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同比增长70.3%,从4270.5万港元增至7274.4万港元[9] - 总收益同比增长70.3%,从42,705千港元增至72,744千港元[31]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70.3%,从42,705千港元增至72,744千港元,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中国(香港除外)市场,其收益增长81.1%至65,564千港元[41]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70.3%,从4,270.5万港元增至7,274.4万港元[76] - 经营溢利基本持平,为1557.8万港元(2025年)对比1554.4万港元(2024年)[9] - 期内溢利下降33.6%,从334.9万港元降至222.3万港元[9] - 除税前溢利下降34.6%,从3,405千港元降至2,228千港元[36][37] - 报告期间公司录得溢利约222.8万港元,较上一期间的340.5万港元有所下降[90]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溢利下降39.5%,从3,673千港元降至2,223千港元,而用于计算每股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从3,829,305千股增至6,352,702千股[53] - 每股基本盈利为0.03港仙,低于去年同期的0.10港仙[11] 成本和费用 - 折旧开支大幅增加127.5%,从1788.9万港元增至4069.6万港元[9] - 投资物业折旧大幅增加132.8%,从17,194千港元增至40,015千港元[40][50] - 折旧开支增加约2280.7万港元至4069.6万港元,增幅为127.5%[82] - 融资成本增长10.0%,从12,139千港元增至13,350千港元,主要由于租赁负债已付利息从6,213千港元增至10,038千港元[46] - 融资成本增加约121.1万港元至1335万港元,增幅为10%[89] - 银行借贷利息支出下降45.6%,从5,926千港元减少至3,222千港元[46] - 员工成本增加约431.4万港元至1304.7万港元,增幅为49.4%[81] - 物业相关开支减少约129.2万港元至205.3万港元,降幅为38.6%[85] - 法律及专业服务费大幅减少70.4%,从1,365千港元降至404千港元[50] - 期内租赁现金流出总额从上年同期的1,141千港元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514千港元,降幅约为54.9%[55] 各业务线表现 - 物业投资分部收益增长95.4%,从30,023千港元增至58,686千港元[36][37] - 物业投资租金收入同比增长95.5%,从3,002.3万港元增至5,868.6万港元[77] - 物业投资分部溢利大幅下降83.2%,从10,015千港元降至1,679千港元[36][37] - 新增建设服务分部贡献收益1,771千港元[31][36] - 建设服务收益从零增至177.1万港元[80] - 建设服务分部录得亏损2,123千港元[36] - 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收益下降6.5%,从9,639千港元降至9,009千港元[31] - 物业管理及相关服务收益同比下降6.5%,从963.9万港元降至900.9万港元[78] - 园艺服务及销售植物收益增长7.7%,从3,043千港元增至3,278千港元[31] - 园艺服务及植物销售收益同比增长7.7%,从304.3万港元增至327.8万港元[79] 各地区表现 - 公司总收益同比增长70.3%,从42,705千港元增至72,744千港元,主要增长动力来自中国(香港除外)市场,其收益增长81.1%至65,564千港元[41] - 中国(香港除外)地区的非流动资产从344,128千港元增至372,557千港元,而香港地区的非流动资产从661,636千港元降至615,408千港元[41] 现金流状况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29.9%,从2046.1万港元增至2658.4万港元[13] - 经营现金流转正为44,692千港元,相比去年同期现金流出14,856千港元,改善显著[17]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2,973千港元,主要由于支付给业主的按金为3,310千港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05,200千港元[17] - 融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35,561千港元,主要由于偿还租赁负债26,370千港元及利息13,350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现金流入291,301千港元(因发行可换股债券353,360千港元)[17]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6,158千港元,期末余额为26,584千港元,相比期初20,461千港元增长约30%[17] 资产和负债变动 - 银行借贷减少11.1%,从1.44亿港元降至1.28亿港元[13] - 于2025年6月30日,未偿还银行贷款为1.28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4亿港元减少[91] - 银行借贷总额从1.44亿港元降至1.28亿港元[67] - 贸易及其他应收款项增加31.9%,从3228.2万港元增至4257.2万港元[13] - 贸易应收款项净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28,203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512千港元,增幅约为36.5%[62] - 合同负债从2024年12月31日的14,734千港元大幅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8,379千港元,增幅约为160.6%[63] - 贸易及其他应付款项总额从2024年12月31日的43,199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55,907千港元,增幅约为29.4%[63] - 应付控股股东款项从2024年12月31日的21,035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40,840千港元,增幅约为94.2%[65] - 已向业主支付的按金从2024年12月31日的254,037千港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257,347千港元,增加3,310千港元[60] - 租赁负债现值从3.5335亿港元降至3.3874亿港元[66] - 综合资产总额微增0.3%,从1,075,264千港元增至1,078,768千港元[39] - 综合负债总额微增0.4%,从584,500千港元增至586,771千港元[39] - 资产净值为4.92亿港元,较2024年底的4.91亿港元略有增加[14]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03%,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6%有所改善[95] 投资物业 - 投资物业公允值收益大幅下降84.0%,从312.9万港元降至50.0万港元[9] - 投资物业(香港住宅单位)公允价值为355,500千港元,较2024年末的355,000千港元略有增加[27][28]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计量属于第三层级,采用收入法估值,关键输入数据包括资本化比率和月租金等[28] - 按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物业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355,000千港元微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55,500千港元,增加500千港元[56][57] - 投资物业总账面价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748,90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728,046千港元,降幅约为2.8%[56] - 分租安排下租赁物业的账面净值从2024年12月31日的393,905千港元下降至2025年6月30日的372,546千港元,降幅约为5.4%[58][59] 其他收入和支出 - 其他收入及收益增长66.0%,从2,303千港元增至3,822千港元,主要得益于已付租赁按金的推算利息收入从1,364千港元增至2,681千港元[40][44] - 所得税开支显著下降,当期中国企业所得税拨备仅为5千港元,而去年同期为56千港元[48]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录得流动负债净额约172,216,000港元,对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疑虑[20] - 控股股东已同意提供足够资金以支付到期负债,并承诺至少12个月内不要求偿还往来账结余约40,840,000港元[21] - 出现一名主要客户A,贡献收益13,042千港元,但未达到集团总收益的10%以上[42] - 公司于报告期内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花费427千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196千港元增长约117.9%[61] - 银行借贷年利率为一个月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加2%或港元最优惠利率减0.5%[68] - 银行借贷由账面价值3.555亿港元的投资物业及其他资产作抵押[69] - 公司发行本金总额约3.5336亿港元、年利率3.6%的可换股债券,并已全部转换为35.336亿股股份[70][71] - 公司每股资产净值为0.08港元,已发行普通股为63.527亿股[92] - 于2025年6月30日,公司雇员总数为116名,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9名减少[102] - 公司主席黄炳煌同时履行行政总裁职责,偏离企业管治守则[117] - 审核委员会认为中期报告符合相关会计准则并已作出适当披露[118] 股权结构 - 董事黄炳煌通过控股公司持有公司38.124亿股股份,占总股本的60.01%[108] - 主要股东中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3,812,395,735股普通股,占总股份的60.01%[111] - 主要股东李军通过中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持有公司951,500,000股普通股,占总股份的14.98%[111] - 主要股东熊國強通过旭宏國際有限公司持有公司597,600,000股普通股,占总股份的9.41%[111] - 公司主席黄炳煌被视为持有中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100%股权,因此拥有公司3,812,395,735股股份的权益[111]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无已授出而尚未行使的购股权[113] - 报告期间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未购买、出售或赎回任何上市证券[114]
中亚烯谷集团(00063) - 2025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