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表现 - 公司2022年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3.85亿元,已交付楼面面积为143,030平方米[8] - 2022年房地产销售额为人民币20.795亿元,销售面积为142,520平方米[9] - 2022年公司录得亏损人民币2.974亿元[8] - 2022年毛利为人民币40.108亿元,而2021年毛亏为人民币10.911亿元[8] - 2022年公司总资产为人民币484.941亿元,总负债为人民币483.669亿元[9] - 2022年公司总权益为人民币1.272亿元,流动借款为人民币209.637亿元[9] - 2022年公司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而2021年为6,483.4%[9] - 2022年公司综合销售收入为人民币63.85亿元,同比增长92.5%[16] - 2022年已出售及交付的楼面面积为14.3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9.1%[16] - 2022年已确认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44,391元,同比大幅上升371.2%[16] - 2022年公司销售及回款出现历史最低位,面临行业深度调整[14] - 2022年公司房地产销售收入为人民币207.95亿元,同比下降69.6%[21] - 2022年公司房地产销售面积为142,520平方米,同比下降57.4%[21] - 2022年公司整体平均销售价格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4,591元,同比下降28.6%[25] - 2022年公司录得亏损人民币297.4百万元,较2021年亏损人民币5,150.0百万元大幅下降94.2%[47] - 2022年公司已出售及交付的楼面面积为143,030平方米,同比下降59.1%[50] - 2022年公司已确认平均售价为每平方米人民币44,391元,同比增长371.2%[50] - 2022年公司录得除税前溢利12.812亿元,而2021年为除税前亏损49.424亿元[64]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15.787亿元,较2021年的2.214亿元上升超过6倍[65] - 2022年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2.974亿元,较2021年的51.5亿元大幅下降94.2%[66] - 2022年总流动资产为228.708亿元,较2021年的240.424亿元下降4.9%[67] - 2022年发展中物业余额为126.636亿元,较2021年的147.139亿元下降13.9%[68] - 2022年持作销售已落成物业为59.242亿元,较2021年的51.514亿元上升15%[68] - 2022年总流动负债为455.667亿元,较2021年的472.273亿元下降3.5%[69] - 2022年合约负债余额为76.016亿元,较2021年的121.518亿元下降37.4%[69] - 2022年现金及银行结余为7.23亿元,而2021年为19.16亿元[71] - 2022年借款总额为209.637亿元,较2021年的200.84亿元上升4.4%[72] - 2022年银行融资授信总额为人民币176.66亿元,已动用银行融资授信额度为人民币176.66亿元,无未动用银行融资授信额度[74] - 2022年债务净额为人民币198.53亿元,资本负债比率不适用,因公司处于净权益亏绌状况[76] - 2022年录得本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人民币29.74亿元,累计亏损为人民币891.19亿元[77] - 2022年流动负债较流动资产超出人民币226.96亿元,借款总额及流动借款为人民币209.64亿元,现金及银行结余仅有人民币7.23亿元[77] - 2022年物業銷售金額創下歷史新低至人民幣2,079.5百萬元[79] - 2022年確認收入較去年翻倍至人民幣6,385.0百萬元,毛利為人民幣4,010.8百萬元[79] - 2022年借款總額為人民幣20,963.7百萬元,較2021年底上升4.4%[79] - 2022年實際借款利率為9.3%,較往年的12%或以上大幅下降[79] - 2022年外幣計值的借款總額為人民幣228,746千元,較2021年增加61.1%[80] - 2022年外幣計值的現金及銀行結餘,及受限制存款總額為人民幣404千元,較2021年減少21.6%[80] - 2022年外幣計值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項總額為人民幣7,080千元,較2021年減少24.4%[80] - 2022年借款總額中,定息借款為人民幣17,309.0百萬元,佔比82.6%[86] - 2022年利率上調100個基點,除稅後虧損增加人民幣17.6百萬元[87] - 2022年外匯風險導致除稅後虧損減少人民幣9.2百萬元[82] - 2022年销售成本为人民币2,374.2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4,408.7百万元下降46.1%[52] - 2022年平均销售成本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6,425元,较2021年的每平方米人民币9,794元上升67.7%[54] - 2022年综合毛利为人民币4,010.8百万元,毛利率为正62.8%,而2021年为综合毛亏人民币1,091.1百万元,毛利率为负32.9%[55] - 2022年其他收入为人民币50.0百万元,主要包括租金收入人民币49.7百万元[56] - 2022年其他(亏损)╱收益,净额为净亏损人民币912.3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160.4百万元下降21.4%[57] - 2022年金融资产亏损拨备为人民币11.0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56.9百万元下降[58] - 2022年销售及市场推广开支为人民币123.2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75.0百万元下降29.6%[59] - 2022年行政开支为人民币304.0百万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426.4百万元下降28.7%[60] 土地储备与开发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总借款为人民币209.637亿元[8]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总土地储备590万平方米,平均楼面土地成本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597元[8] - 2022年竣工总建筑面积约130,000平方米,新增开工面积约103,000平方米,总在建面积为2.2百万平方米[33]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土地储备总量为5.9百万平方米,平均楼面土地成本为每平方米人民币1,597元,其中11.3%位于一线城市,88.7%位于二、三线城市[3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规划用于开发商业物业的总楼面面积约2.6百万平方米,其中已落成的商业物业面积约826,000平方米,在建的商业物业面积约779,000平方米[38] - 商业物业开发中,零售商业、写字楼及酒店的建筑面积分别占62.4%、24.1%及13.5%,公司计划长期持有大部分商业物业以获取稳定租金收入[39] - 公司预计2023年将有来自12个项目的物业推出市场,可供出售的楼面面积约为0.84百万平方米[30] - 2023年预期可售建筑面积总计0.84百万平方米,其中上海地区占15.0%,长三角地区占47.0%,环渤海地区占12.5%,东北地区占25.5%[31] - 2023年预期可供出售的项目总建筑面积为839,630平方米,具体项目包括上海的恒盛•尚海灣、恒盛•陽光威尼斯等,以及南京、南通、合肥等地的项目[32] 销售与市场 - 2022年上海地区项目贡献销售收入的60.2%,环渤海地区项目贡献35.2%[17] - 2022年一线城市的8个项目贡献销售收入的95.4%,二、三线城市的9个项目仅贡献4.6%[17] - 2022年上海恒盛•尚海湾项目第15号楼及北京欧洲公馆项目贡献主要销售收入[18] - 2022年上海恒盛•尚海湾项目第15号楼住宅物业平均确认售价超过每平方米人民币100,000元[18] - 2022年北京欧洲公馆项目住宅物业平均售价接近每平方米人民币60,000元[18] - 2022年其他15个项目的销售收入共计人民币4.07亿元,占销售收入总额的6.4%[18] - 2022年上海地区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06.54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51.2%[24] - 2022年长三角地区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9.61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23.9%[24] - 2022年环渤海地区销售收入为人民币8.36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4.0%[24] - 2022年东北地区销售收入为人民币43.44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20.9%[24] - 2022年一线城市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109.43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52.6%[26] - 2022年二、三线城市的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8.52亿元,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47.4%[26] - 公司2022年整体平均确认售价从2021年的每平方米人民币9,421元大幅上涨371.2%至2022年的每平方米人民币44,391元[51] - 上海的恒盛•尚海灣项目第15号楼和北京的欧洲公馆(第二期)项目在2022年分别贡献了人民币3,730.7百万元和人民币2,247.7百万元的销售收入[51] 未来展望与策略 - 公司预计2023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及价格仍受整体经济态势恢复情况及疫情不确定性影响[42] - 公司计划2023年继续采取稳健发展策略,加强运营计划管控,推动项目主动而为[44] - 公司将坚持审慎财务政策,进一步降低债务规模,改善债务结构[45] - 2023年房地产市场走势依赖于宏观经济修复、调控政策优化力度及市场信心修复时间[41] - 2023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恢复不会出现大规模强势爆发,三、四线城市恢复呈差异化[43] - 2023年公司将继续关注宏观政策导向,把握行业机会,推动集团与项目主动而为[44] - 公司计划通过修改贷款条款、寻找新融资、加快物业销售、加快未收销售款项回笼及控制行政成本等措施改善流动性及财务状况[77] 公司治理与管理 - 公司为物业单位的买家安排银行融资并提供担保,担保将在房产权证发出或买家还清按揭贷款后终止[90]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未解除的按揭担保款项为人民币337.82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409.43亿元有所减少[92]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有资本承担总额为人民币91.05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98.67亿元有所减少[93] - 公司重新审视建筑计划,并与上海地通达成共识,将紧密监控建设进度以减少与上海地通的交易金额[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雇员总数为509名,较2021年的628名有所减少[95]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薪酬开支及其他雇员福利费用为人民币1.748亿元,较2021年的人民币1.832亿元有所减少[95] - 公司执行董事丁向阳先生拥有逾20年房地产企业管理经验,负责公司整体策略规划及发展[97] - 公司执行董事陆娟女士拥有会计学学士学位,为高级会计师,在本集团工作超过十四年[98] - 公司执行董事严志荣先生拥有逾24年物业项目兴建及预算管理经验,负责监督项目发展与兴建及项目预算管理[99] - 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刘涛教授拥有丰富的财务管理及会计学经验,曾兼任多家大型及中型企业的财务顾问及独立董事[100][101][102] - 胡金星博士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重点研究领域为住房政策、房地产市場、房地产金融等[104] - 韩平先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在管理及监督中国物业建设项目方面累积逾28年经验[106] - 郑群国先生为公司行政总裁,拥有丰富的物业发展公司管理经验[108] - 梁燕辉女士为公司秘书,拥有丰富的公司秘书及会计经验[109][110] - 公司设有独立运作的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审计监督及内控体系建设,直接向董事会下属之审计委员会汇报[178] - 公司鼓励员工或持份者举报任何不当行为,并通过电子邮箱“总裁信箱”提出意见、投诉和举报[179] 环境、社会及治理(ESG) - 公司主要业务为在中国从事房地产投资、开发及管理[112] - 2022年度ESG报告遵循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规则附录27所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编制[113] - 报告汇报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113] - 报告汇报范围包含公司位于上海、北京和长春的三个住宅开发项目[
恒盛地产(00845)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