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业绩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营业额为513,260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506,653千港元增长1.3%[2] - 期内亏损为92,707千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33,812千港元收窄30.7%[2]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每股亏损为0.055港元,较去年同期的0.086港元收窄36.0%[2] - 2023年总收益为528201千港元,2022年为518761千港元[13] - 2023年经营业务亏损63811千港元,2022年为100707千港元[13] - 2023年期内亏损92707千港元,2022年为133812千港元[13] - 2023年未分配利息收入为9138千港元,2022年为3651千港元[13] - 2023年按公平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资产公平值亏损为9662千港元,2022年为8041千港元[13]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营业额为5.1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5.07亿港元略有增长[14]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亏损,各项成本费用有不同程度变化,如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312.1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497.8万港元有所下降[15]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成本为2562.9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849.7万港元有所下降[17]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税项为92.4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26.1万港元有所下降[17] - 每股基本亏损金额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期内亏损及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4.92亿股计算,2023年和2022年股数相同[18]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集团营业额5.133亿港元,毛利增加约10.3%至2.428亿港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净亏损约8240万港元 [4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戏院营运营业额2.631亿港元,分类业绩亏损680万港元 [48]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媒体及娱乐分类营业额1.76亿港元,分类业绩溢利1790万港元 [49]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及发行分类业务营业额7290万港元,分类业绩亏损1220万港元 [53] - 2023年发行17部电影(2022年为10部)及127部录像(2022年为133部)[54] 资产负债情况 - 2023年1月31日,非流动资产为1,149,992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1,333,373千港元减少13.7%[4] - 2023年1月31日,流动资产为1,776,365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1,837,311千港元减少3.3%[4] - 2023年1月31日,流动负债为966,952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991,194千港元减少2.4%[4] - 2023年1月31日,流动净资产为809,413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846,117千港元减少4.3%[4] - 2023年1月31日,非流动负债为1,047,930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1,177,108千港元减少10.9%[5] - 2023年1月31日,资产净值为911,475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1,002,382千港元减少9.1%[5] - 2023年1月31日总资产29.26亿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31.71亿港元有所下降;总负债20.15亿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21.68亿港元有所下降[14] - 2023年1月31日应收贸易账项总计1.31亿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1.36亿港元有所下降[22] - 2023年1月31日应付贸易账项38150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66262千港元减少[23] - 2023年1月31日其他应付账项及应计费用466888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367673千港元增加[23] - 2023年1月31日按公平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总计187008千港元,较2022年7月31日的194845千港元减少[24] - 2023年1月31日金融负债中衍生金融工具为 - 1778千港元[24] - 2023年1月31日级别三内金融资产公平值计量期末为82464千港元,较期初92170千港元减少[26] - 2023年1月31日使用权资产47835000港元,租赁负债67288000港元[29] - 2023年1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8.832亿港元,每股资产净值为每股0.592港元 [47] - 2023年1月31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1.242亿港元(2022年7月31日为12.029亿港元),约86.5%以港元列值,约10.4%以人民币列值[54] - 2023年1月31日尚未偿还综合贷款总额为3.649亿港元,其中银行贷款1.35亿港元,已动用信用证及保函信贷160万港元,未动用信贷2340万港元[55] - 公司有应付已故林百欣先生无抵押其他贷款本金1.13亿港元,2023年1月31日应计利息1.169亿港元,未来一年内不会要求偿还[56][57] - 2023年1月31日1.534亿港元定期存款已抵押以取得银行信贷[58] - 2023年1月31日公司拥有人应占综合资产净值达8.832亿港元(2022年7月31日为9.652亿港元),负债比率约为41.3%[59] 现金流量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481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0767千港元[8] - 2023年1月31日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期末余额为724894千港元,期初为1056587千港元[8]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为-278847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5993千港元[8]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为-9771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95115千港元[8] 股权交易与合并 - 2021年8月3日公司在寰亚传媒股权由68.64%减至67.70%,所得款项减直接交易成本为48037000港元[7] - 2023年3月16日,公司与要约人透过计划安排合并寰亚传媒的建议及计划生效,寰亚传媒成为集团全资附属公司[32] - 部分计划股东选择现金方案,涉及809548215股计划股份;其余股东选择股份方案,涉及154917153股计划股份;公司将配发及发行264022268股新股份,并支付约1.943亿港元现金代价[33] - 2023年3月16日完成私有化寰亞傳媒,将配发及发行264,022,268股新股份,支付现金代价约1.943亿港元,公司由麗新發展间接拥有约63.4%权益,公众持有约36.28% [42] 业务运营与发展 - 香港撤销口罩令及社交距离措施,全国放宽防疫限制,但香港及全球经济前景不佳或打击消费情绪[34] - 集团香港戏院运营不再受防疫措施限制,中国内地戏院运营已大致恢复正常;广州五月花影城于2022年10月结束运营[35] - 集团与英皇影院合办的MCL Cinemas Plus+荷里活戏院于2022年7月开业,计划于2023年第三季度在启德及尖沙咀开设两家戏院[35] - 寰亚传媒集团继续制作优质产品,投资中国题材原创电影,如《九龙城寨•围城》等[36][37] - 24集电视剧《叠影狙击》处于后期制作阶段,30集电视剧《家族继承者》处于制作阶段,集团正与多个网站洽谈开发新电视剧项目[38] - 集团授予腾讯音乐及华纳唱片音乐产品发行权提供稳定收入,将继续与本地及亚洲知名艺人合作推广演唱会[38][40] - 集团将凭借综合媒体平台把握娱乐市场机遇,继续寻求合作与投资机会以丰富业务和拓宽收入来源[41] - 回顾期内,集团举办及投资47场表演 [50] - 回顾期内,集团发行5张专辑 [51] 资金运用 - 自回补发售及配售收取所得款项净额约1.263亿港元,连同出售麗豐股份所得净额15.159亿港元,截至2023年1月31日已动用约11.086亿港元 [43]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之中期股息,2022年同期也无派息[20] 贸易条款与风险控制 - 公司对客户贸易条款大多为信贷形式,发票一般30至90天内应付,部分良好记录客户延至120天[21] - 公司谋求对未偿还应收账项维持严谨控制,以信贷监管政策减低信贷风险,无重大信贷集中风险[21] 购股计划 - 2015年采纳购股计划,可发行股份数目上限为1.24321216亿股,占2015年获批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的10%[71] - 2022年1月21日根据购股计划向合资格参与者授出购股,以每股0.50港元认购150万股,占当日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0%[72] - 2022年7月31日,2015年购股权计划项下可供发行股份总数为124,321,216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33%[73] - 2022年12月16日公司终止2015年购股计划,采纳2022年购股计划,12月19日生效[74] - 截至2023年1月31日,2015年购股计划可授出股份数目为122,821,216股,终止后不得再授出购股权[75] - 2022年购股计划有效期十年,生效日及截至2023年1月31日可发行股份上限为149,185,459股,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14,918,545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及1%[76] - 2023年1月31日,根据2015年购股计划授出涉及1,500,000股相关股份的购股尚未行使,占已发行股份总数约0.10%[78]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止六个月,无根据2015年和2022年购股计划授出购股,无股份可发行[79] - 2022年12月16日寰亚传媒股东批准采纳2022年寰亚传媒购股计划,取代2012年计划[82] - 2022年寰亚传媒购股计划自2022年12月19日起十年内有效,生效日及截至2023年1月31日可发行股份上限为298,631,401股,服务提供者分项限额为29,863,140股,分别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0%及1%[84] - 自2022年寰亚传媒购股计划采纳以来,无根据该计划授出购股[85] - 2023年3月20日寰亚传媒股份上市地位撤销,2022年寰亚传媒购股计划终止[85] 股权持有情况 - 截至2023年1月31日,林孝贤持有公司2794443股股份,占已发行股份总数0.19%[86] - 截至2023年1月31日,已发行丽新制衣股份总数为883373901股,周福安、林孝贤、余宝珠分别持有5135275股、34552313股、1857430股,占比分别为0.58%、3.91%、0.21%[87][88] - 2023年1月3日,林孝贤和余宝珠因获配丽新制衣供股股份,个人权益分别从18688812股、1238287股增至28033218股、1857430股[89] - 吕兆泉自2022年8月16日出售93400股丽新制衣股份后,无个人权益[90] - 丽新制衣供股完成后,周福安和林孝贤2017年6月19日获授购股权分别调整为5135275股,行使价为每股11.155港元;林孝贤2022年1月25日获授购股权调整为1383820股,行使价为每股3.673港元[90] - 截至2023年1月31日,已发行丽新发展股份总数为1453328830股,周福安、余宝珠分别持有1831500股、60567股,占比分别为0.13%、0.004%[91][92] - 因丽新发展供股完成后已发行股份总数增加,周福安拥有的丽新发展股份权益从0.19%减至0.13%[93] - 林孝贤和吕兆泉2013年1月18日获授的丽新发展购股权于2023年1月18日失效[94] - 2023年1月30日,余宝珠因获配丽新发展供股股份,
丰德丽控股(00571)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