年利率7.375%,期限10年[138] 保险业务表现 - 保险服务业绩为0.48亿港元,保险收入为6.21亿港元[43] - 集团一般保险业务保险及再保险合同负债达14.442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14.06亿港元)[140] - 保险业务流动资金(float)为8.57亿港元(2024年12月31日:8.144亿港元)[140] 联营公司投资 - 联营公司重庆银行投资2024年计提减值损失1600万港元[58] 公允价值计量 - 2025年上半年及2024年度,第1/2/3级公允价值层级间未发生资产转移[174][177] - 公司第3级金融资产(非上市权益证券)采用市盈率估值,可比公司市盈率范围为20.41倍至44.85倍[176] - 若第3级资产估值参数发生5%有利变动,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将增加8000万港元(2024年末:7800万港元)[176] - 若第3级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