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与业务规模 - 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12.1亿支,按年下降11.3%,国产手机出货量约2.3亿支,同比下降24.7%[27] 业务板块业绩 - 手机外壳业务销售从去年1138.2百万港元降至1093.2百万港元,下降4.0%,占持续经营营业总额14.5%[29] - 手机外壳及精密零部件业务营业额下跌26.7%至53.346亿港元,占持续经营营业总额70.5%[52] - 家居及体育用品业务收入上升11.6%至11.314亿港元,占持续经营营业总额15.0%[55] - 非持续经营的智能电器外壳业务销售下跌23.0%至4.129亿港元,2023年3月29日出售该业务作价6.8亿港元[56] 业务分拆与股权变动 - 家居及体育用品业务分拆上市,集资净额为人民币624.0百万元,公司继续持有67.5%股权[29] - 2023年3月13日完成分拆家居及体育用品业务上市,集资净额6.24亿人民币,公司继续持有67.5%股权[48][60] - 2022年出售70%汽车业务,继续持有30%股权[48][55] 业务合作与发展方向 - 公司为全球顶尖互联网科技公司配套虚拟及扩增实境眼镜产品,预计来年出货量提升[21] - 公司将与客户探索新兴产品、材料及领域,提高新产品参与度及扩阔产品线[21] - 公司持续深化与核心客户关系[29] - 公司将持续推动高毛利客户增长,发掘不同类型高毛利、高增长客户[46] - 公司会深化与现有核心客户关系,灵活运用产能精准调整业务[48] - 公司与不同国际品牌研发AR/VR硬件配套方案,参与相关产品零部件供应,实现产品线横向发展[79] - 公司将加强与海外客户合作,提高部件参与度,争取更多配件订单,保持稳定交付能力[85] - 公司正利用现有设备和技术探索高毛利非电子类消费品客户开发,已获初步成果,来年将持续深化[86] - 网通设备业务因芯片供应恢复正常,来自高毛利欧美及国内一线品牌订单充足,将推动业务板块快速发展[87] 公司管理与运营 - 公司完成管理流程再造项目,梳理供应链及质量管理程序[24] - 公司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开发推广新技术、工艺及设备[24] - 公司将适时审视战略规划,优化业务组合及调节营运架构[57] 公司上市与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于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698,每手买卖单位10,000股[18] - 公司香港总办事处位于港湾道6–8号12楼1201–02室[15][16] 财务数据综合 - 2022年持续经营收入下降19.9%至75.592亿港元,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率从15.9%升至18.4%[51] - 本年度公司来自持续经营的总收益为7559.2百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873.8百万港元或19.9%[63] - 手机外壳和精密零部件客户于年内贡献了45.6%,低于去年同期的57.8%[63] - 来自持续经营的毛利由去年同期约1503.1百万港元减少约7.4%至本年度约1392.4百万港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15.9%上升2.5个百分点至本年度18.4%[64] - 来自持续经营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净额由去年同期约99.2百万港元增加约2.5%或2.5百万港元至本年度约101.7百万港元[65] - 来自持续经营的销售及分销开支由去年同期约56.9百万港元减少6.9%或3.9百万港元至本年度约53.0百万港元[67] - 来自持续经营的一般及行政开支由去年同期约1106.2百万港元增加1.4%或15.9百万港元至本年度约1122.1百万港元[67] - 来自持续经营的其他经营开支净额由去年同期约32.0百万港元增加94.4%或30.2百万港元至本年度约62.2百万港元[68] - 来自持续经营的财务费用由去年同期约73.7百万港元增加约87.0%或约64.1百万港元至本年度约137.8百万港元[69] - 来自已终止经营的本年度亏损由去年同期亏损约8.6百万港元增加约3058.1%或约263.0百万港元至本年度亏损约271.6百万港元[69]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为19.1%(2021年12月31日:20.3%)[71] - 2022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流量净额为743,435千港元,2021年为408,303千港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为(348,887)千港元,2021年为(1,220,224)千港元;融资活动所得╱(所用)现金流量净额2022年为(314,012)千港元,2021年为696,417千港元[95] - 2022年持续经营产生的资本开支为594.1百万港元,2021年为1,268.2百万港元[9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值以及有抵押存款为1,518.4百万港元,2021年为1,901.1百万港元;约323.2百万港元已质押予银行作抵押,2021年为535.1百万港元[10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为14,228.9百万港元,2021年为16,755.1百万港元;流动资产净值为2,548.6百万港元,2021年为1,633.6百万港元;股权为7,630.8百万港元,2021年为8,221.5百万港元[10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合共聘用约18,000名长期雇员,2021年为约26,000名雇员[103] - 市场对公司主要国际客户产品需求稳定,三防及精密零部件业务销售持续向上,下半年客户新产品为盈利提供支持,抵消部分手机外壳业务下滑影响[79] - 2022年本年度溢利为97,193千港元[145] - 2022年综合储备为7,465,618,000港元,2021年为8,062,989,000港元[14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为990,298千港元和605,994千港元[147] - 2022年来自持续经营的除税前溢利为490,578千港元,2021年为303,271千港元[148] - 2022年来自已终止经营的除税前亏损为271,575千港元,2021年为8,633千港元[148] - 2022年财务费用为165,182千港元,2021年为134,737千港元[148] - 2022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为886,834千港元,2021年为824,505千港元[148] - 2022年银行利息收入为 - 16,837千港元,2021年为 - 11,598千港元[148] - 2022年出售附属公司之收益为 - 401,773千港元,2021年无此项数据[148] 资产出售情况 - 2022年1月25日,集团出售通达(上海)电器装饰件有限公司10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6000万元,11月3日完成出售[108] - 2022年11月11日,公司全资附属公司出售Tongda Overseas Company Limited 70%已发行股本,代价为3.85亿港元,12月28日完成出售[108] - 2023年3月29日,公司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拟出售Stedfast Investments Holdings Limited,预期2023年完成[109] 重大事项情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1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或然负债[111]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无重大投资或收购重大资本资产的即时计划[112] 物业重估与权益情况 - 物业重估收益为4504千港元,于资产重估储备扣除之递延税项为743千港元[140] - 本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2022年为8160182千港元,非控股股东权益为61310千港元,权益总额为8221492千港元[143] 公司治理结构 - 董事会由五位执行董事、一位非执行董事及三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33] - 潘建军负责集团深圳及东莞销售及市场推广活动,林顺建协助监管集团石狮市主要附属公司日常业务营运[128] - 陈斑斑负责集团公司财务、账目工作及整体公司秘书事务[129] - 张华峰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04年9月加入公司[124] - 丁良辉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00年12月加入公司[125] - 董事会负责领导及监控集团业务运作,制定策略性方向[133] 公司合规情况 - 公司已采纳有关董事进行证券交易的操守守则,董事年内遵守买卖规定标准[132] - 公司年内遵守联交所上市规则附录十四企业管治守则,有若干偏离情况[131] 会计准则应用 - 集团已就自2022年1月1日或以後发生之企业合并前瞻采纳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修订,但因无业务合并,对财务状况及业绩无影响[157] - 2020年修订本生效日期延至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年度期间[16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4号修订,延长保险人在2023年1月1日前应用香港会计准则第39号而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的暂时豁免[161] - 香港会计准则第37号修订,集团已就2022年1月1日未履行所有义务的合同前瞻采纳,对财务状况或业绩无影响[181]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修订,集团自2022年1月1日起前瞻采纳,因年内未修改或交换金融负债,对财务状况或业绩无影响[182] - 公司正在评估新订及经修订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初始应用时的影响,尚不能说明是否会对财务报表构成重大影响[185] 财务会计处理 - 集团收购业务时评估金融资产及负债进行分类和指派,包括分拆内嵌衍生产品[167] - 或然代价于收购日期按公允价值确认,分类为资产或负债的按公允价值计量,分类为权益的无须重新计量[168] - 商誉按成本减累计减值亏损计量,每年或更频繁进行减值检测,集团于12月31日进行年度商誉减值检测[169] - 集团于各报告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香港租赁楼宇及相关使用权资产、投资物业及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173] - 董事会负责建立公司风险管理系统及内部监控,保存完备会计记录,向股东提供营运及财务状况资料[178] - 联营公司指公司一般拥有不少于20%具投票权长期股权的实体,并可对其行使重大影响[186] - 公司于联营公司及合营企业的投资按权益法减任何减值亏损计入应占资产净值[187] - 业务合并使用收购法列账,转移代价按收购日期公允价值计量[188] - 若业务合并分阶段进行,早前持有的股本权益会以收购日期公允价值重新计量,产生的盈亏于损益内确认[191] - 商誉最初按成本计量,若代价与其他项目总和低于收购资产净值公允价值,差额作为议价收购收益于损益中确认[192] - 减值按评估商誉有关的现金产生单位可收回数额而定,确认的减值亏损后期不拨回[193] - 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须考虑市场参与者使用或出售资产产生的经济效益[198] - 财务报表计量或披露的资产及负债按公允价值等级分类,第三级基于不可观察最低层输入数据的估值方法[199]
通达集团(00698)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