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精密(00929) - 2021 - 年度财报
国际精密国际精密(HK:00929)2022-03-23 19:29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04年11月1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为929[31] - 公司为投资控股公司,附属公司主要从事精密金属零件制造及销售业务,于1990年在新加坡开展精密零件业务[29]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香港股份过户登记分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9][11]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有南洋商业银行有限公司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16][17] - 公司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19] - 公司在中国的主要营业地点为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岳湖村朱仙路8号,邮编511335[22][23] - 公司在泰国的主要营业地点为99/1 Mu Phaholyothin Road, Sanubtueb, Wangnoi, Ayutthaya 13170[25] 公司发展历程 - 2013年公司在江苏常熟买入166,631平方米土地,2014年江苏科达完成第一期建造工程,提供40,000平方米生产面积[31] - 2020年广州新豪为广东制造业500强企业之一[31] - 2021年广州新豪成立广东省精密制造(新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GM集团优秀质量供应商和燕山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31]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收入为1,030,808千港元,占比100%,2020年为793,731千港元,占比100%[38] - 2021年销售成本为763,995千港元,占比74%,2020年为611,264千港元,占比77%[38] - 2021年毛利为266,813千港元,占比26%,2020年为182,467千港元,占比23%[38] - 2021年除税前溢利为117,583千港元,占比12%,2020年为42,203千港元,占比5%[38] - 2021年本年度溢利为90,746千港元,占比9%,2020年为29,039千港元,占比4%[38] - 2021年非流动资产总值为930,152千港元,2020年为818,507千港元[40] - 2021年流动比率为4.21,2020年为6.42[41] - 2021年杠杆比率为7.3%,2020年为10.9%[41] - 2021年毛利率为25.9%,2020年为23.0%[41] - 2021年每股盈利(基本)为7.7港仙,2020年为2.6港仙[41] - 2017 - 2021年现金净额对权益比率分别为0.4、0.3、0.2、0.24、0.34等[46] - 2021年现金及现金等值项目为2,061,300千港元,债务总额和权益数据也有体现[49][50] - 2021年营业额回升至10.3080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37077亿港元或29.9%[63] - 2021年毛利为2.66813亿港元,毛利率25.9%,较去年增加约0.84346亿港元或46.2%[63] - 2021年其他收入为0.74137亿港元,较去年增加0.38701亿港元[64] - 2021年分销成本为0.25618亿港元,较去年上升0.06234亿港元[64] - 2021年行政及其他开支为1.94127亿港元,较去年增加0.47286亿港元或32.2%[65] - 2021年融资成本为0.04677亿港元,较去年减省0.02822亿港元[67] - 2021年集团持有人应占溢利为0.81432亿港元,较去年增长0.54022亿港元或197.1%[68] - 2021年每股资产净值为1.96港元,较去年增长9.5%[70] - 2021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净额为1.59308亿港元,较去年增加1.07529亿港元[71] - 2021年现金净额为6.92015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0.31272亿港元[73] 各地区业务占比 - 2021年公司各地区业务占比分别为北美洲17%、中国内地、澳门及香港48%、欧洲20%等[44]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汽车零件销售额510,900,000港元,同比增加54,647,000港元或12.0%,占比49.5% [53][55] - 2021年液压设备零件销售额361,669,000港元,同比增加169,191,000港元,增长87.9%,占比35.1% [53][55] - 2021年电子设备零件销售额113,009,000港元,同比增加1,745,000港元,增长1.6%,占比11.0% [53][55] - 2021年其他业务销售额45,230,000港元,同比增加11,494,000港元,增长34.1%,占比4.4% [53] - 2021年公司总销售额1,030,808,000港元,同比增加237,077,000港元,增长29.9% [53] 公司业务相关举措 - 公司与多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校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56] -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建设清洁能源项目,采取措施管控成本费用[58] 员工相关情况 - 2021年公司持续改善职工业余生活设施,加大员工补贴,提升员工福利[75] - 2021年公司与多家目标大学开启线上及线下校园招聘和双选会[75] - 2021年公司完成多类培训项目,培训内容涵盖多个管理方面[75] - 公司设有购股计划、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及本地退休福利计划[7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共有雇员2207人,较2020年增加44人,同比增长2.0%[75] 公司管理层信息 - 曾广胜为公司董事会主席、行政总裁等,于2016年加入集团[77] - 吴凯平为公司执行董事,负责财务管理,于2016年加入集团[78] - 曾静为公司非执行董事,于2017年6月加入集团,有逾23年会计及财务管理经验[79] - 杨如生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17年6月加入集团,有逾28年财务等方面经验[81] - 张振宇为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于2017年6月加入集团,持有相关学位及认证[82] - 梅唯一48岁,2018年10月加入集团,2020年7月起任中国人寿富兰克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行政总裁[84] - 何如海58岁,1992年加入集团,2004年11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任执行董事,有逾39年经验[85] - 刘兆聪57岁,1997年加入集团,2009年6月至2018年11月曾任执行董事,有逾25年经验[85] - 江飞49岁,1995年加入集团,有逾25年制造业经验[85] - 谭耀忠51岁,2007年加盟集团,任首席财务总监兼公司秘书[86] 企业管治相关 - 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提呈企业管治报告[88] - 公司应用上市规则附录14年内生效的企业管治守则原则,除守则条文第A.2.1条外遵守守则条文[89] - 董事会由执行董事、非执行董事、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有执行、审核等多个委员会[9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董事会遵守上市规则有关最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且最少一名有相关专业知识规定[94] - 曾广胜自2018年10月29日起兼任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董事会认为偏离守则条文第A.2.1条恰当有利[96] - 曾静女士及陈匡国先生获任非执行董事,任期3年;杨如生先生、张振宇先生及梅唯一先生获任独立非执行董事,初步任期1年[97] - 曾广胜先生、吴凯平先生、曾静女士、陈匡国先生及梅唯一先生将于2022年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并符合重选连任资格[9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确认遵守本身守则及标准守则,公司未获悉相关雇员不遵守雇员书面指引事宜[101] - 曾广胜先生、吴凯平先生、曾静女士、陈匡国先生、杨如生先生、张振宇先生、梅唯一先生出席董事会会议的记录均为5/5,徐兵先生为1/5[106] - 董事会已成立执行、薪酬、审核、提名及环境、社会及管治五个董事委员会,各委员会有特定书面职权范围[109] - 执行委员会由曾广胜先生(主席)及吴凯平先生组成,负责监督集团策略计划实施及业务单位运作等[110] - 薪酬委员会由张振宇先生(主席)、杨如生先生、梅唯一先生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曾广胜先生一名执行董事组成,负责提供薪酬建议等[11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薪酬委员会检讨及讨论集团薪酬政策和董事、高级职员薪酬待遇,批准管理层薪酬建议[11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0至100万港元薪酬的高级管理人员有6人,100.0001万至200万港元有4人,200.0001万至300万港元有2人[114] - 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截至2021年12月31日,审核年度和中期财务业绩及报告、审核工作范围等[115][117] - 提名委员会由4名成员组成,其中3名为独立非执行董事,截至2021年12月31日,检讨董事会架构等并建议重选董事[119][123] - 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于2019年11月25日成立,有4名成员,负责制订和审阅相关政策等[12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审核服务费用为2231千港元,税项服务费用为453千港元[133]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秘书谭耀忠先生参与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专业培训[134] - 持有公司缴足资本不少于十分之一的股东有权要求董事会召开股东特别大会[139] - 股东拟推选个别人士出任公司董事,相关通知须于股东大会日期前最少七日送交指定地点[139] - 环境、社会及管治委员会检讨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责任、前景等[126] - 董事会负责编制公司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127] - 董事会确保最少每年检讨一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制度的有效性[129] - 公司根据相关条文及规则采纳披露政策,为人员处理和发布内幕消息提供指引[131] - 公司网站“www.ipegroup.com”用作股东及投资者的通讯平台[135] - 公司制定股东通讯政策和股息政策,无预定股息支付比率[138] 业务产品占比 - 制造及销售精密部件产品占公司报告期内总收入的88%[144] 子公司荣誉及认证 - 广州新豪投入超500万港元升级废气排放控制设施[156] - 公司通过IATF16949:2016、AS9100:2016、ISO9001:2015及ISO14001:2004等国际认证[161] - 广州新豪建立广东省精密制造(新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61] - 广州新豪是广州市机械行业协会的创始执行成员之一[161] - 广州新豪荣获广东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奖[161] - 广州新豪荣获2020年优秀供应商质量奖[161] 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相关 - 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涵盖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143] - 公司识别出持份者最关注的6个重大方面事宜,包括废气排放、环境保护措施等[156] - 董事会对公司环境、社会及管治策略及汇报等承担整体责任[160] - 到2024年,公司能源总消耗量的3%将来自自发太阳能,自空调设备减少4%电力消耗强度,减少2%耗水量强度,减少5%污泥产生强度,均以2021年为基准年度[163] - 2021年,广州新豪投入超500万港元升级油雾排放处理系统[167] - 报告期内,公司汽油及柴油消耗分别减少18%及16%,相关排放物大幅减少[168] - 移动燃料燃烧排放中,汽油及柴油产生的NOx为101.34公斤、SOx为0.59公斤、PM为9.14公斤[169] - 气体燃料燃烧排放中,液化石油气产生的NOx为2.46公斤、SOx为0.01公斤[172] - 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活动导致40,899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整体密度为每名雇员18.10吨二氧化碳当量,较上一报告期减少15%[173] - 范围1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为460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1%[176] - 范围2能源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为40,128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98%[176] - 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的温室气体为311吨二氧化碳当量,占比1%[176] - 报告期内,未发现违反废气、温室气体排放等相关重大法律及规例情况[164] - 2019 - 2021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为36,512吨、45,236吨、40,899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物密度分别为每名雇员18.29吨、18.10吨、21.38吨二氧化碳当量[183] - 报告期内公司共产生1,360吨有害废弃物,整体密度为每名雇员0.60吨(2020年为每名雇员0.23吨),污泥占比约94%,公司目标到2024年减少5%污泥产生强度[184] - 报告期内公司除8,926公斤办公室废纸外,共产生236,560公斤无害废弃物,整体密度为每名雇员108.62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