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于2017年5月8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1257[3][5] - 公司业务覆盖中国15个省份、自治区、香港以及德国[3][5] - 公司董事包括王天义(主席)、钱晓东(行政总裁)等[7]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开曼群岛Grand Cayman, KY1 - 1111[7] - 公司香港总部位于远东金融中心36楼3602室[7] - 公司主要往来银行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银行[7] - 公司律师包括国浩律师(北京)事务所、北京市中伦文德(深圳)律师事务所等[8] - 公司核数师为安永会计师事务所[8] - 公司主要股份过户登记处位于开曼群岛[8] - 公司股份过户登记香港分处为卓佳证券登记有限公司[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收益为8446999千港元,较2020年的9835376千港元下降14%[10] - 2021年EBITDA为2837942千港元,较2020年的3064595千港元下降7%[10] - 2021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为1110385千港元,较2020年的1502532千港元下降26%[10] - 2021年股东资金回报为8.40%,较2020年的13.10%下降4.70个百分点[10]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3.74港仙,较2020年的72.72港仙下降26%[10] - 2021年资产总额为40539581千港元,较2020年的35264668千港元增长15%[10] - 2021年负债总额为26394214千港元,较2020年的22397827千港元增长18%[10] - 2021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权益为13761195千港元,较2020年的12524282千港元增长10%[10] - 2021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6.66港元,较2020年的6.06港元增长10%[10] - 2021年公司营收约84.47亿港元,较2020年的98.35亿港元下降14%[57] - 2021年公司EBITDA约28.38亿港元,较2020年的30.65亿港元下降7%[57] - 2021年公司股东应占溢利约11.10亿港元,较2020年的15.03亿港元下降26%[57] - 2021年基本每股盈利为0.5374港元,较2020年的0.7272港元减少0.1898港元[57] - 截至2021年底,公司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6.44亿港元,银行贷款总额为243.34亿港元,其中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为79.07亿港元,可用现金及未动用银行贷款额度总计约105.52亿港元[57] - 2021年公司收益约84.47亿港元,较2020年的98.35亿港元减少14%[58] - 2021年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约28.38亿港元,较2020年的30.65亿港元减少7%[58] - 2021年公司权益股东应占盈利约11.10亿港元,较2020年的15.03亿港元减少26%[58] - 2021年每股基本盈利为53.74港仙,较2020年的72.72港仙减少18.98港仙[58] - 截至2021年底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6.44亿港元,未使用银行贷款额度为79.07亿港元,可动用现金及未使用银行贷款额度共达约105.52亿港元[58] - 2021年运营服务收益由2020年度的50.99亿港元增加至63.51亿港元,增幅达25%[59][62][67][69] - 2021年董事会建议向股东派发末期股息每股4.0港仙,2020年为每股7.0港仙[71][72]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总资产约为405.40亿港元,较2020年年底的352.65亿港元有所增加;净资产约为141.45亿港元,较2020年年底的128.67亿港元有所增加[122][123] - 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每股资产净值为6.66港元,较2020年年底的6.06港元增加10%[122][12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资产负债比率为65.11%,较2020年年底的63.51%增加1.60个百分点;流动比率为137.50%,较2020年年底的156.20%下降18.70个百分点[122][123]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持有现金及银行结余约26.44亿港元,较2020年年底的27.27亿港元减少约0.83亿港元[124][125]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尚未偿还贷款总额约205.51亿港元,较2020年年底的169.33亿港元增加约36.18亿港元[126][128] - 贷款包括有抵押之计息借贷约97.20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85.66亿港元)及无抵押之计息借贷约108.31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83.67亿港元)[126][128] - 集团的贷款以人民币及港元为单位,分别占总数76%及24%[126][128] - 2021年12月31日,集团之银行融资额度约243.34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220.39亿港元),其中约79.07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75.92亿港元)为尚未动用之额度[126][128] - 银行融资额度为一至十八年期[126][12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已抵押资产账面净值总额约为215.84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90.20亿港元[136][1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建造合约采购承担约为6.20亿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11.04亿港元[138][13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注资联营公司资本承担约为3653.5万港元,2020年12月31日为3540.5万港元[138][13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注资合营企业资本承担为0,2020年12月31日为357.5万港元[138][139]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或有负债,2020年12月31日也无[139][140] - 2021年无形资产建造收益为1148285千港元,2020年为2304535千港元;2021年服务特许权资产建造收益为588332千港元,2020年为2158094千港元;2021年总计建造收益为1736617千港元,2020年为4462629千港元[150] - 2021年总员工成本为7.74257亿港元,2020年为6.3885亿港元[170][171] 业务项目进展 - 2021年成功发行首单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应收账款为基础的资产支持票据,发行规模为人民币5.89亿元[14] - 2021年7月江苏省海门固废综合处置项目建成投运,公司成功发行全国首单碳中和及乡村振兴绿色熊猫中期票据,规模为人民币10亿元[15] - 2021年10月公司向中建投信托股份有限公司委托价值为人民币1.93亿元的基础资产[15]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已落实环保项目136个,总投资额达约人民币326.69亿元[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承接环境修复项目42个,涉及总合同金额约人民币11.65亿元[37]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36个环保项目,总投资约326.69亿元,承接42个环境修复项目,合同总额约11.65亿元[38] - 报告期内,公司获得17个新项目并签署2份生物质供热补充协议,新增总投资约12亿元,环境修复项目合同总额约1.5亿元[42][43] - 新项目包括3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1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13个太阳能项目和6个环境修复项目[42][43] - 项目规模上,发电装机容量增加39.07兆瓦,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增加1300吨,蒸汽年供应设计能力增加约60万吨,危废及固废年处理设计能力增加约10万吨[42][43] - 报告期内,17个新项目开工,28个项目完工并投入运营,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有23个在建或执行项目,含10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和13个环境修复项目[44][43] - 2021年1月公司收到注册本金金额上限为20亿元人民币资产支持票据的接受注册通知书,有效期两年[60][62] - 2021年4月公司完成发行规模为5.89亿元人民币的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优先级发行规模5.69亿元,占比96.6%,票面利率4.05%[61][63] - 2021年7月公司完成发行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的第一期绿色中期票据,期限3 + 2年,首三年票面利率3.5%[65][68] - 2021年10月公司根据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进一步出售应收账款金额为1.93亿元人民币[66][6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53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分布10个省份,总投资约167.46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1,059兆瓦,生物质总设计处理能力每年约8,089,800吨,生活垃圾总设计处理能力每日约11,210吨[77][78] - 2021年公司运营及完工50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上网电量约6,027,143兆瓦时,较2020年增加12%;蒸汽供应量约2,154,671吨,较2020年增加60%;处理生物质原材料约7,964,335吨、生活垃圾约2,918,918吨,分别较2020年增加19%及28%[79][8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筹建3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32兆瓦,总设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约每日1,300吨[79][80]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61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分布10个省份及自治区,总投资约144.72亿元,年处理设计能力约294.19万吨[88]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61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分布在10个省份及自治区,总投资额约144.72亿元,总设计处理能力达每年约294.19万吨[89] - 2021年公司运营及完工36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无害化处置约245,676吨,较2020年增加51%;资源综合利用处置23,003吨,较2020年增加51%;销售资源化利用产品约9,490吨,较2020年增加65%[90][92] - 2021年在建10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总设计危废处理能力达约每年972,500吨[90][92]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执行中的13个环境修复项目位于江苏、安徽和天津,总合同金额约6.03亿元;3个筹备项目总合同金额约1.22亿元[99][101]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有16个光伏项目和2个风电项目运营,分布于多地,总投资约14.18亿元,总设计发电装机容量为127.66兆瓦[102][104] - 2021年光伏及风电项目售电约282,976兆瓦时,较2020年增加10%[103][10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共有104个项目已完成建设或开始运营,10个项目在建[147] - 5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和15个危险及固体废物处理项目按服务特许权安排入账[147] - 生物质综合利用及垃圾发电项目中生物质部分和部分危险及固体废物处理项目的建造合约计入“无形资产”[147] - 生物质综合利用及垃圾发电项目中垃圾发电部分和部分危险及固体废物处理项目的建造合约计入“服务特许权资产”[147] - 集团认为所有BOT安排及若干BOO安排均属香港(国际财务报告诠释委员会)诠释第12号下的服务特许权安排[143][144]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104个完工或运营项目及10个在建项目,其中51个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及15个危废及固废处置项目入账列作服务特许权安排划分的项目[148]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1年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业务的供热市场进一步扩大,废轮胎处理项目取得进一步成功[22] - 2021年公司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贡献EBITDA约20.6053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19%;贡献净利润约10.59693亿港元,较2020年减少28%[81][82] - 2021年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上网电量6,027,143兆瓦时,2020年为5,365,724兆瓦时[83] - 2021年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生物质原材料处理量7,964,335吨,2020年为6,707,958吨[83] - 2021年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生活垃圾处理量2,918,918吨
中国光大绿色环保(01257) - 2021 - 年度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