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有利集团(00406) - 2022 - 年度财报
有利集团有利集团(HK:00406)2022-07-21 16:34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2年录得收入67.33亿港元,与去年的67.95亿港元相若,物业发展项目利•晴湾23带来总收入7亿港元[12] - 公司综合毛利按年增加15%至6.59亿港元,建筑分部毛利率有所上升[12] - 公司年度营运开支上升至5.45亿港元,去年为4.3亿港元,增加原因包括无补贴、销售成本增加等[13] - 公司综合除税前净溢利为8600万港元,去年为1.63亿港元,减少主要因补贴及投资成本拨备[13] - 公司2022年订单总额达214.27亿港元(2021年:239.53亿港元),年内取得新合约93.21亿港元,按年增长106%[14] - 公司净债务与资本比率由2021年的0.41下降至0.17[14] - 公司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1年:6.80港仙),连同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1年:1.00港仙),今年分派总额为每股5.00港仙[15] - 2022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0.45亿港元,借贷总额减至13.18亿港元[35] - 2022年3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1,一年后到期的银行借贷及其他贷款为3.37亿港元[35]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银行融资总额度为40.71亿港元,较2021年的45.58亿港元下降10.68%,已动用16.32亿港元,较2021年的20.71亿港元下降21.10%[3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未完成合约总价值为214.27亿港元,较2021年的239.53亿港元下降10.54%[38] - 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已派付中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1年:1.00港仙),建议派付末期股息每股2.50港仙(2021年:6.80港仙),合共1095.1万港元(2021年:2978.8万港元)[77] - 2022年集团慈善及其他捐款约为115.8万港元(2021年:136.9万港元)[81]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约为10.07623亿港元(2021年:10.45662亿港元)[83] - 2022年审计服务酬金为4718千港元,2021年为4777千港元[141] - 2022年非审计服务酬金为374千港元,2021年为587千港元[141] - 2022年核数师酬金总计5092千港元,2021年为5364千港元[141]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楼宇建筑等分部录得总收入39.93亿港元,较去年下跌25%,主要因完成大型项目及疫情工作中断[16] - 公司楼宇建筑等分部取得72.88亿港元新合约,较去年的16.35亿港元增加三倍,另有约16亿港元新合约于结算日后签订[16] - 维修及翻新分部正进行十多个主要项目,合约总额约60亿港元,公共厕所改造试验计划将施工时间从四个月缩短至一个月[20] - 机电安装分部年度收入22.71亿港元,与去年的23.18亿港元相若,调整补贴后分部溢利约4600万港元,年底手头合约价值达约100亿港元,新合约数目达32.98亿港元(2021年为34.9亿港元),约40%新订单由通用工程团队获得[22] - 机电安装分部绿色、自动化及以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录得双位数百分比增长,年内推出三个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驱动解决方案[23] - 建筑材料供应分部销售额为5.94亿港元,按年增长10%,年度溢利下跌至亏损5700万港元,其中对南京合营企业投资计提减值拨备3500万港元[24] - 建筑材料供应分部香港业务受第五波疫情影响,交付量大幅下降至少于平均的三分之一,财政年度最后两个月销售额下跌[24] - 公司南京合营伙伴因内地物业市场收缩牵涉金融纠纷,合营业务受不利影响,公司对合营企业投资作出全额拨备[24] - 公司业务分部获新合约9.46亿港元,按年增长36%[26]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楼宇建筑、屋宇翻新及维修未完成合约价值为142.10亿港元,较2021年的167.96亿港元下降15.40%[3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机电安装未完成合约价值为99.87亿港元,较2021年的98.76亿港元增长1.12%[3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建筑材料供应未完成合约价值为17.39亿港元,较2021年的12.13亿港元增长43.37%[38]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其他未完成合约价值为1500万港元,与2021年持平[38] - 2022年年内,楼宇建筑、屋宇翻新及维修分部获得多项合约,如医管局九龙中联网小型工程定期合约等[42] - 2022年年内,机电安装分部获得多项合约,如医管局九龙中联网各医疗物业建筑改善工程和日常维护工程合约等[45] 业务项目进展 - 两个可拆式过渡性房屋项目分别提前约1.5个月及3.5个月完成,采用专利可拆式混凝土MiC系统及5G连接的人工智能建筑机器人[17] - 香港首个支持MiC生命周期的BIM区块链多功能数码平台BEANiE已发展至第三代,将用于采用MiC技术的专用安置屋邨工程项目[19] - 公司现正进行六个MiC项目,包括住宅、政府综合大楼、学校及可拆式过渡性房屋[20] - 公司受政府委托改造三个社区隔离设施,翻新工程团队及机电团队动员数百名工人完成改造[21] - 物业发展项目利•晴湾23逾90%于首个销售日售出,带来销售款项约7亿港元[28] - 公司龙华深圳厂房地盘物业发展项目二期预计2023年初竣工[28] - 沙田、北港及屯门滤水厂等项目,集团实际拥有50%权益[47] 行业环境信息 - 2021年香港旅客人次下跌97.4%,公司推迟酒店运营,保持可出租面积完全出租,亏损与去年相若[27] - 2021年获批的资本工程项目拨款达2000亿港元,预计未来数年年度资本工程开支超1000亿港元[29] - 未来十年将兴建约33万个公共房屋单位,过渡性房屋供应将由1.5万个单位增至2万个单位[26][29] - 2021年中国内地建筑工程行业总产值达约29万亿元[30] - “十四五”期间装配式建筑占全国新建建筑比例将超30%[26][30] 公司人员信息 - 黄业强86岁,为集团主席,参与本港建造业逾60年[49] - 黄天祥58岁,有超30多年建筑工程经验,负责集团整体业务发展策略,2017年起开发建筑机器人和AI应用技术[50] - 黄慧敏55岁,2003年加入集团,2008年起任执行董事,负责集团综合业务和整体策略计划[53] - 申振威61岁,1992年加入集团,负责集团内地业务管理与发展,1994年任执行董事[57] - 陈智思57岁,2000年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现任亚洲金融集团等多公司要职[59] - 胡经昌70岁,1994年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60] - 杨俊文76岁,1993年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获多项勋章[61] - 欧锦辉68岁,2014年加入集团,2016年任商务总监[62] - 陈紫鸣60岁,1996年加入集团,2018年1月初晋升为副常务董事[65] - 许悦俊67岁,1992年加入盈电工程,2018年获委任为执行董事[67] - 林国芬56岁,2012年加入集团,有逾三十年审计等经验[68] - 李兆明65岁,1987年加入集团,2016年晋升为总经理[70] - 王志良63岁,1997年加入集团,任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有限公司总经理[7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聘用雇员约3200人,与2021年持平;其中中国内地约700人,港澳及新加坡约2500人,均与2021年持平[37] 公司治理相关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业务多样[73] - 本年度集团按业务分部划分的业绩表现分析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5[74] - 公司将在2022年8月22日至8月25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出席股东大会股东身份[78] - 公司将在2022年9月21日至9月23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以确定获派末期股息股东身份[8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赎回、购买或出售本公司任何上市证券[86] - 2022年3月31日,除董事及行政总裁权益外,公司不知悉有主要股东持有已发行股本5%或以上权益及淡仓[95] - 报告日期,公司确认公众持股量足够,已发行股份超25%由公众持有[100] - 公司董事局由4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06] - 年内公司举行了4次董事局会议[108] - 董事在董事局会议、各委员会会议及股东大会的出席率,如黄业强先生董事局会议出席率为100%(4/4)、股东大会出席率为100%(1/1)等[109] - 审核委员会于1999年成立,由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审核委员会举行了2次会议[121] - 薪酬委员会于2005年成立,由4位董事组成,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2次会议[122] - 提名委员会于2005年成立,由3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122] - 企业管治委员会于2012年成立,由4位董事组成,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137] - 各董事2022年阅读相关材料次数均为3次[139] - 公司风险管理框架采用“三道防线”模式,第一道是营运管理及内部监控,第二道是风险管理,第三道是内部审计[145] - 公司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包括识别、评估、监控及报告四个程序,风险登记册至少每年检讨一次[149] - 管理层委聘哲慧企管专才有限公司按“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进行企业风险评估,并更新风险登记册及提交评估报告[151] - 公司内部监控制度每年检讨一次,董事局委任BTCG对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内部监控制度进行检讨[152] - 公司就董事的证券交易采纳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规定,全体董事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遵守规定[153] - 公司通常考虑每年派付中期及末期股息,董事局会定期审阅派息频率及金额[155][156] - 公司在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除主席与行政总裁未区分职位外,遵守上市规则附录十四所载守则规定[157] - 持有不少于附带公司股东大会表决权的已缴足股本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大会须在要求提出后2个月内举行[158] - 持有不少于总表决权二十分之一的股东或不少于一百名股东,可要求公司发出股东通知,载列拟于下一届股东大会审议的决议案[159] - 股东可通过电邮info@yaulee.com或送达公司总办事处向董事局提出查询[160] - 报告期为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涵盖约80间附属公司,相当于业务范围约99.98%[167] - 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年度,公司的组织章程文件并无变动[165] - 公司制定股东沟通政策并刊登于网站,董事局定期检讨[163] - 公司赞同按上市规则规定以投票方式表决,将公布投票结果[164] -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发放集团及公司财务业绩等资料,为股东提供电子或印刷本收取通讯的选择[162] - 董事局负责公司整体环境、社会及管治表现,督导报告方针、检讨表现并审批报告[170] - 集团管理层制定涵盖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政策和措施,各职级人员职责明确[171] - 2021/22财政年度识别气候风险,未来董事局及管理层将评估业务面临的当前及潜在风险[175] - 2022年3月进行持份者参与活动及重要性评估,更新重要议题清单[179] - 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听取不同持份者群体的期望及关注事项[177] - 贡献公司收入约86%的附属公司取得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90] - 2021/22财政年度为董事局成员举办一小时反贪污培训课程[188] - 2022年1月推出新的《诚信管理政策》[189] - 公司按《多元化政策》维持董事局多元化[185] - 公司采用“三道防线”模式辅助董事局监察风险管理及控制制度成效[185] 公司采购与销售情况 - 集团采购方面,五大供应商占比11%,最大供应商占比3%;销售方面,五大客户占比54%,最大客户占比23%[98] 公司技术与创新成果 - 2021/22财政年度建筑业务继续使用组装合成建筑法(MiC)及BEANiE[192] - 2021/22财政年度机电安装业务完成七个公营及私营项目,年产能超55万千瓦时[196] - 机电安装业务开发PLC - based自动读表系统用于多个项目,如屯门显发里住宅项目[191][193] - 渠务署小蠔湾污水处理厂太阳能光伏系统是首个设于公营项目的光伏系统[196] - 公司以创新技术建造全港跨度最长的连接海达邨及海盈邨的行人天桥[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