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 公司是研究主导及市场导向的生物医药公司,在中国医药行业经营超25年[5] - 集团与超20家国际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推广超25种医药产品[6] - 集团专注心血管、女性健康等多个疾病领域,超40种产品处于不同开发阶段[8] - 集团通过香港、台湾办事处及内地分公司,覆盖内地大部分省市进行销售及分销活动[10] - 兆科合肥运营位于安徽合肥的生产厂房,有四间符合GMP的工场[10] - 兆科广州运营位于广州南沙区的药厂,有全套固体制剂生产线[11] - 集团使命是成为亚洲成功的生物医药集团,提供创新产品改善健康和生活质量[12] - 公司主要业务为投资控股,集团主要业务是药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及推广[164] 财务数据 - 2022年公司收益为12.33亿港元,较2021年的12.66亿港元下降2.6%[16] - 2022年公司毛利为7.71亿港元,较2021年的8.06亿港元下降4.4%[16]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5128.4万港元,较2021年的19.87亿港元下降97.4%[16]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19.25亿港元,较2021年的24.65亿港元下降21.9%[16] - 2022年公司基本每股盈利为8.71港仙,较2021年的337.58港仙下降97.4%[16] - 2022年公司摊薄每股盈利为8.71港仙,较2021年的337.35港仙下降97.4%[16] - 2022年公司每股股息总计为2港仙,较2021年的6.1港仙下降67.2%[16] - 2022年公司股息派付比率为23.0%,2021年为1.8%[16] - 2022年公司收益为12.33亿港元,较2021年的12.66亿港元有所下降;本年度溢利为4583.5万港元,远低于2021年的1.9599亿港元[18] - 2022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为5128.4万港元,去年为1.9872亿港元;每股基本盈利为8.71港仙,去年为337.58港仙;全年股息为每股2.0港仙,去年为6.1港仙[20] - 报告年度公司收益为12.33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2.6%[36] - 引进产品销售额为7.33亿港元,占公司收益的59.5%;专利及仿制药销售额为4.99亿港元,占比40.5%[37] - 两款较新产品接近1亿港元关口,《布累迪宁》™销售额9040万港元,增长150.7%;曲前列尼尔注射液销售额9980万港元,增长24.3%[38] - 公司毛利为7.70亿港元,较上一年度减少4.4%;2022年毛利率为62.5%,较2021年下降1.2个百分点[40] - 报告年度研发投入3.51亿港元,较去年减少24.1%,占相应年度收益28.5%[44] - 报告年度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为28.1%,较去年同期下降0.8个百分点[46] - 报告年度行政费用为1.9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3.3%[48]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5108.6万港元,较2021年同期减少97.4%[49] - 2022年公司收益为12.33亿港元,较2021年的12.66亿港元减少3300.9万港元,降幅2.6%,专利及仿制药销售降3.3%,引进产品销售降2.1%[83] - 2022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5128.4万港元,较2021年的19.87亿港元减少97.4%[83] - 2022年毛利率为62.5%,较2021年下降1.2个百分点[84] - 2022年其他收入为7373.4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7.9%,即2858.9万港元[85] - 2022年其他收益及亏损出现净亏损5442.7万港元,去年则录得净收益20.68亿港元[87] - 2022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3.4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5%,占集团收益28.1%,较去年下降0.8个百分点[90] - 2022年行政费用为1.98亿港元,较2021年减少33.3%,占集团收益16.1%,较2021年下降7.4个百分点[92] - 2022年研发费用为1.69亿港元,较去年减少7495万港元,占集团收益13.7%,较去年下降5.6个百分点[93] - 2022年所得税开支为2202.6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254.4万港元,实际税率由去年约0.5%大幅上升32.1个百分点至32.6%[94]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集团投资组合约达5.55亿港元,较2021年12月31日的10.43亿港元减少[96]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比率为1.00(2021年12月31日为1.04),现金净额状况为35,211,000港元(2021年12月31日为30,899,000港元),资产负债率为零(2021年12月31日为零)[105]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分派储备为6.85588亿港元,2021年为7.8875亿港元[175] - 2022年集团慈善捐赠为273.4万港元,2021年为746.2万港元[176] - 2022年公司法定或已发行股本无变动[179] - 2022年集团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总收入约13.7%,2021年为11.6%[185] - 2022年集团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总采购额约67.4%,2021年为71.8%[186] - 2022年集团最大供应商占总采购额约23.4%,2021年为34.5%[187] - 2022年公司建议末期股息每股0.010港元,2021年为每股0.031港元;全年股息总额每股0.020港元,2021年为每股0.061港元[170] 产品情况 - 公司专利产品有《睿保特》《立迈青》等,引进产品有《Adasuve》《布累迪宁》等,仿製产品有阿齐沙坦片、磺达肝癸钠注射液等[14][15] - 公司产品市场包括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台湾等,医药用途涉及角膜溃疡、血凝及深部静脉血栓等多种病症[14][15] - 报告年度第四季初终止《可益能》商业化授权对收益及盈利能力造成负面影响,但销售团队推广其他产品补偿了损失[23] - 报告年度内,引进产品《布累迪宁》™及仿制药曲前列尼尔注射液销售额近1亿港元,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及苯丁酸钠颗粒销量有高增长潜力[23] - 报告年度内及截至目前,7项产品已取得国家药监局简化新药申请及进口药品注册证批准,有望成销售增长动力[25] - 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入选第七轮药品集采计划,那曲肝素钙注射液入选第八轮药品集采计划,均为潜在增长动力[28] - 三项新近商业化产品曲前列尼尔注射液、《Teglutik》®及《曲特恪》®首次被纳入2023年1月公布的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预计需求和销售将提升[30] - 公司合肥基地完成《尤靖安》®产能提升等多项设施升级及新产品注册批次生产,南沙基地部分设备完成安装调试,部分生产工艺升级改造进行中[51] - 公司管道中有超40个处于早期至后期开发阶段的项目,部分申请正由药审中心评审[53] - 公司正开发多个主要治疗领域资产,如《Cetraxal® Plus》完成第III期临床试验并提交新药申请,《Intrarosa》®处于第III期临床试验阶段[54] - 公司65%持股的附属公司COF建立了涵盖10项肿瘤资产的管道,多项资产处于不同临床试验阶段[57] - 报告年度及截至目前,公司取得国家药监局发出7项简化新药申请及进口药品注册证批准[58] - 2022年3月1日,《Zingo》®取得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注册许可证,用于儿童和成人静脉穿刺前局部镇痛[59] - 2022年3月8日,《INOmax》®取得国家药监局的药品注册许可证[61] - 2022年3月9日,兆科合肥开发及制造的高浓度曲前列尼爾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许可证[64] - 2022年4月21日,《Natulan》®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许可证,用于结合化疗医治成人霍奇金淋巴瘤[65][66] - 2022年5月31日,《Teglutik》®和那曲肝素钙注射液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许可证,前者用于延长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患者生命或延缓机械通气时间[67][68][69] - 2022年9月20日,阿齐沙坦片仿制药获国家药监局药品注册许可证,获批治疗高血压[70] - 2022年10月26日,AU409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美国晚期原发性肝癌或晚期实体瘤肝转移患者临床试验[71] - 2022年7月,集团的磺达肝癸钠成功入选第七轮药品集采计划[75] - 2023年1月18日,集团的曲前列尼爾注射液、《Teglutik》®及《曲特恪》®首次纳入新版医保药品目录,连同其他6款产品,共9款产品被纳入[76][77] - 公司的罕见病药物曲前列尼尔注射液及《Teglutik》®被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120] - 第八轮药品集采计划竞投包括40种药物,公司那曲肝素钙注射液成功入选[118] 公司战略与规划 - 公司将继续专注控制管理及效益,定期评估开支及实施节省成本措施,以改善财务状况[31] - 公司矢志为股东创造价值,同时造福患者[34] - 2022年3月公司在阿里巴巴及京东商城推出自家旗舰店,以加强品牌认知及拓展销售渠道[46] - 公司重申对长远前景充满信心[117] - 公司将继续实施成本控制措施,强调价值链各环节效率以提升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122] 公司合作与交易 - 2022年7月18日,集团与Unicycive Therapeutics, Inc.订立特许协议,获《Renazorb》®在部分地区开发、营销及商品化生产的独家权利[79] - 2022年10月26日,集团与BioQ Pharma Incorporated修订许可协议,扩大许可产品组合[80] - 2022年9月22日,集团拟出售广州兆康医院有限公司100%股权,代价为人民币2亿元(约2.26亿港元),交易尚未完成[81] 公司人员情况 - 李小芳1997年4月加入集团负责财务事宜,李燁妮同年4月加入,2003年9月任市场推广及销售总监[123][124] - 李小羿是集团创始人,1994 - 2021年4月负责日常业务及研发,2021年4月29日调任非执行董事并任高级顾问[126] - James Charles Gale 2022年1月2日加入董事会,是Signet Healthcare Management LLC共同创始人及董事总经理[127] - 陈友正2002年1月14日加入独立董事会,有企业发展及财务管理经验[128][129] - 林日昌2004年7月1日加入独立董事会,有超30年审计及会计经验[131] - 詹华强2004年9月20日加入独立董事会,现任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首席教授[134][135] - 邹耀明于2014年10月加入公司,负责集团会计及企业财务职能,有逾25年相关经验[137] - 焦仲宇1999年任集团中国投资企业法律顾问,2020年任风险控制中心总经理[139] - 徐启乐于2009年加入集团,2012年任生产总监,监督集团生产业务[141] - 杨中强效力集团逾20年,2012年任兆科合肥质量授权人,2017年任常务副总经理[143] - 张泽云2018年10月加入集团,负责集团中国终端销售团队商务管理,2019年任相关职务[146] - 孙国瑞2020年9月加入集团,有超20年制药行业销售管理经验,任集团营销中心副总经理[148] - 方玲于2019年4月获委任为集团企业文化及公共关系部总监等职,负责品牌建设等事务[150] - 陈跃生于2018年11月获委任为中国地区行政总监,负责集团在中国的行政事务[152] - 殷雷于2019年获委任为集团研发中心副总监,全面负责新药研究及开发[155] - 夏泓凌于2017年获委任为兆科合肥副总经理,2020年任上海分公司总经理[157] - 钟成萍于2021年获委任为兆科广州副总经理,此前有近30年质量管理等经验[159] - Sabino Iliceto教授自2022年2月1日起任公司科学总监,提供研发顾问服务[161] - 2022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中国大陆及台湾工作的雇员人数为1,102人(2021年12月31日为1,321人)[113] - 李小芳和李燁妮月薪及津贴分别修订为530,278港元和571,547港元[193][194] - 李小羿董事袍金每年300,000港元,担任高级顾问服务费每月100,000港元[195][196] - 执行董事有权收取集团前个财政年度纯利1.5%至3.0%的年度管理层花红[197] - 若集团纯利增长等于或少于15%,年度薪金增幅等于官方通胀率;若超过15%,增幅等于官方通胀率加上纯利增长率与15%下限间正差额的一半[198] - 各执行董事持续服务若干年,退休时有权获一次性款项及退休后每月退休金[199] - 年度薪金增幅等于官方通胀率加上纯利增长率与15%下限间正差额的一半,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