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0,826千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76,270千港元增长6%[3]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33,65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6,528千港元,同比增长27%[3] - 2023年上半年除所得税前亏损为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亏损扩大92%[3] - 2023年上半年期内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亏损扩大1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为12,696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2,642千港元[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为221,24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75,017千港元,减少19%[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为48,715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74,756千港元,减少35%[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资产净值为107,09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8,649千港元,减少23%[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业务现金流入净额为304千港元,2022年同期现金流出净额为26,204千港元[1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减少净额为8,31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1,093千港元[11] - 2023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138,649千港元,6月30日为107,090千港元,期内全面亏损总额31,559千港元[13] - 2022年1月1日公司权益总计193,064千港元,6月30日为177,727千港元,期内全面亏损总额15,337千港元[13] - 2023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303千港元,期内亏损31,862千港元[13] - 2022年上半年换算海外业务产生汇兑差额 - 161千港元,期内亏损15,176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资产总值为233,94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7,659千港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综合负债总额为126,851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49,010千港元[3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除所得税前综合亏损为29,260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262千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香港地区收入为80,773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53千港元;2022年同期香港地区收入为75,999千港元,中国内地收入为271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借贷利息为1,411千港元,租赁负债利息为348千港元,可换股贷款票据之利息为2,728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797千港元、217千港元、2,151千港元[3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递延税项开支为2,60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抵免86千港元[4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已售存货成本为47,172千港元,使用权资产折旧为2,465千港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213千港元;2022年同期分别为49,742千港元、1,169千港元、174千港元[4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亏损为31,86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176千港元[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和2022年同期,用以计算每股基本及摊薄亏损之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目均为770,480,836股[5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购物业、厂房及设备成本为9,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35,000港元[5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确认额外使用权资产5,807,000港元,2022年同期为1,560,000港元[51]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约81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7600万港元增长约7%,毛利率从约35%提升至约42%,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约32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1500万港元[97][10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为90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1700万港元减少[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借贷及可换股贷款票据约为1.01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1.02亿港元[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比率约为94%,2022年12月31日约为73%[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总值约为2.21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约2.75亿港元减少;流动负债总额约为4900万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的7500万港元减少[158][16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流动比率约为4.5倍,2022年12月31日约为3.7倍[158][162] - 公司股东资金从2022年12月31日的约1.39亿港元减少至2023年6月30日的约1.07亿港元,主要因期间经营亏损[158][162] - 存货较2022年12月31日减少约22%,库存存货价值从约5500万港元降至约4300万港元[159][16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贸易账款维持稳定为约5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约为600万港元[159][163]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集团主要从事中药保健品销售、放债业务及投资金融工具[25][2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客户合约收入中买卖中药保健品为70,25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69,134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利息收入为5,69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7,227千港元;股息收入为1,505千港元,2022年同期无此项收入[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出售金融工具之收益净额为3,367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91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之公平值收益为90千港元,2022年同期亏损4,355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预期信贷亏损模型下之应收贷款减值亏损净额为28,334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47千港元[27]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可报告分部中,中药保健品外部客户收入为70,259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3,192千港元;放债业务外部客户收入为5,695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为31,270千港元;投资金融工具外部客户收入为4,872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4,175千港元[32] - 截至2022年6月30日,可报告分部中,中药保健品外部客户收入为69,134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溢利为1,865千港元;放债业务外部客户收入为7,227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为4,720千港元;投资金融工具外部客户收入亏损91千港元,除所得税前分部亏损为5,187千港元[34] - 2023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贡献收入约7000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约6900万港元增加约1%,放债业务贡献收入约6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700万港元,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已变现收益约500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已变现亏损约10万港元[99][10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应收贷款减值亏损从2022年同期约300万港元增加至约2800万港元,导致亏损增加[101][105] - 2023年上半年中药保健品业务溢利约300万港元,2022年同期约200万港元,毛利率从约28%提升至约33%,销售开支维持在约1400万港元[109][110][113] - 2023年上半年放债业务贷款利息收入约600万港元,2022年同期700万港元,分部亏损(除税前)约3100万港元,2022年同期500万港元[111][11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向一名客户授出本金约900万港元新贷款,向一名客户延长本金约700万港元贷款的最后偿还日期,客户提取本金约800万港元,偿还约400万港元[112][11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有12笔贷款未偿还,其中5笔贷款总额约6900万港元处于阶段1,3笔贷款总额约5400万港元处于阶段2,4笔贷款总额约2亿港元处于阶段3[115] - 2023年上半年,2笔总额约2200万港元贷款从阶段1转入阶段2,1笔总额约3000万港元贷款从阶段1转入阶段3[115] - 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最终控股公司2023年上半年利息收入为14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0[93] - 公司一名主要股东的同系附属公司2023年上半年有关短期租赁的开支为82.8万港元,2022年同期为81.7万港元[9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加约2800万港元[117][120][131] - 2023年6月30日,第一阶段应收贷款累计拨备约1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500万港元),第二阶段约1900万港元(2022年12月31日:1100万港元),第三阶段约1.9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1.7亿港元)[117][120] - 期间约400万港元预期信贷亏损拨备从第一阶段重新分类为第二阶段[118][1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12笔未偿还贷款中,第一阶段结余总额约6900万港元,第二阶段约5400万港元,第三阶段约2亿港元[119] - 期间结余总额约2200万港元的两笔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二阶段,约3000万港元的一笔应收贷款从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119] - 客户I未偿还本金6400万港元,第一次法庭聆讯2022年5月12日举行,法院2022年5月31日判决公司胜诉,借款人2022年7月7日上诉,下次法庭聆讯定于2023年9月12日[124][127] - 客户A未偿还本金6000万港元,自2022年1月起未支付应计利息,2023年7月建议分期偿还,公司正尝试联系协商[125][127] - 客户E未偿还本金3500万港元,未清偿利息超一年,2023年3月16日签署调解协议,5月法庭下达调解书,6月公司提交强制执行申请[126][128] - 客户J未偿还本金3000万港元,2023年3月支付240万港元,8月支付500万港元,贷款从第一阶段转移至第三阶段,公司正协商清偿安排[130] - 期间金融工具投资业务实现约400万港元的分部利润(2022年:约500万港元的分部亏损)[132] - 客户J未偿还本金3000万港元,2023年3月和8月分别支付240万港元和500万港元,贷款已转至信贷减值阶段[1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应收贷款预期信贷亏损累计拨备约2.15亿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7亿港元[133] - 2023年投资金融工具业务分部溢利约400万港元,2022年为分部亏损约500万港元[134] 财务报表编制相关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中期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六适用披露规定编制[15][21] - 除若干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外,报表以历史成本法编制[18][22] - 2023年上半年报表采用的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全年报表基本相同[19][22] - 2023年中期集团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对财务状况和业绩无重大影响[20][23] - 编制报表时管理层作出的重大判断及估计不确定因素来源与2022年全年报表相同[24][25] 金融资产与负债相关 - 放债业务应收贷款2023年6月30日为322,814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320,800千港元,实际年利率8% - 13%[55] - 应收贷款扣除预期信贷亏损拨备后,2023年6月30日为107,730千港元,2022年12月31日为134,051千港元[55] - 应收贷款中含向公司主要股东最终控股公司提供的贷款
中国智能健康(00348)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