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奥国际(00009) - 2025 - 年度业绩
金奥国际金奥国际(HK:00009)2025-09-30 22:51

根据您的要求,我已将提供的所有关键点按照单一主题进行了归类。归类结果如下: 收入和利润表现 - 收益大幅下降至45.5万港元,较2023年的3876.8万港元下降98.8%[3] - 年度净利润为6.145亿港元,相比2023年净亏损14.224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4] - 每股基本盈利为17.22港仙,相比2023年每股亏损39.86港仙有显著改善[4] - 2024年公司年度溢利为6.145亿港元,相比2023年年度亏损14.224亿港元,实现扭亏为盈[29][30] - 2024年除税前溢利为6.144亿港元,而2023年除税前亏损为15.331亿港元[29][30] - 2024年总收益大幅下降至455千港元,较2023年的3.877万港元下降约98.8%[29][30] - 公司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7.22港仙,相比2023年每股亏损39.86港仙,实现扭亏为盈[38] - 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为6.145亿港元,相比2023年亏损14.224亿港元,业绩大幅改善[38]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6.15亿港元(2023年:亏损14.22亿港元)[73] - 每股基本亏损约为17.22港仙(2023年:亏损39.86港仙)[73] 成本和费用 - 融资成本净额为2.112亿港元,较2023年的3.049亿港元减少30.7%[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2.112亿港元,较2023年的3.052亿港元减少约30.8%[29][30] - 融资成本净值为2.112亿港元,相比2023年的3.049亿港元,下降30.7%[34] - 其他借贷利息为1.863亿港元,相比2023年的2.485亿港元,下降25.0%[34] - 银行借贷利息为2887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5165万港元,下降44.1%[34] - 2024年所得税抵免为9.3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107亿港元抵免额大幅减少[36] - 员工成本从2023年的8,201,000港元降至2024年的3,794,000港元,降幅约53.7%[100] 各业务线表现 - 物业和酒店发展分部2024年业绩为盈利8.608亿港元,而2023年为亏损10.235亿港元[29][30] - 集中供热分部2024年业绩为亏损825千港元,较2023年亏损1.951亿港元大幅收窄[29][30] - 物业租金收入为45.5万港元,相比2023年的1760万港元,大幅下降97.4%[35] - 公司物业租金收入减少至约45.5万港元(2023年:1760.3万港元)[73][74] - 公司已取得十个物业管理项目,合约方均为独立第三方[96] 各地区表现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455千港元,非流动资产为1.623亿港元[31] - 2023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益为3.877万港元,非流动资产为1.691亿港元,资本开支为7871千港元[31] - 2023年客户A的收益为1.178万港元,占集团总收益超过10%[32] 资产和债务状况 - 投资物业价值为1.623亿港元,较2023年的1.678亿港元略有下降[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9.5万港元,流动性极为紧张[6] - 总借贷额为8.929亿港元,较2023年的14.755亿港元减少39.5%[6] - 权益亏绌总额为17.293亿港元,财务状况仍为资不抵债[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亏损约43.97亿港元(2023年:50.11亿港元)[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8.08亿港元(2023年:23.95亿港元)[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净额约为16.93亿港元(2023年:22.73亿港元)[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借贷总额约8.93亿港元,其中即期借贷约8.80亿港元[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9.5万港元(2023年:7.6万港元)[1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逾期未付借贷本金约6.00亿港元,应付利息约6.97亿港元,总额约12.96亿港元[16] - 约8.63亿港元的借贷须于贷款人要求时立即偿还[16] - 总借贷额为8.928亿港元,相比2023年的14.758亿港元,下降39.5%[45] - 集团总借贷账面值从2023年的14.758亿港元下降至2024年的8.928亿港元,降幅约为39.5%[49] - 人民币计值借贷从2023年的7.517亿港元大幅减少至2024年的1.708亿港元,降幅约为77.3%[49] - 成都中发投资物业于2024年12月31日价值约1.62283亿港元[65] - 成都中发投资物业于2023年12月31日价值约1.67817亿港元[65] - 公司累计亏损约为43.97亿港元[68] - 公司流动负债超出流动资产约18.08亿港元[68] - 公司负债净额约为16.93亿港元[68] - 公司借贷总额约为8.93亿港元,其中即期借贷约为8.80亿港元[68] - 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9.5万港元[68] - 公司借贷违约本金额约为6.00亿港元[68] - 伟恒发展49%股权可收回金额降至0港元,占集团总资产约0%(2023年:202.2万港元,占0.9%)[75] - 集团总资产为1.628亿港元(2023年:2.324亿港元)[75] - 公司流動負債淨額約為18.08億港元,較2023年的23.95億港元有所改善[89] - 公司現金及現金等值項目僅約9.5萬港元,流動資產約53.1萬港元遠低於流動負債約18.08億港元[89] - 公司資本虧絀總額約為16.93億港元[90] - 公司尚未償還借貸總額約為8.93億港元,其中即期借貸約為8.80億港元[91][93] - 逾期未付借貸本金約6.00億港元,應付利息約6.97億港元,總額約12.96億港元[93] - 資產負債比率(借貸/虧絀)為-0.53[92] 法律诉讼和清盘风险 - 公司面临一项涉及未偿还债务约394.7万港元的清盘呈请,聆讯定于2025年10月15日[18] - 公司正面临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就未偿还贷款本金、利息及违约利息提起的法律诉讼[18] - 公司接获涉及未偿还债务约3,947,000港元的清盘呈请[56] - 中国华融提起诉讼涉及公司结欠其附属公司的未偿还贷款本金、累计利息及违约利息[56] - 公司面临清盘呈请,涉及未偿还债务约394.7万港元[68] - 公司接獲清盤呈請,涉及未償還債務約394.7萬港元,聆訊定於2025年10月15日[85][93] - 公司被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追討融資協議項下債務[86] 公司重组和资产处置 - 扭亏主要源于终止附属公司综合入账产生收益86.08亿港元,而2023年此项为亏损79.227亿港元[3] - 公司已采取裁员、节流、出售非核心资产及寻求新融资等措施改善流动性及推进债务重整[15][19][20] - 终止附属公司东方酒店综合入账产生净负债8.357亿港元,导致收益减少8.608亿港元[51] - 东方酒店终止综合入账时,其借贷金额为4.686亿港元[51] - 集团为潜在企业所得税扣缴义务作出拨备2820万港元,并扣留应付卖方款项6000万港元[52] - 卖方将应付款项60,000,000港元转让给第三方卖家[53] - 附属公司与第三方卖方同意将扣留的60,000,000港元现金款项结算期延长至2025年12月31日[53] - 南京法院命令将成都购物中心转让给浙江稠州商业银行以偿付债务[54] - 南京法院出售公司董事的担保物业以偿付浙江稠州商业银行贷款约98,656,000港元[54] - 工商银行向东方酒店提供的贷款本金总额为人民币250,000,000元、190,000,000元、68,000,000元、20,000,000元和60,000,000元[54] - 公司于2024年11月8日失去对东方酒店的控制权[54] - 公司同意以人民币1元的价格分别出售三家公司[56] - 东方酒店终止综合入账产生收益约8.60795亿港元[59] - 湖南九华国际终止综合入账产生亏损约7.92265亿港元[61] - 东方酒店在建工程全额减值2.169亿港元[76] - 终止将东方酒店综合入账录得收益8.608亿港元[77] - 法院出售公司董事擔保物業以償付銀行貸款約9,866萬港元[84] - 公司间接全資附屬公司湖南九華東方酒店有限公司被法院裁定受理破產程序[84] - 员工人数从2023年的10名减少至2024年的4名,降幅为60%[100] - 公司考虑出售非核心业务及金融资产以改善财务状况[94] 审计和内部控制问题 - 独立核数师对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综合财务报表不发表意见[57] - 审计师因无法获取东方酒店完整账目记录而无法发表意见[59][60] - 审计师因无法获取湖南九华国际完整账目记录而无法发表意见[61][62][63] - 审计师因无法获取成都中发特定记录而无法评估其财务状况[64] - 成都中发投资物业因贷款纠纷被法院扣押且财务影响无法评估[65] - 核数师因事项重大性未能获取充足审核凭证,未对综合财务报表发表意见[108]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少于规定,未遵守上市规则多项条款[105][106] 持续经营不确定性 - 公司持续经营能力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过程中变现资产及履行债务[94] - 公司正寻求债务或股本融资等资金来源以改善资本结构及减少融资开支[99] 公司治理和股份交易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起暂停买卖,并于2025年9月19日提交复牌建议[13][14]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8号将于2027年1月1日生效,可能影响公司未来损益表的呈列及披露[25] - 应收租金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增至1832万港元,而2023年为730万港元,显示信贷风险增加[41][42] - 应付贸易款项降至0港元,相比2023年的1.103亿港元,全部结清[44] - 银行借贷须按要求偿还金额为1.635亿港元,年利率9.5%,罚息率14.5%,且未履行金融契约[47] - 其他借贷金额为2.935亿港元,年利率9%,罚息率9%,已逾期[47] - 来自金融机构的其他借贷金额为1.428亿港元,罚息率22.5%,已逾期[48] - 伟恒发展49%股权估值采用的税前贴现率从19.2%降至17.4%[81] - 伟恒发展估值基于管理层提供的截至2025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未来现金流预测[82] - 估值假设伟恒发展无或有资产及负债,且无表外项目[82] - 估值假设关键管理人员将全部留任以支持持续经营[82] - 估值假设业务运营所需的所有相关执照和批准将获授予并可续期[83] - 估值假设运营地的政治、法律及经济状况不会出现重大不利变动[83] - 公司已采取措施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及费用,目标实现盈利及正向现金流[94] - 董事局未就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派付任何末期股息[101] - 公司股份自2024年4月2日上午9时起于联交所暂停买卖[112] - 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向联交所呈交复牌建议[111] - 公司董事局由四名董事组成,包括三名执行董事和一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