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2.7126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2.02%[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3597.4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4.94%[6]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亏损为4561.85万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3.64%[6]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3元/股,同比下降150.00%[7] - 息税折旧摊销前亏损为2808.1万元人民币[4] -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32.02%至2.71亿元[50]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06%至2814万元[50]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27.45%至1.34亿元[50]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58.66%至3495万元[50]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37%至1.03亿元[50] - 股份支付相关费用合计约为5050.27万元人民币[8] - 营业成本、管理费用及研发费用变动主要因计入股份支付费用[51] - 销售费用变动主要因营业收入下降[51] - 财务费用变动主要因利息收入增加[51] 现金流表现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36.6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95%[6]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5.95%至5937万元[50]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83.53%至-4871万元[50] -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改善66.25%至-1307万元[50]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因上海疫情导致部分支付延后[5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变动主要因上年同期支付上海汉都增资及股权受让款项共计人民币2.66亿元[51] 研发投入 -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9.39%,同比增加12.45个百分点[7] - 研发投入总额为1.068亿元,同比下降0.61%[29] - 费用化研发投入为1.026亿元,同比增长4.37%[29] - 资本化研发投入为429万元,同比下降53.61%[29] - 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9.39%,同比增加12.45个百分点[29] - 研发投入资本化比重为4.01%,同比下降4.58个百分点[29] 核心产品表现 - 三大产品艾拉®、里葆多®和复美达®对医药及诊断产品收入贡献达到99.50%[40] - 三大核心产品艾拉®、里葆多®、复美达®贡献医药销售收入99.50%[47]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2021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46亿元[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近三年销售额累计增长39.39%[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20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9亿元[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9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33亿元[19]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2018年销售额超过人民币26亿元[19] - 注射用海姆泊芬(复美达®)于2017年正式上市销售[18] - 盐酸氨酮戊酸外用散(艾拉®)于2007年上市销售[17] 研发管线进展 - 公司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注射用FDA018抗体偶联剂)已开展I期临床试验[21] - 公司抗CD30抗体偶联DM1项目正进行I期临床试验[21] - 公司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注射用FDA022抗体偶联剂)I期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受理[21] - 抗Her2抗体偶联BB05药物I期临床试验申请于2022年6月获受理[27] - 抗Trop2抗体偶联SN38药物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正在开展I期临床研究[31]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宫颈癌前病变项目处于IIc期临床研究[23]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中重度痤疮项目正在进行II期临床研究[23] - 盐酸氨酮戊酸治疗光角化病项目正在开展II期临床研究[23] - 盐酸多柔比星脂质体注射液(里葆多®)一致性评价申请获受理[24] - 紫杉醇白蛋白纳米粒项目已突破大规模生产工艺需重建生产线[24] - 奥贝胆酸已完成临床一致性评价研究并开展确证性临床[25] - JAK1选择性抑制剂治疗风湿性关节炎项目正在进行I期临床研究[25] - 海姆泊芬相关研究累计投入6734万元,正在美国开展II期临床试验[30] - 注射用FDA022抗体偶联剂项目累计投入1.795亿元[31] - 抗CD30抗体偶联DM1(F0002)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5] - 海姆泊芬(Hemoporfin)正在进行IV期临床研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5] - 盐酸氨酮戊酸-CIN(F0005)处于II期临床研究,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35] - FZJ-003口服治疗特应性皮炎(AD)处于II期临床研究,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36] - 奥贝胆酸(F0019)处于确证性临床研究阶段,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36] 资产和投资活动 - 总资产为27.019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5%[6]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1.260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3.05%[6]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人民币12.07亿元[56] - 公司持有Kintara Therapeutics普通股629,000股[60] - 应收票据减少30.39%至8223.15万元,主要因票据托收[53] - 在建工程增加100.35%至9796.79万元,主要因泰州复旦张江II期医药生产基地工程建设推进[53]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91.33%至316.42万元,主要因发放2021年年终奖金[55] - 泰州II期医药生产基地项目投资总额为人民币6亿元,报告期内已完成结构封顶[57] - 泰州II期生产基地规划占地44亩,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49] 子公司和投资企业财务表现 - 主要控股公司泰州复目张江蔡昊总资产4.77亿元,流动资产3.74亿元,营业收入4685.88万元,净利润1767.21万元[61] - 控股公司上海汉都总资产5.86亿元,流动资产5.82亿元,净亏损1338.54万元[61] - 百富健康医疗投资中心总资产2.19亿元,流动资产2.15亿元,净利润515.77万元[61] 结构性存款投资 - 公司以自有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1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65%-3.0618%[63][64] - 公司以募集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2.4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65%-3.0618%[63][64] - 公司以募集资金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54%-3.2765%[64] - 2022年4月新增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1.9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54%-3.1753%[64] - 2022年7月新增认购中国银行结构性存款1.8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1.50%-3.1706%[64] - 2022年7月以自有资金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2亿元,以募集资金认购1.5亿元[67] - 公司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本金人民币2.0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0.3000%-3.0000%[68] - 公司认购平安银行结构性存款产品本金人民币1.5亿元,预期年化收益率范围0.3000%-3.0000%[68] - 公司使用部分A股公开发行所得募集资金认购结构性存款产品[68]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合计金额为9,643,978元[9] - 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为1,543,602元[9] - 结构性存款所获利息金额为9,604,268元[9] - 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金额为615,680元[9] - 其他营业外收入和支出金额为-417,719元[9] - 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为-1,702,901元[9] 公司治理和股东大会 - 2022年6月29日召开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及类别股东大会[69] - 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202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及末期股息派发方案[70] - 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使用部分A股发行超募资金永久补充流动资金[71] - 2021年度股东周年大会审议通过授予董事会发行A股之一般授权[71] - 2022年第一次A股持有人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订公司章程议案[71] - 2022年第一次H股持有人类别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修订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议案[71] - 公司2022年半年度未拟定利润分配或资本公积金转增预案[73] - 董事会主席与总经理仍由一人兼任[78] - 审核委员会由两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及一名非执行董事组成[75] - 公司治理文件符合香港上市规则《企业管治守则》大部分要求[78] 股权激励和股份回购 - 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总量3800万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约3.64%[74] - 首次授予限制性股票数量3277万股预留授予523万股[74] - 公司回购1400万股H股占已发行H股总数4.12%及总股本1.34%[80] - H股回购总金额5935.86万港元[80] - 回购注销后总股本由10.43亿股变更为10.29亿股[80] 人员构成和薪酬 - 截至2022年6月30日雇员总数817人较去年同期694人增长17.7%[79] - 2022年上半年员工成本约8332.25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7973.69万元增长4.5%[79] - 研发人员数量为151人,较上年同期的127人增长18.9%[33] - 研发人员平均薪酬为152,159元,较上年同期的159,609元下降4.7%[33] - 研发人员薪酬合计为22,976,081元,较上年同期的20,270,364元增长13.3%[33] - 研发人员中博士学历8人占比5.3%,硕士55人占比36.4%,本科70人占比46.4%[33] - 研发人员年龄结构以30-39岁为主共65人占比43.1%,20-29岁58人占比38.4%[33] 知识产权和技术成果 - 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36个,实用新型专利37个,软件著作权24个[28] - 公司光动力药物艾拉®于2007年获批产业化并填补临床治疗空白[22] - 复美达®为ICH监管范围内唯一获批治疗鲜红斑痣的药物并于2017年产业化[22] 行业背景和业务特点 - 公司主要从事生物医药的创新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11] - 医药行业具有弱周期性、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壁垒、严监管等特点[12] - 尖锐湿疣治疗领域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以及光动力疗法三种方案[14] - 鲜红斑痣在新生儿中发病率高达千分之三至四[15] - 公司研发集中在光动力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和缓控释药物等创新领域[41] - 公司于2022年6月入选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26] 质量控制和合规管理 - 公司遵循中国cGMP标准并参考美国FDA和欧洲EMA的cGMP要求建立质量控制体系[38] - 公司建立了覆盖纸质和电子数据的cGMP数据管理程序确保数据完整性[38] 风险因素 - 公司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三大主导产品在总收入中占较大比重[44] - 公司面临新药研发风险,研发至上市流程可能长达十年以上且结果不确定[42] - 公司存在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可能影响技术领先优势和持续盈利能力[43] - 公司面临药品降价风险,政策变化可能导致终端采购价格下降[46] - 公司大部分交易发生在国内市场,外汇风险影响有限[45] 环保和社会责任 - 公司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环保标准,包括《生物制药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废水废气处理[81] - 公司注册上海市和泰州市固体废物管理体系监控废弃物处理处置情况[82] - 公司委托持有上海市危险废物处理经营许可证的专业机构处理有害废弃物[82] - 公司建立节能绩效管理体系并为各部门设定节能指标[84] - 公司对高耗电设备进行季节性调整降低负荷[84] - 公司利用制水设备交换热源实现锅炉水循环利用[84] - 公司通过余热利用降低锅炉热耗量实现节能减排[84] - 公司以2020年为基准年制定排放物废弃物能源及水资源五大目标[83] - 公司建立环境类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及应急流程[81] -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与排放物相关的违规事件[81] 股东承诺和减持安排 - 姜宗孟承诺自复旦张江A股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内资股股份[89] - 王海波承诺自复旦张江A股上市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委托他人管理其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内资股股份[89] - 王海波承诺若上市后6个月内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发行价或期末收盘价低于发行价,锁定期自动延长至少6个月[89] - 上海医药承诺不会主动增持复旦张江股份或寻求控制权,并避免非公平竞争和利益输送[91] - 上海医药承诺对于关联交易将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确保定价公允合理并及时披露信息[93] - 王海波等管理层承诺尽量减少与复旦张江的关联交易,确保定价公允并避免利益输送[94] - 上海医药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股份不超过复旦张江总股本的5%[117] - 上海医药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除权除息事项将相应调整[117] - 上海医药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备案并公告,持股低于5%时除外[117] - 上海医药通过其他方式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17] - 新企二期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所持复旦张江股份不超过其持有总数的100%[140] - 新企二期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并根据除权除息事项调整[140] - 个人股东限售期满后2年内每年减持不超过复旦张江总股本的5%[162] - 个人股东减持价格不低于首发上市发行价格并根据除权除息事项调整[162] - 董事/高管任职期间每年转让股份不超过所持公司股份总数的25%[184] - 核心技术人员四年内每年转让首发前股份不超过上市时持股总数的25%[184] - 集中竞价减持需提前15个交易日向上海证券交易所报告备案并公告[140][162] - 其他方式减持需提前3个交易日公告[140][162][184] - 所有减持需符合证券监管机构相关规定并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140][162][184] - 离职后半年内不得转让直接或间接持有的复旦张江股份[184]
复旦张江(01349) - 2022 - 中期财报