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公司净收入为人民币124.4095亿元,同比下降1.7%[5] - 股东应占净收益为人民币32.75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1.6%[5] - 经营所得收益为人民币34.7034亿元,同比增长35.8%[5] - 净收入为人民币12.441亿元,同比下降1.7%[10][12] - 股东应占净收益为人民币3.275亿元,同比增长41.6%[10][12] - 非公认会计准则股东应占净收益为人民币3.577亿元,同比增长33.9%[10][12]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上半年的人民币12.748亿元下降1.6%至2025年上半年的12.547亿元[34][35] - 业绩报酬收入从1110万元激增151.6%至2788万元,主要来自私募证券基金产品[34][39] - 公司总收入从12.75亿元人民币下降1.6%至12.55亿元人民币[43] - 公司经营收益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55.5百万元人民币增加35.8%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47.0百万元人民币[77] - 公司净收益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5.6百万元人民币增加39.4%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328.4百万元人民币[80] - 2025年上半年总收入为12.547亿元人民币,较2024年同期的12.748亿元人民币下降1.6%[140] - 业绩报酬收入表现亮眼,从1004万元人民币增至2788万元人民币,增幅达177.7%[140] - 经营所得收益大幅改善,从2.555亿元人民币增至3.470亿元人民币,增幅35.8%[140] - 净收益同比增长39.4%至人民币32.84亿元(2024年同期为23.56亿元)[141][143] - 公司净收益从2024年的23.5556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32.8356亿元,同比增长39.4%[147]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薪酬及福利开支为人民币60.3162亿元,同比下降12.0%[5] - 信用损失拨备人民币4.4038亿元,同比变化-10,389.3%[5] - 公司境内经营开支同比减少11.2%[19] - 公司经营成本及开支总额下降11.2%至8.97亿元人民币,主要因雇员薪酬成本控制及一次性开支减少[53] - 财富管理业务经营成本下降12.4%至6.55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差旅开支减少及雇员薪酬成本控制[56][57] - 其他业务经营成本增长51.8%至9267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暂停借贷业务相关的信用损失拨备增加[56][59] - 公司经营成本及开支总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0.10亿元人民币下降11.2%至2025年上半年的8.97亿元人民币[60] - 境内公开市场证券经营成本及开支下降40.7%,从9500万元人民币降至564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理财师薪酬减少[61] - 境内资产管理经营成本及开支下降53.6%,从1.145亿元人民币降至531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歌斐作为普通合伙人向其基金支付一次性开支减少[62] - 境外财富管理经营成本及开支下降28.4%,从2.872亿元人民币降至2.056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其他薪酬减少及一般营销活动减少[64] - 境外资产管理经营成本及开支增长25.6%,从4580万元人民币增至5748万元人民币,与Olive Asset Management管理的境外投资产品收入增长一致[65] - 境外保障传承服务经营成本及开支增长47.2%,从3850万元人民币增至567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与境外保险业务相关的其他经营开支增加[67] - 总部经营成本及开支增长24.4%,从3.463亿元人民币增至4.308亿元人民币,主要因与暂停借贷业务相关的信用损失拨备增加[68] - 公司薪酬及福利总额下降12.0%,从6.858亿元人民币降至6.032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公司就雇员薪酬采取成本控制策略[69] - 公司信用损失拨备为4400万元人民币,而2024年同期为信用损失拨回40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与暂停借贷业务相关的信用损失拨备增加[73] - 公司其他经营开支下降61.6%,从6320万元人民币降至2430万元人民币,主要因2025年上半年歌斐作为普通合伙人向其基金支付一次性开支减少[75] - 薪酬及福利总额从6.858亿元人民币降至6.032亿元人民币,降幅12.1%[140] - 信用损失拨备从拨回428万元人民币转为拨备4404万元人民币[140] - 公司以股份为基础的薪酬开支从2024年的5.8479亿元减少至2025年的3.7788亿元,同比下降35.4%[147] - 信用损失拨备从2024年拨回428万元转为2025年拨备4403.8万元[147] 各条业务线表现 - 业绩报酬收入为人民币2.787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7.6%[5] - 来自歌斐所管理基金的总收入为人民币51.8144亿元,同比下降7.5%[5] - 募集费收入为人民币30.9458亿元,同比下降1.2%[5] - 管理费收入为人民币31.3643亿元,同比增长2.3%[5] - 财富管理业务总收入为人民币8.627亿元,同比下降2.2%[17] - 资产管理业务总收入为人民币3.628亿元,同比下降2.8%[18] - 公司境内收入较2024年同期轻微下降,但公开市场证券产品收入贡献增加9.6%[19] - 境内私募股权产品收入贡献下降12.7%[19] - 境内公开市场证券分部募集量同比增长逾75%,其中人民币计价私募证券基金产品募集量增长超过180%[21] - 境外独家另类投资产品贡献收入同比上升18.9%[25] - 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从8.817亿元下降2.2%至8.626亿元,募集量保持稳定为331亿元[37] - 资产管理业务收入从3.732亿元下降2.8%至3.628亿元,资产管理规模从1540亿元下降5.8%至1451亿元[38] - 其他业务收入从1980万元大幅增长47.5%至2920万元[39] - 管理费收入从4.815亿元下降3.3%至4.656亿元,主要因境内私募股权产品减少[34][39] - 募集费收入从3.240亿元下降3.5%至3.127亿元,主要因保险产品分销减少[34][39] - 资产管理业务募集费收入从4.4万元大幅增至188万元,增幅4172.7%[34][41] - 资产管理业务业绩报酬收入从3120万元下降23.7%至2380万元,主要因境内私募股权产品减少[34][41] - 境内公开市场证券总收入增长9.6%至2.61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私募证券基金募集费收入增长169.5%及业绩报酬收入增长350.4%[43][45] - 境内资产管理总收入下降12.5%至3.44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私募股权产品资产管理规模下降导致管理费减少9.5%及业绩报酬收入下降90.2%[43][46] - 境外财富管理总收入下降11.4%至2.91亿元人民币,主要因境外保险产品分销所得分配募集费减少19.8%[43][48] - 境外资产管理总收入增长16.7%至2.20亿元人民币,主要因管理费增长16.9%及募集费收入增长68.7%[43][50] - 境外保障传承服务总收入增长31.9%至8925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境外保险产品分销所得分配募集费增长47.7%[43][51] - 总部其他服务费收入增长31.6%至3502万元人民币,主要因向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43][5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变利益实体净收入为人民币277,643千元(美元38,757千元)[1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变利益实体净收益为人民币35,897千元(美元5,011千元)[1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可变利益实体贡献合并净收入22.2%及合并净收益10.9%[163] 各地区表现 - 境外产品募集量达人民币164亿元,同比增长0.6%[11] - 境外对冲基金及结构性产品募集420百万美元,同比增长282.0%[11] - 境外产品资产管理规模达人民币414亿元,同比增长5.9%[11] - 境外资产配置存续规模达人民币91亿元,同比增长6.6%[11] - 境外收入占2025年上半年净收入总额的48%,较去年同期增长[25] - 境外注册客户超过18,800人,同比增长13.0%;活跃客户超过3,600人,同比增长12.5%[27] - 境外资产配置存续规模达9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6.6%[27] - 境外对冲基金及结构化产品募集金额达4.2亿美元,同比增长282.0%[28] - 境外主动管理产品资产管理规模达414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9%[2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正在积极开拓美国和加拿大新市场,并投资建立无底薪经纪团队改善保险业务[31] - 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发中期股息[116] - 公司授权一项最高5000万美元的股份回购计划,有效期两年[110] - 报告期内公司在纽交所回购739,834股美国存托股,总代价663.91万美元[110]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持有1,352,536股回购的美国存托股作为库存股[110] - 2025年4月回购620,407股美国存托股,单价区间7.80-9.49美元,总代价550.91万美元[110] - 全球发售所得款项净额约3.156亿港元,已动用2.63亿港元[117][118] - 潜在投资用途剩余款项5270万港元,预计2026年底前动用[118] 其他重要内容 - 政府补贴收入人民币2.3434亿元,同比增长68.9%[5] - 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117亿元,无有息负债[18] - 公司政府补贴总额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3.9百万元人民币增加68.9%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23.4百万元人民币[76] - 财富管理业务政府补贴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9.3百万元人民币增加90.2%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7.7百万元人民币[76] - 资产管理业务政府补贴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4.4百万元人民币增加27.6%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5.7百万元人民币[76] - 公司其他收益总额从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116.9百万元人民币减少40.2%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69.9百万元人民币[7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821.8百万元人民币[8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杠杆比率为17.7%[8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和解承兴事件相关或有负债为467.3百万元人民币[9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资本开支为48.2百万元人民币[92] - 公司董事及主要行政人员持股情况:汪静波女士通过信托持有69,011,755股(20.45%),殷哲先生持有17,480,335股(5.18%),章嘉玉女士持有20,263,835股(6.00%),何伯权先生持有16,398,720股(4.86%),吴亦泓女士持有180,000股(0.05%)[98] - 主要股东持股情况:Jing Investors Co., Ltd.及其关联实体合计持股69,011,755股(20.45%),Yiheng Capital Partners, L.P.及其关联实体持股33,598,610股(9.95%),FIL Limited及其关联实体持股23,306,480股(6.90%)[101] - 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337,540,826股(含库存股)[98] - 公司实施2022年股份激励计划以激励雇员[97] - 公司为雇员提供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及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计划[96] - 不竞争协议限制期限为终止雇用后两年,期间按离职前薪金比例补偿雇员[96] - 2022年股份激励计划于2022年12月23日生效,报告期内无购股权授出、行使、失效或注销[103] - 董事汪静波报告期内获授30,000受限制股份单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属22,500单位[104] - 董事殷哲报告期内获授30,000受限制股份单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属22,500单位[104] - 雇员合计报告期内获授60,000受限制股份单位,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归属698,476单位[104] - 报告期内已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233,302单位,占期初未归属单位总数的24.4%[104] - 报告期内注销受限制股份单位85,305单位,占期初未归属单位总数的8.9%[104] - 2024年3月29日授出单位使用前交易日收市价每股11.43美元计算公允价值[108] - 计划授权限额可供授出购股权及奖励从15,303,350单位增至15,556,400单位[109] - 报告期内发行150,000股股份以满足受限制股份单位结算[109] - 可发行股份数600,00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加权平均数349,281,037股的0.17%[109] - 109名投资者就承兴事件提起法律诉讼,总索赔额超过3.585亿元人民币[121] - 最高人民法院再审判决公司承担赔偿金额9900万元人民币的70%及相应利息[122] - 公司已为9900万元人民币的或有负债预留拨备[12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未面临可能对业务、财务状况或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的未决或已提起的司法、仲裁或行政诉讼[123] - 承兴事件和解计划中,818名受影响客户中有595名(72.7%)接受了先前和解计划要约[1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余下受影响客户223名中有7名(3.1%)接受了新和解计划要约[124] - 报告期内先前和解计划项下17,833份受限制股份单位归属,涉及178,332股股份(相当于35,666股美国存托股)[12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授出3,764,605份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37,646,050股股份(相当于7,529,210股美国存托股)[1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已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1,871,482份(49.7%),涉及18,714,816股股份(相当于3,742,963股美国存托股)[125]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未行使未归属受限制股份单位1,893,123份(50.3%),涉及18,931,234股股份(相当于3,786,247股美国存托股)[125] - 自2025年6月30日至中期报告日期,新和解计划项下4,516份受限制股份单位归属,涉及45,162股股份(相当于9,032股美国存托股)[125] - 自2025年6月30日至中期报告日期,一名受影响客户接受新和解计划要约,获授5,772份受限制股份单位,涉及57,720股股份(相当于11,544股美国存托股)[125] - 德勤·关黄陈方会计师行对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未经审核简明合并中期财务报表出具无保留审阅结论[134] - 公司总资产从2024年12月31日的117.788亿元人民币略微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117.449亿元人民币[13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保持稳定,从38.223亿元人民币微降至38.218亿元人民币[137] - 短期投资显著增长,从12.746亿元人民币增至16.024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5.7%[137] - 应收账款从4.735亿元人民币下降至4.032亿元人民币,降幅14.8%[137] - 应付股息从0元大幅增加至55亿元人民币[138] - 利息收入同比下降25.3%至人民币6630.6万元(2024年同期为8877.2万元)[141] - 投资损失人民币766.8万元(2024年同期为收益1558.5万元)[141] - 所得税开支同比增长49.8%至人民币1.24亿元[141] - 基本每股收益增长42.4%至人民币0.94元(2024年同期为0.66元)[141] - 公司回购库存股人民币4819.4万元[146] - 宣派股息人民币5.5亿元(2024年同期为10.18亿元)[144][146] - 外币换算调整造成其他综合损失人民币8759.8万元[143] - 股东权益总额下降至人民币96.62亿元(期初为100.13亿元)[146] - 非控股权益下降至人民币3716.2万元(期初为6689
诺亚控股(06686)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