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建国际(00171) - 2025 - 中期财报
银建国际银建国际(HK:00171)2025-09-30 16:37

根据您提供的财报关键点,我将严格按照任务要求,对内容进行主题分组和呈现。 财务表现:收入与收益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为5081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96.1万港元增长8.2%[176][179][183] - 租金收入为5023.4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96.1万港元增长7.0%[176][179][183] - 物业租赁业务于2025年期间租金收入约50,234,000港元,较2024年期间的约46,961,000港元增长约7.0%[26][28] - 公司2025年上半年租金收入为50,234,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46,961,000港元有所增长[42] - 新能源业务分佈式光伏发电收入为57.6万港元,2024年同期无此项收入[176][183]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分布式光伏发电业务收入为576,000港元,2024年同期无此项收入[42] - 2025年期间,集团来自分布式光伏发电的收入约为576,000港元[35] - 所有收益均来自中国内地客户,香港地区无收益[180] - 应收贷款利息收入为1,471.4万港元,同比下降59.3%[185]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应收贷款利息收入减少至14,714,000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36,133,000港元[43] - 出售投资物业收益净额为460.7万港元,去年同期无此项收益[185] - 租金收入扣除支销后为4,651万港元,同比增长6.3%[197] - 期内税项抵免总额为2,480.4万港元,去年同期为646.3万港元[194] 财务表现:亏损与利润 - 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07亿港元收窄2.9%[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股东应占亏损为297,838,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306,999,000港元减少3.0%[39] - 期內虧損為299,610千港元,較2024年同期虧損334,873千港元收窄10.5%[146]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2.9961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亏损3.34873亿港元收窄10.5%[176][179] - 净亏损为2.996亿港元,其中非控股权益承担177.2万港元亏损[151] - 本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期内亏损为2.978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07亿港元[200] - 每股基本亏损为12.92港仙,较去年同期的13.32港仙减少3.0%[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每股基本亏损为12.92港仙,较2024年同期的13.32港仙有所减少[39] - 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12.92港仙,較2024年同期13.32港仙有所收窄[147] 财务表现:成本与费用 - 财务费用由2024年约24,535.3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16,137.5万港元,主要由于一项贷款利率减少三分之一[52]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财务费用减少至161,375,000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5,353,000港元显著下降[41] - 財務費用為161,375千港元,較2024年同期245,353千港元下降34.2%[146] - 财务费用(撇除租赁负债利息)为1.60743亿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2.43615亿港元减少34.0%[176][179] - 其他贷款利息支出为1.573亿港元,同比下降33.7%[187] - 财务费用总额为1.614亿港元,同比下降34.2%[187] - 公司员工总数于2025年6月30日为56名,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11名[108] - 2025年期间雇员福利开支总额约为2063.2万港元,较2024年期间减少约254.1万港元[108] - 雇员福利开支为2,063.2万港元,同比下降10.9%[197] 资产与负债状况 - 公司净资产为19.89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31.25亿港元下降36.4%[7] - 净资产由26.347亿港元下降至19.889亿港元,降幅达24.5%[150] - 每股资产净值为0.88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21港元下降27.3%[7] - 资产总值为65.5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74.89亿港元下降12.5%[7] - 公司股东资金于2025年6月30日约为20.28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2.96亿港元或12.73%[103] - 累计亏损由13.3207亿港元扩大至16.5719亿港元,期内增加3.252亿港元[151] - 非控股权益由3.112亿港元正权益转为3890.8万港元负权益,主要受重组影响[150] - 借贷比率恶化至171.76%,较去年同期的125.65%上升36.7个百分点[7] - 资产负债率(借贷比率)为172%(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148%显著上升[78][79] - 流动比率为0.6倍,较去年同期的0.8倍下降25.0%[7] - 流动比率为0.63倍(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0.67倍有所恶化[78][79] - 利息偿付比率为1.0倍,较去年同期的0.3倍显著改善233.3%[7] - 股本回报率为-14.69%,较去年同期的-10.99%恶化33.7%[7] 现金与借款状况 - 现金及银行结余为48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6200万港元下降22.6%[7] - 现金及银行结余由2024年12月31日约490.8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约4,756.9万港元[66][67] - 於2025年6月30日,現金及銀行結餘為47,569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4,908千港元大幅增長869%[149] - 2025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中人民币占比99.4%,较2024年12月31日的73.4%显著上升[69] - 总借款额为34.83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其中短期借款34.48亿港元,长期借款0.35亿港元[72] - 借款净额为34.35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较2024年12月31日的34.41亿港元略有下降[72] - 借款利率区间为年利率5.0%至27.6%(2025年),2024年区间为3.7%至27.6%[72][73] - 所有借款均以人民币计值,金额为34.83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75] - 固定利率借款占比约40.9%,金额为14.26亿港元;浮动利率借款占比约59.1%,金额为20.57亿港元(2025年6月30日)[76] - 一年内或按要求偿还的借款总额为34.48亿港元,占借款总额的99.0%(2025年6月30日)[78] - 於2025年6月30日,計息銀行及其他借款為3,448,498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3,411,554千港元增長1.1%[149] - 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0.48亿港元,远低于一年内到期的计息借款34.48亿港元[80][81] - 有22.43亿港元借款未按计划偿还,10.53亿港元借款因利息支付延迟被重分类至流动负债[80][81] - 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总额约为34.48亿港元需在12个月内偿还[153] - 其中约22.43亿港元借款未按预定还款日期偿还[153] - 约10.53亿港元借款因延迟付息被重新分类为流动负债[153] - 一笔本金约1.94亿港元的逾期其他借款导致集团资产被冻结[153] 现金流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转正,为897.6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5385.3万港元[152] - 投资活动产生净现金流入5507.5万港元,主要由于收取应收贷款7800万港元[152] - 融资活动净现金流出2300.5万港元,主要用于偿还借款3798.6万港元[15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4756.9万港元,期内净增加4104.6万港元[152] 业务表现:物业租赁 - 物业租赁分部亏损4943.6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溢利1144.5万港元大幅恶化[176][179] 业务表现:投资业务 - 投资分部亏损5545.7万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溢利1768.2万港元[176][179] - 以公允值计量的金融资产NT Trust Scheme于2025年6月30日账面值约134,882,00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2.1%(2024年12月31日:144,431,000港元,占2.0%)[27][29][30][32] - 2025年期间集团金融资产公允值变动录得亏损约14,296,000港元,其中约11,651,000港元亏损归因于NT Trust Scheme的公允值变动[30][32] - 集团向NT Trust Scheme总投资为人民币505,000,000元(约合553,728,000港元)[30][32] - 2025年期间集团出售了约人民币4,800,000元的金融资产投资[31][33] - 投资物业公允值变动导致虧損87,164千港元,較2024年同期虧損19,107千港元顯著擴大356%[146] - 投资物业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8,716.4万港元,同比增长356.1%[19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大幅增加至87,164,000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19,107,000港元[40] - 投资物业公允值亏损由2024年约1,910.7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约8,716.4万港元[51] - 金融資產減值淨額為55,243千港元,而2024年同期為減值撥回4,717千港元[146]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由2024年拨回约471.7万港元变为2025年拨备约5,524.3万港元,主要由于应收贷款减值亏损拨备约3,854.2万港元[5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金融资产减值净额发生拨备55,243,000港元,而2024年同期为拨回4,717,000港元[40] - 金融资产减值净额为5,524.3万港元,去年同期为减值拨回471.7万港元[19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就应收贷款计提减值亏损拨备约38,542,000港元[47] 业务表现:新能源业务 - 新能源投资及营运分部溢利17.2万港元,2024年同期无此分部业绩[176][179] - 公司分布式光伏发电在运项目6个,在建项目2个,总装机规模约10兆瓦[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集团有6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已投入运营,另有2个在建项目,总装机容量将达到约10MW[35] - 公司截至2025年6月30日分布式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达约10MW,并有约6MW的电站计划开始建设[36] - 公司已签约一个装机规模约6兆瓦的光伏电站,并计划开始建设[17][18] - 集团已签约一个装机容量约6MW的电站,其建设计划开始[35] - 公司有30个光伏发电潜在项目在磋商,预计总装机规模超过30兆瓦[17][18] - 公司就一个15兆瓦时的储能项目在2025年7月订立并执行了相关建设合同[17][18]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1个电动汽车充电站项目投入运营,另1个在规划中[17][18] - 报告期后签订储能设施建设合同,合约价格约为人民币1420万元(约合1560.9万港元)[114][117] - 储能设施将配备7.5兆瓦/15兆瓦时的磷酸铁锂系统[114][117] 合营企业表现 - 摊占合营企业亏损由2024年约9,394.9万港元减少至2025年约4,789.7万港元[53][56] - 攤佔合營企業虧損為47,897千港元,較2024年同期93,949千港元收窄49.0%[146] - 摊占合营企业亏损为4789.7万港元,较2024年同期的9394.9万港元减少49.0%[176][179] - 合营企业北京灵骏的光伏电池组件项目公司于2025年3至4月新订单增多,但随后大幅下降[20][21] - 合营企业北京灵骏的项目公司因原材料及劳工成本上升,导致2025年期间亏损增加[20][21] - 合营企业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通过运营优化,在2025年期间业绩改善,公司分摊其亏损同比减少[23] 资产变动与处置 - 物业、厂房及设备由2024年12月31日约5,062.2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约7,176.4万港元[54][57] - 应计费用、租务按金及其他应付款由2024年12月31日约70,196.0万港元增加至2025年6月30日约82,864.3万港元[55][58] - 於2025年6月30日,投資物業賬面價值為1,946,743千港元,較2024年12月31日的2,016,909千港元下降3.5%[149] - 公司抵押的投资物业账面总值于2025年6月30日约为18.95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0.69亿港元[100] - 公司抵押的厂房及机器账面总值于2025年6月30日约为251.2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略有减少[100] - 公司于2025年3月完成两项物业出售,总代价为人民币2704.9万元(约合2928.8万港元)[95][97] - 公司子公司北京东环于2025年2月24日同意以人民币1020万元(约合港币1106.2万元)出售一处建筑面积173.49平方米的住宅物业[93] - 由于未能按协议在2025年4月14日前完成物业产权转移登记,北京东环与买方于2025年6月20日签署终止协议,原销售协议自此终止[93] - 原定于2025年2月以1020万元人民币出售的物业交易已于2025年6月终止[94] - 公司已签约但未计提的资本开支于2025年6月30日约为227.5万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192.9万港元[101] - 重组一家附属公司导致亏损3.7719亿港元,主要影响非控股权益(亏损3.499亿港元)[151] 债务与担保 - 公司通过债务转移承担子公司北京东环在两项委托贷款协议下的义务,涉及未偿还本金总额约人民币18.8亿元(约合港币20.75亿元)[83] - 公司股东于2025年2月28日的股东特别大会上批准了贷款转让协议及相关交易事项[83] - 公司为合营企业贷款提供的企业担保于2025年6月30日约为7.95亿港元,较2024年12月31日减少约8.02亿港元[102] - 集团垫付的54笔贷款未偿还本金及利息总额约为24.29亿港元[153] 持续经营与融资计划 - 公司计划加快处置金融资产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及不良资产组合[89] - 公司将就借款清偿及再融资与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持续进行磋商[89] - 公司将在需要时向现有及其他贷款人获取额外信贷融资[89]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处置金融资产投资、未偿还应收贷款及应收贷款利息[90]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需要时能否成功获得新的融资来源[90] - 集团计划加快处置金融资产投资包括股权投资及不良资产组合[158] - 集团正就借款清偿及再融资与贷款人进行磋商[158] - 集团将根据需要向现有及其他贷款人获取额外信贷融资[158] - 集团持续经营能力取决于能否成功解决逾期借款和获得新融资[159] 公司管治与股东信息 - 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梁青、张璐、洪木明)任期均已超过九年[128] - 公司未能在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上任命新的独立非执行董事[128] - 公司主席兼联席行政总裁朱庆凇因病未能出席2025年6月25日的股东周年大会[126]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关于主席与行政总裁角色应分离的规定[125] - 董事会议决不宣派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