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房地产市场数据 - 2021年全国房地产销售额过去五年增速分别为13.7%、11.9%、6.8%、8.7%及4.8%,降至2015年来新低[6] - 2021年12月末,全国商品房库存面积51,023万平方米,同比增加1,137万平方米,创历史新高[6] - 22个实施两集政策的城市二、三批次共44批集中供地,成交面积同比下滑15.5%,成交金额增长2.8%[28] - 近三年国企央企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的房地产开发商数量占比增加15%,现无销售规模100亿元以下的国企;民企3000亿元以上头部阵营占比下滑,100亿元以下开发商数量增多[30] - 2021年房地产行业共完成非银融资19334.9亿元,较上一年度下滑19.4%[30] 集团财务数据 - 集团2021年录得收益约4020万元,较上年度上升约50.0%,其中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业务收益增加约1650万元,增长约72.5%[31] - 集团2021年毛利约990万元,去年约1070万元;本年度毛利率降至24.6%,去年为40.0%;整体经营及行政开支较去年增加约7.4%;应收贸易款项拨备计提约150万元,去年拨备回拨约30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本年度亏损约290万元,去年录得溢利约5.8万元[34]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资产净值约为2563.4万元,2020年为2821.9万元;总资产约为4411.8万元,2020年为4807.8万元;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约为3425.9万元,2020年为3732万元[4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定期银行存款以及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766.7万元,2020年为1629.6万元[4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银行借款或透支,2020年也无[47]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短期借款,2020年也无;长期借款为500万元,2020年为500万元,该借款将于2025年11月到期;集团总无抵押借款额为500万元,资本负债比率为14.6%,2020年为13.4%[4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01名员工,2020年为130名;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约为811.2万元,2020年为842.6万元[5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报告日期也无重大投资或资本资产的未来计划[51]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和重大资本承担,2020年也无[56][57] - 2021年无重大收购或出售公司的附属公司、联营公司或合资公司[49] - 2021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人民币449.5万元,2020年为人民币888.3万元[191] 集团业务线数据 - 2021年集团经营收益主要来自江苏省、湖北省及浙江省,分别占总收益约64.8%、26.8%及6.8%;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约97.6%,纯房地产策划咨询业务收益占约2.4%[35] - 2021年集团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相关楼面总销售面积约108826平方米,产生呈报收益约3929万元,占总收益约97.6%,较去年增加约41.8%[36]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有10个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项目,尚未出售的总建筑面积约936000平方米[36] - 集团2021年在柬埔寨提供综合房地产咨询及销售代理服务录得收益约4.4万元,2020年为33.4万元[38] - 2021年纯房地产策划咨询服务项目为3个,2020年为12个;该业务收益减少约76.3%至约95.3万元,占2021年总收益的2.4%,2020年约为403.1万元,占总收益的15.0%[39] 公司人员信息 - 江陈锋57岁,1989年6月毕业于台湾逢甲大学企管系,1997年4月共同创办集团[15] - 张秀华56岁,1988年6月毕业于台湾逢甲大学财税系,1997年7月加入上海富阳[16] - 韩林54岁,1989年6月毕业于四川联合大学成都地质学院应用地球物理系,1997年4月出任上海富阳董事[19] - 林倩如49岁,1996年4月取得美国酒店及汽车旅馆业协会教育学院服务业管理文凭,1997年4月出任上海富阳董事[20] - 崔士威70岁,2006年6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86年7月获中国吉林大学法学硕士学位[21] - 林俊才53岁,2017年9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90年获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21] - 邹耀明48岁,获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和伦敦大学专业会计理学硕士学位,2019年7月起为香港董事学会资深会员[23] - 王佳52岁,1997年4月加入集团,有超25年房地产销售及市场推广经验[24] 公司发展策略 - 2022年公司将调整市场定位,发挥经验优势[10] - 2022年公司将扩大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咨询、销售代理及资产管理业务[10] - 2022年公司将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削减营运开支,控制现金流[10] 股息相关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2021年度末期股息[9] - 2022年3月31日,董事决定不建议就2021年度向股东宣派末期股息[182] - 公司目标派息比率为集团财政年度综合净利润的10% - 30%[183] 供股款项使用 - 2015年11月公司供股集资所得款项净额约3330万港元[58] - 2021年3月8日董事决议重新分配供股未动用所得款项指定用途[60] - 2021年12月31日约660万港元(相当于供股所得款项净额总额约19.8%)尚未动用[60] - 重新分配后用于偿还贷款本年度动用600万港元,预计2021年末前动用[60] - 重新分配后用于装修投资物业本年度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1年末前动用[60] - 重新分配后用于支付投资物业租赁代理费本年度动用10万港元,预计2022年末前动用[60] - 重新分配后用于支付投资物业租赁其他营运开支本年度动用50万港元,预计2022年末前动用[60] - 重新分配后用于补充营运资金等本年度动用60万港元,预计2021年末前动用[60] - 2022年1月集团已悉数偿还贷款,重新分配用于偿还贷款的款项已动用[61] - 2021年12月31日,重新分配用于装修投资物业及补充营运资金等的款项已动用[61]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相关 - 公司聘请独立顾问协助厘定涉及影响业务营运的相关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共28项可持续发展议题[76] - 公司确定了10项最受权益者关注和对业务营运最为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议题,包括商业道德、反贪腐培训等[82] - 公司成立环境、社会及管治工作小组,由不同部门核心成员组成,负责与外部顾问沟通并收集相关资料,定期向管理层汇报[74] - 公司通过不同渠道与权益者沟通,包括研讨会、员工培训、与客户直接沟通等[75] - 公司承诺保护客户隐私和企业资料保密,员工入职须签订《企业员工保密协议》,供应商也需履行保密责任[85] - 公司对任何形式的贪腐、贿赂、勒索、欺诈及洗黑钱行为采取零容忍态度,新入职员工需接受反贪腐培训并签订《企业员工廉洁保证书》[86] - 公司通过内部及外部重要性评估,识别报告需要披露的议题,考虑权益者依赖性及影响力和公司可得资源[79] - 公司根据重要性矩阵图结果确定重要议题,以制定相应策略方向和实施政策管理[82] - 公司要求员工遵守《员工手册》中反贪腐、反贿赂和反欺诈的条款和工作纪律,违反将受纪律处分[86] - 公司禁止供应商贿赂员工,违反将终止合作关系[86] - 公司制定《人事管理规章》《薪资制度》及《员工手册》保障员工薪酬与福利[93] - 员工享有竞争力薪金、法定休息日、假期、有薪年假及多种福利措施[94] - 报告期内无与童工和强制劳工有关的重大不合规个案[95] - 报告年度公司无违反有关劳工雇佣法律法规的情况[98] - 2021年12月31日员工总数为101人,男性54人,女性47人,男女比例1:1.15[99] - 2021年员工流失总人数为105人,流失率9%[99] - 2021年男性员工流失43人,流失率7%;女性员工流失62人,流失率11%[99] - 2021年30岁以下员工流失48人,流失率16%;30 - 50岁员工流失55人,流失率7%;50岁或以上员工流失2人,流失率2%[99] - 2021年公司举办的员工活动之一为年度晚宴[101] - 过去三个报告年度(2019 - 2021年)公司因工死亡人数均为0,因工死亡比率均为0%,工伤人数均为0,因工伤损失工作日数均为0[104] - 2021年受训员工总数为85人,占比84%;男性47人,占比87%;女性38人,占比81%;高级管理层8人,占比133%;中阶管理层10人,占比100%;一般员工67人,占比79%[108] - 2021年公司员工平均培训总时数为799小时;男性平均培训时数为8小时,女性为8小时;高级管理层为4小时,中阶管理层为10小时,一般员工为10小时[108] - 报告期内公司共有20名主要供应商,且均位于中国[112] - 公司制定供应商甄选和评估流程及准则,实施完整采购招标流程,并对现有供应商进行绩效表现评估[113] - 公司要求所有供应商遵守《供应商道德规范和商业行为准则》,涵盖工作条件、环保责任等五大范畴[114] - 公司行政部定期检查办公室清洁及秩序,器材放置在独立打印室,要求员工保持办公区域清洁安全[102] - 公司参与物业管理公司举办的消防演习和售楼处消防安全培训,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意识[103] - 公司计划在2026年前减少所有排放物、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较本年度减少3%[119] - 报告年度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合共33.56吨二氧化碳当量,按每名员工计算密度为0.33吨二氧化碳当量[121] - 2021年12月31日,氮氧化物排放0.95千克、硫氧化物排放0.20千克、颗粒物排放0.09千克[125] - 2021年范围一温室气体排放5.91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二26.27吨二氧化碳当量、范围三1.38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总量33.56吨二氧化碳当量[125] - 报告年度公司空气排放量较2020年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也较2020年有所减少[124][125] - 公司最近三个报告年度的用电量呈下降趋势[125] - 公司业务不涉及包装物料的使用,产生的一般废弃物主要是废纸及生活垃圾[135][136] - 报告年度公司确定并无违反任何环保相关法律法规[120] - 2021年直接能源消耗26.216千个千瓦 时,2020年为38.033千个千瓦 时;2021年车辆燃料(汽油)消耗2705公升,2020年为3924公升;2021年间接能源消耗33.169千个千瓦 时,2020年为33.170千个千瓦 时;2021年能源消耗总量59.384千个千瓦 时,2020年为71.203千个千瓦 时;2021年能源消耗密度0.588千个千瓦 时/员工,2020年为0.548千个千瓦 时/员工;2021年纸张消耗112.26千克,2020年为149.69千克[141] - 与2020年相比,2021年汽油和纸张的消耗量分别大幅减少了31%和25%[141] - 公司目标是在2026年前减少约3%的排放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在2030年或之前符合地方政府规定,于2050年前在香港地区以及2060年前在中国实现碳中和[147] - 香港政府中期目标为在2035年前把香港的碳排放总量由2005年水平减半[146] - 短期(零至一年)面临来自极端天气事件的实体风险和帮助社区去碳化的新服务风险,有确保实施气候战略所需技术及能力、提升营运表现及能源效率技术的机遇[150] - 中期(五年)面临实施低碳营运政策、因考量气候相关风险及机遇致商品等供需变化的转型风险,有转型为低碳经济市场实现政府脱碳目标、转型促进因素带来机遇[150] - 中长 期(五年以上)面临潜在新法 规及政策、新兴技术开发使用增加成本降低竞争力、客户或社区认知变化影响声誉的转型风险,有转型为低碳经济市场实现政府脱碳目标、转型促进因素带来机遇、作为行业先驱开展业务建立声誉的机遇[150] - 公司业务活动无直接环境及天然资源影响,但间接温室气体排放会加剧全球暖化,公司致力减少排放及影响[145] - 公司业务无需大量用水,无实际用水量记录;业务过程无需额外包装材料,无大量消耗[139][144] - 实体气候风险或破坏集团资产完整性、中断服务,转型风险或增加运营及法律成本,集团已识别相关风险并将其视为机遇[153] - 集团准备应对气候变化威胁,至少每五年加强一次目标以加速低碳转型[154] - 环境层面涉及排放物、资源使用、环境及自然资源、气候变化等方面的披露及指标[156][159][161] - 社会层面涵盖雇佣及劳工常规,包括雇佣、健康与安全、发展及培训等方面的披露及指标[161][164] - 排放物相关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排放种类及数据、温室气体排放量及密度等[156] - 资源使用关键绩效指标有能源总耗量及密度、总耗水量及密度等[159] - 雇佣关键
富阳(00352)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