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EON CREDIT(00900) - 2026 - 中期财报
AEON CREDITAEON CREDIT(HK:00900)2025-10-22 17:24

收入和利润(同比) - 收入为8.971亿港元,较2024/25财年上半年增长4.3%[6] - 公司总收入从2024年同期的86.0321亿港元增长至89.7143亿港元,增幅为4.3%[23] - 二零二五╱二六财年上半年收入为8.97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8.603亿港元增长4.3%[81] - 税后溢利为2.336亿港元,较2024/25财年上半年增长37.1%[6] - 期间溢利为233,600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70,361千港元增长37.1%[18] - 公司除税前溢利从2024年同期的20.3211亿港元大幅增长至28.1327亿港元,增幅达38.4%[26][27] - 二零二五╱二六财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为2.813亿港元,同比增长38.4%[80] - 税后溢利为2.336亿港元,同比增长37.1%,每股盈余从40.68港仙上升至55.78港仙[80] - 每股基本盈利为55.78港仙,去年同期为40.68港仙[14] - 基本每股盈利为233,600,000港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70,361,000港元增长37.1%[33] - 扣除减值亏损及减值准备前之营运溢利为4.75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6] - 营业溢利达4.756亿港元,同比增长11.7%[86] 成本和费用(同比) - 营运支出为3.712亿港元,去年同期为3.782亿港元[14] - 总营运支出减少710万港元至37.12亿港元,同比下降1.9%[86] - 支出对收入比率为43.8%,去年同期为47.0%[6] - 成本收入比率从47.0%改善至43.8%[86] - 利息支出从6.4537亿港元减少至5.5609亿港元,下降13.8%[29] - 广告开支减少1120万港元至3970万港元,同比下降22.0%[85] - 租赁相关开支节省510万港元至2750万港元,同比下降15.7%[85] - 减值损失及准备减少3010万港元至2.06亿港元,同比下降12.7%[87] 各业务线表现 - 信用卡业务收入从66.8977亿港元增至71.3992亿港元,增长6.7%,是最大的收入来源[24] - 信用卡业务分类业绩从21.2379亿港元增长至26.4568亿港元,增幅24.6%[26][27] - 信用卡业务收入增加4500万港元至7.14亿港元,同比增长6.7%[91] - 私人贷款业务收入从17.5961亿港元下降至16.6697亿港元,减少5.3%[24] - 私人贷款业务由去年同期亏损1450万港元改善至溢利1150万港元[11] - 私人贷款业务从亏损1.4542亿港元转为盈利1.1503亿港元[26][27] - 私人贷款业务收入减少930万港元至1.667亿港元,同比下降5.3%[92] - 私人贷款业务业绩扭亏为盈,从亏损1450万港元转为盈利1150万港元[92] - 保险业务收入从1.5383亿港元增至1.6454亿港元,增长7.0%[24] 各地区表现 - 香港地区收入从84.1852亿港元增至87.2057亿港元,增长3.6%[28] - 香港业务收入从8.419亿港元增长3.6%至8.721亿港元,增加3020万港元[93] - 香港业务分类业绩从2.014亿港元大幅增长45.7%至2.933亿港元,增加9200万港元[93] - 中国内地收入从1.8469亿港元增至2.5086亿港元,增长35.8%[28] - 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从1850万港元增长至2510万港元,但录得亏损1000万港元,去年同期为盈利280万港元[93] 客户贷款及信贷风险 - 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为75.24亿港元,较2025年2月28日增长2.7%[7] - 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为7,523,985千港元,较期初的7,329,378千港元增长2.7%[37] - 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从二零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至八月三十一日增长2.7%[76] - 客户贷款及应收款项总额增加1.946亿港元至75.24亿港元,增长2.7%[89] - 客户贷款减值准备为255,068千港元,较期初的264,939千港元减少3.7%[37][45] - 减值准备总额从2024年8月31日的26.95亿港元降至2025年8月31日的25.51亿港元,减少5.3%[46] - 信贷亏损占客户贷款总额百分比从二零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的4.2%下降至八月三十一日的4.0%[76] - 第三阶段(已发生信用减损)客户贷款占总额比例为3.3%,金额为250,844千港元[42] - 本期间不能回收债项撇销金额为216,237千港元[38] - 期内重新计量预期信贷亏损导致减值准备增加20.68亿港元[46] - 不能回收债项撇销金额为21.62亿港元[46] 现金流和资本管理 - 经营业务产生现金净额为172,425千港元,相较上年同期动用的201千港元有显著改善[19] - 公司支付末期股息104,691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100,504千港元增长4.2%[18][19] - 融资业务动用现金净额为146,934千港元,主要由于偿还银行借款873,142千港元[19]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期末余额为260,969千港元,较上年同期的297,355千港元下降12.2%[19] - 本期间购买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为7,596,000港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8,390,000港元减少58.7%[36] - 董事会派发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派付股息比率为44.8%[79] - 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总额104,691,000港元,将于2025年11月4日派付[32] 融资和借款 - 银行借款总额(流动+非流动)从2,254,834千港元增至2,187,297千港元,下降3.0%[17] - 银行及直接控股公司借款总额从31.55亿港元略降至31.42亿港元[55] - 公司总借款从2025年2月28日的31.54亿港元微降至2025年8月31日的31.42亿港元,其中银行借款减少0.68亿港元至21.87亿港元,而直接控股公司借款增加0.55亿港元至9.55亿港元[56] - 公司新增3亿港元短期可持续发展挂钩借款[55] - 与可持续发展表现挂钩的港元银行借款大幅增加,固定利率部分从2亿港元增至5亿港元,浮动利率部分维持在1.2亿港元[56] - 直接控股公司借款的固定年利率从3.86%-4.00%下降至3.16%-3.30%[57] - 人民币银行借款的固定年利率从2.85%-3.00%下降至2.75%-2.85%[57] - 公司待用透支额度从3.599亿港元大幅增加至5.8亿港元,未承诺短期银行借款额从7.01259亿港元微增至7.05789亿港元[57] - 从AFS(香港)获得的贷款融资额度增至10亿港元,待用融资余额为4500万港元[66] 资产和负债状况 - 公司总权益从4,251,161千港元增至4,379,925千港元,增长3.0%[17] - 公司权益从42.512亿港元增长至43.799亿港元[99] - 流动负债从2,274,343千港元增至2,651,262千港元,增长16.6%[17] - 银行结存及现金从22.62亿港元增至24.62亿港元,增加8.8%[51] - 人民币计价的银行结存及现金从1.24亿港元增至1.74亿港元,增长40.9%[51] - 应付款项从7.89亿港元大幅增至14.43亿港元,增长82.8%[52] - 客户忠诚计划递延收益从0.42亿港元增至0.52亿港元,增长24.2%[52] - 与贸易有关的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从0.07亿港元增至0.27亿港元,增长270%[53][54] - 应付同系附属公司款项(租赁负债)为1291.8万港元,较上一财年末的934.1万港元增长38.3%[66] - 公司净负债对权益比率在2025年8月31日和2025年2月28日均维持在0.7[99] - 公司总负债为32.495亿港元,现金及等同现金项目为2.609亿港元,净负债为29.885亿港元[99] 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 - 用于对冲的衍生金融工具净负债从2025年2月28日的1.692亿港元扩大至2025年8月31日的3.122亿港元,主要因利率掉期负债增加[58] - 公司使用利率掉期对冲9.2亿港元的浮动利率借款,将其转为固定利率,较2025年2月28日对冲的10.7亿港元有所减少[59] - 利率掉期现金流对冲在本期间的净调整为948.4万港元,已计入其他全面收益[60] - 公司使用交叉货币掉期对冲11.5亿日元的借款,将其转为固定利率港元借款,该对冲在本期间的净调整为109.4万港元[62] - 投资重估储备产生公允值收益4,692千港元[18] - 按公允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之权益工具总额为110,873千港元,其中非上市投资为110,056千港元[35] - 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非上市公司股本证券为11005.6万港元,较上一财年末的10549.7万港元增长4.3%[71] - 衍生金融负债为3416.6万港元,较上一财年末的2763.8万港元增长23.6%[71] - 第三级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产生收益455.9万港元,去年同期为收益588.4万港元[72] - 银行借款账面值为218729.7万港元,其公允价值为223749.6万港元[72] 关联方交易 - 与同系附属公司的已收及应收佣金为913.3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88.7万港元下降7.6%[65] - 与同系附属公司的已付及应付特许费为1137.1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08.0万港元增长2.6%[65] - 与中介控股公司的已付及应付服务费为54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908.6万港元下降40.6%[65] 管理层和股权结构 - 主要管理层成员总薪酬为547.4万港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67] - 董事魏爱国于2025年6月获发年度酌情花红600,000港元[131] - 董事黎玉光自2025年6月26日起年度基本薪金为1,740,000港元[131] - 董事温育芳自2025年6月26日起年度基本薪金为1,476,000港元[131] - 董事金华淑自2025年6月1日起年度基本薪金为661,500人民币,花红为330,000人民币[131] - 董事李澄明自2025年7月1日起年度袍金为390,000港元[132] - 董事盛慕娴自2025年7月1日起年度袍金为410,000港元[132] - 董事黎玉光个人持有公司20,000股股份,占已发行股本百分比为0.0048%[128] - AEON日本为公司最大股东,持有294,888,000股,占已发行股本70.42%[129] - AFS(香港)为公司股东,持有238,114,500股,占已发行股本56.86%[129] - FMR LLC持有公司37,776,206股,占已发行股本9.02%[129] 业务运营和风险 - 二零二五╱二六财年上半年整体销售额同比增长4.4%,主要受信用卡销售额增长驱动[76] - 销售总额为74亿港元,较2024/25财年上半年增长4.4%[6] - 公司总员工人数为598名,其中香港377名,中国内地221名[101] - 公司计划加速人工智能工具融入后台运营以降低成本和提升准确性[94] - 公司面临信贷风险敞口包括客户贷款、应收款项及未动用信用卡限额[118] - 公司信贷风险高度集中于存放在多家高信贷评级银行的流动资金及衍生金融工具[119] - 公司面临因网络攻击和IT服务中断导致服务暂停的固有营运风险[122] - 公司已将气候相关风险纳入营运、监管和策略风险的评估与管理范畴[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