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相关数据变化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所产生之现金为44,205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4,731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业务产生之现金净额为39,063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252,218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投资活动所用之现金净额为1,92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19,450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融资活动产生之现金净额为20,74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 - 50,549千港元[33] - 截至2023年6月30日,现金及银行结余为161,519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368,047千港元[34]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28,782千港元,2022年同期为增加85,194千港元;2023年1月1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89,301千港元,2022年为277,529千港元;外币汇率变动影响为1,000千港元,2022年为5,324千港元;6月30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1,519千港元,2022年为368,047千港元[46] 董事持股情况 - 董事李小芳持股总计115,601,500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19.63%[25] - 董事李燁妮持股总计121,909,625股,持股概约百分比为20.70%[25] - 李小羿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41092766股,家族权益持有16000000股,其他持有1920385股,总计持股59013151股,持股约10.02%[119][121][123] - 陈友正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520000股,持股约0.09%[124] - 詹华强作为实益拥有人持有300000股,持股约0.05%[124] 购股期权情况 - 董事李小芳在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间,多项购股期权余额均无变动,总计4,973,000份[14] - 2019年4月15日授出的购股期权,888000份可于2019年10月15日至2029年4月14日行使,另888000份可于2020年7月15日至2029年4月14日行使[129] - 2020年4月15日授出的购股期权,882000份可于2020年10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882000份可于2021年7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3525000份可于2021年10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3525000份可于2023年4月15日至2030年4月14日行使[129] - 2020年10月23日授出的200万份购股权分四批分别于2021 - 2024年10月23日起至2030年10月22日可行使,每股行使价5.310港元[131] - 2021年4月21日授出的176.4万份购股权分两批分别于2021年10月21日和2022年7月21日起至2031年4月20日可行使,每股行使价5.806港元[131] - 2022年4月25日授出的117.6万份购股权分两批分别于2022年10月25日和2023年7月25日起至2032年4月24日可行使,每股行使价2.076港元[131] - 2022年12月2日授出的125万份购股权分四批分别于2023 - 2026年不同时间起至2032年12月1日可行使[133] 财务资产情况 - 2023年6月30日,按公平值计量的财务资产中,会所会籍债券为3,490千港元,可换股工具为2,760千港元(其中Level 3为2,425千港元,Level 1为335千港元),人寿保险保单为6,456千港元,非上市认股权证为581千港元,海外上市股本证券为2,040千港元,上市股本证券为509,929千港元,非上市股本证券为59,321千港元,非上市合伙投资为53,918千港元[66]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按公平值透过损益列账的财务资产中,会所会籍债券为3,540,可换股工具为2,425和335,人寿保险保单为6,255,非上市认股权证为581;按公平值透过其他全面收益列账的财务资产中,海外上市股本证券为9,017,上市股本证券为417,340,非上市股本证券为59,321,非上市合伙投资为50,774[91] 综合收支情况 - 期间总综合(开支)/收入为(314,534)千港元,支付2021年最终股息为(18,254)千港元[43] 财务报表编制情况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历史成本法编制,部分金融工具按公平值计量[73] - 公司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报表金额和披露无重大影响[52][54] - 未经审核简明综合财务报表按香港会计准则第34号及上市规则附录十六适用披露规定编制[48][74] - 编制报表所用会计政策及计算方法与2022年全年报表一致,除特定情况外[51] - 编制报表需管理层作出判断、估计和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估计不同[57] - 公司于2023年报告期首次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于2023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强制生效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77] - 公司未提早应用已颁布但尚未生效的新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及修订,包括HKAS 1、HKAS 7和HKFRS 7等的修订,部分于2024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年度期间生效,部分生效日期待定[78] 风险管理情况 - 公司活动面临市场风险、信贷风险和流动资金风险,风险管理政策自年结日以来无重大变动[60] 财务资产公平值等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资产及负债公平值等级之间无转拨,估值技术无变动[70] - 2023年上半年,公平值等级各层级间无转移,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估值技术无变化[91] 业务线收益及费用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部收益分别为272,091、252,087、240,217、397,079、512,308、649,166[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研究及开发费用分别为(16,713)、(30,915)、(32,085)、(85,675)、(48,798)、(116,590)[9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分占联营公司业绩前溢利为27,628和52,321,分占联营公司业绩为(440)和(526)[95] 公司资产负债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资产总值为2897746千港元,2022年为2782028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公司总负债为1001133千港元[114] 业务线资产情况 - 截至2023年6月30日,专利及仿制药产品分部资产为779089千港元,2022年为726742千港元[9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引进产品分部资产为1311250千港元,2022年为1311699千港元[98] 集团经营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集团毛利为2.8446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19478亿港元减少32.2%,整体毛利率为55.5%,较2022年上半年的64.6%下降9.1个百分点[141] - 2023年上半年引进产品销售额占集团收益46.9%(2022年上半年:61.2%),专利及仿製产品销售额占集团收益53.1%(2022年上半年:38.8%)[142] - 2023年上半年集团研发费用为1.1363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5.0%,占相应期间收益22.2%(2022年上半年:31.8%),其中4879.8万港元确认为费用,6483.6万港元作为无形资产资本化[143] - 2023年上半年集团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215亿港元减少2928.4万港元或16.6%,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的27.1%增加1.6个百分点[144]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拥有人应占纯利为161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4%[146]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益为5.12308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6.49166亿港元减少21.1%[157] - 2023年上半年《菲普利® 》《布累迪寧™》《善可舒® 》及《曲特恪®》增长率分别达39.6%、43.4%、197.4%及176.3%,磺达肝癸钠注射液及苯丁酸鈉顆粒分别增长584.1%及83.5%[157] - 2023年上半年授权引进产品销售占公司收入46.9%(2022年上半年为61.2%),自有和仿制药产品销售占比53.1%(2022年上半年为38.8%)[158]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1.13634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2.06517亿港元减少45.0%,占同期收入22.2%(2022年上半年为31.8%)[15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为2.84463亿港元,较2022年同期的4.19478亿港元减少32.2%,整体毛利率为55.5%,较2022年上半年的64.6%下降9.1个百分点[160] - 2023年上半年归属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611.7万港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3.4%[162]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215亿港元减少16.6%,销售费用对收益的比率为28.7%,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164] - 2023年上半年销售及分销费用总额为1.4693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76215亿港元减少2928.4万港元或16.6%,占集团收益28.7%,较去年同期上升1.6个百分点[189] - 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为4879.8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1659亿港元下降58.1%,占集团收益9.5%,2022年上半年占比为18.0%[190][192] 生产基地情况 - 合肥基地完成《尤靖安®》产能提升及工艺放大设施升级,预充式注射液新产品上市前共线设施升级改造,以及用作肿瘤手术显影剂的口服冻干粉新剂型产品注册批次生产[145][147] - 南沙基地生产气溶胶吸入剂的工艺放大设备已完成安装与调试,口服降压药产品的生产工艺升级改造已完成三批试点测试[195][196] 产品研发及获批情况 - 公司管道中有超40个处于不同开发阶段的项目,附属公司COF已建立涵盖10项肿瘤资产的管道[167][169] - 2023年至今有两款新获批产品,预计年底前再有两款获批新药申请,2022年有七款产品获批[182] - 集团目前有超40个项目处于早期到晚期开发阶段,Adasuve®新药申请和盐酸依匹斯汀片仿制药申请正在审评中[198] - 集团在多个治疗领域有在研项目,如Cetraxal® Plus新药申请已提交并获受理,Intrarosa®处于III期临床试验阶段,芬太尼吸入气雾剂IIa期临床试验已达预期终点[199] 医保产品情况 - 截至目前公司已有9款产品被纳入更新后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76] - 集团有九款产品纳入最新版医保药品目录[179] - 集团罕见病药物Treprostinil Injection和Teglutik®纳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180] 公司面临挑战及目标 - 2023年下半年公司面临竞争加剧、低毛利产品及运营成本上升等挑战[177] - 集团致力于在各运营环节实施成本节约措施,优先考虑效率和资源优化以确保可持续盈利[181] - 集团目前首要目标为提高产量并采取成本节约措施以适应市场环境[197]
李氏大药厂(00950) - 2023 - 中期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