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生产与产能调整 - 公司关闭了两座年产能为60万吨焦炭的焦炉,导致报告期内没有任何焦炭生产及经营业务[13] - 公司委托山西金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建设一座60万吨焦炉,并于2022年3月15日签订协议,获得两座7.1米高、年产能不少于120万吨焦炭的顶装式焦炉[20] - 公司通过山西金岩能源嘉润有限责任公司运营新焦炉资产,年焦炭产能提升至120万吨,焦炉高度达到7.1米,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1] - 公司于2023年1月18日和3月30日分别完成了VST和VSD,恢复了焦炭生产和经营业务[21] - 公司焦炭年产能增加至120万吨,焦炉高度规格提升至7.1米,处于中国焦炭制造行业领先地位[24] - 公司焦炭生产分类在报告期内无收入,而2021年同期收入为785,085,000港元,主要因2021年10月15日关闭所有4.3米焦炉[33] - 新焦炉资产设计年产能为120万吨焦炭、6.5万吨煤焦油、1.5万吨粗苯及1.5万吨硫酸铵[117][120] - 公司预计焦炭生产业务将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和利润[117][120] - 公司计划重启焦炭贸易业务,包括焦炭出口和焦煤进口[164][165] - 公司将继续探索扩展焦炭产能及开发上下游产业的投资机会[164][165] 财务表现与资本管理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十五个月总营收为34,726,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866,602,000港元大幅下降[26] - 公司报告期内毛损为90,912,000港元,毛损率为261.8%,而2021年同期毛利为112,734,000港元,毛利率为13.00%[26] - 公司报告期内税后溢利为1,248,861,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税后亏损31,182,000港元大幅改善[26] - 公司煤炭相关附属分类的外部收入为34,726,000港元,较2021年同期的81,517,000港元下降,分类亏损为64,141,000港元[32] - 公司报告期内管理费用为114,007,000港元,其中山西金岩和嘉能源有限公司部分占87,552,000港元[35] - 公司报告期内财务费用为157,108,000港元,其中山西金岩和嘉能源有限公司部分占119,096,000港元[41] - 公司报告期内税前利润为1,636,678,000港元,主要由于完成能源嘉润的合并及出售子公司金岩和嘉带来的净资产增值1,693,981,000港元[42] - 公司本报告期除税前溢利约为16.37亿港元,而上一个报告期除税前亏损约为2151.3万港元,主要由于完成合并能源嘉润及出售附属公司金岩和嘉,资产净值增加收益约16.94亿港元[45] - 公司于2022年7月26日以1港元现金代价出售智悦国际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包括金岩和嘉及待售公司欠公司的贷款6431.85万港元[51][54] - 公司发行了8%年利率、本金总额为1.54亿港元的两年期无抵押可转换债券,预计净收益约为1.535亿港元,用于偿还贷款及补充营运资金[58][6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权益归属于股东的部分约为10.11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亏损1.44亿港元大幅改善[66] - 2023年3月31日的杠杆比率为42%,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7%显著下降[65]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每股净资产为4.14港元,而2021年12月31日为每股净负债0.55港元[66][70] - 2023年3月31日的流动负债净额约为2.27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6.99亿港元大幅减少[67][71]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现金及银行结存约为60.1万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90.3万港元显著减少[67][71] - 公司计划通过可转换债券认购和公开发售筹集资金,以缓解流动性压力并改善现金流状况[73][74] - 公司资本管理目标为维持稳健的资本结构,支持业务运作并最大化股东价值[59][62] - 公司主要金融工具包括其他借款,用于筹集运营资金,主要风险为外汇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64][65] - 公司管理层认为集团自2023年3月31日起不少于12个月期间拥有充足的营运资金,并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综合财务报表[76] - 公司已采取措施减轻流动资金压力并改善现金流量,包括与贷款人协商延长付款时间表、使新经营资产全面投入运营等[86][91]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可供分派储备已公布[186][187] - 公司缴入盈余为1,731,681千港元[188] - 公司累计亏损为2,414,552千港元[188]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储备可供股东分配[190] - 董事会不建议派发截至2023年3月31日止十五个月的末期股息[191] - 公司致力于提供稳定及可持续回报给股东,并努力维持稳定的股息政策[192] 风险管理与合规 - 公司采用三级风险管理框架,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99] - 公司为尽量降低公允价值利率风险,将其借贷维持固定利率[105] - 公司未持有任何未行使的对冲工具,并将持续观察经济情况及其外汇风险组合,考虑采取适当的对冲措施[106]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107] - 公司截至2023年3月31日无经营租赁承诺[93] - 公司应收款项的减值不会对其造成重大财务影响,因其不构成主要资产部分[92] - 公司面临中国政府政策和法规变化的风险,特别是环保控制和产能削减措施可能影响生产和运营[155] - 公司业务涉及高危险性化学品,如苯、焦油、硫酸和煤气,安全管理不当可能导致火灾、爆炸等事故[157] - 公司将投资升级设备和设施以满足国内环保标准,以应对政策和法规变化的风险[156] - 公司将实施严格的安全管理政策,加强安全警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158] - 公司严格遵循中国及香港的法律法规,确保合规运营[180][183] 员工与组织结构 - 公司员工成本从上一个报告期的约53,882,000港元降至本报告期的约38,818,000港元,其中金岩和嘉部分从44,462,000港元降至24,233,000港元[109] - 截至2023年3月31日,公司员工人数从2021年12月31日的254人减少至20人,主要由于出售附属公司金岩和嘉[109] - 黄文鑫先生拥有超过17年的公司发展、重组、并购及资本市场交易经验,现任Expert Systems IVR (Asia) Co. Ltd.上海分公司总经理[129][131] - 姜建生先生自2018年起担任内蒙古安德力化工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及总经理,拥有丰富的化工行业经验[132][134] - 滕佂辉先生自2018年起担任中煤厚持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30余年的能源投资和股权管理经验[133][135] - 杜永添先生自2009年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超过30年的审计、会计和金融行业经验[137] - 林凯利先生自2008年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36年的法律领域经验[138] - 王伟信博士自2018年起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拥有丰富的金融服务行业管理经验,曾任华南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139] 市场与行业展望 - 公司预计2023年中国政府将推出多项稳增长措施,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复苏势头[112] - 国内焦炭库存处于低位,市场需求有望随着市场释放复苏信号而反弹[112] - 公司预计未来焦炭市场需求将触底反弹,焦炭价格中枢提升[115] - 公司预计焦炭企业盈利水平将随供求关系修复而稳步复苏[115] - 公司焦炭副产品在国内市场需求稳定,预计将产生稳定收入[115] - 公司主要收入来自焦炭销售,焦炭价格受国内钢铁行业需求和市场供应影响,价格波动较大[148] - 公司生产成本主要来自焦煤采购,焦煤与焦炭市场价格趋势未必相关,可能导致成本与收入不匹配[149] - 公司计划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和加强成本监控来应对焦炭价格波动风险[150] 清洁能源与环保 - 公司计划利用新焦炉资产产生的富氢气开发液化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产品[118][120] - 公司致力于提高环保标准,升级生产设备和设施以符合更高的环保要求[163][167][173] - 公司计划利用新焦炉资产产生的富氢气开发液化天然气、氢气等清洁能源产品[164][165] 客户与供应商关系 - 公司重视与客户、供应商及员工的关系,确保稳定供应和员工发展[168][169][170][171][174][175][176][177] 公司治理与审计 - 公司审计委员会认同管理层关于无法表示意见、集团持续经营能力及将实施计划的立场和见解[80][83] - 公司管理层将密切监控能源科技的实际还款情况,并酌情决定是否采取进一步法律行动[87][90] - 公司若未能实现上述计划和措施,可能无法在持续经营的基础上继续运营,并需作出资产账面价值调整等[88][91] - 能源科技未能及时还款导致信贷亏损约3431.6万港元[45] - 公司管理层认为截至2023年6月30日,能源科技的应收款不构成严重违约,并已根据应收款的违约程度作出相应坏账拨备[79][82]
和嘉控股(00704) - 2023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