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联合医务(00722) - 2023 - 中期财报
联合医务联合医务(HK:00722)2023-03-27 17: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65,102千港元,较2021年增加6,892千港元,增幅2%[6] - 同期,EBITDA为101,820千港元,较2021年增加3,205千港元,增幅3%[6] - 公司拥有人应占利润为42,469千港元,较2021年减少3,858千港元,减幅8%[6] - 每股盈利为5.425港仙,较2021年减少0.628港仙,减幅10%[6] - 每股中期股息为1.70港仙,较2021年增加0.20港仙,增幅13%[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现金及抵押存款为286,902千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48,782千港元,增幅20%[6] - 同期,股东资金为725,329千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增加26,676千港元,增幅4%[6] - 持续经营业务EBITDA/收入比率为28%,与2021年持平[6] - 纯利率为12%,较2021年下降2个百分点[6] - 股东资金回报率为6%,较2021年下降1个百分点[6]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1.245亿港元增加3.3%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286亿港元,经营利润从1940万港元增加21.2%至2350万港元[29]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2.73亿港元增加3.0%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2.813亿港元,经营利润从5180万港元减少42.0%至3010万港元[39]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2270万港元降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880万港元,降幅17.3%[60]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经营业绩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50万港元跃升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610万港元[60]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2022年为12857.2万港元,较2021年的12449万港元增长3.3%[71]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2022年为28125.5万港元,较2021年的27298.7万港元增长3.0%[71] - 业务线间的销售抵销前的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2022年为42859.6万港元,较2021年的42018.2万港元增长2.0%[71] - 来持续经营业务的总收入2022年为36510.2万港元,较2021年的35821万港元增长1.9%[71] - 已终止经营业务收入2022年为0,较2021年的609.9万港元下降100.0%[71]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经营利润2022年为2349.8万港元,较2021年的1938.6万港元增长21.2%[72]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经营利润2022年为3007.1万港元,较2021年的5184.3万港元下降42.0%[72]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经营利润2022年为611.4万港元,较2021年的52.9万港元增长1055.8%[72] - 公司持续经营业务总综合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3.582亿港元增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3.651亿港元,增幅1.9%[74]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1.235亿港元增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284亿港元,增幅3.9%[75]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2.12亿港元增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2.18亿港元,增幅2.8%[77] - 中国内地临床医疗保健服务收入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2270万港元减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880万港元,降幅17.3%[79] - 其他收入及收益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430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890万港元,增幅107.4%[81] - 专业服务费用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1.273亿港元减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1.23亿港元,降幅3.4%[83] - 雇员福利开支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8390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9020万港元,增幅7.5%[85] - 折旧及摊销从2022财年上半年的3760万港元增至2023财年上半年的4990万港元,增幅32.7%[88]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中,医疗收入从1.12435亿港元增至1.18499亿港元,增幅5.4%;牙科收入从1108.2万港元减至987.2万港元,降幅10.9%[90] - 香港及澳门临床医疗保健服务中,医疗收入从1.81567亿港元增至1.86253亿港元,增幅2.6%;牙科收入从3042.1万港元增至3170.9万港元,增幅4.2%[9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公司持续经营业务就诊总次数为576,399次,较2021年的644,990次减少10.6%[9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权资产为1.371亿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36亿港元[92]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商誉金额为1.648亿港元,与2022年6月30日持平[9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入的投资、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及按摊销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分别为3750万港元、2910万港元及630万港元,2022年6月30日分别为3150万港元、2850万港元及1890万港元[97] - 2022年12月31日及2022年6月30日,租赁负债账面价值分别为1.535亿港元及1.483亿港元[9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45亿港元[10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并无净债务,资产负债比率为零[10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期间,公司资本结构并无重大变动[104] - 2023财年上半年公司资本开支约2800万港元,与2022财年上半年持平[10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未履行的资本承担为9460万港元,较2022年6月30日的2240万港元有所增加[11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抵押存款账面价值共240万港元,与2022年6月30日持平[11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421名全职雇员,较2022年6月30日的449名有所减少[120] - 2023财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9020万港元,较2022财年上半年的8390万港元有所增加[120] - 2022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收入为365,102千港元,2021年为358,210千港元[184] - 2022年上半年期内利润为42,289千港元,2021年为50,371千港元[184] - 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期内利润为42,289千港元,2021年同期为50,371千港元[185] - 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资產总额为624,409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604,785千港元[186]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產总额为482,661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432,816千港元[186]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负债总额为236,620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94,480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流动资產淨额为246,041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238,336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总资產减流动负债为870,450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843,121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非流动负债总额为108,674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105,816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资產淨额为761,776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737,305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本公司擁有人應佔權益为725,329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698,653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權益總额为761,776千港元,2022年6月30日为737,305千港元[187]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权益总额为7.61776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7.09142亿港元增长7.42%[188] - 2022年下半年公司期内利润为4.2469亿港元,较2021年下半年的4.6327亿港元下降8.33%[188] - 2022年下半年公司全面收入总额为4.9592亿港元,较2021年下半年的4.8965亿港元增长1.28%[188] - 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2303亿港元,较2021年的3.5128亿港元增长162.76%[189] - 2022年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净额为0.8031亿港元,较2021年的3.038亿港元下降73.57%[189] - 2022年融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977亿港元,较2021年的3.9749亿港元下降9.5%[190] - 2022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额为4.8295亿港元,2021年为减少3.5001亿港元[190] - 2022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84509亿港元,较2021年末的2.5941亿港元增长9.67%[190] - 2022年除税前利润为4.992亿港元,较2021年的6.1352亿港元下降18.63%[189] - 2022年已付香港利得税为2.4906亿港元,较2021年的1.7162亿港元增长45.12%[189] 业务拓展与战略布局 - 2022年8月及9月宣布与合作伙伴合办两个全新医学影像中心并于本年度启用[12] - 2022年10月推出首个度身订造的医疗保健计划[13] - 公司致力于为大湾区8000万居民提供服务[19] - 过去六个月达成多项重大里程碑,开拓新收入来源并为股东确保稳健回报[22] - 公司成立联合医务创科中心展示先进医疗应用技术[16] - 公司在服务运营中采用智慧健康科技创新技术,探索启用人工智能[16] - 2022年7月公司位于中环华懋中心I期的“UMP+ & Pedder Health”启用,提供综合医疗及影像服务[32] - 2022年10月公司与富通保险订立协议,为其个人医疗保险计划成员提供免现金治疗服务[33] - 公司积极与知名医疗服务提供者联系,建立战略及商业联盟[37] - 香港及澳门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是公司核心业务单位之一,客户群庞大稳健[29][30][31] - 公司广泛的连锁诊所支持企业医疗保健解决方案服务,也服务门诊使用者[40] - 中环华懋I期增设医疗设施增强服务能力,拓宽服务组合,有助于提高整体收入及平均毛利率[32] - 与富通保险的新协议深化“医疗+保险”合作模式,推动业务拓展至B2B2C市场[35] - 2022年10月,集团皮肤科专科中心SkinCentral与仁山优社订立服务协议,加强与其他品牌战略合作[45][46] - 2022年8月,集团订立购买医学影像设备采购合同,涉及多种先进设备[50] - 2022年9月,集团承租尖沙咀弥敦道26号二楼运营综合影像中心,预计2023年3月开业,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初始租金及使用权资产摊销约200万港元[51][54] - 2022年8月,集团于金钟美国银行中心租赁场地设立PET - CT影像中心,预计2023年5月/6月启用,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初始租金及使用权资产摊销约100万港元[55][57][58] 疫情影响与业务恢复 - 过去几年经历数波新冠疫情,2022年1 - 6月第五波变异株影响重大[27]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六个月,商业及社会活动逐渐恢复[27] - 回顾期内公司继续改善业务及发展战略,提升竞争力和运营效率[27] - 尽管2022年7 - 12月封锁及检疫措施有重大影响,但回顾期商业和社会活动逐渐从疫情中恢复,专科、牙科及体检服务需求未受显著影响[41] 管理层变动 - 孙文坚医生与郭卓君女士将接任联席行政总裁[24] - 孙耀江医生自2023年1月1日起退任公司行政总裁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