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财年营业额约为1.42亿港元,较2021财年的约1.7亿港元减少约16%[7] - 2022财年毛利率约为37%,2021财年约为54%[8] - 2022财年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为5400万港元,2021财年为1.03亿港元[8] - 董事不建议派发2022财年股息,2021财年也无股息派发[8] - 2022财年应收贷款减值亏损约为2500万港元,2021财年约为1.03亿港元[10] - 2022财年金融工具投资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净额约为1600万港元,2021财年为约1800万港元收益[10] - 报告年度公司收入从2021年约1.7亿港元减少约16%至2022年约1.42亿港元[44] - 销货成本较21财年增加约13%,22财年约为8900万港元,21财年约为7900万港元[45] - 毛利从21财年约9100万港元减至报告年度约5300万港元,毛利率降至约37%,21财年为54%[46] - 2022年其他收入、收益及亏损净额为亏损约1000万港元,2021年为1500万港元[47] - 2022年销售及分销开支减少至约2900万港元,较2021年约3100万港元下降约6%[48] - 2022年毛利率为37%,2021年为54%[49] - 2022年一般及行政费用约为3800万港元,较2021年增加约15%[49] - 2022年融资成本约为700万港元,2021年为约600万港元[51] - 2022年预期信贷亏损模型项下减值亏损减少至约2500万港元,2021年约为1.03亿港元[52] - 2022年股东应占亏损约5400万港元,2021年约为1.03亿港元[53] - 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产减少约88%至约1300万港元,2021年为约1.12亿港元[54] - 2022年存货较2021年减少约10%,价值从约6100万港元降至约5500万港元[56] - 2022年存货周转期为238天,2021年为280天[56] - 2022年12月31日存货为55,121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60,713千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47,964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69,939千港元[57] - 2022年12月31日总负债为149,010千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121,031千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37,987千港元,2019年12月31日为271,754千港元[57]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约为600万港元,与2021年12月31日持平;2022财年应收账款周转期为15天,2021财年为12天[57] - 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17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4000万港元[58] - 2022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其他应付款项及应计费用约为36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2700万港元;2022财年应付账款周转期为85天,2021财年为81天[59] - 2022年12月31日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2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8400万港元[60] - 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周转期为15天,2021年12月31日为12天,2020年12月31日为18天,2019年12月31日为36天[61]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比率约为367%,2021年12月31日为168%,2020年12月31日为578%,2019年12月31日为206%[61]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为2.88亿港元,总流动资产约为2.75亿港元,总流动负债约为7500万港元[61][63] - 股东资金由2021年12月31日的约1.93亿港元减少至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9亿港元[63] - 2019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697,792千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为13,412千港元[6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87,659千港元,银行及其他借贷为31,264千港元[64]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约为17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4000万港元[4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分别约为3100万港元和7100万港元,2021年12月31日分别为1200万港元和7200万港元[4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73%,2021年12月31日为44%[40]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2.75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750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为367%;2021年12月31日,流动资产总值约2.02亿港元,流动负债总额约1.2亿港元,流动比率约为168%[40] - 公司股东资金由2021年12月31日约1.93亿港元减至2022年12月31日约1.39亿港元[40]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金融工具投资分部收入从2021财年的约3400万港元收益降至2022财年的约100万港元亏损[9] - 中药保健品分部收入从2021财年的约1.14亿港元增至2022财年的约1.28亿港元[9] - 放债分部收入从2021财年的约2200万港元降至2022财年的约1500万港元[9] - 中药保健品业务报告年度收入约1.28亿港元(21财年:1.14亿港元),分部溢利约200万港元(21财年:亏损900万港元)[12] - 放债业务报告年度贷款利息收入约1500万港元(21财年:2200万港元),分部亏损(税前)约3000万港元(21财年:9800万港元)[15] - 报告年度公司投资金融工具业务股息及出售收益净额约亏损100万港元,21财年为收益3400万港元;除税前分部亏损约1800万港元,21财年为溢利1700万港元[22] 放债业务贷款相关情况 - 22财年集团向两名客户授出本金总额约900万港元的两笔新贷款,向三名客户延长本金总额约3000万港元的三笔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16] - 集团客户从现有及新增贷款中提取约1600万港元本金,偿还约100万港元[1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11笔(2021年:9笔)贷款尚未偿还,其中7笔(2021年:6笔)总额约1.18亿港元分类为第一阶段,1笔(2021年:无)约3300万港元分类为第二阶段,3笔(2021年:3笔)约1.7亿港元(2021年:1.69亿港元)分类为第三阶段[17] - 报告年度末,对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计提约1.87亿港元(2021年:1.62亿港元)拨备,较21财年增加约2500万港元[19] - 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中,约500万港元(2021年:700万港元)为第一阶段贷款确认,约1100万港元为第二阶段贷款确认,约1.7亿港元(2021年:1.55亿港元)为第三阶段贷款确认[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计入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后)约1.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1.39亿港元)[20] - 公司应收贷款连同应收应计利息降至约1.34亿港元,2021年12月31日约为1.39亿港元[34] 中药保健品业务发展情况 - 中药保健品收入增加主要因香港政府消费券计划和放宽社交距离措施刺激消费,以及线上平台收入增加[13] - 报告年度公司线上平台“HKTVmall”营业额增长超20%[30] - 22财年公司营销活动吸引慈善机构和机构客户订购抗疫茶包等产品[32] - 公司在天猫国际设立“南北行海外旗舰店”增加国内销售渠道[33] 公司金融工具投资情况 - 截至2022年和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上市及非上市股本年初分别为59304千港元和107699千港元,年末分别为57313千港元和59304千港元[23]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成本36923千港元,公平值25256千港元,公平值与综合资产总值比较为9%,年度确认公平值亏损7091千港元[24]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欢喜传媒集团有限公司股份成本35963千港元,公平值31387千港元,公平值与综合资产总值比较为10%,年度确认公平值亏损3256千港元[25] 公司运营资金及前景 - 公司认为在无不可预见情况下,未来十二个月有足够营运资金应付目前需求[65] 公司面临的风险及缓解措施 - 策略性风险是未能识别或实施正确策略等影响中期及长期盈利能力和声誉,通过董事会经验、定期审查策略和表现、全面尽职审查收购事项来缓解[68][69][70] - 经济风险是经济下行因客户坏账和资产价值降低影响公司表现,通过定期审查前瞻性指标识别经济环境来缓解[71][73] - 信贷风险是客户或交易对手未履行合约责任使公司承受财务损失,通过了解客户、评估信贷质量、监测应收贷款回收性来缓解[74][75][76] - 流动资金风险是公司无法履行到期财务责任,通过监测流动资金和财务状况表、保留适当流动资金、投资上市证券、确保投资前有合适资金来缓解[78][79][80][82] - 价格风险是股价变动影响公司收入和持股价值,通过监测股票组合、投资多只股票来缓解[84][85] - 汇兑风险是汇率变动影响公司收入和资产价值,通过监测财务状况和现金流汇兑风险、使用金融工具对冲来缓解[86][87] - 人事风险是关键人员离职影响公司业务,通过提供有竞争力奖励福利、合适工作环境来缓解[89][90][91][92] 公司股份交易相关 - 自2022年9月29日上午9时起,公司股份每手买卖单位由50,000股更改为10,000股[97] 公司集资及投资事项 - 报告年度内未动用集资活动所得款项,截至2022年12月31日无未动用款项[98] - 报告年度除本报告所述外,集团无其他重大投资、收购或出售附属公司事项[99] 公司企业管治情况 - 董事认为公司在2022年全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所有条文[103] - 多年来董事会专注雇员赋能及发展,为股东创造长远价值和可持续增长[104] - 为达目标,公司采取增加经常性盈利等加强财务状况和吸引发展雇员两项主要策略[110] - 公司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作为董事买卖公司证券操守守则,2022年全体董事均遵守规定[113] - 董事会负责领导控制公司,监察管理层表现,批准财务报表和年度预算等[115] - 董事会由6名执行董事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人数三分之一[117][119] - 2022年举行了14次董事会会议[120] - 全体董事每三年轮流退任一次并须重选连任[121] - 董事会设立了审核、薪酬和提名三个委员会[126] - 2022年各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均为14/14,各独立非执行董事出席董事会会议次数也均为14/14[127] - 2022年公司董事会符合上市规则第3.10(1)及(2)条和第3.10A条规定[128] - 公司收到各独立非执行董事2022年度独立性书面确认书,认为全体独立非执行董事均属独立[129] - 董事会成员之间无任何关系[117][130] - 截至年报日期无人士出任行政总裁,其职责由其他执行董事分担[124] - 集团主席和行政总裁角色清晰界定和区分,确保独立性和制衡[12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全体董事参与持续专业发展活动[131][133] - 董事会须确保至少委任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成员中至少三分之一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35] - 各董事委员会须由大多数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6] - 独立非执行董事因其担任董事会及委员会成员收取固定袍金,无权获与业绩挂钩的股权薪酬[139] - 独立非执行董事进一步续聘须以独立决议案形式由股东批准[140] - 每年各股东周年大会上,当时在任的三分之一董事须轮值退任,且董事至少每三年退任一次[146][147] - 董事会在检讨组成及制定新董事甄选标准时考虑广泛意义上的多样性[148] - 公司董事会多元化政策每年由董事会审阅以确保有效性[149][150] - 每次委任新董事时,尽可能将男性和女性候选人均列入名单[151] - 有关集团员工性别比例详情可查阅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152] 公司薪酬及提名相关情况 - 公司于2005年成立薪酬委员会,由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