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收购与业务拓展 - 2021年公司以适中价格完成收购一个股票经纪业务,2022年以名义代价完成收购一个放债人业务并扩大贷款组合[8] - 2022年公司及附属公司主要通过禹铭提供企业融资顾问和资产管理服务,通过万基证券从事证券经纪及配售,通过万基财务在港进行放债业务[56] - 2022年3月1日公司完成收购摩根财务,其持有放债人牌照可在香港开展放债业务[60] - 2022年4月公司完成收购两个按揭贷款组合,含43项按揭贷款,未偿还本金总额约4170万港元[73] - 2022年2月18日公司签订协议收购摩根财务全部已发行股份,3月1日完成交易,最终代价约217.8万港元[99][100] - 2022年4月26日完成收购两个按揭贷款组合,最终总代价约4280万港元[101] - 2022年3月收购万基财务,增强集团提供金融服务能力[117] 股息分配 - 公司董事会不建议就2022年度派付股息,2021年也未派付[9] - 2022年无宣派或建议股息,2021年也无[141] 股东周年大会安排 - 公司将于2023年5月30日举行股东周年大会,5月24日至30日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10] 公司业绩情况 - 2022年公司录得些微溢利,收购万基证券和万基财务的协同效应为正面[13] - 报告期内企业融资顾问及相关服务收益约4720万港元,2021年约3670万港元[64] - 报告期内资产管理服务收益约1570万港元,2021年约1830万港元[67] - 报告期内证券及相关服务收益约280万港元,2021年约450万港元[70] - 报告期内放债及相关业务收益约1100万港元,2021年不适用[77] - 2022年公司收益7.67亿港元,2021年5.95亿港元;本年度溢利540万港元,2021年110万港元[78] - 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回报率2022年为1.1%,2021年为0.2%;基本每股盈利2022年为0.47港仙,2021年为0.10港仙[78] - 溢利增加主要因2022年3月新收购放债业务、企业融资服务收入增加及上市证券按市价计值亏损减少[80] - 完成的交易包括三宗联交所主板上市公司复牌、两宗收购守则下的连锁关系原则确认以及一宗敌意情况[63] - 报告期每股基本盈利为0.47港仙,2021年为0.10港仙[81] - 报告期收益约7670万港元,同比增长29.0%,主要因企业融资顾问服务收入增加约1050万港元及新放债业务推介费约910万港元[83] - 2022年其他收入净额减少约30万港元,同比下降51.2%,主要因转租租赁和管理费收入减少约50万港元,部分被政府资助收入约20万港元抵消[85] - 2022年雇员福利开支增加约600万港元,同比增加34.2%,主要因员工花红增加约400万港元及综合摩根财务相关费用[86] - 2022年无形资产摊销及终止确认减少约870万港元,同比下降62.7%,扣除后行政及其他开支增加约350万港元,同比增加35.0%[87] - 2022年除所得税前溢利增加约760万港元,同比增长210.2%,归因于收益增长及其他财务亏损净额减少约810万港元,同比下降82.2%[88] - 撇除非现金性商誉减值影响,2022年除商誉减值亏损及所得税前溢利增加约2930万港元,同比增长814.7%[89] - 2022年底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9130万港元,流动比率约161.1%,无重大汇率波动风险及相关对冲[91] - 2022年及2021年底无银行及其他借贷,资本与负债比率为0%[92][93] - 2022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28名员工(2021年:29名)[105] - 报告期内,雇员薪金约1520万港元(2021年:约1320万港元)、酌情花红约750万港元(2021年:约350万港元)、强积金约60万港元(2021年:约60万港元)、董事袍金约50万港元(2021年:约50万港元)[107] - 集团自2019年7月以来已录得商誉约3.03亿港元,报告期内商誉费用减值亏损约2170万港元[112] - 去年结转无形资产约6610万港元,报告期内摊销及终止确认费用约510万港元[113] - 2022年公司慈善及其他捐款约5,000港元,2021年约99,000港元[137] - 2022年五大客户占集团收益约57.9%,2021年约65.6%;最大客户占集团收益约20.5%,2021年约30.8%[138] 公司面临挑战与机遇 - 公司预期中美关系持续紧张及跨境资金有限下收购活动兴趣减弱将带来挑战[13] - 公司认为凭借竞争优势、员工奉献及全球疫苗接种,做好迎接挑战准备[14][15] - 联交所对上市公司发出退市通知,对专注复牌工作的公司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18] - 新冠旅行限制取消,客户可与公司面对面交流,加深信任[118] - 集团在疫情期间面临会见中国企业融资业务客户困难、聆讯延迟影响收入确认等挑战[109][110] - 集团成功取决于挽留和吸引人员的能力,关键人员流失可能影响持牌法团地位[114] 公司董事信息 - 郭人豪46岁,2019年12月23日任公司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有投资等多领域经验[18][21] - 李华伦59岁,2019年7月25日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总经理及执行委员会主席,负责禹铭业务[25] - 郭人豪为益航、Grand Ocean Retail Group等多家上市公司董事长或董事[18] - 李华伦为新工、丽年等公司董事[27][28] - 郭人豪毕业于台湾真理大学和美国佩斯大学,为新泽西州非活跃执业会计师[23] - 李华伦曾在第一天然食品、非凡中国等公司任职董事[29][30] - 林志成42岁,2019年7月25日任执行董事,在禹铭有超16年资管和企业融资经验[34][36] - 李铭45岁,2019年7月25日任执行董事,有超20年企业融资经验,2022年4月1日起任阜丰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37][38] - 陈思聪53岁,2019年7月26日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超20年财务和会计经验[41] - 林志成2002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2009年9月起获认可为特许财务分析师[36] - 李铭2010年取得香港理工大学金融(投资管理)硕士学位,2000年获英国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工商管理文学学士学位[39] - 陈思聪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任快意节能财务总裁,2001年4月任南太集团管理有限公司财务总监[42][43] - 林志成和李华伦均获证监牌照从事第1、4、6、9类受规管活动[33][34] - 李铭获证监牌照从事第1、6类受规管活动及持牌代表从事第4、9类受规管活动[39] - 林志成、李铭、陈思聪均为公司相关委员会成员或董事[34][37][41] - 孙志伟于2019年7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具超20年企业融资经验[47] - 孙志伟自2018年9月起任信源企业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19年7月起任杭州启明医疗器械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自2022年6月起任博维智慧科技独立非执行董事[49] - 岑伟基于2019年7月26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为交银国际企业融资等部门主管[53][54] - 岑伟基1997 - 2008年为澳洲会计师公会执业会计师[55] - 陈先生为香港会计师公会注册会计师及美国注册会计师公会会员,获认可为美国特许财务分析师协会的特许财务分析师[45][46] - 孙志伟于2000年10月在香港、2003年12月在英格兰及威尔士取得律师资格[51] - 岑先生于1986年获英国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获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商业硕士学位[55] 公司其他事项 - 圣马丁曾于2017年7月5日被提清盘呈请,2019年1月7日被香港高等法院驳回[20] - 新工于2021年4月被私有化,李华伦2004年9月任其董事[27] - 公司感谢员工、董事、专业顾问及股东支持[16] - 李华伦于2006年12月至2007年5月任Nam Tai Electronics行政总裁,2004年3月至2006年2月任NTEEP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31] - 禹铭获牌从事第1类、第4类、第6类和第9类受规管活动[58] - 万基财务是公司在本报告期内收购的全资附属公司[56][57] - 公司与资产客户新工的投资管理合约于2022年12月续期12个月[121] - 公司主要活动为投资控股,附属公司提供企业融资顾问等服务[124] - 公司董事会成立审核委员会,已审阅2022年度业绩[133][135] - 公司财务资料数字经香港立信德豪审核[136] - 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2022年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15[142] - 公司股本变动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0[144] - 公司及集团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储备变动详情及公司可分派储备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31[145] - 过去五个财政年度集团业绩及资产与负债概要载于年报第168页[147] - 郭人豪、林志成及孙志伟将在公司应届股东周年大会上轮值退任,符合资格并愿竞选连任[150] - 公司已收到现任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关独立性的确认,并认为彼等属独立[151] - 概无于即将举行之股东周年大会膺选连任之董事与集团订立不可于一年内无赔偿终止的未到期服务合约[152] - 董事及五名最高薪酬个人的酬金详情载于综合财务报表附注9[155] - 公司每名董事有权从公司资产中获偿执行职责产生的损失或责任,公司已安排董事及高级职员责任保险[156] - 2022年,李华伦任职董事的新工投资需向集团支付约1468.4万港元管理费[158] - 2022年,郭人豪任职董事长及总经理的益航股份需向集团支付约3.1万港元顾问费[159] - 2022年,董事会不知悉公司董事在与集团业务构成竞争或可能竞争的业务中拥有权益[163] - 李华伦于2019年7月25日与公司订立不竞争契据,承诺在契据延续期等条件下不参与竞争业务,其声明自契据生效至年报日期全面遵守[164][166] - 2022年12月31日,李华伦持有公司股份2.2725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9.94%;林志成和李明各持有1780万股,各占1.56%[169]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除购股期权计划外,公司等无安排使董事或高管通过购股或债券获益[170] - 2022年12月31日,益航持有公司股份3.3166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29.11%[173] - 2022年12月31日,张洁珊持有公司股份2.2725亿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19.94%[173] - 2022年12月31日,刘幼祥持有公司股份7560.5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64%[173] - 2022年12月31日,BH Equities Limited持有公司股份7559万股,占已发行股份总数6.63%[173] - 2022年12月31日,联集团有限公司等4家相关方各持有公司股份6459万股,各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66%[173] - 2022年12月31日,陈健和Argyle Street Management Holdings Limited各持有公司股份5736万股,各占已发行股份总数5.03%[173] - BH Equities持有公司75,590,000股股份,刘先生被视为拥有该等股份权益,此外刘先生还持有10,000股个人权益及5,000股家族权益[175] - Universal Way Limited持有公司64,590,000股股份,Lee and Lee Trust控制AGL已发行股份总数约74.99%权益,相关人士被视为拥有该等股份权益[176] - ASM Connaught House Fund LP及ASM Connaught House (Master) Fund III LP分别持有公司45,850,000股及11,510,000股股份,陈健先生及ASMH被视为拥有该等股份权益[177] - 公司于2019年5月22日采纳购股期权计划,剩余年期约6年,将于2029年5月21日届满[181][182] - 购股期权计划可授予股份总数不得超过113,933,019股,即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0%[184]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参与者已授出及将授出购股期权获行使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1%[184] - 任何12个月期间,向主要股东或独立非执行董事参与者已授出及将授出购股期权获行使发行股份总数不得超过公司已发行股份的0.1%或总价不超500万港元[184] - 授出的购股期权须于授出日期起21个营业日内获接纳,支付每份要约1港元费用[186] - 购股期权可于归属后在董事会通知期间内行使,不晚于授出日期10年[186] - 认购价由董事会厘定,不得低于授出日期收市价、前五个营业日平均收市价及面值的最高者[186] - 截至2022年1
大禹金融(01073) - 2022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