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建溢集团(00638) - 2022 - 年度财报
建溢集团建溢集团(HK:00638)2022-07-20 22:17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1/22财年收入同比下降14.0%,至23.16315亿港元(2020/21:26.93865亿港元)[22] - 公司毛利从去年的3.19645亿港元降至本年度的2.45532亿港元,毛利率维持在10.6% [22] - 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下降45.1%,至5685.8万港元(2020/21:1.03626亿港元)[22] - 2021/22财年公司收入同比减少14.0%,从26.93865亿港元降至23.16315亿港元[24][42] - 2021/22财年公司毛利从3.19645亿港元降至2.45532亿港元,毛利率维持在10.6%[24] - 2021/22财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减少45.1%,从1.03626亿港元降至5685.8万港元[24] - 2022财年公司营业额按年减少14.0%,从约26.94亿港元降至约23.16亿港元[44] - 整体毛利率由11.9%减少1.3个百分点至10.6%,毛利从3.19645亿港元减少23.2%至2.45532亿港元[46][49] - 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按年减少45.1%,从约1.03626亿港元降至5685.8万港元,本年度每股基本盈利为12.95港仙(2021财年:23.61港仙)[47][50] - 2022年3月31日,集团定期存款为1335.5万港元(2021年3月31日:1360.7万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为2.57584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3.90556亿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5.25724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4.17886亿港元)[92] - 2022年3月31日,股东权益为15.8991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14.99496亿港元)[92] - 2022年3月31日,集团综合银行融资总额约为6.61742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10.13939亿港元),银行总借贷为5.29147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6.59546亿港元)[92] - 2022年3月31日,集团须于一年内偿还的银行借贷为4.17347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4.67672亿港元),须于两年至五年内偿还的余额为1.118亿港元(2021年3月31日:1.91874亿港元)[92] - 2022年3月31日,集团流动比率维持于1.46倍(2021年3月31日:1.29倍),资本负债比率为33.3%(2021年3月31日:44.0%)[92] - 本年度慈善捐款为30,000港元,2021年为187,000港元[127] 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机业务分类2022年营业额为10.44052亿港元,占综合营业额45.1%(2021年:10.48551亿港元,38.9%)[49] - 房地产发展业务分类2022年营业额为430.6万港元,占比0.2%(2021年:547.7万港元,0.2%)[49] - 电器及电子产品业务对外营业额2022年减少22.7%至12.67957亿港元,占集团总营业额54.7%(2021财年:60.9%),业务分类溢利下降72.8%至3764.8万港元[64][67] - 电机业务2022年对外营业额为10.44052亿港元,同比微跌0.4%,业务分类溢利同比升27.4%至7135万港元[72][74] - 房地产发展业务分类2022年亏损1350.3万港元,2021年亏损2498.9万港元[78] - 剑桥皇家2022年产生非现金及非经常性减值亏损260.1万港元,2021年为1693.8万港元[78] - 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率从2021年的7.0%放缓至4.4%[80][8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蒙苏里花园项目已订约出售住宅单位248个,总代价约1.08353亿元人民币[81][83] - 2022年剑桥皇家仅售出2个单位[81][83] 公司业务策略与发展方向 - 自2019年起公司战略性减少单一主要客户收入贡献,2021/22财年与该客户长期订单完成[23][25] - 公司在齿轮箱、饮料机及少儿产品方面尝试取得成果,业务策略从量驱动转向利润率驱动[23][25] - 未来公司将奉行多元化策略,拓展不同行业潜在客户,尤其新兴市场如电动汽车和咖啡机[28][32] - 公司将维持与现有客户良好关系,利用专业知识为其提供更多产品和价值[29][32] - 公司将利用资源探索原品牌制造(OBM)业务,中期积极寻求相关商机[30][32] - 公司除中国和马来西亚生产基地外,积极研究在东南亚建新生基地[31][33] - 公司将继续采取严格成本措施应对成本上涨,投资谨慎并关注资产优化机遇[36][38] - 公司在2022年底完成与机器人行业主要客户的服务合约,释放产能开拓高利润新行业及客户[54][56] - 公司将医疗领域作为产品多元化和未来发展新方向,2022年确认多个新项目,计划在2023财年量产[60] - 电器及电子产品业务将减少对单一客户依赖,探索新产品和市场,定位转向利润率驱动[65][68] - 公司将部署更多资源发掘少儿和婴儿护理产品及海外市场[65][68] - 公司将投资物联网加强研发实力,探索自家品牌产品潜力[66][69] - 电器医疗行业分类2023财年开始量产新项目[62] - 电机业务分类于2022年成功新增多名来自汽车和家电行业的客户,2023财年开始量产[76] - 公司将继续谨慎评估缅甸投资计划及其他选项,以实现制造解决方案多元化[88] - 公司将进一步调整中国和马来西亚的生产资源,提高现有工厂效率和利润率[88] - 集团将继续投资产品改造及高增值产品研发以提高核心竞争力[89][90] 市场环境与行业趋势 - 研究公司Gartner披露,三分之一的供应链龙头计划于2023年前至少将部分制造工序迁出中国[15][18] - 受疫情影响,全球婴儿护理产品市场预计到2028年达到254亿美元,2021 - 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3%,公司少儿及婴儿护理产品需求增加[58] - 智能家居市场预计2022 - 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5.3%,到2027年达到3139.5亿美元,公司智能产品业务受益[59] - 全球婴儿护理产品市场到2028年将达254亿美元,2021 - 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3%[61] - 2022 - 2027年智能家居市场将录得25.3%的复合年增长率,至2027年市场规模达3139.5亿美元[61] - 铜价2020年上升25%,2021年再飙升约26%[72][74] - 中国设定2022年GDP增长率目标为5.5%[86] 公司运营与管理相关 - 公司将密切监控营运资金,采取严格成本控制措施,保持健康财务状况[87] - 董事会决定不宣派2022年度末期股息(2021年:无)[92] - 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股本总额为4389.6万港元,包括4.3896亿股每股面值0.10港元的普通股,本年度股本无变动[9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1232.6万港元银行存款及4678.9万港元投资物业已抵押予中国的银行以取得6163.1万港元银行融资(2021年3月31日:分别为1797.5万港元、4755.6万港元及9586.7万港元)[94] - 2022年3月31日,集团约有5600名全职员工,其中少于70人驻香港总部,其余在中国内地及马来西亚工作[96] - 公司股东名册将于2022年8月16日至8月19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98][100] - 欲出席2022年8月19日股东大会并投票,股份过户文件需在8月15日下午4:30前送交登记处[98][100]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集团约有5600名全职雇员,驻香港总部不到70位[99] 公司人员与组织架构 - 郑楚杰70岁,为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在玩具业有逾40年经验[102][105] - 廖达鸾57岁,自2009年12月起任执行董事,在亚洲金融行业有逾20年经验[103][105] - 郑子涛35岁,自2014年6月起任执行董事,2010年加入集团[104][105] - 郑子衡38岁,自2016年3月起任执行董事,2007年加入集团,2013年7月起任电机业务行政总裁[107][110] - 李剑华58岁,2021年4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2019年12月加入集团,在产品研发及采购有逾30年经验[108][110] - 冯华昌66岁,2021年4月1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在玩具业有逾30年经验[109][111] - 黄维自2004年9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30年会计专业经验[113][115] - 孙季如自2004年9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14][116] - 郑国乾自2014年6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1976年成为英国特许会计师[118][119] - 郑国乾2013 - 2022年6月2日任信义光能独立非执行董事,2017年6月起任上海银行(香港)独立非执行董事[118][119] - 张宏业自2014年7月起出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在房地产行业及相关领域有超30年专业工作经验[121][122] - 张宏业2006年加入威格斯,此前为第一太平戴维斯香港有限公司估值及顾问部高级董事[121][122] - 黄维为建发国际投资集团、雅视光学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曾为卓悦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113][115] - 李剑华先生于2021年4月1日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冯华昌博士于同日辞任执行董事并调任为非执行董事[156] - 应轮值告退的董事廖达鸾先生、郑子衡先生、黄维先生及孙季如博士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告退,符合资格并愿膺选连任[156] - 公司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郑楚杰先生与公司于2005年8月1日起签订无固定期限服务合同,任何一方终止需提前六个月书面通知对方[158] - 公司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根据上市规则第3.13条发出的年度独立身份确认函,确认其为独立人士[156] - 公司根据公司细则第166条,在适用法律下以公司资产保障董事免受履职相关的行动、成本、损失等影响,并为董事购买相关保险[157] - 冯华昌博士自2001年4月1日起与公司订立为期两年服务合约,一方发不少于1个月书面通知可终止[159][161] - 除特殊披露外,所有董事与公司订立为期三年服务合约,执行董事和独立非执行董事分别发不少于6个月和3个月书面通知可终止[164][166] 公司股权结构 - 截至2022年3月31日,公司已发行普通股总数为438,960,000股[177][180] - 郑楚杰先生持有公司股份总计283,254,000股,概约占股64.52%[171] - 廖达鸾先生持有公司股份2,000,000股,概约占股0.45%[171] - 郑子涛先生持有公司股份3,000,000股,概约占股0.68%[171] - 郑子衡先生持有公司股份3,000,000股,概约占股0.68%[171] - 冯华昌博士持有公司股份8,152,000股,概约占股1.85%[171] - 截至2022年3月31日,Padora透过附属公司间接持有公司252,920,000股股份,郑楚杰直接拥有Padora 52.0%权益[178][180] - 黄维先生持有相关股份400,000股,持股量概约百分比为0.09%,另有100,000股(持股量概约0.02%)于2017年7月7日授出,100,000股(持股量概约0.02%)于2018年7月9日授出[183] - 孙季如博士持有相关股份100,000股,持股量概约百分比为0.02%,于2018年7月9日授出[183] - 郑国乾先生持有相关股份100,000股(持股量概约0.02%)于2017年7月7日授出,100,000股(持股量概约0.02%)于2018年7月9日授出[183] - 张宏业先生持有相关股份100,000股,持股量概约百分比为0.02%,于2018年7月9日授出[183] - 截至2022年3月31日,除已披露情况外,公司董事及最高行政人员无相关权益或淡仓[185] 公司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 - 新冠疫情自2020年爆发并延续至2022年第一季,加剧集团各业务层面风险[133][137] - 集团业务受地缘政治和经济因素影响,包括汇率波动、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