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集团收入为27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2200万港元增加510万港元或23.2%[4] - 收入同比增长23.3%至2714.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2200.7万港元[82] - 2025年上半年综合收入为271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201万港元增长23.3%[116] - 集团毛利为8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680万港元增加160万港元或23.5%,毛利率为30.9%(2024年同期:30.8%)[5] - 毛利同比增长23.5%至837.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78.2万港元[82] - 公司拥有人应占整体溢利为110万港元,由2024年同期亏损2540万港元扭亏为盈[11] - 期内溢利为114.8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542.9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82] - 集团业绩扭亏为盈,从亏损2188.9万港元转为盈利543.7万港元[107][109]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除所得税前溢利115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2543万港元,业绩显著改善[116] - 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为0.12港仙,相比去年同期每股亏损2.63港仙[82]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0012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每股亏损0.0263港元[130] 成本和费用 - 行政开支增加50万港元至64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8.5%[10] - 财务费用为180万港元(2024年同期:120万港元)[11] - 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为178.5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15万港元增长55.2%[116][120] - 2025年上半年已确认存货成本为1877万港元,占当期收入的69.2%[123] - 董事及主要管理层薪酬从2024年上半年的40.8万港元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2.6万港元,增加1.8万港元(4.4%)[159]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在报告期内折旧开支为零港元,与去年同期相同[137] 业务线表现 - 医疗产品业务收入为22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1630万港元增加580万港元,占集团总收入81.3%[12] - 医疗产品业务分部溢利为330万港元(2024年同期:170万港元)[15] - 医疗设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2%,从1632.7万港元增至2208万港元[107][109] - 医疗设备业务利润同比增长94.8%,从168.8万港元增至328.8万港元[107][109] - 放贷业务贷款利息收入为51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570万港元减少60万港元或10.5%,占集团总收入18.7%[16] - 放贷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8%,从568万港元降至506.4万港元[107][109] - 放贷业务亏损扩大90.6%,从亏损68万港元增至亏损129.6万港元[107][109] - 塑胶产品业务在报告期内无收入和利润贡献[107][109] 证券投资业务表现 - 证券投资录得未变现及已变现净收益340万港元(2024年同期:亏损2290万港元)[20] - 证券投资分部溢利为340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2,290万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2] - 香港上市股本证券持作买卖投资录得未变现及已变现收益净额34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亏损2,290万港元[22] - 于2025年6月30日,集团持有27只香港上市股本证券之公允价值为7,560万港元[22] - 证券投资业务业绩大幅改善,从亏损2289.7万港元转为盈利344.5万港元[107][109] - 2025年上半年持作买卖投资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344.5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亏损2289.7万港元[118] 资产和负债状况 - 集团综合净资产约为6,13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6,010万港元增加约120万港元[33] - 资产净值为6127.6万港元,相比去年底6012.8万港元增长1.9%[84] - 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62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460万港元增加160万港元[35] - 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60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20万港元,增加了160万港元[3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35.8%至622.6万港元,去年底为458.3万港元[84][87] - 持作买卖投资增加27.4%至7561.4万港元,去年底为5937.3万港元[84]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总资产为1.798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293亿港元增长39.1%[114] - 证券投资分部资产从2024年6月的2532万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的7561万港元,增长198.7%[114] - 集团于2025年6月30日有应付债券3,300万港元,2024年12月31日为3,000万港元[36] - 公司应付债券为3300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000万港元有所增加[39]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增加26.5%至8642.9万港元,去年底为6830.2万港元[84]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6830.2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8642.9万港元,增加1812.7万港元(26.5%)[148] - 贸易应付款项从2024年末的4547.7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6337.2万港元,增加1789.5万港元(39.3%)[148] - 超过6个月的贸易应付款项占比极高,2025年6月30日为5317.0万港元,占总额的83.9%(5317.0万/6337.2万)[150] - 集团负债比率为43.8%,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3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于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均保持在43.8%[39] - 公司流动比率为2.1,较2024年12月31日的2.3有所下降[40][45] - 集团总借贷为零,与2024年12月31日相同[35]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净额50.4万港元,相比去年同期动用现金净额335.8万港元有所改善[87] 其他财务数据 - 其他亏损(扣除其他收入及收益)录得溢利340万港元,相比2024年同期为亏损2290万港元[6] - 集团于中国投融资的权益账面金额约为1,030万港元,占公司总资产约5.7%[27] - 集团总资产中证券投资公允价值占比为41.8%,其中中国投融资占5.7%,其他投资占36.1%[23]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总额从2024年末的8396.5万港元微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8291.9万港元,下降约74.6万港元(0.9%)[140] - 来自客户合约之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末的757.5万港元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446.5万港元,下降311万港元(41.1%)[140] - 应收贷款净额从2024年末的7438.5万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7744.9万港元,增加306.4万港元(4.1%)[140] - 应收贷款年利率区间从2024年末的4%-12%变为2025年6月30日的6%-12%,最低利率有所提高[145] - 公司已发行及缴足股本为9.675亿股,金额为4837.8万港元,在报告期内无变动[156] - 购股权失效导致购股权储备减少506.8万港元,并相应增加累计亏损506.8万港元[85] 公司治理与股东信息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中期股息[44][49] - 公司未就截至2025年及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派付或建议派付任何中期股息[127] - 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于公司或其相联法团的股份、相关股份及债权证中无需要申报的权益及淡仓[52][53] - 公司员工人数为30名,与2024年12月31日持平[43][48] - 公司未就银行信贷及其他借贷抵押任何资产,且无重大或然负债[41][46] - 公司于2025年6月30日及2024年12月31日均无重大资本承担[16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后无重大报告期后事项[163]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后无重大期后事件[161] - 公司已遵守上市规则附录14所载的企业管治守则的所有守则条文[74] 购股权计划 - 根据购股权计划可发行股份上限为公司已发行股本的10%[61][63] - 任何12个月内授予单一合资格参与者的股份总数不得超过授予日已发行股份的1%[65][67] - 授予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的购股权超过授予日已发行股本0.1%且价值超过500万港元需股东批准[65][67] - 购股权计划已于2025年6月29日营业时间结束时届满[66][67]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可供授出的购股权数目为96,755,179份[70][7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根据购股权计划可予发行股份为48,360,000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5.0%[71][7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可予发行股份为182,355,179股,相当于已发行股份的18.8%[71][72] - 2020年5月4日授予董事及员工的购股权已于2025年6月30日前失效/没收,涉及数量37,240,000份[70] - 2022年4月21日授予员工的48,360,000份购股权截至2025年6月30日尚未行使[70]
隽泰控股(00630)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